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企業“解渴”為脫貧助力

新華社天津3月7日電(新華社記者白佳麗)路麥社的家在甘肅鎮原縣三岔鎮石咀村,這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小村子,與貧瘠土地相伴的人們,向來首選外出打工。往年春節一過,村裡便只剩下老人與小孩。

然而疫情的暴發,阻擋了打工仔們的腳步,“能不能出去?出去能去哪?路上怎麼辦?去了要住哪?”一個個問題擾得他們焦慮萬分,“失業”在家的路麥社說,疫情多持續一天,自己就想得越多一分。

而在千里之外的天津,政府與企業也有著“同款”焦慮。

“天津靜海區截至目前新冠肺炎零病例,在天津逐步開始復產復工後,我們到靜海區的各個企業調研,著手儘快啟動復工,但是發現用工緊張。”靜海區委常委、副區長曲海富說。

作為靜海區的龍頭產業,愛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缺口就達到800人。“我們2月中旬開始復工,原有近2000名員工,陸續返崗的只有1000多人,有的員工回不來,有的回來需要隔離留觀。但是往年3月開始是電動車銷售高峰期,去年這個時候愛瑪每天的訂單量超過20000輛,目前隨著實體門店的開張,內銷需求越來越大,滴滴也追加了一筆訂單。”愛瑪副總經理郝鴻回憶。

兩頭著急的鎮原與靜海,想到了兩全策——作為兩個“零疫區”,加之是對口幫扶單位,何不從鎮原組織招工,解天津“燃眉之急”?“一手抓安全復工,一手幫精準扶貧”的工作在兩地迅速展開。

短短5天時間,鎮原縣務工報名人數超過200人,2月29日下午2點,第一批173名工人分乘8輛大巴先行出發,前往1300公里外的天津靜海愛瑪工廠,其中,有9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後續組織第二批、第三批務工人員也在繼續輸轉。

路麥社與妻子王瑞就在其中。

“我們通過村裡的微信群看到了政府招聘信息。一方面覺得一定得出去賺錢,不然因為我母親嚴重的糖尿病家裡已經負債累累,另一方面覺得靜海和鎮原都是‘零疫區’,比較安全,政府組織的務工,還管吃管住,讓我們能有著落。”路麥社說。

經過24小時車程,一行人到達了天津,為了確保新冠肺炎“零疫區”的防控成果,他們經過了一系列測溫、體檢,並在愛瑪安頓了下來,每4個人分到一個宿舍,定點送飯、定時測溫,進行了簡單的休整後,便投入了公司的培訓。路麥社和妻子住進了公司特意安排的夫妻房。

3天的防疫知識、安全生產和流程操作培訓後,173名工人被分到各個班組,3月5日開始正式上崗。

“這樣的話,愛瑪生產線可以擴展到6條。同時為了疫情防控需要,生產線上工人之間距離拉長,人與人之間設置了隔離簾,每天至少4次消毒,確保疫情防控安全。員工每天也會實行分餐制,並定時測量體溫。”郝鴻說。

疫情的到來,讓兩地的勞務合作模式有了新變化。靜海區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林鳳桐表示,他們還將繼續吸引鎮原勞動力外出就業,並利用線上精準對接,及時發佈用工信息,提供優質崗位;對已來天津就業的人員也會跟進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東西部勞務協作與防疫期間的復工復產相結合,讓企業解了渴,也讓鎮原離全縣脫貧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靠家裡十來畝地、四頭扶貧牛,脫貧還是有困難,現在我和妻子一月的平均工資加起來能有一萬二,我的目標就是今年存下十萬塊錢,全家都脫貧。”路麥社說。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