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硬筆書法第一人”, 為何有人說龐中華的書法風光不再?

hwy123456


龐中華老師和龐體硬筆字在80~90年代確實火爆,可以說獨撐一片天,這與他個人的努力和媒體的宣傳是分不開的。但文化的發展不能一支獨秀,而應該是百家爭鳴。

90年代開始,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硬筆書法家,以王正良和田英章兩位老師為代表。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龐體逐漸的失去優勢,走下神壇。龐體取法顏柳,橫平豎直,比較矮胖,既不險絕,也不俊美。王正良為王羲之第五十四代孫,取法二王,結構舒展,靈動秀氣。田英章取法歐趙,險絕,秀氣。

更重要的是,龐中華老師的短板是毛筆書法一般,沒有毛筆的營養輸入,他的鋼筆字在其他書法家面前相形見絀。到了90年代中後期,龐老師的粉絲和跟隨著分流越來越多,逐漸失去了地位。





晨曦寫字


我特別喜歡龐中華老師的字!怎麼說呢?先入為主吧!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的字寫的那是相當差勁的,差勁到什麼程度呢?差到連我自己都認不得了!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不知怎麼的我就是寫不好,為此我沒少被爸媽和老師揍!實在沒辦法了,我媽就給我買了一本字帖!沒錯就是龐中華老師的字帖!剛開始我是非常不喜歡練字的,可是沒辦法,不練還得捱揍!於是我就開始練習龐中華老師的字貼,小孩子能知道什麼書法是啥,所以開始練習的時候感覺特別枯燥無聊沒什麼意思,就這樣比著龐老師的字帖依葫蘆畫瓢的樣子在描啊畫啊……漸漸的也就喜歡上了練字!當然了我一直都在練龐老師的字帖!

有人說龐老師的字一般,普通人練一兩年就能寫出那樣的字。我是不贊同這種觀點。當然了人與人的審美標準不一樣,各有所好吧!我確覺得龐老師的字線條優美,字略扁看見就有種說不出來的好看漂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龐中華”三個字推動了硬筆書法的大潮席捲大江南北,那時候很多家庭都有一本龐中華的字帖。龐中華成了很多人的偶像!

龐中華掀起了練習硬筆書法熱潮。被譽為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文化也需要多樣化,隨著文化發現的需要,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許多書法家如 盧中南,田英章,司馬彥等等。這時候喜歡龐中華的字的人分流了。時至今日人們的選擇的就機會更多了,所以說不在會有那個人一家獨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儘管龐中華老師現在沒有以前的那種風光,但是對中國硬筆書法的貢獻是無法磨滅的!最後不管別人怎麼看,龐中華老師永遠是我的偶像!謝謝!


豫北小曹


並未被遺忘,我還經常觀摩下他的字,只是很少寫他的字體了,他的字形寬闊,寫時須拉開架勢,筆劃得長度到位,不然沒看頭,走形,所以寫起來較慢,但象龐中華這樣有真功夫,字體又全面,能登大雅之堂的人不多。比如二田的字,楷書不錯,但行書不出色,我昨天在網上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合適的硬筆行書字帖。王羲之,文徵明,趙孟頫都是行書高手,可都是毛筆字。抱庸的字真得很美,耐看,但筆劃和單個字都沒固定的形體,全是臨場發揮,學不來,只有高手,達到一定水平才能領會到要領。目前還真找不到能跟龐中華比肩的行書字帖,很急人。






陽光如許2


龐中華的硬筆書法字為何現在不再風光推崇了,那個時代正是寫鋼筆字的開端,以前是提筆只有毛筆,人們對鋼筆的使用,還不能夠找到很靈敏的衝突口,就出現了龐體,那時對於初學者是一個很好體驗學習的示範。

隨著後來的人對於鋼筆漸漸靈活書寫,越來越多的人找到了竅門得心應手,就出現了像田英章,書寫的更高一成,也印證了天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後浪推前浪的說法。這是好事,我們都希望能推陳出新,有更多精品出來。不否認龐中華書法在那個時代,給我們帶來了好的運筆借鑑。

現在的人在鋼筆和毛筆書法上,都希望更完美,更精益求精,更勝從前。

在書法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最後傳上田英章鋼筆書法大家欣賞,謝謝!






