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中外星一小時等於地球七年,如果地球上觀看外星球直播(可能的話),看到他們動作是不是放慢千倍的?

asd57362118


愛因斯坦相對論明確了,每個人的時間是獨立的,同時是相對的。這些都已經通過原子鐘證明過了,同時,相對論還廣泛應用於我們衛星定位中。運動中的物體時間會變慢。星際穿越中,儘管男主角他們過去的幾個小時,飛船上已經過去好多年了。但是,主角他們實際上經歷的和所做的事也就幾個小時,然後飛船上的人實實在在做了幾十年的事情。不是說他們幾個小時就快進似的做了幾十年的事情。個人認為是不存在什麼變慢和慢動作一說。每個人經歷的時間本質是沒有變的。


不語


《星際穿越》中外星一小時等於地球七年,如果地球上觀看外星球直播(可能的話),看到他們動作是不是放慢千倍的?

這是星際穿越中的比較大的一個BUG,但很多朋友都認為星際穿越是一部硬科幻,不會存在這個大BUG的,但事實上在表現卡岡圖雅的時候,就存在好幾個BUG!比如:

一、黑洞的色調差異;

其實這個也不能算BUG,因為電影都需要表現效果,如果一個暗暗的黑洞,那效果絕對差強人意,大把的特效資金就丟水裡了!

卡岡圖雅的黑洞效果槓槓滴,但其實這個吸積盤不可能會有那麼明亮,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它是黑洞的吸積盤,其巨大的引力將會引起可見光向紅外波段多普勒頻移,因此我們將看到一個暗紅色的黑洞!

就是這樣的效果,不過如果真這副德行的話,《星際穿越》估計就少一大波觀眾了!所以這個是為表現效果不得以為之!

二、米勒行星的巨浪;

從理論上看黑洞的潮汐引力確實可能引起如此高的巨浪,但米勒行星在如此接近黑洞的位置運行,被潮汐鎖定是註定的,還有巨浪?即使沒有潮汐鎖定,巨大的引力和水體引起的粘滯作用自轉也已經極度緩慢,還有這個效果?當然這個不能較真的,一旦較真就不好玩了!

所以看的時候還是別想著拿計算器算!

三、米勒行星的時間交換比;

米勒行星上的時間交換比達到了1:6萬,因為米勒行星公轉速度達到了光速的54.5%,軌道週期僅1.7小時,這時間交換中有速度部分,但非常輕微,主要是引力,這個距離下,米勒還沒有在吸積盤中被黑洞洛希極限撕碎?

四、黑洞吸積盤的X射線;

比較詭異的是卡岡圖雅的吸積盤如此明亮,那麼可想而知其物質被碎裂壓縮時候發出的高能射線,大部分是X射線,各位可以參考銀心Sgr A*吞噬物質時的X射線耀斑,黑洞周圍的是死亡區域,哪艘飛船敢接近?一件宇航服就能輕鬆抵擋X射線耀斑的轟擊?

不過最後一個好奇的是接近一半光速運行的米勒行星,永恆號上的交通艇何德何能可以自由出入?

當然以上都是廢話,看了很多《星際穿越》沒有BUG,那就隨便找幾個哈!畢竟我們今天要解決的最關鍵問題是在外界看來米勒行星上的人是不是超慢動作,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是!事實上接近一半光速運行的遠離的時紅移,接近的時候是藍移,而且會受到附近黑洞的引力影響,所以是也不可能看到米勒行星表面的行為!

不過有一個很容易方式很容易解決,登錄米勒行星的幾位完個直播就行,但事實上沒有任何人能看下去,因為他們在上面呆了十分鐘而已,但觀測者轉變卻過了幾十年,何止慢了千倍,而是六萬倍!那麼各位可以想象一下,老黑在軌道上看這個直播時有多無聊,當然有一點可以安慰的是至少老黑知道他們還活著,不至於劇中老黑一直在傻等!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答:在電影《星際穿越》中,男女主角登陸的米勒行星,時間膨脹高達6萬倍;意味著黑洞附近向外發射的電磁波,將產生很大的紅移效應,然後電磁波無法從噪音中分離出來。


