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人物之餘鶴年

餘鶴年

鄂州人物之餘鶴年


餘鶴年(1911- -1975)字良洪,大冶宮臺鄉人。1925年隨父遷居鄂城城關大北門,1927年就學於武昌大江中學,1931年畢業於武昌大公中學,同年考入美專。在次足球比賽中,他左足跌成骨折,從此廢學,到岳父胡潤民(地方名醫)家就醫。養病期間,他以看書解悶,逐漸對中醫產生了興趣,又經其岳父精心輔導,醫學理論知識增長很快。

1934 年,餘鶴年在其父開設的得材生藥店正式坐堂應診。其時,痢疾、瘧疾、頭癬等疾病在金牛-一帶流行,大部分農民無錢醫治,他依《醫方集解》的驗方,加味配製藿香正氣散,另將川棟子、黃連、花椒研末,用豬油捶調成膏,廉價或義務為人治病,一時名聲大震,被譽為“義醫”。

1938年到1945年,餘鶴年主要以行醫開藥店為業,由於日寇和匪盜的騷擾和蹂躪,生活過得極其艱難。解放後,餘鶴年在金牛同仁堂藥店坐堂接診,由於他主動接近群眾,認真為百姓治病,聲譽較高。1951年民主建政時,當選為金牛鎮街道委員,此後又當選為金牛鎮人民代表和人民法庭陪審員。1953 年元月,被縣衛生科送往黃岡專區衛訓班學習。

鄂州人物之餘鶴年


1955年4月,餘鶴年受任縣衛生協會主任,旋改任國藥部副經理,任職期間,為培訓中醫人才、組織中藥貨源、建立中藥加工廠費盡心力。1956 年調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他積極組織開設中醫科,使中醫專長得到發揮。同年受聘為黃岡專署中醫委員會委員。1959 年春,調任縣政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下放到華容涼亭衛生所。鑑於資金嚴重不足,他配製中草藥散劑、丸劑,讓農民少花錢治好病,對該大隊合作醫療的鞏固起到了促進作用。1970年10月,被派充襄渝鐵路咸寧地區民兵師衛生隊醫師,他建議各民兵團組織民工上山採藥,大搞中草藥群防群治,使工地萬餘軍民的身體健康得到保障。

鄂州人物之餘鶴年


1971年12月,餘鶴年回縣人民醫院任中醫科主任,每日接診百餘號,從不叫苦叫累。下班後,常有人到家求醫,他總是細心診斷,從不拒之門外。1975年8月因心臟病辭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