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在《紅樓夢》中有什麼作用?

茶馬古道研究


問題:“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在《紅樓夢》中有什麼作用?

引言

每一位紅學愛好者都不會忘記,在《紅樓夢》第一回“太虛幻境”牌坊上的那副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在旁觀者看來,這副對聯看似簡單,通俗易懂,但縱觀整部名著,似乎讓人覺得很“容易”,但又似乎“好難”。“容易”是因為從字面上去理解,原本的意思沒什麼不可理喻;覺得“好難”是因為總覺得作者寫這副對聯,肯定寓意深遠,暗藏玄機。

作為“四大名著”最有分量的一部經典,作者曹雪芹不可能如此膚淺,開篇“文眼”就這麼簡單?如果不仔細揣摩,怎麼也想不出個所以然,為什麼會這樣呢?

何為“真”?何為“假”

讀者之所以有如此“兩難”的心理體會,那是因為這部作品正如作者所說“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我們要想深刻理解這副對聯,就必須先弄清楚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或者說真的內涵是什麼?假的寓意又是什麼?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幅對聯是這部小說的精華總結。只有深刻領悟,才能真正看懂《紅樓夢》。既然這副對聯那麼重要,那麼該如何理解好呢?

簡單理解

  • 現實生活中,當人們把假的東西當做真的東西時,那麼真的東西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假的。就如同《西遊記》中的“真假美猴王”,兩個“孫悟空”一個是真的一個是妖怪變的。真假難辯,大家把“九耳獼猴”當成“齊天大聖”,那麼可憐的“弼馬溫”自然便成假的了。
  • 同樣的道理,當“頑石的靈性”轉嫁到主人公“賈寶玉”身上,人們以為寶玉胸前佩戴的那塊“通靈寶玉”,便是原來的那塊頑石。也就是說當大家把美玉當成是真的頑石時,那麼真的頑石即賈寶玉就成為假的了。

深刻領悟

既然《紅樓夢》的主題是“夢”,作者旨在勸告世人,大眾眼中的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神馬都浮雲”。我們按這個觀點去深入解釋對聯的“真”和“假”。

  • 我認為作者的真實意圖就是:“真”是指真實存在的東西;“假”指虛幻的東西。必須區別於簡單意義上的“真”和“假”,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在作者曹雪芹看來,什麼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什麼才是虛幻的東西?“紅樓夢”其實就是“黃粱一夢”。這個“假”指的就是榮華富貴,因為在作者看來,榮華富貴雖看似真實,但實質卻是虛幻的東西,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

  • 那麼“真”又是什麼呢?

“真”看似虛無,但卻又是真實存在的東西。什麼樣的東西符合這個條件呢?我所理解的就是“人生哲理”,看似虛無,卻真實存在,而且永恆。

這個哲理又是什麼呢?這就是“紅樓夢”的中心思想,正是開篇“第一回”中仙人和頑石所說的那些。簡而言之,就是如何做人?這不僅是作者曲筆手法,對作品的巧妙處理,更體現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假作真時真亦假

  • 當把“虛幻”當成“真實”,那麼真實也就成了虛幻。具體地說就是當把榮華富貴,這些虛幻的東西當成真實的東西時,那麼人生哲理這些真實存在的東西就變成虛無的東西了。只可惜世間很多人大有學問,但卻未必深刻領悟,以致日後在邪路上越走越遠。
  •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異曲同工的對聯。

太虛幻境: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智通寺:

身後有餘忘縮手, 眼前無路想回頭 。

紅樓夢的“真”和“假”歸根結底就是——

真:人生哲理;假:榮華富貴。

結束語

  • 綜上所述,這幅對聯其實就是作者譜寫《紅樓夢》的真正目的:

借風流孽鬼們的黃粱一夢(小夢),向世人展示人世間(大夢)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以及過眼雲煙的社會萬象,讓讀者從好壞美醜的社會人物和現象中領悟為人處事的道理。

