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中國醫療體系改革建議

寫作日期:2009年4月月份本文整理《大國遊戲》第四卷中關於醫療體系改革的一些文章

「井底望天」中國醫療體系改革建議

大國遊戲第四卷

讓科技人才安心發展科技

科技進步應該是促進就業機會和保障民生的一個工具,而不應該擴大失業,或者讓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否則,這種科技進步帶來的只是少數資本家的暴利,變成社會發展的一種惡勢力。談到中國人民的生活負擔,在中國民生現在面臨的壓力中,被稱為三座大山的看病問題,住房問題和上學問題,應該是我們首先要考慮到面對的。這三座大山不解決,科技人才也難以安下心來發展科技。

從醫療保健上,中國政府剛剛推出改革方案,算是承認了美國式的市場化道路是行不通的。而要想運作一個成功的,以國家保健為主,私人保健為輔,公共醫療和私人護理並行的制度,就必須有效的減少醫療成本,令整個系統在財務上具有可操作性。在美國,長期醫療成本費用居高不下是兩個因素導致的。一個是美國毫無節制的醫療事故訴訟,造就了一大幫搖身一變把自己變成千萬富翁的醫療事故索賠大律師,這直接導致醫療事故保險費特高,以及各種不需要的額外身體檢查(防止醫生被病人告)。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醫生的收費和各種檢查費就特別貴,因此這些錢都會最後轉嫁到病人的醫療費用上。

美國醫生利益集團對醫療體系的阻礙

另一個因素是醫生形成利益集團,通過嚴格控制認證程序,來限制執業醫師總數,導致了醫生人才的嚴重稀缺。這就造成美國中小城市裡,極度缺乏醫療人才。而集中在大城市的醫生,則門庭若市,供不應求,保證了收費水平居高不下。美國有 3 億人口,醫生總數是 70 萬,大概是每千人有 2.3 個醫生。而公立醫療制度比較完善的古巴,人口 1100 萬,有 7 萬醫生,每千人 7 個醫生。所以古巴人不光可以得到比美國人多 3 倍的醫生看護,還可以向其他國家出口醫療服務。

古巴的醫療體系

而古巴人的身體情況如何?每次在美洲運動會上,古巴人的獎牌都會是排在美國之後,是美洲的老二——美洲的體育老二既不是巴西,也不是墨西哥!那麼我們再對比一下中國的數據。在 2008 年底,中國共有執業醫生 205 萬,大概是每千人 1.55 個醫生。要達到美國的水平,中國需要有醫生 300 萬,就是比現在的數字增加 100萬人。而要達到古巴的水平,中國需要 900 萬醫生,必須增加 700 萬人。再加上護士、醫療助手、各種設備操作醫療技工(比如說 X 光、心電圖、磁力圖像等等)等其他醫療保健相關的專業人士,最起碼中國在這個領域裡可以增加就業 1000 萬人。把這個問題想清楚,就會覺得 700 萬大學畢業生的工作問題,不是那麼頭疼了。

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發展醫療體系

中國不應該擔憂醫療專業人才太多。我們不光是有 13 億這個龐大的人口,還有一些巨大人口的近鄰,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東南亞一系列國家,這些國家醫療條件都比較差,將來都可以考慮輸出醫療服務,到這些國家開醫院。在中國的醫療改革中,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就是解決如何讓病人可以快速、方便和便宜的解決小病問題,而不是搞的大家全部擠到大醫院排隊——筆者瞭解到目前中國 80%的大醫院門診和急診,都是在小診所裡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赤腳醫生的啟發:做好預防體系

這個就令筆者想起了中國過去的一個體制,叫做“赤腳醫生”。大家不要笑啊。以前說起赤腳醫生,大家會條件反射出小姑娘春苗和小夥子紅雨——他們揹著個藥箱,走在田埂和鄉村,給大夥兒擦點紅藥水紫藥水,貼片狗皮膏藥……不要小看了這些動作,這個叫做預防勝於醫治,平時的小病治好的,身體檢查做了,各種嚴重疾病早期診斷出來了,對整體醫療費用的下降的貢獻可不小啊。拿美國另一個例子作類比,據美國的一個數據,以前你到汽車加油站加油,必須是全額服務。也就是加油站有工作人員在那裡,幫你加油,然後就幫你檢查一下機油、車胎之類。

後來加油站覺得這些平常崗位麻煩,又“增加成本”,所以推出更便宜的自助加油服務,這些檢查汽車的工作就必須你自己做了。而大部分人又懶惰又無知,不肯動一點腿,幾乎沒有人再搞這些簡單而有效的檢查,結果就是導致汽車出問題而要大修的情況上升,反而增加了整個國家汽車維修的費用。醫療也是這樣,如果預防做得好,就會減少治療的費用。而新形勢下的赤腳醫生,就是開設在超級市場,藥房和社區中心的連鎖診所。這種診所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那種動不動有個小病就要到大醫院排隊的問題。將普通內科和家庭醫生的門診工作,釋放到這些小診所裡。這個工作在美國已經開始,前 AOL 的創設人 Steve Case 就在搞這個,已經弄了 100 來個診所了。當然要解決大家的一個心理問題,就是可能大家不信任這些診所,一定要到大醫院見大醫生才覺得放心。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讓有實力比較雄厚的醫院系統開這些連鎖診所。另外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防止出現有病錯診的情況,也就是病人其實有大病,來你診所,卻因為你的本事不行,設備不齊備,沒有看出來,結果就是耽擱了病人的病情。

