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蜂分出後沒有找到巢會在外面逗留多久?注意什麼?

高國文


如今正是我國很多地方的大流蜜期,對於一些地方來說,已經進入到流蜜期的中後期,所以未來的這段時間,陸陸續續會出現蜜蜂分家的情況。對於蜜蜂分家來說,這是我們很多喜歡養殖蜜蜂的朋友最喜歡的,只要看到有分家的蜜蜂,收捕以後就可以進行蜜蜂養殖了。但有由於條件不同,蜜蜂在分家以後在外面停留的時間並不長,那麼究竟蜜蜂在分家以後,沒有找到蜂巢會在外面停留多久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又應該注意什麼呢?今天蜂部落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這一問題。

為什麼蜜蜂分家以後要在蜂場附近停留?

其實蜜蜂分家以後不直接飛走,而是在蜂場附近停留的這種習性,可以說是蜜蜂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實際上,在蜜蜂分家以前,蜂群中的一些蜜蜂就開始在外面尋找巢穴,但是並沒有確定那個巢穴是可以用的, 當分蜂發生以後,由於這些巢穴並沒有被確定,於是在分家的時候蜜蜂並不確定要去哪裡,所以說蜜蜂分家停留在蜂場附近的這個過程,實際上是蜜蜂選擇新的住址的一個過程,也是蜜蜂分家以後在附近停留的一個原因。

蜜蜂分家後會在蜂場附近停留多久?

具體蜜蜂分家以後會在蜂場附近停留多久,這主要看蜂群是不是找到了適合的位置,當天是不是還可以飛走。一般來說,如果是在下午的時候發生的分蜂,蜜蜂由於選擇新的住址需要時間,往往要到第二天才會飛走,如果第二天下雨,蜜蜂還有可能在結團的位置呆上幾天才會飛走。

根據蜂部落小編的觀察,蜜蜂也有直接入住蜂箱的情況,所以說蜜蜂分家以後到底會在蜂場附近停留多久,主要看找到新住址的時間和分蜂后的氣候,如果是直接入住蜂箱,這是不存在停留的,而正常情況下,蜜蜂分家結團以後,一般幾個小時就會飛走,出現幾天才飛走的情況並不多。

需要注意的問題

由於蜜蜂分家是蜜蜂的一種生物學特點,所以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一般分為養蜂人的角度其他人的角度兩種情況。

①養蜂人的角度:如果我們是養蜂人,很顯然,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蜜蜂分家其實帶有一定的損失率,如果我們找不到分走的蜜蜂,或者還沒等我們發現蜜蜂分家蜜蜂已經飛走,這對我們來說就是損失,所以對於養蜂人來說,要學會解除分蜂熱,學會人工分蜂,杜絕出現蜜蜂自然分蜂。

②其他人:如果我們不是養蜂人,只是喜歡養殖蜜蜂,那麼在我們看到蜜蜂分家結團的時候,不管蜜蜂什麼時候結團的,也不管蜜蜂什麼時候會飛走,我們必須第一時間收捕蜂團,否則蜜蜂隨時可能飛走。


蜂部落


正常情況下,蜜蜂分蜂后在沒有提前找到新巢位的情況下,會在結團處最短逗留15分鐘左右,最長為15個小時左右,一般為2小時左右。


我們通過分出群在原巢箱附近盤旋的時間,盤旋時的移動趨勢,群勢大小等綜合性狀,對分出群結團後的逗留時間,也只能作出大致判斷。如在原巢箱上空盤旋時間相對較久,要麼是蜂王出巢時間較晚;要麼是蜜蜂群勢較大、數量較多,盤旋是為了等待蜂王或聚集同伴。如果盤旋時不是向附近的樹木、屋簷等附著物移動,有向空曠地帶移動的趨勢,或者是經過人力用砂土、水霧等阻攔的結果,除分出群在等待蜂王或聚等同伴以外,該分出群可能已經提前找到了新的巢位。而分出群之所以就近結團,僅是盤旋飛翔困頓後,為了短暫的聚集和休整。