  • 虞美人/看《紅樓夢》有感

風月寶鑑不堪悟,啼血繁華處。

史王薛賈遭禍殃,事事難料人生,恨無常。

富貴榮華隨雲散,何必機關算?良辰美景奈何天,枉看興衰更替,凝眉間。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尊崇原創,不忘初心。自古讀書本難,行文不易;既然頭條有緣,文筆相見。如果您認可“兵法天下”,敬請贊轉分享,雅評留言】



兵法天下


這副對聯在《紅樓夢》中曾兩度出現:第一回是甄士隱在夢幻中所見,第五回是賈寶玉在遊太虛幻境中所見。可見作者對這副對聯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這副對聯看似簡略,然道理相當深刻。從人物的遭際、命運來看:甄士隱一生曾享盡榮華,最後家道變故,遁入空門,這是甄士隱一生的最終歸宿。

  作者借賈寶玉見到這同一對聯,在某種意義上說來,這是隱示著他一生道路的縮影。從作品的創作手法上來看:所敘述的人事、情節,真假具兼,頗令讀者品味、猜詳。王希廉《紅樓夢總評》雲:“讀者須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

  明此數意,則甄寶玉賈寶玉是一是二,便心目瞭然。”這副對聯可謂是總括了《紅樓夢》創作手法上的某些規律。 對聯所言,把假當真,則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沒有的視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沒有的了。這副對聯闡釋了“假”“真”“有”“無”的哲理,似是對讀者在讀《紅樓夢》時的一種提醒,切忌穿鑿;同時,給人們認識和思考複雜的人生以深刻的啟迪。


水滄浪99


這副對聯,在《紅樓夢》出現在第一回。後來,在第五回中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也看到了這副對聯。曹雪芹這樣重複設置,意在提醒世人,一切都是幻景,一切都是幻影,勸世人懂得掙脫。

同時,也是雙線設置隱喻,說明甄士隱的遭際,也會是賈寶玉的遭際,賈寶玉會重走甄士隱的路徑,將“真事”隱去,冠之於賈寶玉這個虛構的人物之上。

在《紅樓夢》裡,不但有個賈寶玉,還有一個人叫甄寶玉。(甄寶玉是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應嘉之子)。甄寶玉和賈寶玉長的一樣,不同的是性情迥異,賈寶玉不諳世事、不知進取,甄寶玉卻是一個好學生,走的是仕途路線,中舉後娶李綺為妻,重振家業。所以在世人的眼中賈寶玉自然是——假寶玉,甄寶玉就是——真寶玉。

這就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的真正含義,說的是當假寶玉(賈寶玉)明白了做人的真正含義後,要做一個真人(返本歸真的人)的時候,真寶玉(甄寶玉)和他比起來,就不如他了,這時甄寶玉反倒成了一塊不值錢的破玉。


精衛填


《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和在第五回中賈寶玉神遊太虛景,警幻仙曲演紅縷夢中都看到了這副對聯。作者這樣重複設置其刻意在提醒讀者,這一切都是幻景,一切都是幻影,勸世人懂得掙脫!同時也是亦真亦假,假中有真,真中有假!

這是一種軸式情節寫作設置,先從甄士隱的遭遇暗遇這結局也會是賈寶玉的遭遇!主人公賈寶玉會和甄士隱走上一樣的路,其中將“真事”隱去付託到賈寶玉這個虛構的人物身上重新演繹!同時在《紅樓夢》裡,不但有個賈府裡的賈寶玉,且在江南還有一個人叫甄寶玉的人存在。書中交代甄寶玉是金陵體仁院總裁甄應嘉之子!甄寶玉和賈寶玉長相一樣,只是性情不同,賈寶玉不思學業不知進取,而甄寶玉卻是個上進的好孩子,後來也是仕途順利中了進士!所以在讀者眼中賈寶玉自然是假的寶玉,甄寶玉才是真的寶玉。

可能作者就是想通過“假作真時真亦假”的真正寓意!當假(賈)寶玉明白了做人的真正意義後要做一個真人(出家為僧)時,這時真(甄)寶玉和他比起來就不如他了有境界了!

