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越聽話的孩子越容易得抑鬱症?為什麼?

孤狼觀世界


是不是越聽話的孩子越容易得抑鬱症?



1.導致一個人患抑鬱症的主要因素。

生物、社會、心理。

生物指的是遺傳、神經生化及內分泌;

社會因素主要指從小的環境、生活事件及壓力程度;

心理因素則指的是一個人的人格、認知模式。

2.聽話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聽話,對家長來說是好事,可以省很多心,可以有更多自由時間,可以彰顯家長的權威。

聽話,對孩子意味著壓抑自己的想法;意味著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愛、自由、被尊重的需求)無法被完全滿足。意味著孩子為取悅父母而失去自我價值感。

越是聽話的孩子,越容易缺乏自我。時間久了,孩子的內心會失衡。

當環境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特別是在需求最強烈的時候沒得到滿足,往往患抑鬱症的可能性就很高。

抑制症一個最顯著特點就是缺乏自我價值感,他們缺乏自尊的內在資源,這種缺乏源於早期不良的親子關係。


3.是什麼讓孩子崩塌。

好孩子的形象一旦形成,孩子們就不會輕易向他人求助,人生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即使你再強大,也有需要幫助的時候。

當需求與害怕相沖突,理性的情緒違背本能的情緒,就會出現問題。身邊的案例也不少見,原本聽話優秀的孩子,到大學就出現問題,不願參與社交,對人生失去了意義和信心。

當然這隻能反映部分孩子的問題,如果孩子天生擁有積極樂觀的性格,那麼在遇到挫折時,也會樂觀的方式去面對。

因此,聽話的孩子如果還擁有消極的認知模式,那麼未來患上抑鬱的概率就會高,如果孩子天生就擁樂觀的認知模式,並引導孩子,不要想著用理性壓制和消滅情緒,而學會讓情緒與理性共處,那麼孩子的未來就是陽光的。


個人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巧妙媽育兒


是不是越聽話的孩子越容易得抑鬱症?這個沒有太大關係。哪些因素容易造成孩子有抑鬱症:

1. 遺傳因素。如果父母有抑鬱症患者,那孩子患抑鬱症的概率也很高。

2. 教育方式。 說到教育方式,這點我很有感觸,因為我本人也曾經是一名輕度抑鬱症患者。而導致我得抑鬱症的正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這個說來話長,我從小由於某些原因被過繼給媽媽的姐姐,從小在親姨身邊長大。雖然是養父養母,但是我感覺對我比對她們兩個親兒子還親,(估計是我媽比較喜歡閨女吧[偷笑])。上面有兩個大我十幾歲的哥哥,對我也是疼愛有加。 我從小學習好,腦子靈光,爸爸走到哪兒誇到哪兒。 當時的我是個很幸福,很陽光的小女孩。

我得抑鬱症要從上初中說起。我親爸是名初中教師,他把我兩個姐姐都培養成大學生,也不想把我落下,所以他的初衷是出於愛我。

但是來到親爸親媽家,心裡落差太大了。以前閃閃發光的我來到這裡全是缺點。這不對,那不對,這樣做是犯傻,那樣做人家又笑話……

總之每當你做一件事,他們想到的不是你為什麼這樣做,不是與你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而是直接否認你,直接說你不對、說你傻!

就這樣日復一日我被他們所認為的“愛”侵襲,開始變得自卑,開始慢慢患上抑鬱症,曾經想想過自殺,好在病情沒那麼嚴重,當時也只是想想而已。

所以教育方式真的很重要,當孩子做了一件你認為的錯事,要做的一定不是先發火,而是先心平氣和的問問為什麼。

平時看待孩子也不要總是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多給孩子帶來正能量……

3. 孩子自身。 有的孩子天生有些生理缺陷,比如患有小兒麻痺症,侏儒症等。也有的孩子天生比較自閉。

4. 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包括比較常見的留守兒童,或者父母離異的孩子,甚至孤兒等。 也包括一些其他的社會因素。

最後在結尾還是想要放兩張充滿正能量的圖片。希望我們每個孩子都能遠離陰霾,被陽光包圍!




Neil媽咪育兒經


最近還出了種觀點“越善於自省的人,越容易患上抑鬱症”,事實是這樣的嗎?

