該豬種曾被聯合國糧農《遺傳資源》雜誌選為封面,並向全世界推介


寧鄉豬(Ningxiang pig)原產於湖南省寧鄉縣流沙河、草衝一帶,原稱為流沙河豬或者草衝豬,後該種群逐漸擴大而散佈於寧鄉全縣,故名寧鄉豬。

寧鄉豬具有早熟易肥、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性強和肉質鮮美等特點。1986年被收錄於《中國豬品種志》,2006年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該豬種曾被聯合國糧農《遺傳資源》雜誌選為封面,並向全世界推介

體型外貌特徵

寧鄉豬體型中等,軀幹較短,結構疏鬆,清秀細緻,體軀矮短圓肥、呈圓筒狀。兩耳下垂。背腰平直,腹大下垂但不拖地,臀斜,多有臥系。毛色為黑白花,群眾習慣將其分為三種:1、烏雲蓋雪:身體上部為黑色,下部為白色,有的在頸部有一道寬窄不等的白色環帶,稱為“銀項圈”;2、大黑花:頭尾為黑色,四肢為白色,體軀中上部黑白相間,形成二三塊大黑花;3、小散花:在體軀中部散佈數目不一的小黑花,又稱“金錢花”,“爛布花”,這種毛色的豬為產區群眾所忌諱。被毛粗稀而短,皮膚白色,有的地方有黑暈,成年公豬鬃毛粗長。尾根低,尾尖及帚扁平,俗稱“泥鰍尾”。乳頭數7對以上。肋骨數14對。

該豬種曾被聯合國糧農《遺傳資源》雜誌選為封面,並向全世界推介

2006年10月對產區13頭公豬、50頭母豬的調查發現,寧鄉豬有三個變化:一是背腰凹陷變得較為平直;二是腹大下垂拖地變得腹大而不拖地;三是臥系減少,臥系豬由1980年的93.4%減少到66.7%。

2006年10月,對產區24月齡以上的寧鄉豬種公豬和三胎以上妊娠2個月左右母豬進行了體重和體尺測量,與1980年的數據比較,均有所增大。(見表1)

該豬種曾被聯合國糧農《遺傳資源》雜誌選為封面,並向全世界推介

生產性能

繁殖性能

寧鄉豬性成熟較早,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所(1983)對寧鄉豬的繁殖性能進行了研究,公豬30~45日齡開始有性行為,55~60日齡爬跨時能伸出龜頭,70日齡精液出現膠狀物,75日齡附睪中有成熟的精子;90日齡時產生大量成熟精子,有較強的交配欲;據對20頭公豬的調查,初配日齡為135.6天。母豬45日齡有初級卵母細胞,90日齡有成熟卵細胞。排卵數初配母豬10枚(9~12枚)、成年母豬17.16枚(9~23枚)。在較好的飼養條件下,成年公豬一天可交配2~3次,母豬一般斷奶後5~7天再發情。

2006年10月對50頭母豬的繁殖性能進行了隨機調查,與1980年數據比較,高產仔數和育成率均有提高。(見表2)

該豬種曾被聯合國糧農《遺傳資源》雜誌選為封面,並向全世界推介

育肥性能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所(2007)於2006年探討了“玉米—豆粕—魚粉”型飼糧對寧鄉豬生長性能的影響,日增重較1980年有所提高,表明提高飼糧營養水平能提高寧鄉豬的生長速度。(見表3)

該豬種曾被聯合國糧農《遺傳資源》雜誌選為封面,並向全世界推介

2007年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隨機選擇寧鄉豬原種場和原產地草衝農戶的20頭平均宰前活重77.8kg的生長育肥進行測定,與2006年在寧鄉豬原種場屠宰的60頭豬屠宰率69.57%、瘦肉率38.87%比較,基本一致,與1980年在寧鄉縣種豬場屠宰的宰前活重92.38kg的37頭豬的數據比較,差異不大。(見表4)

該豬種曾被聯合國糧農《遺傳資源》雜誌選為封面,並向全世界推介

品種評價

寧鄉豬具有早熟易肥、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性強和肉質鮮美等特點。但存在體型不大、瘦肉率不高的弱點。

今後,一是要加強寧鄉豬保種場建設,利用保護區的有利條件,增加公豬血統數,加強寧鄉豬保護區的保種工作。二是要進行適當的純種選育。三是要繼續推廣以寧鄉豬為母本的雜種優勢利用,充分利用寧鄉豬肉質細嫩、肉味鮮美的特點,進一步開發冷鮮肉、臘肉、烤乳豬等系列加工產品。四是通過寧鄉豬種質特性評估研究、科學保種、合理利用,以產業養保種,以開發促保種,打造出地方豬特色品牌,發展和做強寧鄉豬產業。

該豬種曾被聯合國糧農《遺傳資源》雜誌選為封面,並向全世界推介

發展現狀

生豬產業發展歷史悠久,一直是當地畜牧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有較大比重。20世紀90年代,由於龍頭產業少,經濟效益低寧鄉生豬在保種繁殖、發展壯大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一度瀕臨滅種。

21世紀,各級政府對發展寧鄉生豬產業高度重視,成立了“寧鄉豬”品種資源保護領導小組,大力支持對“寧鄉豬”進行科學的綜合開發。2003年寧鄉縣畜牧局加大投入,加強了草衝保護區的保種工作,同時重新建起了寧鄉豬原種場,制定了保種方案和計劃,使寧鄉豬的保種有了轉機。2006年,寧鄉縣共存欄寧鄉豬種公豬20頭(10個血統)、母豬12.16萬頭,寧鄉豬母豬佔全縣存欄母豬的72.1%,寧鄉豬中心產區的母豬進行純繁,其他鄉鎮的用作雜交母本。

經過努力,寧鄉生豬產業發展開始回暖,寧鄉生豬不僅在國內知名,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遺傳資源》雜誌曾選寧鄉豬作為封面,向全世界推介,60多個國家曾派人前來考察。

該豬種曾被聯合國糧農《遺傳資源》雜誌選為封面,並向全世界推介

信息來源於《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寧鄉生豬產業的國際化發展現狀探討與建議》。

品種鑑定

保護地方標誌產品的首要前提是保證品種純度,要能準確、簡單地對品種進行鑑定,確保消費者購買的都是正宗的寧鄉豬,避免出現非寧鄉豬冒充優質寧鄉豬進行銷售的現象。

由於用眼觀鑑定豬肉屠宰分割產品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隨著基因檢測技術及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在生物物種鑑定中的廣泛應用,通過構建寧鄉豬基因(SNP)鑑定技術,可以精準鑑別寧鄉豬與其他品種,保護寧鄉豬品牌,便於市場價格的管理,提高產業活力;同時也可以保護寧鄉豬種質資源和優良性狀,穩定表型純度。

目前這個技術已經應用到灘羊品種鑑定上,寧夏農林科學院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通過這個方法,發現灘羊區別於其他綿羊品種的特異的25個SNP基因位點,構建灘羊基因組變異的“指紋圖譜”,從基因組水平,精準區分灘羊與其他地方肉羊品種資源,通過對模型的不斷優化,開發了鹽池灘羊基因(SNP)鑑定技術。其為灘羊品牌的保護及進一步推廣提供了有利的支撐。

該豬種曾被聯合國糧農《遺傳資源》雜誌選為封面,並向全世界推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