其實縱觀全書真真假假,如真似幻,撲朔迷離還有很多,也正因為如此,才是此作更顯魅力十足,神秘莫測,讓讀者流連忘返,耐人尋味!




往視回顧重溫經典


紅樓夢第一回就有:“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句話。同樣,在第百十六回,又出現了一次。至於這句話在紅樓夢中起到的作用眾說紛紜。

我是沙灘陽光飛,一個寫字小白,對於紅學沒有什麼研究,只能淺談一下自己的拙識。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富有佛家禪語的描寫,道出了生活的真蒂,同時也是貫穿整篇《石頭記》的靈魂。

對於這句話的釋義是:假的,當作真的時間久了,假的就被認為是真的了,真的就成為假的了;把不存在的東西說成是存在的東西時,那捏造的事實,甚至比存在的事實更顯得真實。紅樓一開始就寫太虛幻境,適時提醒世上一切都是幻果,一切都是幻影,勸世人懂得掙脫。

再有 ,就是文章一開始寫賈寶玉是青埂峰女媧補天時遺落的石頭,賈寶玉在賈府是寶玉,其實它就是一塊被女媧丟棄的石頭。文章後來又寫了出現的甄寶玉,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也正好印證了 “假做真時真亦假” 這句話。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作者寫的這首詩很好地照應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紅樓夢這部經典之作,讀者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心得,紅學研究者的成果也是有待考證。


沙灘陽光飛


翻譯:假的當作真的,時間久了假的就被認為是真的了,真的就成為假的了。把不存在的東西說成是存在的東西時,那捏造的事實甚至比存在的事實更顯的真實。出自清代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第一回》,是太虛幻境的一副對聯。在《紅樓夢》第百十六回《得通靈幻境悟仙緣,送慈柩故鄉全孝道》之“真如福地”聯出現了兩句相似意思的對聯:“假作真來真勝假,無原有是有非無”。

為整本《紅樓夢》下了一個提綱挈領式的註解,在《紅樓夢》中,賈寶玉本是神瑛侍者下凡,而轉世在人間後,飽嚐了人生的情愛悲歡,最後又重新出家修煉。因此,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看,寶玉在人世間的情愛糾葛,就像是一場安排好的大戲。

既然是戲,當然也就是假的,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縱然可以討論,寶玉與黛玉、寶釵之間的情愛,寶玉獲得人間幸福的可能,但其實寶玉與黛玉也好,寶玉與寶釵也罷,都只是這場安排好的大戲的一部分,也就是都是假的。

而貫穿了整部戲的因緣,就是神瑛侍者下凡修煉,這才是整本書最根本的真實。由此看來,曹雪芹其實在一開始,就提醒了所有的讀者,但是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瞭解作者的真意呢?

曹雪芹在《紅樓夢》的卷首曾經題道:「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這兩句曹公對自己作品的評注,顯示出整部作品用力之深。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曹公身處在一個沒落的百年大族中,看到人世無常與無奈後的省思,也看到他對於變化背後「不變」的追求。這種用生命追求的答案,實在值得令人再三省思。(本段來源於網絡)

餘甚覺“假作真時真亦假”應與姓氏聯繫在一起破譯,即“賈作甄時甄亦假”,假真倒個兒為“甄作賈時賈亦甄”,姓甄的也就是姓賈的。更明確地說賈寶玉即甄寶玉,這決不是什麼文字遊戲,而是《紅樓夢》原作者曹頫\\嘔心瀝血匠心獨運之傑作!甄寶玉在小說中交待的清楚明白,脂批:“真。後之甄寶玉亦藉此諧音後不注”。這條脂批是《甲戌本》第九面批在介紹甄士隱履歷的天庭!此脂批點明甄士隱就是真寶玉!真寶玉在哪裡?小說第二回借冷子興與賈雨村的對話透露了出來:

(一)曾見兩個異樣的孩子,所以方才你說的這寶玉,我就猜著了八九是這派人物。

(二)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家與賈家是老親。

(三)雨村在甄府所教的這個學生雖是啟蒙,卻比一個舉業的還勞神,讀書時必得兩個女兒陪著,方能認得字,心上也明白。

(四)他的父親曾下死撻楚過幾次,竟不能改,打的吃痛不過時,便姐姐妹妹的亂叫起來,可解疼!

