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思今,沒有這些人,國家再困難都不是困難!

其實在甲午戰爭前,中國在世界人眼裡仍然是泱泱大國,不管是經濟,還是我國北洋水師艦隊,在亞洲都足以稱雄。在中日甲午戰爭前夕,清朝政府和世界各國列強都認為日本是彈丸小國,必敗。可惜由於中國政府,是戰,是和,沒有統一的指揮,加之以翁同酥為首的主戰派常年剋扣北洋水師軍費,使得北洋水師不僅多年沒有增添新的戰艦,就連作戰用的爆破彈都沒錢購買。而北洋水師的首領李鴻章對日採取的策略也是儘量忍讓,剋制,不許主動出擊,以至於戰場上錯失良機,處處被動挨打,最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被迫割地賠款。

借古思今,沒有這些人,國家再困難都不是困難!


這中間還有很多讓人氣憤小插曲,我們一起了解下。

在一部關於《甲午戰爭》的影視劇中,丁汝昌覺得和日本人開戰已經在所難免,可各艦隊炮彈嚴重不足,特別是開花彈,每艘軍艦不足三發,還是當初購買軍艦時贈送的。所以丁汝昌趕緊向李鴻章發報,要求配送彈藥。可是到了最後關頭,戰艦開拔時,詢問彈藥怎麼還沒到。手下竟然回答說“已經再三催促過了,可是回答是炮彈運錯碼頭了”。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竟然開起了戰爭玩笑。丁汝昌只好無奈的出發了。

借古思今,沒有這些人,國家再困難都不是困難!


還有一個鏡頭是當望遠鏡看見日軍艦隊後,丁汝昌命令掛信號旗,可是過了一會,怎麼發現各艦隊沒有按照信號旗的命令擺陣,詢問手下,手下回答“對不起,信號旗掛錯了”,丁汝昌氣憤的甩手就是一巴掌。劉步蟾請示是否從新掛信號旗時,丁汝昌回答來不及了,只好各自為戰了。

借古思今,沒有這些人,國家再困難都不是困難!


最後一個鏡頭是:北洋水師退到威海衛港口,等待增援的時候。在戰場上屢屢逃跑,不敢應戰的方伯謙,在逃跑途中遇上了援軍,為了推脫責任竟然謊報軍情說:北洋水師已經全軍覆沒了,讓本來就不敢增援的增援部隊一聽,說“既然北洋水師已經全軍覆沒,還增援什麼,打道回府”。而前線苦等增援,報國無望的丁汝昌,劉步蟾等人含恨自殺。

借古思今,沒有這些人,國家再困難都不是困難!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當國家面臨外族侵略,面對困難,飽受風霜之時,總有一些人不僅不報效國家,還要禍害國家,有這樣的人存在,怎麼能打贏一場戰爭。

借古思今,沒有這些人,國家再困難都不是困難!


北洋水師的戰敗,讓各國列強大跌眼鏡,原本都認為是泱泱大國的中國竟輕而易舉的被日本這個彈丸小國打敗,他們也開始坐不住了,不想讓日本一個小小國家在中國撈盡好處,所以都蠢蠢欲動,想一起瓜分中國,逼迫中國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並繼續割地賠款。

借古思今,沒有這些人,國家再困難都不是困難!


由於要給列強賠償高額的賠款,所以清政府越來越衰敗,落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而反觀列強,尤其是日本,自甲午海戰後從中國得到的賠款相當於日本20年的財政收入,所以日本開始富強了,更重要的是他們自上而下,腦海中都開始認為中國地大物博,但是國民軟弱好欺,所以又過去了短短几十年,就先是為了在中國掙得利益與俄國在我國東北開戰,後來又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略了東三省,繼而又發動了更大規模的侵華戰爭,為中國老百姓帶來了歷史上最慘,時間最長的戰火。這次戰爭對中國的傷害是巨大的,戰爭中中國死亡軍民約3000萬,真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由此可見,一場對外戰爭的結局,細節也很關鍵,“蟻穴之禍可潰千里之堤”,甲午戰爭,因為清政府的退讓,腐敗,最終的慘痛代價要遠遠超過購買軍艦和炮彈的軍費,假設甲午戰爭是我國贏了,就不會有割地賠款,日本就不會發展那麼快,中日兩國差距不會越來越大,說不定後來的抗日戰爭也不會是後邊的局面,中國無數老百姓更不會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現如今,祖國正面臨新形勢下的困難和考驗,精忠報國的人比比皆是,可是禍國殃民的人總不能消失。誰有好的主意和辦法,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