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求問,從地質看濟南周邊都是小山,是否在一個遠古的火山口上?

用戶1424348620383


濟南遠古時期就是海,只有泰山才是島,所以泰山周圍都是泰山山脈。濟南以前就是泰安的地區,泰山就是古崑崙,周圍全部都是大海。




天下泰山


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從濟南的地質或遠古火山形成的條件,以及上面這兩種情況有沒有某種聯繫,三個方面去考慮!

第一方面:濟南境內有許多的山峰和丘陵,有獨特的地質構造,南高北低有利於地表水的蓄積,進而形成泉水!而且由於較長時間的地質變遷與地殼運動,形成了許多的溶洞與地下暗河,而且由於強大的水下壓力,繼而形成天然的泉水!

第二方面:火山是由於一些碎屑熔岩等堆積而成的山丘,當表層土層的強度以及壓力難以阻止陽間向上運動時,岩漿就會突破束縛向地表上升,進而由於某種地殼運動,被限制的岩漿就會噴薄而出形成火山爆發!

第三方面:泉水的噴薄而出和岩漿的爆出地表,形成的條件類似,由於都屬於山地丘陵的地勢!很有可能,濟南在遠古的火山口上

總的來說,這個問題不必杞人憂天,中國的地質以地球運動方面的專家,會不斷的進行勘查與衛星監測,以保證市民的人身安全與財產不會受到威脅!


保險職場那些事兒


作為一個興趣愛好非常廣泛,但卻不精的我來說,曾經有一段時間,查過很多資料,對山東的火山分佈,有一些初步瞭解。

山東火山分佈大體有以下幾個地區:第一:如果從衛星地圖上看,你會發現山東火山口的分佈主要集中在濰坊昌樂一帶,分佈集中,昌樂盛產藍寶石,而藍寶石就是火山噴發的產物,如今昌樂建有死火山口公園。

第二蒙陰盆地,遠古時期火山活動頻繁,形成了金伯利岩礦管,裡面含有金剛石。有金伯利岩地方,就有金剛石,只是由於地殼活動原因,蒙陰一帶的火山口已經很難發現。

第三個地區,就跟題主的問題有關係了。

濟南章丘的長白山,其實就是遠古火山形成的,也就是說長白山其實是火山的一部分,而從長白山往東北鄒城縣城一片,就是一座很大的火山,由於地殼活動頻繁,火山的東北部分埋入地下,已經看不出蹤跡。

山東的火山都屬於死火山,噴發的幾率基本沒有。



只戀那一抹微笑


山東最大的斷裂帶,是郯廬斷裂帶。地質構造來看,濟南不會有大的地殼活動。四周四周是山,不代表就是火山口。地球就這麼大,那得多少岩溶噴發出來?

大型的地殼板塊造山活動,需要板塊與板塊的擠壓,濟南周邊的山不可能是火山噴發形成。而且,濟南周邊山的形態和成分也與火山成分不同。

日照王三哥,喝茶儘管說。



王三哥日照手揉茶


泉城形成研討

無影山是遠古隕石墜落形成的,周圍地巖被砸裂,北部地下岩漿順隙上升噴發,形成齊煙九點的華山、鵲山,藥山等,岩漿上湧阻斷了南部地下水向北潛流,南部震裂帶則湧出無數泉群。從無影山沙岩風化程度也證明是很古老的隕石,齊煙九點的那九座火山噴湧出的岩石都比它風化的少多了。


沙士比亞269


不請自來,打擾了。敘述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教。

首先就問題來說,這個題目本身的問法是有問題的,濟南周邊都是小山,這應該是屬於從地形地貌上看到的,而題者應該也是這個意思,但是希望通過地質的方式來解釋這個問題。話不多說,直接開始。


濟南市處於魯中山地與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市境以南的玉皇頂(1532米),是魯中山地、也是山東的最高峰。境內山地呈扇形環繞在泰岱的西北部,南高北低。最南部的長城嶺,構成了本市與泰安市、萊蕪市的分界線,同時也構成了汶河水系與小清河、玉符河的分水嶺,最高點(摩天嶺)為988.8米。市區西北部為黃河,黃河與山前衝洪積平原之間有小清河,兩河均為不對稱水系,右岸多支流,左岸無支流或支流少而短。山前洪積、沖積地貌比較發育。


濟南現在的地貌形態,是長期經受內外營力作用演變的結果,特別是在白堊紀燕山運動,基性至中性岩漿岩大量侵入,在市區、歷城、章丘最為活躍,形成了濟南巖體、沙溝巖體、唐冶巖體、西杜莊巖體、魚山岩體、張家莊巖體、流海巖體、荊山莊巖體、茶葉山岩體、大有巖體、駝溝巖體等;同時火山強烈噴發,在歷城十里鋪到章丘的魏化林、章丘東北部到鄒平,火山岩覆蓋於二疊系及侏羅系地層之上。伴隨著岩漿岩的侵入與火山岩的噴發,產生了大面積的升降、較大的斷裂與局部的穹狀隆起,南部以大幅度的上升為主。喜馬拉雅運動在本區對燕山運動有繼承性,進一步破壞並改造了原有形態,基本形成今日之地貌。在喜山期,也就是約在上新世或更早,有一個地殼相對穩定時期,高處經受剝蝕,低處接受沉積,形成了一個夷平面,即魯中期地面。後來地殼活動加強,繼續產生斷裂與大面積的上升運動,斷裂使魯中期地面進一步變形,而上升幅度不均勻,上升量約500~1000米。泰山上升幅度最大,北部、西北部小,使地面向北、北西傾斜,形成泰山穹隆。該地面在市內應以長城嶺為代表。在齊河一廣饒深大斷裂以北繼續下降,本市北部接受了第三系沉積。到第三紀末期或第四紀初期,升降漸緩,直至最後穩定,使地面強烈剝蝕堆積,又形成一個夷平面,即臨城期地面。此地