(五)他祖母溺愛不明,每因孫辱師責子,這等子弟不能守祖宗基業。

看!這個甄寶玉與賈寶玉的特徵,豈不是一個模樣麼?

甄士隱居在姑蘇,是已婚配,五十開外的人,而賈寶玉則是居在金陵,是未婚配、十三四歲的青少年,怎能將其斷為一人呢?讀《紅樓夢》而不讀脂批,則紅樓一夢的葫蘆蓋子根本無法揭開。請看姑蘇即金陵的批語吧:“按那石上書雲,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隅有處曰姑蘇……”脂硯齋於“曰姑蘇”句旁批道“是金陵”。此乃點明甄家寶玉的故事發生在金陵,甄賈乃一人的兩個名姓,雖然脂硯齋未指明甄士隱就是寶玉老年時期的模型,真假寶玉是青少年時期的模型。但只要細案脂批及故事情節,甄賈一人二面意在不言中了。

又、“是金陵”是批在“按那石上書雲”之後的,“石上書雲”就是鐫刻在石頭之上的記敘文學――《石頭記》!這不是明告訴讀者,姑蘇甄家之事,實為賈府之事。

考證賈寶玉即甄士隱,是以下條件作為基礎的:

其一:甄士隱夢幻識通靈,同賈寶玉的開生面夢演紅樓夢的夢,都發生在中午;

其二:甄士隱與賈寶玉都是在午夢中看見太虛幻境的楹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其三:甄士隱與賈寶玉同遭禍變,甄士隱家因葫蘆廟和尚炸供,家被燒得精光;賈寶玉身繫獄神廟。小說內證:“看邸報,甄家犯了,現今抄沒傢俬,調取進京治罪”甄賈乃一家,賈寶玉的燈謎底鏡子:“南面而座,北面而朝,象憂亦憂,象喜亦喜”,“南直召禍”,“北直夢歸”的境遇;

其四:甄士隱與賈寶玉同出家,甄士隱被跛足道人引度出家;賈寶玉被癩頭和尚引度出家。也許有人會問:“甄士隱為道人,賈寶玉為和尚,他們的山門不同,怎能斷為一人?”餘答曰:明末逸民八大山人朱耷,他一會兒出家當道人,一會兒回俗,一會兒又出家當和尚!難道此一僧一道不是亦僧亦道嗎?朱耷卒於康熙四十四年(乙酉),作為末任的江寧織造曹頫\\,隨手拈來予以借鑑;

其五:甄士隱與賈寶玉同往太虛幻境,警幻仙姑案前掛號銷號,即賈寶玉銜無才補天的頑石入世,甄寶玉送枉入紅塵若許年的蠢物歸真,《紅樓夢》的故事終結。

五十六回寶玉對鏡作夢,甄賈難分。脂硯齋在《甲戌本》第二回旁批道:“甄家之寶玉,乃上部不寫者,故此處極力表明以遙照賈家之寶玉,凡寫賈寶玉之文,則為甄寶玉傳影”。二回眉批:“又一個真正之家,特寫假家遙對,故寫假則知真”。《蒙古王府本》第二回脂批:“靈玉卻只有一塊,而寶玉有兩個,情性如一,亦如之六耳悟空之意耶”!《紅樓夢》是由空空道人從頭至尾抄錄,後易名情僧傳奇問世的。“從頭至尾”乃為完整已成之作,一回至五十五回為上半部,五十六回至一百一十回為下半部,上下兩個半部之和恰好為一百一十回!