科技助力遠程醫療

這裡就要用上科技更新策略了。一個可以解決的辦法就是利用互聯網的通信,實現遠程診斷。比如說如果四川要建立這些小診所,就可以通過固定網絡把診所裡的 X 光儀器,心電圖機器,磁力震動器(可以考慮將這些機器,拆解成信息採集設備和信息處理設備,信息採集設備分佈在各個終端診所,而信息處理設備集中在醫院,中間用互聯網相連,而根據筆者的信息瞭解,製造這些“山寨”醫療設備,並不難)等等,連上網,而由成都中心醫院的當班專科醫生,看圖診斷。對山區的邊遠藏區等地方,就可以通過衛星傳訊遠程診斷。

醫療教育體系改革建議:降低教育門檻

可以想象一下,這些小診所裡,對各類醫療人員的需要將會很大。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經過短期的培訓,應該可以勝任各種醫療儀器的操作工作,而中國醫學院校應該擴大招生,最好是 1-2 年的課程,就可以把各類理工科畢業生轉行到醫生行業來。老像現在協和醫學院每年培養幾十個精英醫療人才,每個人才花九年時間煎熬的方式,肯定是不能滿足中國醫療需要的,而只會推生出貴族醫療出來的。

2009 年 4 月 13 日

中國古代良醫的雙規制價格

在中國古代,救世為懷的良醫,通常是採取價格雙軌制,就是對窮人、或付不起診費和藥費的病人,就贈醫施藥,而對於有錢的達官貴人,就收取高額的酬謝金。而這種雙規方法,在美國這樣的商業社會,反倒變成了非法行為——因為你不能將同樣的服務和產品,根據人的不同收入來收費。不過在美國,同樣的法律體系,卻又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生活水平來定價。總之,只要有利於富人,法律是可以隨便扭曲的。

中國要防止出現同樣的情況,可以通過以私補公的方法進行扶持。就是在國家主導的醫療保險的廉價體系上,也讓醫療系統可以開設高價服務的私人付費醫院,為國家醫療系統增加收入。

醫療旅遊的國際化機會

另一個辦法,就是發展一下歐美盛行的“醫療旅遊”產業,以外國病人補國內病人。美國的醫療費用高企,逼得醫療保險公司將病人送到外國進行治療,同樣的醫療服務質量,但就可以節省 80-85%的費用。歐洲人則是無法容忍長時間的等待,也跑到費用低的外國比如古巴接受手術。

現在光美國一年就有大概 200 萬病人跑出去,預計在 2011 年會增加到 1000 萬人,算下來有 1600 億美元的生意。目前主要跑的國家是印度的孟買和泰國的曼谷。而中國的上海、北京和廣州,在城市建設和各個方面都要比這些地方強。尤其是安全上,不會在上海見到孟買街頭上的恐怖分子城市巷戰,請吃流彈。也不會在廣州街頭被曼谷街上的紅杉軍或者黃衫軍圍困,讓你在酒店裡做坐牢幾個星期。如果好好經營,中國這方面,應該有非常大的商機。而這些外國人的醫療收費,正可以用來彌補中國國民的醫療支出。

2019-04-30

也許有人把這個方案誤解為提供一個裝修好的廉價房屋,其實不然。這個計劃首先要求的是地方政府的配合,考驗俺們中國的地方一級政府是否真正的“為人民服務”。對中央政府來講,通過這個計劃提供房屋,而帶動的新房開關量,可以帶動一連串的相關產業開工,對減少失業和穩定社會有大利。但是對地方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他們關心的不是新房開工量,而是房價是不是高企,是否能夠帶來高額的土地轉讓金,為地方財政帶來實打實的收入。因此基本上,在這個關係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上,有兩種態度一方面是中央政府和各類上游相關行業,希望房屋開工量上去,實現一石二鳥,低價而量多。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和各大房地產商人,希望房地產價格可以扛住,而且不斷往上託,因此就在 2008 年底和 2009年初,以各級政府的稅收減免刺激計劃,來鼓動大家買高價房,減少房地產商人們手上的庫存,讓他們擺脫 2008 年下半年的困境。而最後就是中國城市裡想買房子的人們。他們的行為,可以決定這個博弈的結果。如果他們現在猴急猴急,被地方政府的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幫助地產商們穩住了價格,那這個計劃的實現就比較難了。

