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精華是什麼?

風捲大地


《連山》《歸藏》

熊十力對徐復觀說:“亡國者,常先亡其文化。” 徐因此棄戎從文。 熊先生質問馮友蘭:“良知是個真實呈現,怎麼會是假設?” 旁邊的牟宗三後來因此改過從良。

楊萬里曾將自己以前的詩文付之一炬,後來的詩都是隨心拈出,自成一體。概如《莊子》朝徹後,天趣從胸襟中自然流出,沛然莫之能御。

夏《易》曰《連山》首《艮》,取象于山,山靜而生雲氣,喻本體虛靜而發現萬物。

殷《易》曰《歸藏》首《坤》,古說坤為地,萬物莫不歸而藏於中,卻是一種唯物論。萬物成始成終,其變化之本體是物質的。

《周易》變殷《易》之首《坤》為《乾》,著重於覺性主動,而其融攝殷《易》唯物之精神卻是充盈至極,是中國文化的根本。

更多正統國學觀點 請關注 新儒哲


新儒哲


《易經》是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它的精髓就在以下六句話:

一、簡易

簡易就是簡單成大美。一陰一陽之謂道,宇宙萬物的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和道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世界如何變,道理是相通的,正所謂大道至簡。

二、變易

變易就是指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所以我們要應時而進退 ,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事物發展到了極點,他就一定要變化,唯有變化,事物才能夠通,才能夠解決問題。只有通了這個事物的發展才能長久。

三 、不易

不易就是不變的道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世界如何變,道理不會變,自然規律不會變。


四、吉無不利,自天佑之。

自天佑之告訴我們,自己努力,老天才會幫助我們,也就是盡人事以聽天命。不盡人事,就不要期待有什麼天命,天命是計劃,人是執行,沒有執行,計劃也等於空,我們在追求大吉大利時要記住,重點在自己,不在別人,也就是要靠自己,不要完全寄希望於別人的幫助。


五、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道德是天地的規律,本分是個人的規律,我們違背了規律,人就有災難了,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子女不孝,沒有福報。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老人性格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以德為根,才能托起一家福報。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要依靠仁厚的德行家風,老人有德,才能讓好的德行在家庭中彼此傳遞、上下傳承,生髮出積極向上的能量。


六、順天應人

順天應人就是順乎天理而適應人情,也是我們經常講的天人合一。


易心向上


學習《易經》的最大收穫,並不在於死記硬背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也不是學會了占卦就沾沾自喜,而是領悟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方法——唯易辯證法,以及行為指導準則。

《易經》有三大理論精華:陰陽對應統一、五行生剋制化、天人合一。

不要一提陰陽就認為是迷信,任何事物都是陰陽對應的統一體,有男就有女,有好就有壞,有矛就有盾……關於陰陽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在他著名的《矛盾論》中就闡述的極為詳細!

學習並掌握《易經》的本質東西,才會明白: 《易經》是容易學習之經,只不過很多人沒有明師指點,學習不得法,掉進六十四卦的漩渦裡去了……如果很難學會,應該叫《難經》才對!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應用和感悟,《易經》讓我們充分明白:在看待每一個事物時,都能辯證的看問題,顧此及彼,不但要看到事物的可見一面,還要明瞭它不可見的一面,推斷出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結果,從而幫助人們趨吉避凶!