書漫007


龐中華無疑是當今硬筆書法界的大咖,被稱為“硬筆書法第一人”,是中國硬筆書法以及硬筆書法教育的主要開拓者之一,稱得上是書法界不多的全民熟知的書法家,硬筆書法界的大ip。


自1980年代以來,龐中華累計出版各類硬筆書法字帖100多種,涵蓋了從小學書法字帖到成人自學字帖,甚至還包括老年大學的硬筆書法教程,其硬筆書法出版物正式以及非正式渠道累計接近5億冊,每兩個人手中就有一本龐中華的字帖啊,最著名的就是那種《龐中華談談學寫鋼筆字》,我也有一本。

同時他還舉辦各種電視書法講座,聽眾以千萬計,加上他自己創辦的書法學院,也累計培訓了100餘萬學員,成為各地書法愛好者的佼佼者,由此也可以看出龐中華對於中國硬筆書法的影響,我記得我上高中那會,基本人手一本龐中華哈的字帖。


現在的龐中華依舊風光,仍然是硬筆書法界的大咖,其地位也是無人可取代的。並不是有的人說的那樣,風光不再了,只是功成名就之後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淡出了公眾視野,不再拋頭露面而已。

當然,現在學習龐中華書法的人少了很多是一個事實,龐中華的火爆只是那個時代促成的,那個時候人們所能夠看到的書法字帖非常有限,學習書法的資料也非常少,龐中華字帖的問世正好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好的選擇。


而我們當今,各種書法資料層出不窮,學習資料不再是問題,學習書法的時間成了首要的問題,現在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練習龐中華字體的人變少也是正常的,但是作為一個現象級的書法家,龐中華是無人可比的。


不二齋


只能說人類審美觀變了。



姚記13168


龐體走紅時期在八十年代初期,正直文革後期百廢俱興,文化藝術經文革浩劫已蕩然無存,龐中華的出現對於當時人民群眾貧瘠的文化生活來說猶如黑暗中的一隻螢火蟲,在黑暗中閃閃發光,頃刻之間在全國掀起來一股硬筆書法高潮,可以說龐中華是一個時代的烙印,哪怕對整個中國的硬筆書法推動和發展都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龐中華對此功不可沒,哪怕說無人能及都不為過。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再加上龐中華字體及書寫水平多年來幾乎一成不變,其字體單調且缺乏書法藝術性和書法深度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了,慢慢的龐中華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不是龐體不行了是人民的審美鑑賞力和書寫的普遍水平提高了。

龐先生的硬筆書法字體清秀、結體大方工整,作為初學者入門學習相當不錯,特別是他倡導的硬筆直接臨習毛筆書法的理念還是值得充分肯定和學習的。總而言之,龐中華對中國硬筆書法的推動和發展功不可沒!


聽雨屋


說實話翰墨書道不認為龐中華先生風光不在,其影響力是深遠的,而且持久的。比如題主這個問題的提出以及反響之迅速說明其影響力存在。45人在回答這個問題,成績非常不錯。



藝術的熱度能夠有幾十年的影響之後仍然有關注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就拿流行歌曲來說,一首歌能夠迅速傳遍一個國家,家喻戶曉,街頭巷尾,人人傳唱,在惹火,也就那麼幾年,較之書法的的影響更短。原因在於現代的社會發展迅速,人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欣賞能力,知識信息的傳播與更新能力太快了。能夠象流星一樣劃過天空就了不起了。