又。《有正本》二十回前批:“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見後三十回,猶不見此文之妙。” “然未見後三十回”,提供了一條線索:《有正本》乃八十回,再加後之三十回,即十足的一百一十回。

在一百一十回裡,五十六回為下半部之首,承上啟下,非常關鍵。而恰恰在五十六回裡甄賈難分,可見作者的深意和暗示!

真假為道家的觀念,有無為佛家的信條,一僧一道介入太虛幻境,《紅樓夢》的故事又發生在太虛幻境,意味耐人尋思……。太極本無極故曰太空、又曰太虛。太空茫茫、太虛渺渺,太空即太虛。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無才補天的頑石入世,顯然大士與真人為一僧一道的幻像。《紅樓夢》是由空空道人情僧抄錄傳奇問世的,由此得知他二人為一僧一道的影子。“破衲芒鞋無住跡,骯髒更有滿頭瘡”的癩頭和尚;“相逢若問家何處,卻在蓬萊弱水西”的跛足道人,應是一僧一道的法像與道貌,若賈寶玉即甄寶玉,那麼一僧一道為亦僧亦道,和尚即道人,此一僧一道同朱耷何其神似乃爾?!(本段來源於紅樓夢中文網)




熊貓愛竹子


因為作者當時所處的,身份,年代,歷史,社會侷限性,只能在一個故事裡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亦真亦假,亦假亦真。難得糊塗,糊塗難得。有時候作者會借用別人的嘴,說自己想說的話。她可能是一個瘋瘋傻傻的癩頭和尚、也可能是一個媒體見世面的鄉下人。亦或是一個燒火丫頭片子的瘋人瘋語。每一個故事都有埋下伏筆,那些包袱也是作者的藥,無需解鈴便可自愈。



三毛和遠方


出自:《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

原文:“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

釋義:就算把假的當作真的,時間久了假的就被認為是真的了,真的就成為假的了。

無為有時有還無這句話,還是非常高深的,意思就是無和有某種時候是一樣的,什麼時候呢?比如“沒有用”和“有用”,意思其實是一樣的。

此對聯出自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是《太虛幻境》牌匾的兩側的楹聯。顯然,欲解讀此聯需從“太虛幻境”著手。“太虛幻境”是小說中描述的一個神仙的聚集地,在常人看來就如其名既“虛”又“幻”,即不真實,也就是“假”的。

然而置身於其中的人卻會認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真的,進而否定了塵世的真實。這即“假作真實真亦假”的第一層含義;而作者想要表達的是第二層含義則是:當世人把許多真的東西當做假的來看待時,則會同時將假的東西當做真的來看待。

即一般人常把肉體上的滿足當成生命的價值所在,而忽略了生命的內在意義在於精神上的追求。就像哲學上“為吃飯而生存還是為生存而吃飯”的命題一樣。


奇正國學


是作者對自己作品的總結。也是對人生經歷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榮華富貴的財富的總結。如同朱自清在《匆匆》中所說的“我們赤裸裸的來到這世界上,也將赤裸裸的離去。”是一樣的。











大鵬展翅高飛439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在《紅樓夢》中有

什麼作用?

這副對聯可以說是貫穿在整個紅樓夢中的一個線索。文章開頭便寫到了飄士隱、賈雨村兩個人物,而這兩個名字恰恰是“真事隱,假語存”的諧音。

作者在開始便提到這副對聯和這兩個人物自然是別有深意的。隱晦的告訴讀者文章中真真假假難辨

有很多人認為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可以說是曹家的族自傳史,但由於當時家族因素,社會因素,政治因素,曹雪芹無法將真實的事情全部寫出來,

便按照家族歷史加以虛構,完成了《紅樓夢》這部著作,這也是《紅樓夢》帶有神話色彩的一個原因。

個人觀點,如有不當,請見諒[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