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時為什麼勾結張廷璐洩露考題?他不怕雍正深究嗎?

雨落眼角


《雍正王朝》中的弘時,據歷史資料說他是雍正帝在三個兒子中最賞識的一個,且文武雙全膽識過人,在心中皇位是第一位的,錢只是他的一個工具也是需要的,張廷玉是張廷璐的親哥哥,而且是雍正的心腹重臣,而八爺是總理王大臣一人之下,對弘時來說為了你自的皇位都是可以利用的對象。也可以說弘時因為太貪勾結張廷璐洩露考題,那為什麼他不怕雍正的深究呢?

其實弘時在開始出現的很少,我們只能存八爺拿著張廷璐的口供來找弘時並將口供交給弘時時的對話中看到一點痕跡,八爺廷說''時兒啊,你皇阿瑪是很愛你的'',這就為雍正對弘時在這件事上下了定義。

我認為弘時勾結張廷璐洩題事件,連弘時自己也是糊里糊塗,整個事件從推薦張廷璐開始就為弘時設下了一個坑,八爺利用弘時的野心設下此局把弘時握在手中成為將來謀政的棋子,而箭射向張廷玉,一石兩鳥,而弘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並不是勾結張廷璐而是八爺來走這盤棋。他認為我這麼優秀皇位應該是我的,而雍正在處死弘時時說的''也是我的一點愛子之心,沒有深究你'',印證了弘時和八爺在此事件中的判斷無誤。事業要想成功,望君不要違法努力。

謝謝大家的關注!





永不言敗申請取回


在《雍正王朝》中,弘時作為皇子,按理說並不缺錢,他如果想要錢,不知道會有多少奴才上趕著給他錢花,所以賺錢絕不是他冒險勾結張廷璐將考題盜出的原因。



事實上,弘時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在朝廷恩科考試中收買人心,培植黨羽,為我所用。他將考題盜出之後做什麼呢?肯定是要把考題賣給一些出了錢的考生。這些考生提前得到了考題,自然會提前周密準備,並在考試中完成作弊,獲得較好的名次,由此進入朝廷做官。那麼這些人受了弘時恩惠,做了官以後也會自然而然地聚攏在弘時旗下,成為他“三阿哥黨”的黨羽,為他日後與弘曆奪嫡搖旗吶喊,獻計出力。

當然,弘時也並不排斥金錢。所以,他還將這份考題秘密投放到社會上。所以,我們看到在伯倫樓上,考題被公開售賣,且十分搶手,弘時肯定在其中獲利頗豐。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弘時此次洩露考題,可以藉機將恩科考試主考官張廷璐拉下水,甚至由此獲得上書房大臣張廷玉的投誠。

弘時洩露考題,得到了張廷璐的默許。張廷璐本身有私心,因為他答應夾帶幾個考生,但盜取考題這件事他是做不到的。考題是雍正親自密封保存的,只有親近之人才能盜取,這件事也只有弘時可以辦到。但無論如何,二人是栓在一條繩上的螞蚱了,弘時可以藉此操縱張廷璐,甚至把他的哥哥張廷玉也拉下水,為他所用。

那麼,弘時難道不怕雍正深究嗎?



當時雍正剛剛繼位,先是出了山西藩庫案,令他大丟臉面,接著就是恩科洩題案,而且是自己親手謄寫密封保存的考題外洩。雍正是極愛面子的皇帝,就算他發現此事是弘時所為,他也不願將這樣的皇家醜聞公之於眾,最大的可能也就是找個替罪羊解決問題,不會直接追究弘時的責任。


達摩說


弘時本來是有希望繼承地位的,但是後來由於康熙皇帝喜歡弘曆,而且把弘曆接到自己身邊,重點培養,看那架勢就是要讓弘曆繼承皇位,所以弘時覺得這件事情困難比他想象的要大。

換句話說,弘時覺得自己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於是他開始採取一些極端措施爭奪皇位,採取的措施就是加強自己的實力,擴大他在朝廷當中的影響。