這兩個觀點都有一個共性,在我們看來是好的特質,怎麼就成了致病原因呢!

其實在看這兩個觀點的時候不能緊盯著“聽話”和“善於自省”這兩個詞,我們還要看到它所適用的環境是什麼樣的。

聽話+幸福/和睦的完整家庭=健康幸福的家庭

但聽話+混亂的原生家庭這種模式就容易導致小孩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聽話”或許只是他/她在這樣家庭中長期生存產生的應對模式。

比如爸爸媽媽經常在小孩子面前吵架,小孩子就會以為爸爸媽媽是因為他/她的原因才吵架,為了讓爸爸媽媽不吵架,有些小孩就會選擇“聽話”,把訴求埋在心底,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會吵架。


“聽話”是聽別人的話,是外界給予他/她的期待,所以,為了迎合這種期待,他/她就會壓制自己內心真正的訴求,情緒也會被壓制在身體裡,在這個方面上來看,聽話,容易導致抑鬱。

最後,抑鬱情緒≠抑鬱症,如果您產生了抑鬱情緒,請嘗試通過某些途徑,將它宣洩出來,比如運動。

抑鬱在一定程度上是大腦的靜止/缺失,就是處於一種空狀態,通過運動,能夠激活大腦,抵抗抑鬱。


Susta


不論是“越聽話的孩子越容易得抑鬱症”,還是“得抑鬱症的人都是想太多了”,都是片面的觀點。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需要對抑鬱症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以持續性的情緒低落、失去興趣、無價值感等等症狀表現為主的破壞性心境障礙,在DSM-5,ICD-10和CCMD-3 上均對抑鬱症有症狀診斷,抑鬱症的臨床表現主要為:

1.心境低落

心境低落是抑鬱障礙的核心症狀,主要表現為顯著性且持久的情緒低落

輕度抑鬱症患者會感到開心不起來,或覺得壓力大重度抑鬱症患者則可感到悲觀絕望、生活無意義。某些患者會出現抑鬱心境晝重夜輕(低落情緒早上較嚴重,傍晚開始有所減輕),或晝輕夜重的特點。

2. 思維障礙

主要表現為思維聯想障礙和思維內容障礙。

(1)思維聯想障礙:患者感覺自己的思維受抑制了,考慮問題和聯想困難,

主要表現為思維遲緩、反應遲鈍、對答困難等,嚴重時無法與其他人交流、溝通

(2)思維內容障礙:患者的思維內容大多悲觀消極,與其抑鬱情緒明顯相關,自我評價過低,無價值感。嚴重時可能會因軀體不適而產生疑病症狀,比如懷疑自己得了癌症。部分患者會有幻聽,無端自責自罪(認為是自己的存在影響了他人,造成他人的困擾),繼而產生自殺念頭,甚至付諸行動。

3.意志活動減退

即前文提及的對生活失去興趣。患者表現為生活疏懶、行為遲緩、疏遠親友、迴避與人接觸或交往,或整日臥床、不想工作或外出,不願意參加以前喜歡的活動。嚴重時可能不吃不喝不語不動,發展為木僵狀態

4.認知功能損害

主要表現為記憶力異常,包括記憶力下降和復興記憶增強

比如,剛發生的事就不記得了,或者是僅僅記住了負面的內容。

患者還會有注意力障礙,比如注意力下降,反應時間長(和反應遲鈍有區別,前者因注意力不集中引起,後者因思維障礙引起)。此外,患者還會有抽象思維和學習等方面的能力下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遠期預後。

5.軀體症狀

患者可能出現睡眠障礙(嗜睡或者失眠)、乏力、食慾減退、體重嚴重下降、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疼痛、閉經、陽痿、性慾減退和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症狀

部分患者的抑鬱症狀可能被其他症狀掩蓋,稱為“

隱匿性抑鬱症”。

6.其他不典型症狀

患者也可能出現人格解體、現實解體、強迫症狀等等。

人格解體表現為患者的自我關注增強,感到自己的全或部分是遙遠或虛假的,因而常常自我否定。現實解體表現為覺得周圍環境變得不真實、陌生,像在夢中或看電影。此外,患者的強迫症狀以強迫思維為主,總是會想到一些不好的事

