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幹部李發友:極速救援30分 打通生命"黃金通道"


"幸好處理及時,沒有耽誤最佳治療時間"。當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急症科醫生帶來這個好消息的時候,李發友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安頓好病人和家屬後,"發"哥和村幹部們又驅車40公里往回趕,他們要回去堅守在村裡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今年45歲的助理執業醫師李發友,是沿灘區衛生健康系統派駐聯絡鎮高灘村的駐村幹部,從2018年7月駐村開始的第一天,他就和高灘結下了不解之緣。熱心腸的李發友在走村入戶的脫貧攻堅幫扶工作中不僅關心照顧村裡的貧困戶,還和當地百姓"打"成一片。誰家老人有個頭疼腦熱、小孩兒有個感冒發燒都會請他幫忙看看,他不僅擔負了駐村幫扶隊副隊長的工作,還充當起了村民的"家庭醫生",大家都親切的叫他"發"哥。

駐村幹部李發友:極速救援30分 打通生命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發"哥第一時間和駐村幫扶隊、村組幹部們一道行走在疫情防控一線。他利用自身醫學專長,手把手的向村民傳授 "七步洗手法"、口罩正確佩戴法和廁所衛生消毒等疫情防控專業知識。高灘村23組貧困戶何某是一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因長期服用特殊藥物需外出拿藥。考慮到疫情期間外出有風險,"發"哥主動當起了"跑腿兒"隊員。為了給何某拿藥同時兼顧村裡的防疫工作,"發"哥早晨5點起床,趕到市精神衛生中心開門的第一時間就把藥物拿到,來回驅車80公里把藥交到何某丈夫手裡,並指導何某丈夫給其服藥。他還把家裡的半新衣服送給他們,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上的難題。

駐村幹部李發友:極速救援30分 打通生命

3月4日上午10點,正在村裡給返鄉人員測量體溫的李發友接到了村支書的求救電話:"發哥,你快點趕到街上來,張娃兒癲癇發作了,你是醫生,趕快來看一下。"李發友來不及多想,馬上在村民家借了一輛電瓶車就火速趕往出事地點。來到出事現場,他看到本村2組村民張某倒在地上雙目上翻、口吐白沫、肢體抽搐。病人家屬看到李發友來了,像抓到救命稻草拉著李發友眼淚汪汪地說:"李隊長,快!快救救我娃兒,可能不得行了……"

原來此人是癲癇發作,已經有15分鐘了,大家建議撥打120急救電話。發哥沉思了幾秒鐘果斷地說:"打120搞不贏,聯絡地勢偏遠,救護車從市區趕來,路程遠耽誤時間長,病人等不起。疫情期間場鎮上突然出現救護車,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我馬上回去開車,你們看好他……"正當這個緊急的關頭,村支書和秘書從不同的方向趕了過來,秘書顏敬高喊:"發哥,快把病人抬上車……"李發友毫不猶豫和村幹部們迅速的把病人抬上了車。

這個時候私家車成了疫情期間的臨時"救護車",在李發友的統一指揮下,他們分工協作確保病人的安全。發哥充當起了臨時救護車上的急救醫護人員,村秘書成了救護車司機,村支書成了聯絡員。為了防止病人因分泌物倒吸導致窒息,他徒手為病人清理口中的分泌物,病人家屬看到李發友徒手為兒子清理口中分泌物十分感動,忙叫司機停車要去買手套。發哥用醫生的身份命令到:"都什麼時候了,你們還在考慮這些,救人更重要,我是醫生這是我的職責,加快車速,直奔市四醫院匯東分院……"

駐村幹部李發友:極速救援30分 打通生命

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病人的嘔吐物、分泌物混合著的臭味讓人作嘔,李發友全然不顧,認真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將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一點一點的徒手為病人清理口中的汙物,防止因嘔吐物迴流導致窒息。清理完畢後,他用手點壓刺激病人人中穴位,促使病人儘快恢復意識。在急救的路上,李發友用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為搶救病人贏得了時間。當他們爭分奪秒把病人送到醫院的時候,接診的醫護人員為他們豎起了大拇指:"幸好你們處理及時,轉送及時,為病人贏得了最佳治療時間!"

駐村幹部李發友:極速救援30分 打通生命

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這就是李發友,無論是作為駐村幹部,還是醫務工作者,他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最基層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詮釋著衛生健康人的使命和擔當。

(雷雪 馮妮娜)

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