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紫金e評:向互聯網要復工復產“新動力”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努力把落下的“功課”補回來,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是當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疫情防控需要相對的“靜”,復工復產需要人流、物流、資金流“動”起來。一手抓戰“疫”一手抓復工復產,中間還有不少難題要解決。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以網絡這隻“巧手”打通復工復產的“經絡”,加速優化產業結構,改變商業模式,找到適合自己新的“生長模式”,推動產業轉型,實現“破繭”“突圍”發展。

把“靜”的優勢發揮出來復工。減少人員流動,儘量做到“靜”,就要讓網“動”起來。浙江採用“健康碼”的方式,提高對流動人員的管控能力;百度Hi企業智能遠程辦公平臺,支持50方在線高清語音電話、企業雲盤加密傳輸等遠程辦公協同,運用線上辦公支持企業快速恢復生產,減少疫情對於企業和社會經濟的影響。疫情防控之際,“雲看房”不出家門就能看房源,“雲簽約”助力不見面招商……“雲”潮湧動,“虛擬世界”變為“現實世界”。搭建網絡平臺助力企業開展線上視頻招聘,鼓勵線下零售企業開通線上銷售渠道,用騰“雲”駕“物”的務實舉措,打通復工復產的堵點,讓原來的“動”化為疫情防控的“靜”。

把“動”的潛能挖掘出來復產。互聯網強化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企業“觸網上雲”越徹底,復工彈性就越充足。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上海用大數據輔助物資調配,蘇州推出“復工通”平臺,徐工漢雲工業互聯網平臺發揮優勢,為企業員工返程返崗提供線上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另一方面把互聯網經濟潛能“挖”出來,比如那些早已佈局線上業務的企業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的成長潛力,發揮了逆市上揚的良好態勢,網絡不僅為復工復產立下“赫赫戰功”,也為企業發展尋找到了新的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通過物聯網、5G網絡和雲計算,“不碰面生產”“24小時在線”等逐漸成為企業發展新模式,疫情加速了各行各業觸網上網進程,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加深,加快產城融合和智能化改造。由此可見,為復工復產創造良好條件,不僅幫助企業收復存量、恢復常態,也讓企業有了拓展增量、發展新業態的良機。將危機變為企業轉型的發展契機,難點也能變成支點,從而撬動傳統產業實現改造提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信息成為獨立的生產要素,智力資源成為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互聯網為復工復產注入新動力,轉“危”為機,把時間“搶”回來,把事業幹起來,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我們也必將迎來發展的新天地。(李伊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