一般情況下,整群飛逃的蜜蜂多已提前找到了新的巢位,經短暫盤旋聚集後會直接飛走,而分蜂分出群提前找好新巢位而直接飛走的則並不多見,其絕大多數分出群則在附近的樹木、屋簷等處結團休整。其間,會由個別偵察蜂找到新的落腳點後,再率眾直接奔向新的巢穴。

正常情況下,分出群是否已經找到新的巢穴,往往很難作出真實有效的判斷。分出群如果出現二次飛逃,其飛翔高度往往較高,且遊飛速度快,一般難以阻攔和收捕,也正因為如此,對分蜂分出群應抓緊時間組織收捕,防止分出群二次飛逃。



收捕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一.及時處理分出群和原分蜂群

1.及時處理分出群。老蜂王群一般結團較低,在5m以下,處理起來相對簡單。如果收捕人員有限且能夠觸及到蜂團,處理時,先用噴壺向蜂團噴水,將整個蜂團外圍蜜蜂翅膀噴溼。若無噴壺,也可直接用口吸水噴淋。噴霧分出群蜜蜂,既可穩定蜜蜂情緒,壓制焦躁的蜜蜂,防止蜜蜂蜇人,又可制止蜜蜂暫時飛逃。

2.緊急處理原分蜂群。如果管理人員有限,在對分出群蜂團噴霧處理後,應緊急對原分蜂群檢查處理,防止原群繼續分蜂。重點檢查已經出房或未出房的蜂王或王臺,再根據養殖需求,按排是繼續擴群還是替換蜂王。如果管理人員充足,收捕與檢查原分蜂群應同時進行。


二.收捕方法

1.捉王收捕法。收捕分出群時,如果蜂王正好在蜂團表面爬行,可即刻抓住蜂王,將其裝入準備好的王籠,將囚王籠懸掛在從原分蜂群或其它蜂群抽出的含有少量子脾或蜜糖的巢箱中,再用子脾或蜜脾貼緊蜂團,引誘蜜蜂上脾後放進巢箱中。也可用收蜂籠、布袋、手等直接將蜂團攬收後抖進開蓋的巢箱。只要抓住蜂王且攬收到部分蜜蜂,其餘結團的蜜蜂會很快發現並逐漸散團,投奔到蜂王所在的巢箱。捉王時應眼疾手快,手法要輕,防止損傷蜂王。

2.其它收捕法。利用蜜蜂受驚後的向上攀爬特性,可用收蜂籠、子脾或蜜脾緊貼蜂團上方或蜂團,也可用蜂掃、嫩葉等柔軟物品驅趕蜜蜂儘快上籠或上脾,再將收捕的蜜蜂抖入或放入含有蜜糖或子脾的巢箱中並蓋上箱蓋。待收到蜂王及部分蜜蜂后,其餘蜜蜂也會很快發現並逐漸散團,投奔到蜂王所在的巢箱中。

如果蜂團所在部位枝條較細,可將較細枝條輕輕剪斷,然後再直接將蜂團抖入巢箱。如果蜂團所在部位較低,既可用力抖動枝條,使蜂團跌落至下端準備好的巢箱。也可用細繩等沿枝條迅速劃過,讓蜂團跌落至下端備好的巢箱中,再迅速蓋上箱蓋。待蜜蜂稍事安靜後,即可就地開箱檢查,如果蜂王健在,待全部蜜蜂進巢後,可直接安放至規劃好的新址。