面與後來的兩級階地兩者很難區分,多數留有殘丘。更新世中、晚期以來的外力作用,不僅使其表面廣泛發育殘積層,衝洪積物很發育,厚度可達近百米。到全新世地殼又有過小幅度的動盪,在巴漏河、玉符河、東沙河等地,形成了兩級階地。轄內地貌可分為侵蝕低山、剝蝕丘陵、堆積平原三個區。


濟南市的地質構造比較複雜,濟南市南北跨魯西斷隆和華北斷陷兩個構造單元。兩個構造單元之間,為齊河一廣饒斷裂帶。地質構造比較複雜。其中古老基底以褶皺為主,構造複雜,而蓋層構造較為簡單,以單斜為主。此外區內斷裂構造發育,並且控制了中、新生代斷陷盆地。


濟南地區的地質概況基本上就如上所述。現在來具體回答問題,其實很明顯,形成這些大量的小山的主要因素應該是在濟南地區的大量地質構造運動造成,雖然在濟南地區確有岩漿活動,但火山噴發應該只是形成這些小山地貌的其中的一個小因素。


雖然不能明確回答濟南是不是在火山口上,但是根據自己這些年的工作經驗來說濟南(題主應該指的是濟南市的市區吧)應該是不在火山口上的,具體證據的話還得實地考察,因為是外省的,能收集到的地質資料有限,所以回答的不是很完善,見諒。


太古淵


這個問題,是個專業性、科學性很強的問題,需要專門從事地質行業的權威專家來給予定論。但是,作為普通百姓,從探討的角度來說,我就簡單的說說我的看法。

一 山東最大的斷裂帶,是郯廬斷裂帶。地質構造來看,濟南不會有大的地殼活動。四周四周是山,不代表就是火山口。地球就這麼大,那得多少岩溶噴發出來?大型的地殼板塊造山活動,需要板塊與板塊的擠壓,濟南周邊的山不可能是火山噴發形成。而且,濟南周邊山的形態和成分也與火山成分不同。

二 濟南老城的地勢屬東南方向高,西北方低的盆地性質,和火山噴發沒有關係。三面環山一面鄰水的地下地質構造,是因為坐落在濟南老城西北部無影山,以及齊煙九點的原因

三 濟南周邊的小山,從相關資料來看,暫時沒有存在火山口或者是曾經發生過火山噴發的歷史記錄。相關歷史資料沒有,未來是否會有岩漿從這些小山噴發出來,需要專業地質勘探隊來給予科學的考證。

四 濟南是泉城之都。大小泉水有七十多處;素有“泉城”美譽。最著名的就是趵突泉。這些泉水,資料記載,並非是屬於地震帶上的溫泉。如果是溫泉,大都與地震和特殊地質狀況有關。不是溫泉,而僅是普通泉水,可知火山發生的概率。

綜上所述,個人覺得濟南並不是建立在遠古火山口上的!







情繫半生me


以此類推,北京更像[捂臉]



花垣的濟南人


濟南老城的地勢屬東南方向高,西北方低的盆地性質,和火山噴發沒有關係。三面環山一面鄰水的地下地質構造,是因為坐落在濟南老城西北部無影山,以及齊煙九點的原因。探索濟南泉水形成的地下地質地貌,就能來涉及天地生成,大陸板塊漂移的盤古開天闢地渾然天成課題。總之,在濟南東部的龍山文化黑陶時期,濟南老城還是那湖水盪漾的大澤,無影山還在水面下淹沒,在水霧瀰漫的大澤中的九個小山峰被旭日東昇陽光照耀,也就有了“齊煙九點”一說的美景。“海佑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否則,濟南人也不會在東嶽泰山上留下“蟲、二”這個風月無邊謎底?


蓋天宣夜說


這個問題,是個專業性、科學性很強的範疇,需要專門從事地質行業的權威專家來給予定論。但是,作為普通百姓,從探討的角度來說,也不是不可以說說自我的看法。

一 濟南周邊的小山,從相關資料來看,暫時沒有存在火山口或者是曾經發生過火山噴發的歷史記錄。相關歷史資料沒有,未來是否會有岩漿從這些小山噴發出來,需要專業地質勘探隊來給予科學的考證。

二 濟南是泉城之都。大小泉水有七十多處;素有“泉城”美譽。最著名的就是趵突泉。這些泉水,資料記載,並非是屬於地震帶上的溫泉。如果是溫泉,大都與地震和特殊地質狀況有關。不是溫泉,而僅是普通泉水,可知火山發生的概率。

三 近來,濟南市區發生過普通級別的地震。這是否和火山要噴發有關,同樣需要權威的專家和機構來做出科學的論證。因為,地震的發生,並不都是要有火山噴發來伴隨。

四 疫情尚在,特殊時期,我們千萬不能風吹草動,疑神疑鬼,自我恐懼;害怕瘟疫之外還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這純粹是庸人自擾,杞人憂天。大家要相信政府,相信相關機構部門,要以官方媒體的宣傳說法為準。

五 此次疫情,儘管來勢兇猛,但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今天的偉大,強大,看到了中國人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巨大的國際影響力。齊魯大地,好客山東,也為瘟疫重災區的武漢做出了傑出的奉獻。對濟南周邊的小山是否在火山口上,就不要太多的操心和憂慮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