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就應該甘於清貧”,這句話是謊言嗎?

綜改1


教師要是書教得好,還會清貧嗎?你教得好,名聲在外,自然很多補習班來請你。可以自己出書。你不能說班級2個同學學習成績很好,就說是自己教得好。要是能把差生教成好生,那說明你確實教得好。

現在很多教師,他們不專注教育,作業不批改,根本不管學生,也不關心學生,學生在他眼皮底下被其他學生打了,他們都不知道,不清楚。他們講課可以把學生講睡著。難點的題目,他們自己也不會做。不提高教學能力,只知道要高工資。本來的話,你首先喜歡教育,才去從事教育。現在很多人是覺得當教師節假日時間長,帶薪休假,圖的是教師的福利而去從事教育,根本不是出於對教育事業的喜愛,自然書教不好,又會去抱怨工資低。


我是一個菜鳥


不應該!太窮心態不好,教育不出高尚的孩子!真的,我小學時老師就讓我給她買特供商品(我父親有此待遇)我覺得那是給我父親的待遇,沒答應!結果到現在小學老師與同學聚會我都不去!現在自己當教師也看見有些年輕(尤其是下級城市來的)讓學生帶早餐(本來沒幾個錢,卻經常忘記給錢!學生背地裡議論說自己都捨不得)這真的不好!教師不該清貧更不該輕浮。



FUNING424


從十年前開始,教師清貧就是一個偽命題了。我樓下的孩子考上本省一個二本師範大學,畢業後在大連做高中老師,她爸爸在醫院工作,跟我說了好幾次孩子工資高,第一個月到手七千多,相當驕傲了。我幾個退休的教師鄰居,退休金也比一般事業單位高,和企業的比更不用說了。教師是事業編,在任何一個地區都不會是清貧的群體。當然了,偏遠落後地區的教師和沿海發達地區的教師比,收入少很多,可是不是這個比法的,你要和當地比,而且也不能只是和公務員比,大學畢業的多了,做公務員的是少數,你覺得公務員好,為什麼不考公務員呢?非得自己選擇做教師,然後這山望著那山高,多矯情!


Andy081


這句話曾幾何時,成了校長對付老師的法寶。你嫌工資低,獎金少,工作累,校長對你進行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我們當老師不要張口閉口要獎金,要甘於清貧,淡泊名利,樂於奉獻。把心用在孩子們身上,再苦再窮也要把精力放在教育上。你覺得校長言之有理,當老師就應該是個窮光蛋。於是你以後絕口不談什麼有關錢的事。

現在想想,老師一方面要兢兢業業把工作做好,把孩子培養好。另一個方面,老師也不能甘於清貧,也應該富裕起來。


二牛144548898


您好,樓主,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我個人認為“老師就要守得住清貧”,這句話是對教師這個行業的誤解。如果認同這樣的觀點,是不是意味著選擇了老師這個職業,就選擇了與貧窮相伴,選擇了“人家起高樓,我窩茅草屋”的生活,顯然不是的。

在封建社會時期,文人被社會瞧不起,主要是因為我們以前處於農耕社會,大眾認為:文人手無縛雞之力,除了念幾句酸腐的之乎者也,在勞作上不會有什麼大作為,經常被冠上“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名號。

但在當今社會,教育經過了多次改革,人才越來越受社會肯定的今天,如果還有這樣的觀念,我認為是要不得的,因為,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個漫長的教育過程,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而老師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不應該被忽視的。

既然老師很重要,那他(她)的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都應該得到體現。社會價值一般體現在為國家培養了多少有用的人才;個人價值則應該體現在給個人、家人過上體面的物質生活。

我記得曾經看過易中天老師的一次採訪,他說:他有一個師兄,當老師當了一輩子,學識淵博,教書育人一輩子,但是抱著“當老師就該無私奉獻”的想法,結果年老的時候落了個有病看不起的下場。易老師從他師兄的情況開始反思自己:難道當老師就該一輩子受窮,就該有病看不起。最後他通過上百家講壇,讓更多人瞭解他,實現功成名就,通過知識變現的方式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

老師是人,教師是一份職業,是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沒有哪個職業規定從業者就得受窮,守得住清貧是一種操守,追求幸福則是天性!


飛鹿課堂


“教師就應該甘於清貧”,這並不是謊言。拿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至少有兩種解讀:外人說出這話,既是對教師的戲謔調侃,也是帶有偏見的認知;教師從內心裡說出這話,是一種最基本的職業修養,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

甘於清貧是一種修養。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既來之則安之。既然入了教師門,就應當安心靜心、心無旁騖地汲取和積累教學知識經驗,學習創新探索教學方法,磨礪和修煉做嫁衣、做蠟燭、做人梯的耐心。分給學生一滴水,要有一桶水的儲備;將知識凝刻到不同智力學生腦海、融匯成學習實踐和創造的能力,這種愛生如子般的母愛情懷,這諸多因材施教的構思設計,需要付出長期的心血和汗水!有了這樣的職業修養,才配得上教書育人,才稱得上為人師表。

甘於清貧是一種心態。淡泊名利,寧靜致遠,是教師的心理常態。雖然清貧沒有具體的標準界限,但是現實經濟社會的類比式清貧,卻無時不在拍打著教師們的心靈,種種誘惑無不考驗著教師的職業操守。不為利所誘,不為情所惑,不隨波逐流、見異思遷,不正是教師隊伍的真實寫照嗎?