如果分出群結團部位較高且雄蜂較多,一般為處女王群,就只能用竹竿等綁縛收蜂籠、子脾或蜜脾收捕了。


三.儘量減少對蜜蜂的損傷

在蜜蜂收捕時,噴水能夠有效抑制和防止蜜蜂二次飛逃,對蜜蜂基本無不良影響,但也不能噴的太多,以打溼蜂團外圍蜜蜂翅膀為宜,防止噴淋太多而溺死部分蜜蜂。另外,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常常為了節約時間,收捕操作時往往忽略了樹枝、蜂籠等的晃動和碰撞,加之不同環境使用不同的收捕方法,容易碰撞、擠壓、刮蹭到部分蜜蜂而造成傷害。所以在選擇最佳收捕方法及時收捕的同時,應堅決摒棄粗暴操作,防止二次飛逃,注意保護好蜂王,儘量減少對其它蜜蜂的無端損傷。


四.注意人身安全

高空操作時應時刻注意人身安全,穿戴好防護用品,防止蜜蜂蜇刺,防止樹枝斷裂及收捕員跌落等意外事件的發生。對於確實無法企及的蜂群,寧可放歸自然,讓其繼續繁衍生息,也不得冒險收捕。


亢歲平


分蜂是蜜蜂的天性,無論是人工養殖或自然界野外生存的中蜂,在外界氣溫適宜,又有豐富的蜜源,蜂群強盛時都會出現分蜂現象。只有分蜂蜜蜂才能在自然界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存下去。

題主提到的分蜂問題可能是中蜂的分蜂吧。人工養殖意蜂一般不會出現自然分蜂現象,大部都是人為的分蜂。意蜂自然分蜂我親眼見過分蜂現象。

一、意蜂分蜂。時間是一天的11點鐘,有一箱蜂我感到出現了異常情況,蜜蜂有點亂,站在巢箱傍查看情況。起初工蜂由少到多,逐漸出巢,大約1~2分鐘後,名符其實的蜂擁而出,蜂箱上空亂蜂一片。工蜂把蜂王族擁在中間,在符近盤旋後落在符近的一棵楊樹上。由少到多的結成蜂團。當時因為楊樹高,沒辦法收捕只好放棄。大約經過三個小時飛走了。意蜂自然分蜂后它不像中蜂那樣會自己尋找到合適的蜂窩,只會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人工不進行收捕,意蜂很難在外界自然生存下去的。慢慢就會自然滅掉。

二、中蜂分蜂。中蜂的分蜂性要比意蜂強,不能維持大群,蜂群稍大就要分蜂。中蜂的自然分蜂現象和意蜂差不多。分蜂以後想要就要趕快進行收捕工作。否則二次起飛很難再收回。

中蜂分蜂后稍事休整,偵察蜂就出去尋找新的居住的地方。中蜂對居住地非常挑剔,選擇也很嚴格,要達到冬暖夏涼,遮風擋雨,離水源較近的地方,前方飛行無遮擋,便於出巢採集。只要符合要求,能夠迅速找到,偵察蜂就會飛回來通知蜂群在偵察蜂的帶領下二次起飛,猶如‘’蜂雲"一般,離地面不高,振翅發響,緩慢前進直至進入新的窩點。

三、找不到合適的新居點,停留的時間。中蜂分蜂后,偵察蜂出去尋找新的窩點,有時候不是馬上就能找到的。外界適宜中蜂居住的窩點本身就很缺,再加上中蜂對居住點選擇嚴格。有時一時半會兒找不到,中蜂只能呆在原地不動。等待偵察蜂的尋找。

我見過中蜂分蜂后,沒有找到新的窩點,在一棵酸棗樹上呆過2天的時間。這群中蜂在野外分蜂后,我本來是計劃收捕的。結果因為那個地方太危險了。放棄了收捕。因為離我家不遠每天都去看幾回。第一天中午分蜂后,到第三天的中午時份飛走了,整整的呆了兩天。

