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對應五臟,中醫究竟是怎樣察五官辯五臟疾病的?

樸燦烈ChanYeol


五官對五臟,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肝藏血,主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眼;脾主四肢,肌肉,開竅於唇;肺主氣,主皮毛,開竅於鼻;腎主骨,開竅於耳,其華在發。



1.心的疾病反應在舌尖上。舌尖紅代表心肺火旺。舌診還要看舌苔的變化,也可瞭解五臟的虛實和病邪寒熱輕重與變化。

中醫把又舌分三部分。舌尖:反映心、肺病變;

舌中:反應脾、胃病變;根部:反映腎病變;兩旁:反映肝、膽病變。


2.肝的疾病反應在眼。眼出現乾澀、流淚、生瘡、癢、視力減退、鞏膜發黃、說明肝血不足、肝溼熱、肝腎陰虛、肝炎。

3.脾的疾病反應在唇,唇色淡白無光澤,說明脾虛血液生化少、營養不良;唇色青紫為瘀血凝滯,色淡紅而暗黑為寒症,多見心、髒不全,缺氧、堵塞等;唇糜爛是脾胃有熱、唇乾燥開裂往往是津液不足。

4.肺的疾病反應在鼻,鼻流清涕多為外感風寒;鼻流濁涕多是處感風熱;長期流濁涕而味腥臭多是鼻淵(鼻竇炎)。

5.腎的疾病反應在耳,當聽力下降、耳聾、耳鳴、耳癢、耳生瘡都和腎有關係。耳打皺摺則是心血少、睡眠不足、勞累也可能是冠心病早期症狀。耳顏色晦暗、焦色是腎功能衰退的表現。

中醫認為五臟的疾病會反應在五官上,日常多觀察自己的五官,會發現很多疾病蛛絲馬跡,後對身體進行調理、治療,把疾病及時掐斷。

以上個人看法,如有補充討論或留言。關注我,你會懂得更多的實用養生知識!


健康是真理


五官對應五臟,屬於中醫全息理論的範疇。但首先要說的是,五官對應五臟的理論不能全盤套用,尤其是細微之處,此理論只起一個指導作用,大方向上沒問題,細節上則有待商榷。

1、口是食物進入的門戶,故與脾胃相關。從嘴唇的外觀,即可看出一些脾胃問題。比如,嘴唇發烏,可能是脾胃虛寒;嘴唇顏色過紅,可能是脾胃有火;如果嘴唇蒼白,可能存在體內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貧血、脾胃功能低下等問題;如果口角潰爛,可能是脾胃過熱所致;口淡無味,多為脾氣虧虛;口唇黏膩或發甜,多為脾胃溼熱;口中泛酸,說明肝脾不和。

而細節上的問題,就出現在這裡。唇色不僅僅反映脾胃,也反映其他臟腑。

比如口唇青紫,現代醫學將其稱之為“紫紺”,預示著你的心臟可能存在問題,長期如此應當及時去醫院檢查。某些呼吸系統的疾病也可出現口唇缺少光澤、不夠紅潤的變化。

口唇紅赤,也可見於肝火過旺;口唇發黃,自然可見於黃疸了;口唇泛黑,有色素性疾病或血管性疾病的可能;口唇皸裂,也可見於體內缺乏水分或者B族維生素;口唇皰疹,既可與皰疹病毒有關,也可見於機體抵抗力降低,如過勞、著涼、過於偏嗜油膩或辣食、溼氣過重等。

而與脾胃有關的情況,即可調整飲食結構,尤其應禁食生冷、油膩的食物,還可服用健脾益氣、滋陰養胃的藥物,如黨參、山藥、薏米、百合、白扁豆等。

2、鼻子是呼吸的通道和器官,故與肺相關。如果鼻子看起來很紅,可能是肺熱所致,也可能是內火旺盛所致。鼻子出血或異常乾燥,則可能是由於體內陰氣不足,陽氣過盛所致;鼻塞流清涕,多為風寒襲肺,諸如此類。嗅覺不靈敏、經常咳嗽或呼吸困難等現象,都說明肺臟功能的降低,此時應注意戒菸和防寒,加強體育鍛煉,多吃新鮮瓜果蔬菜。可以將白蘿蔔、梨、藕切片煮湯,加入冰糖後代茶飲,具有清火潤肺、降氣除痰的功效,尤適用於老人和兒童。

3、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覺器官,所謂“肝開竅於目”,眼睛與肝臟密切關聯,得了肝病就會表現在眼睛上,出現雙目發黃、兩個眼角發青。眼睛看不清東西,可能與肝血不足有關;如果出現眼睛發紅發脹的情況,可能與體內肝火旺盛有關;如果眼睛發乾,可能是陰血不足所致。

4、耳朵是聽覺器官,《黃帝內經》裡有“腎開竅於耳”的說法,因而得腎病的人會出現耳聾、耳鳴症狀,反之,如果聽力敏銳,說明腎器官較好。若出現頭暈耳鳴、聽力減退、耳聾失聰,或伴有足跟痛、腰痠痛或尿頻等症狀,說明腎的功能有所下降。此時,應注意勞逸結合,房事適度,積極參加戶外活動,保證睡眠,可服用一些補腎的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

5、舌頭是味覺器官,與心臟關聯。如果舌尖顏色很深,可能是心臟有火;如果出現淤血、淤斑,可能是血循環不好;舌頭長瘡,可能是心火過旺,與飲食和心情都有關。有些心臟疾病還會導致舌頭不靈活、舌蜷縮等問題。舌尖糜爛、生瘡、疼痛,多為心火上炎;舌有瘀斑,多為心血瘀阻;舌色紅而深暗,多為心陰不足;舌體胖嫩,多為心陽不足。想要保養心臟,除按時休息、及時就醫外,還可以配合食療:心有實火的,可以用蓮子芯代茶飲;體虛的可服黨參、當歸、生黃芪等。

其實,除了五官,眉間印堂、顴骨之下、鼻子兩旁、人中處的顏色變化也會預示著身體問題。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表示,印堂看起來蒼白無光,可能是肺虛所致;鼻子兩旁與小腸相關,如果此處顏色較黃,並且沒有光澤,可能是脾胃虛;顴骨下邊與腎相關,如果發黑,可能是腎有問題;人中位於鼻孔下側,與生殖器、膀胱相關,如發黑,也可能是腎虛。

當然,面色的微小變化通常比較難辨別,所以一旦發現自己臉上的某些部位出現了明顯的改變,就說明問題可能比較嚴重了,一定要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純鈞LHGR


一,眼下頰血色淡,是貧血現像,眼角太陽穴位有斑是婦科炎症,印堂發黑是病入膏肓,面黃而是黃膽炎,發黑色是肝炎,舌苔發黃,胃火太旺,口流水是血栓或腦溢血,等等。


涼梓瀟


“望而知之謂之神”,當然是顏面望診。

顏面望診是通過對一個人顏面的觀察,判斷出其健康狀況及其潛在健康風險的一種方法。

健康的人臉上應該是乾乾淨淨的,人體健康受到傷害,臟腑器官出現問題了,面部就會逐步產生症狀。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著名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路,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 。說明人體內臟功能和氣血狀況在我們面部都有相應表現,人們可以通過對面部各種狀況的觀察,來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態和病情變化,這也是顏面望診的依據。

顏面望診是中醫的四大診斷技巧之首,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觀臉之變化,辨臟腑之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