甘於清貧是一種境界。應當說教師按勞取酬無可厚非,增加點工資待遇也是人之常情。我十分讚賞這句話:教師也是人,也有老婆孩子,也要養家餬口!但是教師的勞動卻難以用數字衡量,付出和報酬很難成正比。在這樣的現實面前,教師們的信念追求和堅守,凸顯了這個群體的難能可貴,不值得全社會敬仰嗎?

那些鄙視教師職業、貶低教師形象,或者嫉妒教師工資和假期、認為“教師就應該甘於清貧”的人們,在偉大的教師群體面前不覺得汗顏嗎?





鷹眼看教育


這不是謊言,這是一種道德綁架。

凡事在腦子裡想想該不該?為什麼?

我們歌頌教師是勤勞的“園丁”,我們讚揚教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可是為什麼一談到待遇,就要求教師們“甘於清貧”?教師作為文明的傳播者,“傳道、授業、解惑”,讓人類擺脫愚昧和野蠻。教師既然為人類的進步做出瞭如此不可磨滅的貢獻,那為什麼要讓教師清貧呢?

“教師就應該甘於清貧”這句話往往不是說給那些在大城市、教育發達地區的老師聽的,因為在這些地方教師待遇整體較好,老師大概率不會清貧。這句話通常是說給那些正在過著清貧日子的老師聽的,也許他是個大山深處的代課鄉村教師,也許他是個偏遠地區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老師,也許...

面對這群扛著生活的重擔,卻依舊孜孜不倦為祖國的花朵播撒希望的清貧的老師們,有些人卻站在道德高地,傲慢地對其說“教師就應該甘於清貧”,

這些人的良心真的不會痛麼?

我們總是一味地推崇奉獻和犧牲,好像科研人員、人民教師等等諸如此類群體就該清貧,就該安貧樂道。可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社會畸形?老師也是人,脫離不開紅塵世俗,他們不是隻靠著讚美就能活著,他們也有物質需求,他們也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權利。這些人,為什麼不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呢?

好在,近些年國家出臺很多政策,要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那我想,提高教師的待遇是不是也刻不容緩了呢?我們不要舉著道德的旗幟,以甘於清貧去綁架教師。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讓每一位教師過上體面的生活,才是這個社會該做的。


慶幸的是,已經有政府在這麼做了。

山東將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義務教育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 - 今日頭條

原文鏈接: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800139304044593678/?app=news_article×tamp=1583466914&req_id=20200306115514010011049108198D61B8&group_id=6800139304044593678?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哈大聖


這句話肯定不對,教師應該清廉正氣,而不是清貧,當今教師地位大大提高,待遇齊比公務員,收入可觀,清貧帽子早就摘了,要教師清貧的人就是見不得教師的好而朝諷教師,其心術不正,全社會都應尊重敬仰教師,他她們是培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辛勒的園丁!


遲到的認知者


教師就應該甘於清貧。這句話不是謊言,但也不是正確的話。

說這話的人就是個糊塗蛋。

這句話就是胡說八道。

為什麼教師就應該清貧呢?為什麼要讓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受窮呢?這是什麼道理?

按說教師工資應該穩定在國家平均工資中等偏上才好。這樣老師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心全意的教學,心無雜念的教育學生。

但是現在很多老師也被社會上金錢至上的理論給影響了,所以千方百計的跟風想辦法賺錢。

但是老師沒有時間,沒有資金去做生意怎麼辦呢?就想辦法把自己所會的所擅長的知識作為產品,拿出來辦個補習班。

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收入,其實這樣就不好。

因為有一部分老師為了讓孩子去上他的補習班,課堂上不好好講,把一些輔導的內容放到補習班去講課。

當然這是少部分的老師。但是就是這一小部分老師影響了一大部分老師的名譽。

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老師熱愛知識,熱愛教學,當然也可以熱愛金錢,這無可非議。

但是君子愛錢取之有道。

如果不能通過正確的方式來獲取金錢的話,肯定就會影響教師高大的形象。

所以老師不應該清貧,讓老師清貧了,苦的是孩子。


唐塔正和


是的!多年來,一些人始終認為,老師就應該甘於清貧。清貧,兩個字,一個清,指的是清白,沒有或者少汙點。事實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不是神仙,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另一個貧,顯然就是貧窮,貧困了!老師就應該這樣嗎?當然不能這樣對待老師。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或者你的親朋好友是老師,你還是這樣認為嗎?總之,按勞分配是對的,既然老師付出了勞動,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報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