而具體的舉措,就是把雍正皇帝開恩科的科舉考試的試題,偷出來交給一部分考生,讓他們通過科舉考試,成為朝廷命官,進而對他感恩戴德,就等於是給弘時培植了一支親信勢力。

但是光有官職還不行,畢竟弘時的權利,不能左右這些人今後的升遷和一生的仕途,而且既然要爭奪皇位繼承權就要做很多事情,做事情就要花錢,所以這些試題被他拿到伯倫樓去販賣,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們紛紛出錢購買。

結果此次科舉考試的副主考李紱發現了,買上這個考題之後的李紱並沒有聲張,而是按照計劃進入了貢院,主持考試。

雍正皇帝親手密封的考題,送到了貢院交給了副主考李紱和主考張廷璐,他們打開試題一看,李紱發現自己在伯倫樓買的試題竟然與皇帝交付的試題完全一樣,李紱非常吃驚,害怕擔不起這個罪責。

隨後,他對主考官張廷璐說,要求停止考試,立即將這個試題洩漏的情況報告雍正皇帝,但是張廷璐和弘時是同謀,所以他不同意李紱的建議。

李紱沒有辦法跑去找李衛,李衛把這件事情報告了雍正皇帝,雍正這才開始下令追查。經過調查很快查清事實,原來就是弘時把考題偷出來交給了張廷璐,弘時的目的就是要籠絡張廷璐和新科舉人們,建立自己的親信班底。

弘時沒有想到這件事情給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他被雍正皇帝處死了,他對形勢的估計是錯誤的,他覺得雍正皇帝是一個好面子的皇帝,不會對自己怎麼樣,為了自己的體面,為了皇家的體面,他會把這件事情壓下去,隨便找個替罪羊處理掉,沒有想到這個雍正皇帝會殺了他。

雍正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心狠手辣的皇帝,做任何事情都是能狠得下心的,為了奪取皇位,雍正和自己的八個弟兄展開激烈鬥爭。最後,雍正奪取了皇位,奪取皇位之後,雍正對他的那些弟兄也展開清洗,圈禁的圈禁,削爵的削爵。

後來,甚至連他的最親信的,也是他的大舅哥的年羹堯都被他殺了,所以說,雍正皇帝是一個在關鍵問題和關鍵時刻能狠得下心,做得出大事的人,他不會顧忌什麼體面不體面,他要的是皇家的安寧,他要的是帝國的安定,他要的是政權的穩定,他要的是國家太平,他要是大清王朝的永遠統治。

所以,在這一點上弘時對形勢認識不清,做出了出格的事情給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這不是他不害怕雍正皇帝處置他,而是他認為以為雍正皇帝不會處置他。


小小嬴政


弘時當然怕,但他冒險以為沒人敢供出他,也沒想到會遇到李紱這個寧折不彎的清流。張廷璐也怕,但考題不是他洩露出去,而是弘時已經洩露後他才知道的!

李紱在伯倫樓花七十兩銀子買了考題,去找三王爺胤祉求教。三王爺告訴他:你不看這裡面的考題是對的,不但你不要看,連我也不要看,皇上登基急著辦兩件大事,一是整頓各省藩庫虧空,這件事辦砸了,他正煩惱著呢!第二件事是恩科會考,為國掄才,這還沒開始,你就拿著這個來路不明的考題去向皇上奏報,不是沒事兒找事兒火上澆油嗎?