根據電影描述,《星際穿越》中的卡岡圖雅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億倍,屬於超大質量黑洞,男女主角在米勒行星上登陸的3個多小時,外界過了23年。

根據廣義相對論的描述,黑洞有一個特點,就是中小質量黑洞在視界處的潮汐力非常大,大到可以撕毀任何物質,但是隨著黑洞質量的增大,黑洞平均密度縮小,視界周圍的潮汐力也減弱。


如果一個人乘坐飛船進入超大質量黑洞,可能不會被黑洞引力撕碎,甚至可以在穿過黑洞的途中安度餘生,直到無限接近黑洞奇點時,被黑洞奇點的引力撕碎,這也是《星際穿越》中用到的假設。

如果一個宇航員在黑洞視界附近,給外界的隊友發送信息,必然會受到廣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影響;我們簡單算一下,米勒行星上一小時對應外界7年,那麼米勒行星上一秒鐘就對應外界17小時。


在米勒星球上發出去的電磁波,會被拉長6萬倍,也就是電磁波發生了嚴重的引力紅移效應,類似多普勒效應,也可以理解為光子為了掙脫黑洞引力,降低了自身能量。

降低能量後的電磁波,將徹底淹沒在宇宙噪聲當中,無法被儀器探測到;就算我們假設沒有噪聲干擾,外界接收內部一秒鐘的電磁波信息,需要花上17個小時的時間,可能就是幾個光子幾個光子的接收。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動作豈止放慢千倍,1小時既然等於7年,那就是放慢了61320倍;也不僅僅是動作放慢了,連他們說話的聲音,細胞的新陳代謝,身體的衰老,飛船的鏽蝕等等,所有的一切,他們的整個世界,整個世界的物理規律都放慢了61320倍。

其中的原因我們就不說了,都知道是巨大引力導致的時間膨脹。那麼下一個問題就來了,既然是直播,那就意味著存在信號的傳遞,我們看他們在黑洞附近的外星上動作很慢,但他們自己卻感覺很正常,那信號是在出發的時候就變慢了呢,還是到達我們這裡後才變慢的,亦或是在途中逐漸變慢的?

實際上信號也會發生引力紅移,導致它在掙脫黑洞束縛的過程中消耗能量,並且變得很慢。本來在黑洞附近的行星上直播的時候,信號向外傳輸的速度是61.3KBps,勉強可看,結果到黑洞外的太空後就只有一秒鐘一個字節了,而且電磁信號的波長和頻率也變化了6萬多倍,能不能接收,用什麼接收都成問題,哪裡還能看到什麼直播!

所以留在軌道上飛船裡的那哥們兒,如果真能看到他們的直播,絕對分分鐘睡著了。



徐德文科學頻道


不是放慢千倍,是放慢6萬倍……

電影裡設定的那個星球上時間一小時約等於地球7年,7×365×24=61320......倍。電影裡說一小時等於7年本來就不是一個精確數,而是以個很籠統的數字,它總不能說等於地球七年零310天吧……所以你就認為他們相差6萬倍就可以了。

如果對庫珀他們的登陸全過程進行直播,那麼它確實會放慢6萬倍。由於一般無線電通訊都要調頻,用預定的頻率發射和接收,而登陸過程其實時間一直在變化,導致信號頻率也會一直在變化,因此通過無線電調頻通信的方式會變得很困難。因此我們直接拿望遠鏡看好了,當然得超厲害的望遠鏡。然而這還是會因波長變化過大而導致上面絕大部分電磁波都離開可見光波段,因此上面的畫面會嚴重變暗和變紅。事實上最開始的可見光已經變成釐米波段了,這比人類拍攝到的第一張黑洞所用的波長還長……

所以為了獲得穩定的圖像,最好在望遠鏡上安裝全波段電子感光元件,自動適應信號波長並自動調節亮度,嗯……得能對釐米波成像的感光元件……

雖然觀測方法問題解決了(強行解決),然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行星正高速繞黑洞公轉,這除了產生強烈的多普勒頻移,還會由於方位變化而導致登陸地點背離我們視線。

