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光太原疫情期間日記


2月27日,農月二月初五

還得從1月23日開說。武漢那天封城,是全國抗疫的首日。第二天,農曆臘月三十日是除夕,瘟疫流行彷彿在嘴皮上,感覺沒落地。山西省的城鄉還沉浸在過大年的歡快氣氛中。

晉中祁縣一帶有鄉俗,紅火過大年的頭個節目是給老人送飯。這是個很有感恩味道的忠孝儀式。子孫喜慶歡度春節,先孝敬仙逝的老祖們。除夕,攜帶了紙折冥幣金銀錁子,水果點心等好吃的,紛紛到墓園祭拜磕頭,向先祖們做辭舊迎新的彙報。我和老弟按慣例早早的駕車去了公墓地,祭典養育恩情如山的外祖母。一切照舊,煙火繚繞。省裡市裡的各種車牌可見,是遊子們返鄉。男女們都穿著冬衣,還沒見一位戴口罩的紳士淑女。至於老村的鄉親們,悠然自得,活像世界上的一切動靜與他們沒啥的瓜葛。

春節中午回了榆次城,全家老小還到了江南酒店。為預定一張大年飯桌,早兩個月就動了手。酒店人不多,服務生和小姐們已帶上了口罩。電梯門醒目張貼“本店已消毒”。防疫文化初見,沒感到沉重。樓上的包間有一半多空置。服務生說,一部分退訂了,市場局有通知。一部分打包回家。突然感覺到,瘟疫實在的侵略過來,人們猝然明白,武漢冠毒的流彈飛出,誰知傷到哪個難說。春節過後的幾頓訂餐,也是予先付了定金的。以往的規矩,要退訂是要付出代價。這次酒店也是聞到疫戰的火藥味兒的,很好說話。聚集是瘟疫流行的溫床。阻源隔離吧。

胡曉光太原疫情期間日記


當日從榆次區回到太原市,看到網上有通知,讓市內餐飲娛樂等公共場所關門停業,隨後官方還跟上了闢謠。一頭霧水。春節後,鍾南山院士不斷流淚發言,奉勸億萬人主動隔離。萬街瞬間空寂,人真被嚇著了,開始畏縮在窩裡。即使讓商家營業那也是活見鬼。

省城太原到晉中榆次區的交界處,已擺上隔離墩,但檢疫和警察還沒有動靜。

太原人真正把口罩戴起來,是1月底的亊。疫情實時數據報告,山西每天增加新冠肺炎上了兩位數。人們才真正感到威脅到了身旁。我們居住的萬柏林小區病例連日出現,屬市內各區最多,鬼真的來了。每個小區有了管控,不過多站了個保安而已。還是個形式。要路條,檢查體溫,盤問出入者的身源,已是2月10日以後了。網上初看到河南城鄉已封閉堵路的信息,我們還當娛樂。防鬼子特務進村一樣查崗,至於嗎?

2月4日,數據最壓人的一天,全國當日新增病例3800多例,恐怖震顫了14億人的心房。疫情形勢十分嚴重。

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連續開會加碼。太原市的網格式嚴格管控,是2月10日,農曆元霄節以後從緊的。

胡曉光太原疫情期間日記


2020年註定銘刻在歷史的記憶,不光這一代人,千秋萬代都會像世界通史中15世紀的歐洲“黑死病”,20世紀初的“西班牙大流感”一樣,記憶與“冠狀病毒”的無煙戰爭。

戰爭目前仍在繼續,記憶還不能定格。對冠毒的戰爭在中國武漢打響後,後逐漸蔓延到全國各省市。中國打了一場成功的阻擊戰,冠毒現在已節節敗退。冠毒轉頭又到海外逞兇,目前已攻佔了日本,韓國,意大利,中東伊朗等地的一些地方。

2020年的春天很冷。

聽說武漢封城的那一天,也沒多大的觸動。今年春節來的比以往早一些,辭過2019年進入陽曆新年,就抬頭望見。中國的傳統節日過大年,一跨過臘八,吃過八寶粥,就準備要過年了。城鄉的熱鬧街市,把人們的心臟砰砰帶動,跳的按捺不住,買紅添綠,購置年貨,誰也別想安靜。日子好了,文化帶著人前行,人又把年文化渲染出多重花樣。民俗過年,旅行度假,海外觀光,眼花繚亂的人生,都不知咋活才過癮。