龐中華的硬筆書法在一引領了一個時代,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硬筆書法的發起者也不為過。書法的發展需要不斷的更新,不斷的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保持較長的活力,不斷髮展。這不是因為龐中華的造詣問題,而是時代的發展之速度超越古今。無論是龐中華,以後是三川硬筆,沈鴻根、顧仲安、同樣如此,都不是因為他們的水平不高。














翰墨書道


龐中華老師(以下稱龐師),中國硬筆書法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對硬筆書法教育的推廣普及厥功甚偉。

龐師遍臨諸帖,尤衷北碑,終成"龐體",在八、九十年代風靡中國,中、青少年學書氣象蔚為大觀。

近年,吳玉生、沈鴻根、盧中南、田英章等眾書家仍活躍在書壇之時,龐師的字卻漸行漸遠,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究其原因,列一、二

一、傳統繼承的廣度和深度,直接影響著書法壽命。

盧中南學書臨帖可用一個"狠"字概括,其歐楷風範直追大唐,點畫意態亦遠溯魏晉;其硬筆書風更是完美過渡,達到了其毛筆書法法度嚴整、疏朗俊逸的個性風格,其軟硬筆的追摹者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學前兒童,可謂影響甚廣。田英章家學深厚,歐楷研習更是幾十年的功夫,其軟硬筆書法精到至極,可謂臻於化境。學田者甚眾。他們書法壽命如此長久,很顯然是紮根傳統,並從中汲取著源源不斷的精華;以此為滋養,其書法生命之花將會長開不敗。

龐師的字,據介紹說是遍臨諸帖,集之而大成;但現在看龐體,很難體味到古人的東西,從北碑出帖,但卻流於油滑,少了古拙勁峭的金石之氣,亦無開張疏朗的大氣。但卻正合龐師語"讀古帖寫現代字",其字很現代化,結體程式化,字形標準化;相反,字的神采全無,脫離了傳統有力支撐,很難想像他能感染多少人,還能走多遠…

二、書法事業的商業運做,導致書法生命的蒼白無力,長此以往,書法必成行屍。

龐體正盛之時,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種媒體通過講座培訓等各種模式大力宣傳龐師;各種字帖、書寫模板的印刷品鋪天蓋地...高頻度的市場運營和媒體推廣,想必龐師縱有三頭六臂亦無暇顧及書法實踐及書法研究,書法淨土被市場及名利徹底汙染。

讀了古帖,卻應一時名利之需,創造現代字,並利用現代字推出新產品,搞活了市場。這中間,只有"創新",並未看到“發展",因為他拋棄了"古帖"這一源動力,從而龐字便失去了生命力,在合適的時代當然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以上僅是依個人理解,提出的自以為是的合理解釋,公諸方家,謹聽斧正。另,我與龐師無緣謀面,習龐亦不過數月,文中如有不妥之辭,還請龐師海涵。


我是厚義


當代流行之風就像一陣風吹過,很難維持長時間的熱度,基本上就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三五年,反正基本不會超過十年。硬筆書法,之前有龐中華,掀起了一股硬筆書法的熱潮,在推廣硬筆書法方法起有開創性的意義。那時候鋪天蓋地全是龐中華的硬筆書法字貼,學鋼筆字彷彿非龐中華不可一樣。龐中華之後,又有司馬彥,其鋼筆字貼在各大書店也佔相當大的銷售量,再後來,這兩位的熱度慢慢退卻,書店裡又大量的充斥著田英章的鋼筆字貼,之後鋼筆書法再難起什麼波瀾。原來以實用性強著稱的鋼筆字,後來隨著電腦的普及而漸漸變得沒那麼不可或缺了。既然實用性不再那麼強,從藝術性來講又比不上毛筆書法,追求藝術情操的人更願意選擇毛筆書法。其實說起來不是龐中華的字不受歡迎了,不是龐中華的沒落而是整個硬筆書法的沒落,又或者說是當年跟著龐中華學過鋼筆字的中小學生,有一部分人從沒放棄過書法,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功夫的積累,向著更高古的書法,古代的名家名貼去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