水木小易


要說到易經,我是讀易經世家出身,也是三皇治世世紀的傳承人。我認為今天講易經的精髓已經成為了歷史不存在了,引出來的都是一些牛鬼蛇神。要問易經的精髓是什麼?我的回答是,它是一個經過驗證的錯誤的邏輯推理的思想理論。在沒有經過驗證之前,它可以構成是哲學理論,它的理論也合理的歸納出了,當時人類社會的人文事物。所以我說它也構成是哲學理論。但是它有一個錯誤的前提,第1個錯誤那就是它的主題意志產生的根源。根源就是易經來自於周易,周易是來自於伏羲的八卦圖。可是伏羲畫八卦圖,是為了講解宇宙大自然的運行規律,它的規律就是地球繞著太陽轉的日心說。在這裡我還要詳細的講解一遍,伏羲畫八卦圖的用途。伏羲夜觀星斗發現了北極圈,以北斗星作為定位。他發現北斗星每天夜間的出現,位置都在變換。滿天的星星也都是在一致的走動,他想到了這不是星星在走動,而是地球在轉,並且還是繞著太陽轉的北斗星每天晚上的變換位置是地球變換位置所產生的。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和黑天白天都是由於地球轉所產生的。於是他向世人發表了他的發現。才畫出了八卦圖,作為教材講解圖。圖裡面的圓圈是代表地球,裡面有黑白兩個魚代表是在走動,也就是地球在轉。是逆時針轉的,這樣太陽東出西落就順理成章了。外邊的8個不同符號代表是有8顆行星也是在走動的。可是他的理論並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同。人們認為地球如果要是轉的話轉到下面去,一切的東西都會掉下去了。但是它得到了神農氏和軒轅黃帝的認可。軒轅黃帝還製造出了兩部羅盤儀用北斗定位證實了伏羲的理論宇宙大自然的自然科學發現。可是周文王否定了這個科學的發現。這是周易的第1個錯誤。第2個錯誤,那就是他把大自然一年4季的氣候變化和晝夜的產生,說成是一陰一陽而產生的。他的理論就是地球肯定不會是轉的,如果要是轉的話,一切物質都會掉下去的。實踐證明地球還就是繞著太陽轉的。這就證明了他的理論思想是玄學憑空設想的邏輯推理。在沒有證實地球要著太陽轉之前,他的理論思想,也合乎邏輯推理的,也算得上是哲學。第3個錯誤,就是64卦的基礎產生來源,它的基礎來源就是伏羲的八卦圖。可是伏羲八卦並沒有說是代表,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的這一說法。這種說法是周文王的玄學創意的理論邏輯推理。他的邏輯就是把這8個不同的符號,按照他的邏輯理論分成了奇數和偶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他又重新了安排了這8個符號的位置。把4位奇數符號安排在陰魚的一面,把偶數的符號安排在陽魚的一面。這樣的安排法是合乎自然邏輯的,因為這裡麵包含著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按這樣的自然邏輯來歸納人文事物是合乎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但是他有一個錯誤的前提,那就是64卦基礎產生的條件。錯就錯在64卦是由一陰一陽由下而上產生的。用這種方法產生出來的64卦他和搖號兒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那麼用搖號的方式來確定一個理論思想真理可信度能有多少是可想而知的。這就明顯的證明了易經理論是唯心論憑空設想邏輯推理的玄學。最後的總結,易經理論邏輯推理認識的大自然是規納人文事物的。它不是科學的宇宙大自然,和科學的宇宙大自然是不能夠相輔相成的。可是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非把他說成是科學的宇宙大自然,這裡邊就包含著牛鬼蛇神的泛濫。就是那些講命理看風水的牛鬼蛇神。


程林4721


我一直認為《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根本,它的精華就在於《周易》的哲學思想博大精深。

《周易》,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易經”先有陰陽,而後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64卦中包括卦象、卦辭和爻辭;“易傳”則是從不同角度對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詮釋,包括彖、象、繫辭、文言、說卦、序卦和雜卦等傳。

可以說《周易》是集中華上古陰陽文化之大成者,它把一切自然現象和人事吉凶統統納入由陰陽兩爻組成的六十四卦系統中。

因此,只有懂得了陰陽之概念,才能瞭解《周易》的思想基礎;只有參悟了陰陽之道理,才能剖析《周易》的思維模式。易經陰陽辯證——就是無所不包的智慧源泉

下面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

沙漠中兩個飢渴的人面對著半瓶水,一個人說:“太棒了,還有半瓶”,另一個人說:“上帝啊,只剩半瓶”。這種對比的話語和態度,反映出兩種不同的人生觀,前者充滿了樂觀,後者卻凝聚著悲觀。

對待人生的態度可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世間萬物均可劃分為相互對應的兩大類。古人把宇宙天地間一切事物劃分為陰陽兩部分。

凡是積極的事物都屬陽,因此陽代表積極、進攻、天、日、晝、剛、健、男、君、夫、大、多、上、進、動、正、天使、博愛等。

凡是消極的事物都屬陰,因此陰代表消極、防禦、地、月、夜、柔、順、女、臣、妻、小、少、下、退、靜、負、魔鬼、自私等。

\t

自然界萬物,其內部都同時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屬性。這對立著的陰陽兩個方面,相互依存、互為其用,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雙方的此消彼長,決定著事物的變化方向。

然而知道陰陽二字僅為入了《易經》治學之門了,還要通曉陰陽的相互對立依存,相互統一變化,層層剝繭式地鑽研,才能知道古代中國哲學的博大精深。


如是道國學易經文化


個人領悟,易者醫也,易者卜也。醫者,八卦五行,八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數序可為用藥劑量,如一錢,二錢等的,也對應五行及五臟,判知病徵所在。只是簡略這麼一說,但實際應用廣泛深厚,也不是這簡略一句二句就說得清楚的。卜者,八卦以論其方位,遠近,人物表示等的。配以六爻、六神,斷其病徵,卜其吉凶,也不是這簡略一句兩句就說得清楚。易經就是對萬物萬亊發展變化,處理應對的方式的總結,所以稱為經,是為易經。易理,易者一也,萬物的起源。學習易經,在於應用,不可究其理,究其意,要學得進去,要退得回來。進去者,要熟知其卦象的意義。退得回來,是要站在外面,全方面的認知易經及應用,辯識斷事,要依據相鄰卦象和相對卦象,參識應用。要死的說成活的,活的說成死的,根本的意思是辨證施用。


手機用戶62364108981


易經,代表作為周易,潔靜精微,其精華之所在,差之毫釐,謬於千里。周易四千零九十六卦極盡變化之數。可以按照立體的角度來講有四千零九十六個角度。法度森嚴,吉凶有序。察看風水,得大地者所出聖賢奸佞,非精周易者不能識也。天星垂象,天下治亂,非有道者不知也。婚取喪葬,治國用兵,廟堂之算,非誠心誠意不求也。是以易經,雖周易,簡易,不易,變易,交易,心易,不能盡述之。現在社會科學院,為了傳承文明,發揚光大,特意招周易預測之博士,我是為之鼓之舞之,自不待多言矣。