你可能會想,電影裡的黑洞不是360度無死角的嗎?背後的吸積盤都繞到正面來了,然而那是因為吸積盤非常接近黑洞表面,空間彎曲異常明顯,最關鍵的是吸積盤是一個處於赤道上的薄盤面,我們看到的是吸積盤上下的方向,而不是吸積盤後面的方向,後面的方向應該是在吸積盤的邊緣。

對於繞到黑洞後方的恆星來說,雖然由於空間彎曲,我們依然能在正面觀測到它,但它並非如黑洞一樣360度無死角的,它背後的著陸點我們很可能就看不見了,即使方位比較合適,比如在南北極,影像能通過引力透鏡繞過來,但比在黑洞前方更嚴重n倍的引力紅移和遠離方向時的多普勒紅移將導致波長進一步下降……我覺得繼續觀測會變得很困難,同時多普勒效應導致畫面時快時慢,並不會恆定為6萬倍慢放。


星宇飄零2099


確實是這樣,而這樣的現象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

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場強度的差異會對時間產生影響,比如地球表面的時鐘將比太空中的時鐘走的慢,也就是引力越強的地方,時間流逝的就越慢。

因此在電影《星際穿越》中,太空員在降落到米勒行星後,由於該行星是圍繞著一顆大質量黑洞在進行公轉,因此那裡的時間將會比地球上的時間流逝的要慢很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外星一小時地球已七年的說法。

實際上電影中的黑洞是帶有自轉的(克爾黑洞),相比如無自轉黑洞(史瓦西黑洞)帶來的時間膨脹以及對行星軌道穩定性的影響,克爾黑洞顯得更加符合實際。

不過這種相對論效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難見到的,原因就是地球引力太弱了。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有人對電影中主角掉入黑洞的事件視界時,為什麼沒有被潮汐力給撕碎有疑問。

原因在於這顆黑洞的質量太大了,以至於它的視界半徑非常大,而在那樣的距離下,潮汐力則變的非常小,不同於普通的恆星級黑洞,主角是可以安然的進入黑洞視界以內的。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愛科學的小夥伴一定都看過《星際穿越》這部硬科幻,並且一定不止一遍的看。這部科幻片的科學顧問是基普·S·索恩,他曾因引力波的研究與發現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同時也是霍金的好友。圖:基普索恩在為《星際穿越》場景寫公式

在電影中大家感覺最神奇的就是主角一行人去到一顆行星,執行了大約三個小時的任務,回到飛船上後發現留守的科學家已經長出了白鬍子,才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了21年。那這是為什麼哪?

這個原因就出在他們去的那個星球上了,他們去的米勒行星是在繞超大質量黑洞公轉,這顆黑洞的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的1億倍。這個質量已經是超級巨大的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才僅僅是太陽的400萬到500萬倍,這可是在維持一個星系的運轉。

可想而知米勒行星所在的時空彎曲程度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說引力非常大。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越大時間流逝速度越慢。這意味著在米勒行星上的時間流逝速度是非常慢的。

但是從電影中就可以看得出來,主角一行人在他們自己的角度來看,僅僅就是過去了3個小時,而地球上卻經歷了21年。如果地球上觀看他們的話,他們就像是被放慢動作的電影一樣。大約在地球上要用17個小時才能看到米勒行星上的人眨一次眼睛(一秒鐘)。



科學黑洞


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類似的,引力越強,時間也越慢。星際穿越中,米勒行星處於一個巨大黑洞的旁邊,導致它的引力巨大。因此,米勒行星上的時間和地球上的時間流速完全不對等,在米勒行星上面過一個小時,地球上要過7年。如此巨大的時間比,導致相對論效應十分明顯,這也是為什麼男主角回到煮飛船後,那個黑人科學家已經度過了14年頭髮變白的原因。



就像題目中的問題一樣:如果我們在地球上可以實時觀看米勒行星上的畫面,我們會感到他們在米勒行星上的動作變慢嗎?