最好的情況,就是地產商們手上的空房繼續死在那裡,而從銀行套來的貸款慢慢越拖越重,導致地方政府手上的空地,沒有買出去。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由地方政府把地免費或者低價的讓出來,雖然不可能在錢上大發一筆,但是好歹可以把官老爺們的親民政績搞上去,也不是一個虧本的買賣。這個 HaS 計劃一旦啟動,實現,就會給城市裡的中下階層提供用來自住的住房,通過不許出租,不許二手買賣只許回售給住房供應者(HaS 這個法人)等制度,保障這些房屋可以房盡其用,讓這些住房又不捲入二手市場,消滅投機的目的,打斷投機、房價高企、地價高企、捂盤、囤地等一系列惡性循環。高收入家庭儘可以去地產商那裡去鬥法,低收入家庭可以在俺們這裡有瓦遮頭。而 HaS 計劃中通過住戶參與社區管理這種制度創新,還能解決目前高度緊張的現代生活下,忽視家居生活質量,公共生活萎縮,家庭各自為陣等現代都市社區的通病,打造和諧城市,建設有效靈活的和諧社區。

中國的城市,不能學習短視和貪婪的香港政府,而要學習新加坡政府,在房屋政策上不應以賺錢為目的,而是以滿足居民的需要做為主要出發點。老百姓在住房上省下來的錢,不是進李嘉誠這樣的人的口袋裡,而是通過餘錢的消費,轉一個圈,帶動更多的產品消費,刺激更多產業擴大,再通過稅收,經過你這個政府的錢袋。

教育體系改革

簡要談完醫療保險,房屋這兩座大山,剩下來的就是教育這個第三座大山。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有利有弊。利就是大學生成 N 倍增長。弊就是教育費用上去了,教育質量下降了,專業結構不匹配了,搞得大學畢業了,找工作難了。其實好好想一下,高等教育這個東西,對中國來說,也算是後起,要是在教育質量上也能超過英美等國家,那才叫做奇蹟呢。當然,你可以像香港科技大學那樣,一篇論文 100萬港元的“買”高等教育的名分,砸錢搞教育名聲大躍進,不過筆者認為港科大的那種教育速成,對於一國的實際提高,科技和產業的實際對接,沒有任何意義。筆者的觀察,中國的高等教育,特別是理工類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並不差。國家土產的 10 個博士,和歐美的一個博士競爭,拿 3 個碩士和你歐美一個碩士競爭,看結果如何?如果不行,為何有那麼多醫藥公司,芯片設計公司在上海、江蘇、武漢一帶安家落戶?筆者認為差距並沒有某些媒體鼓譟的那麼大。

中國在世界上經濟的崛起,是個大奇蹟,但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因為在歷史上,中國經濟從來就是世界上最強的,佔了世界總經濟的 20-30%,只是在近百年來落後了,尤其是在 1900-1950 年掉入了低谷。而現在的經濟總量佔世界大約 7%左右,大概是回到了 1870 年時代的水平。

從農民工紅利到工程師紅利

中國經濟的奇蹟,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農民工在勞動力密集行業的貢獻。現在的情況是,太多的行業還死守在勞動密集領域,於是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要被迫去做農民工的工作,以致於有所謂良心學者大喊,中國的大學生太多,而農民工不足。其實隨著中國的教育平均水平提高,正好是發展需要高等教育人群的產業的時候,藉機將中國的各類產業升級,開發出新的知識和智能含金量比較高的服務業,比如上面提到的 HaS 計劃能夠帶出來的設計行業,就是一個例子。中國要走的道路,就是從初中高中文化的勞動密集產業,升級到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的工程師密集產業,再升級到碩士和博士畢業的人才主導的高技術頭腦密集產業,這才可以把中國的人力資源這個大金礦挖出來。

降低教育費用

而教育費用上,要進行降低,可以走的兩條路,一個就是利用電腦技術和互聯網,實現教科書的數字化,降低學生負擔的書本雜費,另一個就是學習美國的社區大學系統,把高等教育山寨化,將上學和拿學分的程序降低,可以讓大部分學生,在不離開家或所在城市的情況下,修完大學前兩年的課程,而讓現有的大學集中精力在後 2 年的教育上。在社區大學拿課,除了一個報名費,和每個學分幾塊錢的費用,根本連學費都不要交,運用統一的課程,保證這些學分的質量。

中國醫學大學生太少了

中國的大學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比如說醫學院的學生,就少得可憐。現在大家抱怨的大學生不值錢,主要在於中國經濟模式的落後,還有就是社會對大學生畢業代表的能力,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其實大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將來就是是每一箇中國國民都應該接受的教育,是一個基本的普及的水平。而每一個人自身在社會上的發展,不在於是否讀過一個名牌的大學,而是在於自己可否把大學裡學到的普通知識,通過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在社會實踐中發揮出來。把規模經濟發展起來,利用新技術把教學的費用降下去,應該是中國政府可以做的事情,而且不是太難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