三王爺要李紱回去安心地當好他的副主考官,耿直的李紱追問,萬一那天考試的題目與此相同怎麼辦。王爺說,若真是那樣再奏報皇上。

考試開始,第一道題一模一樣,第二道目一下來,李紱一看又一樣就著了急,立刻找張廷璐,並且說出第三道題目是什麼,讓張廷璐打開看,果然一樣。

張廷璐問李紱從哪兒弄來的考題,李紱答是伯倫樓有人公開兜售。

張廷璐說:這真是咄咄怪事,皇上親自書寫,親手封存在殿內的金櫃裡,為什麼會全部洩露於市井之中買賣於酒樓之上?但這考題是如何洩露出去的呢?難道是皇上身邊的人?此事追查起來只怕會牽出天潢貴胄皇子皇孫也未可知,或者有人未卜先知預先知道考題。

李紱不聽他那麼多,要求立刻停止考試,奏報皇上,張廷璐堅持繼續考並搬出自己主考身份。李紱是寧可不要頂戴花翎,走出考場。

李紱又來找三王爺,王爺建議現在能阻止考試的只有在京的李衛。李紱向李衛求救,李衛說進考場搜查出夾帶的證據才能罷考。李衛帶著兵丁封鎖搜查考場(也只有雍正寵信的奴才李衛才敢這麼做),果然搜出眾多夾帶,立刻封閉考場,奏報皇上。

皇上雷霆震怒,張廷璐下了大獄!

八爺胤祀故伎重演,又上演了一出當年審肖國興的戲,對張廷璐威逼利誘:不說出背後之人,會害了你的家人和兄長,會掀起駭人聽聞的天下大案,會誅連九族,殺無赦。

張廷璐招供:是弘時。胤祀拿著供狀,叮囑張廷璐對誰也不能說。

其實弘時洩露考題之事,事先必是受到八爺蠱惑,意在破壞這次科考。至於說賣考題,那能得幾個錢,就算有一百個人買到考題,能有多少錢,七千兩,到弘時手裡就算五千兩,他不差這點錢。

八爺明知是弘時洩露,卻故作不知,威逼利誘讓張廷璐寫了供狀。然後騙張廷璐說他去通融,八爺則私藏供狀,以便握著弘時的把柄,為將來所用。

八爺自然不去會給張廷璐說情,張廷璐等來的是菜市口問斬。可惜,他沒有機會跟任何人說了,八爺已經吩咐任何人不得接近張廷璐,行刑的前一刻,張廷璐喊冤,晚了,咔嚓一聲,人頭落地。

所以多年後,八爺又找弘時去害弘曆時,弘時直接對通報的下人說,就說我不在家。見他八叔已經進來,讓下人們下去後說:

你就饒了侄兒吧,太極殿那個位子是皇爺爺早就定了給弘曆的,侄兒鬥不過弘曆。

八爺為了拉攏弘時,把當年張廷璐的供狀給了弘時,弘時當場撕的粉碎,又用笤把掃了又掃。

弘時心裡一寬,對他八叔的遊說又動了心,關鍵是皇位的誘惑太大了!弘時最終做了他父親與八叔爭鬥的犧牲品,臨終罵:八叔,阿其那,塞思黑!罵什麼都晚了!


尋桂子


《雍正王朝》中,雍正開科取士,目的就是為了國家招攬人才,給國家的行政體系注入新鮮血液,協助雍正推行新政。為了能籠絡新進仕子們的人心,雍正皇帝不僅為王文昭掌燈,更是力排眾議破格啟用了劉墨林。但是雍正的親兒子弘時,卻故向外洩露了考題,險些讓雍正的計劃徹底泡湯,最終李紱向李衛求情,帶兵清查考場,揭開了這個考場舞弊的事實,才沒有造成更為惡劣的影響。

作為雍正皇子的弘時,為什麼要故意洩露考題出來,原因當然還是為了皇位,雖然弟弟弘曆自康熙朝開始,就受到康熙、雍正兩代帝王的青睞,但是作為哥哥的弘時也不想就此放棄對於皇位的爭奪,而這次就是他為爭奪皇位所做為。