中蜂分蜂后呆的時間長於短,主要於尋找新的窩點有關,尋找新的窩點時間短,分蜂后停留時間就短;尋找新的窩點時間長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停留的時間就會長。如果想收捕,不管停留時間長於短,都要儘快收捕,以防二次起飛。二次起飛再收捕可能性就小了。無論是意蜂或中蜂養殖,不要採取自然分蜂的辦法進行分蜂。最好選擇人工分蜂比較好。容易控制。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以上就是我對題主提出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三農孺子牛


分蜂,是蜜蜂的一種基本習性,特別是在野外自然環境下居住的野生中蜂和人工土法養殖的中蜂,這種習性更加突出。

分蜂是蜜蜂在外界蜜源和粉源都非常豐富,蜜蜂大量築巢,巢脾內粉蜜貯備充足,蜂王大量產卵,工蜂培育出大量幼蜂的時候,導致蜂巢內部空逐漸變小,變得擁擠無法繼續發展的時候,蜜蜂王國中出現了想分家的意向,工蜂在巢脾底部築造一個或者多個王臺,蜂王就會在王臺中產下受精卵,之後在經過工蜂用分泌的王漿飼餵十幾天後出房成為新蜂王。

正常情況下,蜂群中的老蜂王會在新蜂王出房前的一至兩天內,帶走原蜂群的一半或者大半工蜂,飛出原蜂巢,另尋它處繼續繁殖發展。

分蜂通常發生在天氣晴好或者陰天的早上九點至十一點左右,下午的兩點至四點左右這段時間裡,蜂群飛出蜂巢後一般都會集體落在離原蜂巢十米至幾十米內的樹或別的植物枝幹上,無論找到沒找到巢穴,正常情況下早上飛出來的會停留幾個小時下午才才會飛走,下午飛出來的第二天中午前就會飛走,如果遇上下雨天或許停留時間會更長。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要注意的是,經常巡查蜂群,注意起臺情況,如不想分蜂可摘除王臺,避免發生意外分蜂。

如果已經發生了,那我們要做的是儘早把蜂群抓回以防止分蜂群逃走,可以將其另箱飼養或者清除原群裡的王臺後會並回去,換大箱加巢礎飼養。

以上只是個人淺見,還望批評指正。想了解更多,點點關注!





農村李小杰


蜜蜂分出後,在蜂場距離50米內尋找符著物體暫時落下。老產卵王落得比較低,有的甚至是落在樹根處或低矮的權叢中,或者乾脆聚集在地面上。新處女王分出後都會落的很高,幾十米高的樹稍上都可能發生。

分出的蜜蜂落下後,只是作短暫停留,意蜂一般在72小時左右就會另尋新址,中蜂反覆無常,有停留72小時的,也有隻停留個把小時的。我就遇到過剛分出的中蜂,待我把收捕工具,蜂箱準備好時,她就轟然而去,只能望蜂興嘆。

這沒有什麼可注意的,在沒有完全準備收捕之前,儘量不要去騷擾她,尤其是中蜂。


用戶怪人養蜂


分蜂是由於蜂箱內蜂子比較擁擠,產生了新蜂王,新王必須帶一部分工蜂另起鍋灶。在分蜂之前,蜜蜂大量吸吮蜂蜜,能管三四天不會飽肚皮。因為肚內有蜜,分出的蜜蜂不會飛離太遠,一般情況下就在附近五十米至一百五米左右,便於人工收回。如果三天之後,無人管,由於彈盡糧絕,分群的蜂只好無情的遠走高飛了。


九九雷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關於防止蜜蜂分箱逃跑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蜂群出現分蜂熱,蜜蜂容易出現分蜂逃跑的情況,消除蜂群內分蜂熱可以防止蜜蜂分蜂逃跑,蜂群在分蜂熱較嚴重的時候,處理蜂群分蜂出逃的應急方法有以下幾點。

(1)分蜂季到來

春季和秋季是蜂群容易出現分蜂的季節,蜂群經過流蜜期的繁殖壯大,流蜜期蜂群內工蜂的勞動強度高,工蜂1個月左右換代一次,蜂王產卵負擔較重,會出現兩個原因導致蜂群內出現蜂王臺。