胡曉光太原疫情期間日記


元旦期間央視播出新聞,說武漢有人造謠生事,弄得人心惶惶,破壞歌舞昇平呢。說當年的SARS又殺回來了。時下看電視的人少了,互聯網消息比病毒營銷快,人們的手機翻騰了幾頁,全世界都在眼前。既然是討厭的負能量信息,而且央視做了證明,也不當回亊了。從元旦到春節這段時間,人們早習慣了鶯歌燕舞,發財呀,心想事成這類唱紅的氣氛,主旋律播放慣了,老是說正能量,暈暈乎乎的很麻醉。

當頭一盆涼水從頭上澆下來,是武漢封城。建國以來遇到過許多的天災,如洪水,地震,泥石流,山火,颶風等,還有2003年的瘟疫非典。緊急疏散,交通管制,控防檢疫有過。但封城,包括航空,高鐵,水運,高速路等統統與外界掐斷,而且武漢是千萬級人口的巨型大都市,大概世界史上也是前無古人的神手筆。消息一傳出,把所有裝睡的人都嚇出一身冷汗。災難,是實實在在的過來了,不是一般的天災。是國家的災難,鼠年一進門真正攤上了大事兒了。

武漢封城,措施也沒有跟得上,幾十萬人蜂擁而出。加上之前提早回鄉過年的,籠統估計,有3、4百萬人從江城跑出來。

很快,全國各省市啟動了公共衛生一級響應。本省稍遲鈍一些,各項阻源隔離措施馬上跟過來了。

正月初一,疫戰在武漢打響後,全國各省市的醫護增援正式開始。和平年代活慣了的人總是慢熱型,況且疫戰前線武漢離我省都會太原市有一千里之遙。聞不到疫戰硝煙,聽不到炮火的人雖然警覺起來,還是照樣天倫團聚,許多在國外省外的孩子們飛回來。各家大酒店預訂的客飯爆滿,霓虹閃爍,華燈亮麗。準備的各種肉類海鮮應有盡有。多年了,大年放假這幾天家家開伙炒菜的不多。老少幾代到酒店溫暖圍坐,其樂融融。

胡曉光太原疫情期間日記


全國25個省市公共衛生應急一級響應之後,山西省才跟上。老成持重的山西人,有五千年文化墊底,幹什麼事情都慢半拍,悠著點兒看看周遭的變化,再拍板定案。

胡曉光太原疫情期間日記


2月28日,農曆正月初六

山西省的疫情數據報告,新冠肺炎確診例為零。這次疫戰的數據一覽,山西做了一樣牛掰事。迄今碼字時,山西冠毒肺炎死亡率為零。當然還有內蒙、寧夏等省也是保持為零業績,但他們感染人數相對少。山西的治癒成績目前僅次於江蘇。不死人,這是最硬的說服力。山西疫戰治療的中西醫結合,彰顯了傳統文明中醫的威力。給山西得了分數,爭得了體面。

武漢,湖北的阻擊戰疫也好消息不斷。今天,湖北確診病例三百出頭,是抗疫以來新增最少。增數主要在武漢,其餘十幾個市好多零增長了。三千下降到三百,但還是有兩位數以上的死亡。上演的人間悲劇並沒有落幕。有的人要歡呼雀躍了。別這樣。樂觀的只是扼制了疫魔的張狂。痛苦仍然存在,武漢仍在泣血流淚。數據對每個遭難的人們不是什麼。災難擱到哪家哪個人頭上就是百分之百。堅持到最後吧,高興來的晚一點不是啥,忘乎所以了就會出岔子。

在武漢馳援的山西大醫院大夫發回條警告微信。看到太原街頭車多了人多了,有的逛街遛彎,滿不在乎了。他急的流淚吆喝,萬不可掉以輕心哇!倘若太原要攤上大事兒,醫生,床位更糟糕。