洩露考題,目的就是要籠絡一批新官員到自己身邊。

雍正開科取士,要選拔人才,讓這些人才為己所用,並利用這些新上來的官吏來對原有的官僚隊伍進行一次換血,雍正對於這些人也一定會非常的重視。

而弘時恰恰也是看到了這一點,但凡是能出得起錢購買考題的,一定是官宦子弟或者富裕家庭出身,這些人家的孩子不會像寒門學子一樣滿身讀書人的尖酸與迂腐,便於日後為自己所用,同時對於一些主動上門求助的人家,弘時定不會拒絕,因為這是籠絡人心、壯大隊伍的最佳時刻。而新進的士子中,有了自己的人、自己的力量,特別是這些人也為雍正所看重,對於日後的奪位之路就是一種巨大的支持。

弘時要將張廷璐拉下水,控制在自己這一邊。

張廷璐是當朝首輔張廷玉的弟弟,從張廷玉與張廷璐偶遇的對話來看,張廷玉並不希望自己的弟弟與皇子有過多的交集。但是弘時正是看重了張廷璐與張廷玉的特殊關係,一方面,因為牽扯上張廷玉的關係,對於張廷璐,滿朝官員甚至是雍正處理起來都要留有餘地,另一方面,也是弘時看到張廷璐可以藉著這層關係一路高升,職務、地位也將遠不及此。因而要藉著這件事情把張廷璐拉下水,讓張廷璐站在自己這一邊,成為自己隊伍裡的骨幹。

當然,按照弘時後續劇情中狠毒的性格,必然是對張廷璐利誘的同時,進行了威脅,不然張廷璐也不會除了想廉親王說明外,致死都沒有將弘時的事情對外公佈。

當然,弘時也要考慮一下經濟效應。

雍正是出了名的節儉和勤政,特別是《雍正王朝》中的演繹,所以對於皇子而言,並不會像康熙那樣縱容,也不可能讓他的皇子成為九阿哥胤禟那樣的富翁,況且,此時弘時還沒有被晉封,所領導的俸銀也是非常有限,因而也需要做一點經濟上的儲備和積累,所以選擇了鋌而走險,洩露考題。

由於李紱的剛正不阿,主動揭發,最終弘時的計劃沒有得逞,也是因為如此,弘時失去了積蓄力量的好機會,因而選擇了沉默,指導廉親王胤禩找到了弘時,當眾銷燬了張廷璐的證詞,重新激起了弘時的奪嫡之心,而弘時也成為了胤禩對抗雍正的工具,最終落得了非常悽慘的下場。







快看前面有個


弘時想借助科考使自己的人順利進入官場,進而培植自己的勢力。弘時這麼做很有可能是廉親王在背後誤導他。他和廉親王之間也是相互利用。

廉親王利用弘時當擋箭牌繼續和雍正作對。弘時則利用八爺的舊勢力培植自己的勢力。表面上看八爺給弘時出的主意都是為了弘時奪大位,但實際上還是在經營自己的勢力和雍正作對。

紅石是有做皇帝的野心,但沒做皇帝的頭腦,最好成了犧牲品。




歷史很精彩2019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張廷玉(1672-1755)其人,清朝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太保,封三等伯,歷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進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後加太保。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父康熙朝大學士張英。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康熙朝歷任檢討、直南書房、洗馬、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張廷玉的辦事能力強,應是事實,清史說:“凡有詔旨,則命廷玉入內,口授大意,或於御前伏地以書,或隔簾授幾,稿就即呈御覽,每日不下十數次”。由此不難看出張廷玉很受雍正重視,能夠參與很多軍機大事。

弘時洩露試卷怕不怕呢?這就像問那些造反的怕不怕呢?其實是怕的。但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因為他覬覦儲君之位。他拉張廷路下水是想讓張廷玉倒向自己。為自己的儲君之路加一個籌碼。





輕鬆依舊


1.考試洩題,自古就有。即使弘時沒有洩題,也一定有別人做。

2.弘時是皇子有機會接觸到考題,這是其中一個客觀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3.賣試題賺錢,李紱的考題就是買到的。

4.至於為什麼要聯合張廷璐,可能就要要籠絡張廷璐背後的政治力量張廷玉。

綜上,洩題的高風險同時伴隨著高收益,這也許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騎馬看視頻


《雍正王朝》中,雍正繼位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就搞砸了,原因是弘時勾結張廷璐洩露考題。

不過,弘時此舉真的是為了賣考題賺錢嗎?弘時一個王爺,養尊處優,錦衣玉食,一輩子有花不完的錢、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電視劇中,一份考題也才賣一二十兩銀子(離考試時間越近越便宜),這麼點錢,弘時又怎麼會放在眼裡?值得他冒險嗎?