7.特殊群體的抑鬱症表現

(1)兒童抑鬱症主要表現為心情低落、興趣缺失、自我評價低、自責、自罪、無價值感,可伴有反應遲鈍、言行減少、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玩,同時還可出現食慾減退、乏力、睡眠障礙等等。

(2)圍產抑鬱症:多發生在孕期和產後4周內,也可能更久。一般而言,妊娠期和產後發生抑鬱的比例各一半。有一定的自殺率。

(3)老年抑鬱症常伴有明顯的焦慮、煩躁,有時會出現易激惹和敵意。與年輕患者相比,精神運動性抑制和軀體不適更為明顯。比如腹脹、消化不良、便秘,並且常常糾纏於某個特定的軀體部位,易產生疑病,虛無和罪惡妄想等,老年患者病程冗長,易轉為慢性。(4)不典型的男性抑鬱症:其表現為時常衝動,過分冒險,拼命加班,不愛惜身體的自殺式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由於雄性激素的緣故,男性本身就偏愛冒險,部分男性由於成長因素形成“工作狂”,因而診斷十分困難,容易誤診。

(5)微笑抑鬱症:少數患者會壓抑內心痛苦,面帶微笑,容易誤診,且自殺率極高。

以上症狀出現3-4條,且持續兩週或兩週以上,即可被診斷為抑鬱症。

抑鬱症的成因

關於抑鬱症的成因,最早通過對抑鬱症患者的研究,認為是生物因素。此後,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導致抑鬱症產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生物因素

(1)生理因素:大腦五羥色胺分泌不足,去腎上腺素、單胺類及多巴胺分泌異常,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等,均可能引發抑鬱症。

(2)遺傳因素:精神病遺傳學認為,情感障礙患者的血緣方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遠高於一般群體,並且血緣關係越近,越容易得抑鬱症。比上一代得過抑鬱症,下一代得抑鬱症幾率往往比一般人高。

2.心理因素

(1)過分追求完美者。過分追求完美者由於一味糾結於追求完美,常常與現實發生矛盾衝突,內心長期處於緊張焦慮狀態,加上不自信,患焦慮型抑鬱症的幾率較一般人高。

(2)情緒易波動者。情緒不穩定,容易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人比善於駕馭情緒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

(3)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由於一味壓抑自己的需要,內心深處認為自己不配,自我評價低,因而比一般人容易患抑鬱症。

(4)過分強勢。一般人眼裡,過分強勢的人有時候顯得不講理。事實上,一個人過分強勢,往往是因為內心自卑,害怕被人發覺自己的弱點,於是以強勢掩蓋自己的自卑。而這一類人一旦遭遇重大挫折,由於死要面子不願意接受幫助,比一般人容易患抑鬱症。

(5)過於安靜,不喜歡運動。不運動的人比經常運動的人患抑鬱症的幾率高。這是因為運動能促使神經細胞末梢的發展,使神經細胞更為密集,思維活躍,促進心情愉悅。而不運動的人由於時常處於靜態,新陳代謝慢,身體廢棄物難以排出體外,造成滯留,進而影響情緒。

3.環境因素

(1)家庭環境:這裡的家庭環境因素包括成長經歷、親人去世、婚姻破裂、父母離異、過度貧困等等。通常而言,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常常被忽視、寄人籬下、經常被貶低,得不到肯定,成年以後若還沒走出成長陰影,較易患抑鬱症。而突然的親人去世、父母離異也是抑鬱症的誘因之一。此外,父母長期爭吵,家庭不和睦,子女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比較大。另外,比較容易被人忽視的是婚姻破裂。研究顯示,離異是成年人內心深處的一大創傷,對成年人心理影響深遠,可能引發抑鬱症。

(2)校園環境:校園環境是多數人在尋求抑鬱症的成長因素時極易忽略的一方面。比如校園霸凌,長期遭受校園霸凌的孩子比一般人容易患抑鬱症。

(3)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所包含的方面較多,比如工作不順利、退休、欠債、社會地位等等均屬於社會因素。一般而言,名人由於受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壓力較一般人大,患抑鬱症的可能性也比一般人高很多。比如我國香港影星張國榮、韓國影星崔雪莉。