山西連續四天確診病例為零,但省城的護控反而得心應手了。我們小區的保安也很負責。一次我岀去忘了帶“路條”,也沒矇混過關。老住戶了,彼此都認識,反正復工開始,形勢趨好。保安堅持沒出入證不許可。我說本市已經很安全了,反而比先前還看的緊,這是家盜跑了才扛出棍子吧。保安也會說,隱藏的特務不能放過。咱也理解,冠毒很狡猾的,認真是為大家負責。堅持一下,小心無大錯。

胡曉光太原疫情期間日記


省城太原的防疫是隨疫情的吃緊開始的。大年初一的晚飯後,傍晚到大街上遛彎,昔日繁華熱鬧的長風西大街四下不見一個人影。今年市內的主幹道也沒有裝燈亮彩,各個高大建築物彷彿縮著脖子膽卻的站立著,時而轟隆過去一輛公交車,都是司機孑然一身。寒風不至於刺骨,氣溫也不低。萬籟無聲響,空氣瀰漫的不是靜閒。走在人行道上看著自己的身影,還不由得起雞毛疙瘩。小小的冠毒,竟然給社會的大機器按了暫停鍵,熄火了一世界的熱鬧。

正月初五左右,口罩基本武裝了城市。全國的新增病例從三位數猛增到近兩千多例,本省也不斷有發現。危險不是呼籲,就在身邊。現時代的男女都一樣手機控,沒有前方後方之分,太原獲得的信息和武漢的市民一樣對稱。好事走的不快,恐怖的傳播速度超過任何感覺。武漢醫院的疫戰,江城市民呼救的吶喊,多種雲裡霧裡的雜音,甚至看到了武漢火葬場的屍體視頻,分分秒秒驚駭了每個有知覺的人。每一個人的心都高高的懸著。

曾經經歷了2003年非典的情景,打擊度和驚嚇度沒有這般的猛烈。數據也說明問題,新冠病患三天的增長數就趕超了非典統計的總量。

不是黑色幽默的夢。是恐怖的現實。站在高層玻璃窗鳥瞰,老婆盯著空無一人的街道,說你還敢出去走啊,我說我會注意防護的。筆者每天從小區出來走三公里,到達長風橋頭的麗華苑小區。不是看風景,也不是耍大膽,更不是與疫戰唱反調,這個時候貓在家中,就是對祖國的一大貢獻。

胡說是個喜好碼字的人,如果在這驚心動魄的時間節點上不留點兒文字痕跡,不去體驗瘟疫進行時的真切感知,體會此時此刻的氣氛溫度,那這種文字遊戲玩的就任何意義了。沒有戰地記者的那份勇敢,身心的融入體驗是捉筆人的必須。碼點兒小文章,及時把精神味覺傳遞給愁雲密佈的宅男女,多少也是對抗疫的小貢獻了。

胡曉光太原疫情期間日記


在大疫面前,顯出了人的脆弱。知道了生命的貴重,人自然會調整哲學認知。每天一個人走在寬闊靜寂的大馬路上慢步,能聽到心臟的咚咚,走路的聲音一腳一腳很清晰,人靜下來,思路就異常的覺醒。人平時快速忙亂的奔跑,生命的每一段風景都沒來及欣賞就錯過了。

到了2月4日,疫魔猖狂到了峰值,每天確診人數向四千跳躍。人們的擔心和恐懼感也到達了頂點。惶恐的傳遞比冠毒更快,更摧殘人。後來對傳染亡者解剖證明,有些人不是病死,是被嚇死的。

一段時間,上海風傳“氣溶膠”也是傳播載體。嚇人!意思是空氣瀰漫著冠狀病毒。一度更緊張哇,無處藏身了。

走在路上就毛骨悚然。可在每天的眼簾裡,時而可見一些馬路上忙碌的環衛工人。三六九行,哪輪上他們戴N95口罩呢,只是最一般的防護了。他們是日日與垃圾骯髒菌毒相伴而行的。細思量,迄今海內外的冠毒感染群傳播群體中看,還沒有一例聽說是環衛工。世界上的好多事情真奇妙。

胡曉光太原疫情期間日記


多看環衛工幾眼,心裡就踏實了。

疫情還沒有過去,但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邁過。大意不得。

這是一段不尋常的歷史,記下來將來咀嚼,你就有給子孫吹牛的素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