那麼,弘時為什麼要勾結張廷璐洩露考題呢?

我覺得,這件事情的邏輯應該是這樣的:弘時想成為儲君,將來繼承大位。不過,雍正顯然更欣賞弘曆(乾隆),弘時覺得僅憑自己是競爭不過弘曆的,要贏弘曆,就要有朝中宗親大臣的支持。換句話說,要想奪位,就必須結黨,結成一個弘時黨。

要結黨,自然要先取得一些人的支持,怎麼取得他們的支持呢?拿到考題唄!然後把考題送給願意支持自己的一部分官員,這些官員的兒子們可能正要參加這一次的科舉,有了考題,考中自然容易的多,弘時送了他們這麼大的一份禮,對方又怎能不聽從於他?

因此,弘時偷考題的目的不是為了賣錢,而是為了結黨。

那麼,考題後來又是怎麼大規模洩露出去的呢?拿到考題的人本來應該保密的,但其中總會有一些紈絝子弟,這些人或出於炫耀,或為了賺點小錢,還是把考題洩露出去了,然後就像滾雪球一樣,一傳十,十傳百,鬧得沸沸揚揚,終於引起朝廷注意,最後在伯倫樓東窗事發,張廷璐被斬首。弘時雖然暫時保住了,但雍正只不過是引而不發而已,並不是真的不動他,也沒有原諒他,後來雍正跟他老賬新賬一起算,逼弘時自殺,只應了那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啊。


孤舟釣江雪


我是叄拾,我來回答。

科舉制誕生以來就如同股市操縱,洩密事件層出不窮。弘時洩露考題,既是個案,也是風氣。

雍正登基時,朝廷到處都是“八爺黨”的勢力,雍正苦於朝中無人可用。對於自己“恩科取士”的首秀,雍正格外重視,每個環節都親自過問,甚至不惜將尊為考生掌燈。為的是什麼?籠絡人心。

知識分子寒窗苦讀十年,許多耗盡家族資源(那時沒有免費師範生,也沒有公費師範生,都是自費)進京趕考。如果沒有相對公平的錄取方式,朝廷的公信力以雍正的威信必然大減。弘時為了一已之私,罔顧雍正苦心。

掌握話語權,為自己造勢:

參加科舉的知識分子大多是官宦子弟,他們的家族掌握著輿論權。弘時把考題洩露給這幫人,作為回饋,哪些官僚自然會在輿論上對弘時進行包裝。輿論可以影響民意,民意可以影響聖意。一旦自己的良好形象樹立起來,在雍正那裡也是加分項。

收買人心,壯大自己的勢力:

當收益足夠大的時候,人往往會鋌而走險。弘時不惜違觸朝廷法度,也要將考題洩露出去。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弘時作過權衡。弘時是雍正的兒子,也是皇位的潛在繼位人,不到最後一刻,自己都是有希望的。爭奪皇位,不僅需要取得雍正的好感,而且需要有自己黨羽。那道考題的這幫人,必然會對弘時感恩戴德,成為弘時的門人,將來為弘時所用。

弘時的算盤打得響,卻不知薑還是老的辣。在李紱以及李衛的干預下,科場舞弊被制止。事情敗露,就需要有人出面承擔責任,臺上的往往就是馬前率,張廷璐就是這麼一個犧牲品。弘時在雍正的“照顧”下沒被法律制裁,卻被八爺抓住把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