4.其他不可控因素

(1)藥物因素:某些藥物的長期使用可能引發抑鬱症,比如皮質固醇類、洋地黃、抗帕金森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抗癲癇藥物、降壓藥、合成類固醇、抗結核藥和抗腫瘤藥物等等。此外,阿片類物質、鎮靜催眠藥、某些毒品以及長期的酒精依賴也是引發抑鬱症的因素之一。

(2)軀體因素:比如長期患病。據研究,惡性腫瘤患者、癲癇患者、艾滋病患者患抑鬱症的幾率比一般人高,此外,帕金森、冠心病、糖尿病等等疾病及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患抑鬱症的比例較一般人高。

(3)

天災人禍:比如突發性重大地震、火山爆發等等自然災害和車禍、因罪犯親友受害等等因素。

由此可見,抑鬱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因素。抑鬱症雖然會導致嚴重後果,卻也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1.定期鍛鍊。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是促進心情愉悅的有利條件。經常運動,對於預防抑鬱症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2.多吃蔬菜和水果

。有些人喜歡吃大魚大肉,尤其一些年輕人喜歡吃燒烤。但是,這類食物中,尤其燒烤、快餐等等對人體健康不利,此外,有的食品僅提供熱量,不提供營養,在體內變成多餘成分,增加身體負擔,影響新陳代謝。

3.保持良好心態和溝通。遇到事情及時傾訴和溝通,是保持心情良好的條件之一。當然,一個人保持良好的心態固然很重要,但是周圍的人也需要配合,彼此互相保持良好溝通。所謂好的心態,不是靠道德綁架一個人得出來的,而是社會共同努力締造的。

4.生活規律。規律的生活有助於體內各種激素分泌正常。如果生活不規律,尤其顛倒黑白,易使激素分泌失常,體重增加,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此外,還易變得脾氣暴躁,負面情緒產量增加。

5.心理諮詢和藥物治療。對於已經是抑鬱症的患者,除了上述四點,還應定期進行心理諮詢,如果是重度抑鬱症患者,需要配合醫學治療,如中藥、針灸、顱刺激治療和其他西藥。

此外,親友們對於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生活照料也是很重要的。作為抑鬱症患者的親友,應為患者儘量安排清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多安排蔬菜、水果等健康飲食;鼓勵或陪伴患者定時鍛鍊,獨立完成一件事;多傾聽患者,與之交流——讓患者看到自己的能力,看到希望。


我是心理諮詢師裡外雅堂,如果有其他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或@裡外雅堂。


裡外雅堂


我覺得,是的,因為父母從小教育孩子你要聽話,聽話才是好孩子,根本不會考慮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這讓我想起了小歡喜裡面的英子,她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聽話懂事,品學兼優,也是其他父母眼中的榜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像她一樣。

可是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睡不著覺,不知道給誰傾訴自己的心事,也不敢給父母說,慢慢的抑鬱了。因為她的父母給自己說的就是好好學習,其他的都不要做,娛樂的時間壓縮了很多,她也不敢違逆,因為知道父母也是為了她好,只有聽話照做,所有的東西壓在心底,就這樣一點一點抑鬱了。

做父母的應該多給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心理,不要總覺得自己給孩子的是好的,自己認為好的,孩子一定會喜歡。她們是一個人,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是一個機器。多溝通,走進他們心底。最後祝天下所有的孩子快樂成長,開開心心!



心理測試fly


現實生活中,聽話的孩子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天生性格溫順乖巧,善解人意,處處懂得為別人考慮,讓父母省心。這樣的孩子容易得到周圍的人的讚賞,很少受到批評。因為這樣孩子的日常行為都是對別人有利的,而周圍的人站在自己立場考慮問題,對自己有利的行為是要多多益善的,批評一個聽話的孩子,周圍的人會覺得你不講道理,而且如果聽話的孩子一旦接受你的批評,聽從你的建議,就會減少利他的行為,這對於批評自己的人來說,顯然以後沒那麼多便宜可站,所以批評聽話的孩子等於是損人不利己。就這樣,聽話的孩子由於長期得不到批評,也就是待在心理的舒適區域,以後走上社會,心理抗挫能力不如以前常被批評的孩子,在職場也走不遠,是中年危機的主力軍。

另一方面,聽話的孩子走上社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時,由於長期習慣滿足別人的期待,即使遇到渣男也不懂拒絕,所以容易收到傷害,也就是眾人眼裡的傻白甜,具體危害我在這裡就不用說了。

