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慶逛吃逛吃(8)

一個城市最真實的味道,不是那些看上去富麗堂皇的酒店,而是隱藏在居民區、大街小巷裡的,滿含人間煙火氣的小吃店。他們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招牌,甚至都沒有招牌。但是不影響他們成為居民區里人們常光顧的店,可能漸漸的就成為老店。

前段時間看安倍夜郎的《綠洲食堂》,裡面記錄了被稱為“大眾食堂”的小店。事實上,這樣的店才是我們在生活裡經常光顧的,留在記憶裡的味道。

我們繼續在安慶逛吃逛吃。

1、老梅牛肉拉麵

位於華中路靠近先鋒巷的老梅牛肉拉麵,看內部裝飾,也是一家有點年份的店了。而他旁邊,就是在安慶最近風頭正盛的牛鼎鼎。能在這樣強勁的對手旁邊繼續開下去,沒有兩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


在安慶逛吃逛吃(8)


在安慶逛吃逛吃(8)

這次去他家也是偶然,參加完活動,飢腸轆轆,路過他家,就進去了,點了最經典的牛肉拉麵。

從觀感上看,麵條粗細比較均勻,牛肉量還是比較足的,片狀,看上去比較酥爛。湯色還是安慶經典牛肉麵的湯頭,介乎於濃厚的紅燒與清淡的清燉之間。

吃的時候,麵條比較有嚼勁,現拉的面確實不一樣。牛肉酥爛入味,湯頭味道還不錯,但是如果能再濃一點就更好了。

2、廣東腸粉店裡的炒麵

家附近開了一家廣東腸粉店,腸粉沒來得及吃,倒是先吃了他們家的炒麵。


在安慶逛吃逛吃(8)


在安慶逛吃逛吃(8)

炒麵的味道還說的過去,就是面可能在準備階段煮的時間過長,炒出來的面都斷了。雖然調味還可以,但是面的缺陷需要在後期進行彌補。否則以老西門人的挑剔,開不長啊。

3、成都米粉店

這家店的名字記不太清楚了,位置就在菱湖新村門口。這次點了雞丁米線。


在安慶逛吃逛吃(8)


在安慶逛吃逛吃(8)

米線不是我們這邊常見的細米線,是粗米線。整體上米線的軟硬適中。兩個缺憾就是一是雞丁不夠嫩,而且骨頭較多。如果雞丁能夠嫩一點會更好。二是湯頭不夠濃郁,米線本身是沒有什麼味道的,全部的味道都需要湯頭來展現。如果湯頭不夠濃郁,整個米線的味道會顯得平淡無奇。

4、青菜小刀面

位於玉虹門口的一家老夫妻開的餛飩小刀面店。店面不大,只有三張桌子。從高中就開始吃,現在工作了這家店還開著。


在安慶逛吃逛吃(8)

面沒有任何特色,但是生意卻還是不錯。機制面,湯是胡椒、雞精、鹽、豆瓣醬拿開水衝出來的,上桌前撒一點榨菜末。面裡幾根青菜,整碗麵顯得十分清淡。

但是在冬日的清晨來上一碗清淡的湯麵,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5、一方煎餃的炒麵

做早點的,一般花樣都得有一點,只做一兩樣的還是少數。由於上班原因,這家店去過幾次。上次吃過煎餃,這次換成了炒麵。


在安慶逛吃逛吃(8)


在安慶逛吃逛吃(8)

怎麼說呢,味道屬於平均水平。實在找不出什麼出彩的地方。這個年代,平均水平也算不錯了。面、調味沒有讓人驚喜的地方。反而覺得面的口感不是太好,還有值得提高的地方。

在一座城市裡逛吃逛吃是一個吃貨的基本修養。從無數的店裡找到自己心水的那些店,讓自己的記憶裡有點好的回憶。

我們還會繼續在安慶逛吃逛吃,爭取走過安慶的大街小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