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測試及分析

當堂測試

4.1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測試及分析


4.1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測試及分析


4.1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測試及分析


1.下列成就來自基因工程技術的是 ( D )

A.番茄一馬鈴薯新物種(屬於細胞工程中的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 B.高產的青黴素菌株(屬於誘變育種技術,原理是基因突變)

C.將C4植物細胞內的葉綠體移入C3植物細胞內(在細胞器水平操作屬於細胞工程技術) D.能進行生物固氮的酵母菌品種(將固氮菌的固氮基因導入酵母菌,屬於基因工程技術

2.下列關於“轉基因”的敘述,錯誤的是 ( B )

A.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組的部位往往是隨機的

B.被轉移的基因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人們對它們研究得已經相當透徹,絕對不會引起安全性問題

C.在“轉基因”的過程中,必須用到工具酶

D.轉基因技術成果,進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特別是在醫藥和農業生產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3.轉基因生物引發的安全性問題的敘述錯誤的是 ( C )

A.轉基因生物引發的安全性問題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環境安全

B.轉基因生物引起安全性問題的原因之一是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組的部位往往是隨機的

C.轉基因生物引發的安全性問題是無法彌補的

D.轉基因生物有可能造成安全性問題,但不能一概而論

4.如果轉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蛋白,將引起的安全性問題不包括 ( D )(花粉是生殖細胞,同種植物授粉後長成的植物會引起生物安全,花粉會散播到環境空氣中引起過敏反應,花粉可以食用,ABC錯誤

A.生物安全 B.環境安全 C.食品安全 D.倫理道德問題

課後練習與提高

1.下列哪一觀點缺乏科學依據 ( B )

A.由於存在生殖隔離,轉基因植物很難與其他植物雜交

B.許多農作物花粉的傳播距離有限,絕對不會造成其他生物的安全問題

C.植物花粉的存活時間有限,一般不會對其他生物造成危害(不同種生物之間存在生殖隔離,所以√)

D.轉基因農作物若缺乏配套的種植技術,也會造成減產

2.外來物種侵入到一個新的環境,可能會 ( D )

①其種群數量在一段時間內呈“J”型增長 ②其種群數量增長不受天敵制約(任何物種都受天敵制約)

③其種群可能會威脅到境內物種多樣性(外來物種入侵可能會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 ④其種群會由於不適應環境而被淘汰(

外來物種不一定都適應新環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自從1983年第一株轉基因植物問世以來,已有數十種乃至上百種轉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誕生,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基因汙染”應運而生,關於基因汙染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C )

A.轉基因植物的果實或其他部分作為食物可能會引起食用者產生不良反應

B.轉基因植物可能與它們的近緣野生種發生自然雜交,可能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C.基因汙染是一種不可以增殖的汙染(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可以通過複製而增值)

D.為了防止轉基因的擴散,在大面積種植時,必須在周圍設置緩衝帶作物(緩衝帶阻止花粉、種子等的散播)

4.下列關於轉基因生物的研究;哪些屬於限制條件 ( D )

①重組DNA的轉移限制在遺傳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

②對於大腸桿菌作為轉基因受體的菌株,限定必須使用在37℃人體體溫下死亡的菌株(避免對人體造成危害)

③轉基因作物只要某一點(如產量、營養或抗蟲性)對人類有益,其他方面可不必去考慮(尤其是安全性必須考慮)所以這個選項錯誤

④外源DNA不能產生對人體有毒害或過敏的蛋白質√,這是安全性保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關於轉基因生物與環境安全的敘述錯誤的是 ( B )

A.重組的微生物在降解汙染物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二次汙染

B.種植抗蟲棉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對環境沒有任何負面影響(殺死了棉鈴蟲,那麼棉鈴蟲的天敵由於缺乏食物會減少,影響食物鏈的高營養級)

C.如果轉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過敏蛋白,可能會通過食物鏈傳遞到人體內

D.轉基因生物所帶來的環境安全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6.20世紀90年代,烏千達木薯業遭到了病害的毀滅性打擊。科學家究其原因發現,是一種新的病毒引發的疾病,而這種新病毒是由兩種已知病毒重組產生的。這一事實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觀點 ( B )

A.轉基因生物有可能成為“人侵的外來物種”,威脅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的生存√,轉基因生物與原非轉基因生物是同一物種,選項裡有引號

B.導入轉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與感染轉基因生物的某些細菌或病原體雜交,從而重組出對人類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體

C.轉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劑基因,有可能通過花粉傳播而進入雜草中,使雜草成為除不掉的“超級雜草”√

D.抗蟲棉能抵抗棉鈴蟲,但隨著棉鈴蟲抗性的增強,抗蟲棉有可能被淘汰(這句話對但與題幹不符,故排除)

7.我國科學家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將蘇雲金芽孢桿菌的抗蟲基因導入棉花細胞併成功表達,培育出了抗蟲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D )

A.基因非編碼區對於抗蟲基因在棉花細胞中的表達不可缺少(任何一個基因都有編碼區和非編碼區組成,非編碼區調控基因的表達,編碼區編碼蛋白質

B.重組DNA分子中增加一個鹼基對,不一定導致毒蛋白的毒性喪失(基因的非編碼區增加鹼基對,就沒事)

C.抗蟲棉的抗蟲基因可通過花粉傳遞至近緣作物,從而造成基因汙染

D.轉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蟲特性是通過檢測棉花對抗生素(改為棉鈴蟲就對了)抗性來確定的

8.對番茄的研究中發現,害蟲損傷番茄葉片後,葉上的細胞壁能釋放出一種類激素因子,這種物質通過細胞組織擴散到莖和其他葉片上,啟動蛋白酶抑制劑基因,開始高效合成蛋白酶抑 製劑,並在莖葉中迅速積累,以對付害蟲的再次侵襲。蛋白酶抑制劑對害蟲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因此害蟲取食後,就會因無法消化食物而被殺死。人們嘗試著將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劑基因導入玉米,讓玉米獲得與番茄相似的抗蟲性狀,以對付異常猖撅的玉米螟(一種玉米害蟲)。試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能抗玉米螟的抗蟲玉米的生態效益顯著,有人認為抗蟲玉米是無蟲玉米,不必防治害蟲。你是否贊成這種說法?說明理由。

(2)有人對食用這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感到擔憂。你認為這種擔憂有道理嗎?試以學過的知識進行簡要的分析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