第二種情況是,由於父母偏心,不寵愛自己,為了讓父母發現自己的好,只好聽話乖巧,想辦法用自己的優點,比如勤快,學孔融去讓梨,學習成績好,等辦法去贏得父母的好感。像這樣做的孩子懂得隱瞞自己由於父母偏心而感受到的傷心落寞,卻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表達出來等於是批評父母,告訴父母他們有錯,父母原本都不愛自己,還這樣說,他們肯定會惱羞成怒,所以,其實被比懂事的孩子其實什麼都懂,只是不會也不敢表達出來而已。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齡就憂慮重重,當然不會快樂了。





槿汐看世界


如果你說的“聽話”是指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 違背自己的心意,去聽別人的話,按照別人的命令或者想法做事情,那麼抑鬱症確實與“聽話”有關係,越“聽話”的孩子,越容易積壓情緒,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但是,如果這裡的“聽話”是指懂事、明事理的話,那聽話的孩子不但不會得抑鬱症,而且還會過得很幸福。

(一)什麼樣的人容易得抑鬱症?

我想,可能包括以下幾種:

(1)性格內向沉悶,不愛說話,什麼都藏在心裡,並且遇到大事小事,自己還容易鑽牛角尖、走不出來的人;

(2)遭受過重大打擊的人,比如父母離婚/去世、高考失利;

(3)因為身體上的生理缺陷帶來極度的自卑,導致心理不健全;

(4)家族影響,父母或者祖父母有抑鬱症,也有可能引起兒童內心抑鬱;

(5)生活環境壓抑,沒有可以溝通的人,一些心理話無處訴說。在學校得不到老師的認可和同學的喜愛,回到家裡父母也都是指責,尤其一些侮辱性的話語“你怎麼這麼笨/傻?”、“你怎麼不去死”、“真後悔生下你”,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致命的。

(二)如何防止孩子得抑鬱症?

2019年11月份,中國新聞網發佈了這樣一組數據:全球五分之一青少年受心理健康問題困擾。

這個數字是很讓人心痛的。

我們平時如何養育孩子,才能讓孩子遠離抑鬱症呢?

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

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的生命之源。一個家庭裡,笑語歡聲,互相關愛,偶爾爭吵,也能很快和解。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安全感非常充足,不但遠離抑鬱症,而且還會很自信,很陽光,很有愛。

(2)父母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情緒起伏是正常的。如果父母遇到氣憤或者煩躁之事時,能夠正向的面對,及時溝通合理表達,懂得疏導自己的情緒,積極尋找解決之道,那麼在父母這樣的示範下,孩子耳濡目染,定然也會具備一定的情緒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強的孩子,遇到事情不會強迫自己壓抑積聚,而是會想辦法疏導,勇敢面對。

同時,父母也要記得,無論自己情緒多糟糕,不要輕易拿孩子撒氣。在工作上不順,不要回來罵孩子;與伴侶吵架,不要用孩子置氣。這也是情緒管理能力之一:不遷怒他人。

(3)幫孩子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既可以從生活中點滴小事做起,也可以通過閱讀偉人傳記的方式。在生活小事中,比如環衛工人、服務員也是值得我們尊重的;坐火車的時候要保持衛生;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譁……偉人傳記,可以讓孩子通過書籍看到更多有天賦、有特色、有豐功偉績之人,可以讓孩子看到更大更廣的世界,更豐富多彩的人生觀。精神世界豐富了,整個人就充實了。當價值感很高時,這個人的人生便會過得很有意義。

(4)幫助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

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是因為遭遇了他認為不能承受的挫折和傷痛,而變得抑鬱的。但是,到底什麼樣的事情是不能承受的?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標準。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要儘量放手讓孩子做更多的嘗試,適當的面對失敗,增強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當以後的人生路上,孩子遇到一些事情了,不會輕易被擊垮,更不會倒下。


(三)孩子得了抑鬱症,或者有抑鬱傾向怎麼辦?