八卦小一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就這一句是《易經》的精華。你把它理解透了、悟透了,那麼朝聞道夕死足矣。

物競天擇,適則生存。是叢林法則、也是宇宙鐵律。

"天",指日月星辰,泛指宇宙天體,也指天地自然永恆運動變化萬千的物質現象。君子當然指人,而且應該是"自強不息\


資料完善度低


別再吹了,一本丟失三分之二內容的書,你能知道精髓,周易是對八卦圖的瞎猜,你們也信,周文王是聖人思想家嗎?就連八卦圖也是河圖洛書的抽象,你知道它在講什麼?河圖洛書都沒搞明白說八卦,不是很好笑嗎?除了這個八卦圖,周易還有多大價值,屁思想性都沒有。正因為沒有價值所以保存下來了。最重要的部分早就被人管控了,能輪到你去發現。你知道嗎,有價值的東西,定有一股勢力去主動保存,就像《道德經》有道教保護傳承,《佛經》有佛教保護傳承,《聖經》有基督教保護傳承,《古蘭經》有伊斯蘭教保護傳承等等。《易經》誰來保護傳承?肯定是由政府保護傳承,因為他是上古人類的文明精華,極具價值,由政府傳承保護,老百姓無法染指也無力保護。那政府頻繁更迭毀滅,最有力安全的地方反而成了最危險的地方,以至徹底被破壞。留下隻言片語,豈是周文王在獄中所能參透。

如果《易經》真的偉大,有誰能說出它的偉大思想來?要原文,不要自己編,然後你問問你自己此話有多偉大?


覺醒吧人類


現將《正易心法》介紹給大家,供易學愛好者參考:一、羲皇易道,包羅萬象,須知落處,方有實用。二、六畫之設,非是曲意,陰陽運動,血氣流行。三、卦象示人,本無文字,能識其象,知會吉凶。四、卦畫不明,易道難傳,習有周、孔,胡為不晦。五、六十四卦,無窮妙義,盡在畫中,合為自然。六、消息卦畫,旡止於辭,辭外見意,方神《易道》。七、天地萬物,理有未明,觀於卦脈,理則昭然。八、經卦重卦,或離或合,縱橫施設,理無不在。九、《乾》《坤》錯雜,乃生六子(其它六卦),六子則是:乾坤破體。十、一《乾》一《坤》,即是陰陽,圓融和粹,平氣之名。十一、至於六子(其它六卦),雖分陰陽,偏頗反側,不平之名。十二、健·順·動·入,陷·麗·止·說,非特《乾》《坤》,六子訓釋。十三、《坎》《兌》二水,明須辨別《坎》潤《兌》澤,理自不同。十四、鑽木鑿井,人物《坎》《離》,天地《坎》《離》,識取自然。十五、八卦不止——天地雷風,一身一物,悉具八卦。十六、卦有反對,最為關鍵,反體既深,對體尤妙。十七、六十四卦,皆有取象,其為名義,無不反對。十八、諸卦名義,須究端的,名義不正,《易》道懸絕。十九、一卦之中,凡具八卦,有正有伏,有與有參,二十、六十四卦,唯《乾》與《坤》,本之自然,是名真體。廿一、六子重卦,《乾》《坤》雜氣,悉是假合,無有定實。廿二、卦義未審,須求變復,不唯辭合,義實通明。廿三、古今傳《易》,外訛為多,《履》《畜》八體,最為害義。廿四、畫卦取象,本為特物,見於日用,無所不合。廿五、中爻這義,足為造化,納音切腳,其理則一。廿六、反對正如—“甲子”“乙丑”,有本有餘,氣序自然。廿七、每卦之體,六畫便具,天地四方,是為六虛。廿八、《乾》《坤》六子,其象與數,《乾》《坤》之位,皆包六子。廿九、爻數三百 八十有四,以閏求之,其數得合。卅十、二十四爻,求之八卦,畫純為疊,是為閏數。卅一、一歲之數,三百六十,八卦八變,其數已盡。卅二、數成於三,重之則天,其退亦六,是為《乾》《坤》。卅三、凡物之數,有進有退,進以此數,退以此數。卅四、凡具於形,便具五數,五數既具,十數乃成。卅五、大衍七七,其一不用,凡得一數,理自不動。卅六、策數六八,八卦定數,卦數占卦,其理自然。卅七、五行之數,須窮落處,應數倍數,亦明特時。卅八、卦位生數,運以成數,生成之數,感應之道。卅九、一變為七,七變為九,即是卦妄,宜究其實。四十、名易之義,非訓變易,陰陽根本,有在於是。四十一、《易》道瀰漫,九流可入,當知活法,要須自悟。四十二、世俗學解,浸漬舊聞,失其本始,《易》道線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