答案是肯定的,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米勒行星和地球的時間比誇張到1:7年,我們看到人們在米勒行星上面的動作慢的誇張,就像靜止一樣。這種時間比,比我們看植物生長的速度還慢。基本上,我們肉眼就無法分辨他們是否在運動。在我們看來,他們就像時間靜止了一樣。




宇宙就是這麼神奇,很多事情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就像星際穿越中的蟲洞、黑洞內部可視化的時間維等等,都是我們平時想象都想象不到的東西。畢竟,人類的歷史對於宇宙來說還太短,人們對於宇宙本身的認識連皮毛都算不算。所以,面對宇宙,我們仍然要保持敬畏。


科學探秘頻道


先給出答案,確實是慢動作,而且是相當的慢,慢得甚至感覺就是時間停止的狀態!想想假設把地球上一小時的事件用慢鏡頭用七年時間播放完,你會有什麼感覺?是不是鏡頭就相當於停止了?

為何《星際穿越》中外星球的時間會變得如此之慢?原因就是因為外星球距離黑洞很近,強大的引力大大扭曲了那裡的時空結構,造成時間流逝速度相對變慢,這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體現出來的!

很明顯,之所以不少人對比有懷疑,認為一小時相當於地球的七年太不可思議太不合乎常理了,就是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低引力世界,同時,一小時和七年也相差太大了,所以很難讓人相信!

不過生活中你經常會用到的一個東西讓你不得不信,那就是汽車導航或者手機導航系統,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就有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

由於衛星距離地球相對較遠,受到引力作用會相對較小(相對地面),所以相對地面來說時間流逝速度就會相對變快(當然還要加上速度的影響),所以,必須提前調整衛星上的時鐘以保證與地面時鐘一致,不然導航就完全失效了!

雖然,衛星上與地面上的引力差異並不大,但累積起來就比較明顯了,加上導航對於精確度的要求很高,所以我們必須考慮引力對時間的影響!


宇宙探索


如果你在地球上可以看到直播的話,那麼的確,你所看到的米勒星球上的那些人,基本上就是靜止不動的,這是由於相對論效應帶來的時間相對性。

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成為大質量的天體對周圍時空的扭曲作用,《星際穿越》中的男主人公庫珀和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女主角在登山了米勒星球之後,時間就變得很慢了,這是因為米勒星球很靠近一個大質量的黑洞,導致時間在這個星球上的流逝速度很慢很慢,但是一開始庫珀並不知道這個,要不然他也不會登上米勒星球。

在米勒星球上,由於黑洞將周圍的時空極度扭曲,時間已經變得很慢很慢了,在米勒星球上的一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七年,但是庫珀和所有踏上米勒星球的人不會感覺到這個變化,只是相對而言,米勒星球上的時間流逝速度很慢很慢。由於米勒星球很靠近黑洞,所以公轉速度也是很快,並且米勒星球上面全是水,由於潮汐力的作用,星球上經常會有山一般高的巨浪。


庫珀在米勒星球上逗留了幾個小時,在軌道飛船上飛行的隊隊友卻已經老了23歲,等到他回來的時候,隊友已經白髮蒼蒼了,而庫珀最後又進入到了黑洞之中,時間就更慢了,所以最終他回到地球的時候,他的女兒都已經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了,而庫珀卻和剛離開的時候基本沒有變化。這就是相對論的魅力,我們無法否認在宇宙中一定不會存在米勒星球這樣的星球,這樣的星球應該是遍佈全宇宙,因為黑洞也是遍佈全宇宙。

如果在地球上看米勒星球的直播的話,那麼你看到庫珀他們從開始降落到成功降落在米勒星球上,需要幾年的時間,準確點來說,他們的速度被放慢了60000多倍,也就是說他們一秒鐘的動作你需要經過17個小時才可以看完,普通的動作哪怕是放慢了一百倍都很難被察覺到,就更不要提放慢幾萬倍了,在我們的眼裡,他們和靜止沒有區別。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由於米勒星球附近引力場很強大,所以光線可能沒有那麼容易傳播出來,就算是傳播出來了,那也是被拉長了的紅波段光線,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可見的紅外線光,所以在我們看來,他們的影像也是極為扭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