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玄學”,只說“乾貨”——《上甘嶺戰役》解析(下)

我們重點談談,志願軍發明的一種新的戰法“坑道作戰”。

所謂坑道,最早是從貓耳洞發展來的,貓耳洞就是在塹壕的內側或外側壁上再挖一個洞進去,最小的貓耳洞只能容一個人蹲在裡面,這就解決了炮彈落到塹壕裡爆炸,只要它不是落在你面前,它就不會對你產生殺傷。但是如果炮彈密度達到一定程度,直接落到你所在貓耳洞的面前,裡面的人還是會受到殺傷。那怎麼辦?繼續往裡面挖,如果還可能被敵人打到,那就拐個彎,拐個彎之後,敵人的炮彈就很難直接殺傷到你了。

這樣的貓耳洞逐漸發展成了一種最早的原始坑道“馬蹄型坑道”。左邊一個貓耳洞挖進去右拐,右邊一個貓耳洞挖進去左拐,在裡面兩個貓耳洞就連接起來了,這就是最早的坑道工事。

上甘嶺戰役只是朝鮮戰爭的一個戰役。在整個朝鮮戰場中,志願軍共挖掘坑道7789條。在橫貫朝鮮半島中部250公里的戰線上,挖的大小坑道全長是1250公里,挖的戰壕和交通壕是6250公里,比中國的萬里長城還要長。開挖的土石方是6000萬立方米,如果以一立方米縱向排列,可以繞地球一週半。

大家知道,朝鮮都是石頭山,當時沒有現代的裝備,都是用鋼釺砸。全部是人工挖,而且鋼釺都沒有,怎麼弄的鋼釺?戰場上撿美國的炮彈皮,然後我們用鍊鋼爐,再把炮彈皮煉成鋼,紮成鋼釺,再用人工砸。炸藥是用美國定時炸彈裡沒有爆炸的炸藥,我們自己的炸藥捨不得用啊。(跨國作戰,補給線太長,

而且敵人有制空權)就是用這樣的裝備,開挖出這麼長的坑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戰鬥精神?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坑道越挖越深、越挖越精。當時的志願軍司令部還專門組織了一次整個部隊兵團和軍兩級參謀長的會議,開了一個參謀長聯合會議。

會議的內容就是統一全軍的工事構築,特別是坑道工事構築的標準,比如提出:我們的坑道要能防、能打、還要能生活。以前我們坑道就是一個防護敵人火力的工事,而現在還要便於我們出擊,同時要便於我們長期生活。

關於這個“防”當時提出了七防: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水、防寒。那真是把防禦、進攻、生活融為一體。

還專門提出了全軍統一的坑道工事構築標準,比如說要求各個陣地的主坑道上面的覆蓋層要有30米以上,即便是坑道口上面的覆蓋層也要達到15米以上,包括坑道的尺寸,寬度不能少於1.2米,高度不能少於1.7米。

不談“玄學”,只說“乾貨”——《上甘嶺戰役》解析(下)


不談“玄學”,只說“乾貨”——《上甘嶺戰役》解析(下)


不談“玄學”,只說“乾貨”——《上甘嶺戰役》解析(下)


不談“玄學”,只說“乾貨”——《上甘嶺戰役》解析(下)


然而佔領了表面陣地的美軍並沒有放鬆警惕。馬上就對退守坑道的志願軍展開了全力的圍攻,並且動用嚴密的炮火封鎖切斷志願軍的補給。(

不要忘了敵人還有飛機,掌握制空權)我們的坑道口都是在山上的反斜面,都是朝向我軍就這個方向,敵人的兵力通常不會直接下來,他的直瞄火炮和間瞄火炮很難打到。那敵人就用迫擊炮,迫擊炮彈道比較低深,(迫擊炮是拋物線彈道)他算好了你的坑道口在什麼地方,用迫擊炮吊射的方法,先把炮彈打到天上再掉下來打到坑道口。

他的轟炸機會飛的很低,直接對你的坑道口實施轟炸。敵人還採取各種方法,比如從坑道口的上方推下巨石,把坑道口堵死;坑道一般都有通風口,一旦山頭上面的這些通風口被對方發現,他們會採取各種手段給你堵死甚至往裡灌毒氣、瓦斯,無所不用其極。實在沒辦法,敵人知道腳底下有坑道就直接在你上面爆破,把你的坑道炸塌。

我們的戰士不但要防備敵人的破壞,還要面對缺糧缺水的困難。

說起來簡單,似乎掌握了”坑道戰“”反斜面“等”神器“,就能贏嗎?差不多時期,同樣是”坑道戰‘;在瓜島、沖繩、硫磺島被美軍團團包圍的日本鬼子則是甕中之鱉,困獸之鬥,(他們的工事多是“豪華”的鋼混結構)沒有後援補給,只能坐以待斃,很多士兵被燒成了烤豬,全軍覆沒。

美國新聞界評述說:"這次戰役實際上卻變成了朝鮮戰爭中的'凡爾登'","即使用原子彈也不能把狙擊兵嶺(指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指五聖山)上的共軍部隊全部消滅"。

小結:狹路相逢勇者勝,短兵相接時,比拼的是硬實力。強大的精神力量下催生的“戰時智慧”,由此創造出的戰術,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把一邊倒的戰局硬生生變成了“拉鋸戰”,到最後鎖定勝利。

剛剛結束內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一窮二白的志願軍,裝備多是戰場繳獲的日軍裝備。竟然一上來就把不可一世的世界頭號強國,美軍掀翻在地。這一戰,讓世界相信了中國人站起來了,為我們換來了幾十年的和平。(完)

為啥開篇要談上甘嶺戰役呢?因為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人類被信息海洋淹沒,一切都”碎片化“,”片面性“,而且信息傳播速度極快,沒有一個可靠穩定的”思維工具”。容易被“電子毒品、垃圾信息”搞得恍恍惚惚。

我經常看到身邊一些人,捧著手機,在角落裡嘿嘿傻笑,一笑就是幾個小時。關鍵是一不小心還容易被“割韭菜”。

上甘嶺戰役深刻驗證了,毛選中《矛盾論》所論述思維方法。下面將推出《信息互聯的幾點思考》和《矛盾論》解析,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