1.流蜜期結束的時候,蜂群群勢較強,突然蜜源斷缺,工蜂採集工作量減少,工蜂在蜂巢內開始建造蜂王臺。

2.蜂王產卵工作量繁重,蜂王是老王,老王產卵能力和控蜂能力下降,蜂群內出現交替自然王臺。

(2)消除分蜂熱的方法

分蜂熱是蜂群內出現蜂王臺,蜂群內不會同時有兩個蜂王,就算出現母女王同箱的情況,這是非常少見的事情,其中一隻肯定是處女蜂王。曾經有個蜂友問過我如何讓蜂群不出現分蜂熱,不給蜂群人工分蜂,維持蜂群現在的群勢,該如何操作,其實,這種方法的原理就是消除分蜂熱。

消除分蜂熱的幾種方法

1.清理蜂群內的蜂王臺,調入卵蟲脾增加工蜂工作量,可以抑制分蜂熱,不能消除分蜂熱。

2.更換新蜂王,老王蜂群會出現交替王臺,這是蜂群自然發展的規律,可以消除蜂群分蜂熱。

3.抑強扶弱,將分蜂熱蜂群內子脾調入弱群,能夠消除分蜂熱。

在蜂巢門口安裝防逃片,分蜂群在沒有蜂王的情況下,分蜂出去的蜜蜂會飛回蜂箱,蜂群經過一次分蜂之後,將蜂群內蜂王臺或處女蜂王除掉,能夠消除蜂群分蜂熱。

(4)總結以應急處理分蜂的方法

蜂群出現分蜂熱的時間不確定,蜂友不可能一直守在蜂箱旁邊,所以,這裡給大家分享蜂友在放在分蜂群飛逃的兩個方法,在收捕分蜂群的時候,可以減少抓捕分蜂群的麻煩事兒,做到收蜂過箱一步到位。

四川一位蜂友在分蜂熱的蜂箱旁邊一米左右的位置並列放置一個蜂箱,兩個蜂箱外表顏色一樣,蜂巢門口方向一樣,分蜂群誤認為這個蜂箱是原蜂箱,由於新蜂箱內沒有原蜂箱的氣味,蜂群順利飛進新蜂箱內,蜂群並未飛逃,當天將蜂王臺介入到蜂箱內。

還有一位網友在發現蜜蜂在蜂巢門口結團,這時蜂群隨時可能出現分蜂的情況,立即將收蜂籠放置分蜂團上方,最終還是僥倖成功收回蜂群。所以,最好蜂群出現分蜂熱的時候,大家在蜂巢門口安裝防逃片,以免蜂群出逃。

以上就是針對蜜蜂分箱後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供您參考


山裡小王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回答。

蜜蜂分蜂飛出後,會在原巢50米左右的地方先結團,一般結團2~3小時,在結團期間分蜂群會確認蜂群中有沒有蜂王並等待其他未歸隊的工蜂,同時分蜂群還會派出大量的偵查蜂外出去尋找新的巢址,等偵查蜂找到合適的巢址後分蜂群散團並飛往新巢址處。

這時我們應該注意的是,蜜蜂自然分蜂后第一次結團是收捕分蜂群的最佳時間,因此在蜂群即將發生自然分蜂這段時間養蜂人要時刻注意蜂群的動向,一旦分蜂群散團飛走後再想要收捕回來就不那麼簡單的,原因是分蜂群第二次結團距離更遠且結團高度也將更高。

  •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蜜蜂戰神Wesley


我的方法是在蜂箱附近準備一條長軟水管,等到分蜂時只要看蜂群在出巢後要走之時,打開最大水量,讓水從上落下在蜂群中,最好是封住它的去路,管它老王新王全都無法高飛,結團就抓,還管什麼時間長短,當然是逼不及待抓到了事。


蓬萊農伯


不用注意的自己飛回窩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