雖然抑鬱症是有一定自限性的疾病,不加干預也可能痊癒,但自然病程長,而且複發率相當高,所以一旦發現孩子異常,還是要今早干預。

如果孩子只是有抑鬱傾向,沉默寡言,悶悶不樂。我們就要提起重視,給孩子提供輕鬆安全的環境,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把積壓在心裡的事情說出了。生氣就發洩出來,傷心就哭出來。情緒得到宣洩了,孩子才會感覺到輕鬆,便能慢慢恢復如初了。

如果我們無法讓孩子打開心扉,要及時找到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心理諮詢與治療。切不可大意,拖得時間久了重了,就更難恢復。

如果已經確診為抑鬱症的,就要儘快帶孩子去專業機構進行系統規範化的診斷和治療,嚴格遵照醫囑。如果孩子有消極言行時,還要密切觀察患者,嚴防消極自殺及自傷行為。統計發現,抑鬱症患者50%~70%都有自殺企圖,15%最終會自殺身亡。因此,一定要及早就醫,正規治療。

(四)結束語

提供孩子安全輕鬆的家庭環境,多給孩子溝通表達的機會,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抗挫折能力,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如此,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才能讓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在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中有說到孩子有兩個叛逆期,第一個是1.5-3歲,第二個叛逆期是12-18歲左右青春期結束。

正常情況下,每個孩子需要完成也必須完成的任務,是脫離對父母及重要親人的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以正常的速度走完叛逆期之後,在18歲左右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他們開始約略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這意味著他們終於基本成為一個成年人。

有了這個自我,他們會有較強的慾望,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從而不需要監督也能有很強的動機去追求一些人生目標。

而那些過於好的“好孩子”,他們的父母控制慾望太強,一直讓孩子按照他們安排來學習和生活,而根本沒有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甚至嚴格抑制孩子的“叛逆”。這樣的話,這些好孩子沒有一個正常的叛逆期,就會造成兩個惡果:

一 .叛逆期推遲

二. 缺乏生命力

書中說到,如果孩子比較叛逆,起碼不用擔心他會想到自殺,因為叛逆的孩子一般會有較強的生命力。

相反,如果孩子非常聽話,那父母倒是應該有所擔憂。

抑鬱症的一個重要源頭,是本來向外的憤怒不能表達,轉而指向自己。

叛逆的孩子容易向外表達憤怒,而好孩子容易將憤怒憋在心裡,最終攻擊自己。

中國父母誇孩子時,基本都會用到這個詞~聽話。究其原因,是因為不強調感情的中國人,既缺乏心靈層面的鏈接能力,也不習慣身體的碰觸,而只是追求於乾巴巴的語言鏈接,沒有心鏈接。


萌言萌語


越聽話的孩子越容易心裡出現問題,像抑鬱,自閉。在兒童時期,孩子就該有孩子的樣子,叛逆,不聽話。

如果太聽話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太聽話的孩子肯定生活中經歷過什麼,比如父母之間吵架,經常責罵孩子等,都會使孩子心裡造成了陰影。為了使父母不吵架,或者不被責罵,而變得乖乖的,什麼話都憋在心裡不敢說出,生怕什麼話說錯!

孩子越是聽話,長大可能越叛逆,因為長期壓抑,突然就不再那麼聽話了,到時父母也受不了。以為是孩子變得不聽話了,其實並不是,只是他們終於把天性釋放出來罷了!所以從小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不要總是給孩子立很多規矩,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只要不是太皮,太離譜,要適當的保留一些孩子的天性也是好的。不要一意孤行,以免釀成大錯!!!




蘑菇貓仔仔


部分聽話的孩子是由於長期壓抑自己內心的需求,形成討好型人格,而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內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總能敏銳的察覺出或「自以為察覺」出別人內心的想法。

2、很難拒絕別人,即便知道對方的要求不合理也會習慣性的硬著頭皮滿足對方的需求。

3、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傾向於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4、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因此很少會表達自己的真正需求,總是試圖在別人面前營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沒有攻擊性」的好形象

5、在社交中表現得很「神經質」,因總會擔心自己會給對方造成什麼樣的印象、說哪些話合不合適、為對方考慮太多等,使其在社交過程中無法坦然的表現自己,反而會令其與別人的社交總會充滿了「不自然」的狀態。

6、大多數行為的動機往往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獲得別人的認可。

7、缺乏底線和原則,非常能夠容忍或者說是意識不到別人在客觀上對他的“逾規”行為。

長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釋放和滿足,確實是容易引起抑鬱情緒,如果無法及時排解,久而久之便會導致抑鬱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