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三年後的律師行業有多殘酷

2019年3月,司法部權威發佈2018年度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統計分析情況。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執業律師42.3萬多人,比2017年底增長了14.8%。北京、廣東兩省(市)律師人數超過3萬人;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四川等省(市)律師人數超過2萬人。


全國共有律師事務所3萬多家,其中合夥所2萬多家,國資所1100多家,個人所9140多家。


從律師事務所規模來看,律師10人以下的律師事務所1.9萬多家,佔62.37%,律師10人(含)至30人的律師事務所9300多家,佔30.73%,律師30人(含)至50人的律師事務所1200多家,佔4.16%,律師50人(含)至100人的律師事務所570多家,佔1.87%,律師100人(含)以上的律師事務所260多家,佔0.88%。


根據2019年印發的《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綱要(2018-2022)》提出的目標,2022年,全國律師總數達到62萬人,每萬人擁有律師數達4.2名。同時設立國家律師學院,作為司法行政系統幹部和律師等法律服務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的主渠道,為大力加強隊伍建設發揮基礎保障作用。


以下數據分析來自:同人研究所


律所與律師數量


“數說”三年後的律師行業有多殘酷


2012年以來,全國律師人數一直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長速度,律師事務所的數量也在以8%的速度穩步上升,截至2018年底,執業律師人數已達42.3萬餘人次,律所數量已達到3萬餘所。


“數說”三年後的律師行業有多殘酷


在不斷擴大的律師群體中,專職律師仍為主流,公職律師佔比從1.04%增加至7.33%,公職律師隊伍初具規模,與近年來各級黨政機關普遍設立公職律師職位有關。

“數說”三年後的律師行業有多殘酷


從律所規模上看,各個規模的律所數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百人所”數量增長最為顯著,從200所增至260所,漲幅達到30%。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律所通過合併形成一個大的規模,從而優勢互補,整合擴大業務,提供綜合性服務,提高影響力和競爭力。可想而知,律所的規模化是我國律師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30人以下的小規模律數量所佔比仍超過90%,可見小規模律所必須做好發展定位和品牌建設,小律所的精品化對律師行業的發展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數說”三年後的律師行業有多殘酷


從經營模式上看,律師事務所絕大多是合夥制,2018全國合夥所共2萬多家,佔比66.14%,個人所9140家,佔比29.98%。國資所數量有所減少,或許與律所優化管理模式,以適應更高的發展需求有關。

案件數量與類型


隨著律師隊伍的壯大,律師的各類業務的辦案數量也在增多,2018年律師辦理法律事務有1068多萬件,人均辦理法律業務25件,案件受理需求的增加,也促進了律師行業的人數增長。


“數說”三年後的律師行業有多殘酷


2017年辦理的訴訟事務共465.5萬件,其中刑事辯護案件數68.4萬件,人均2件;民事訴訟代理381.8萬多件,人均13件;行政訴訟代理15.3萬多件。全年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89.4萬多件。


“數說”三年後的律師行業有多殘酷


2018年辦理的訴訟事務497.7萬件,其中刑事辯護案件數81.4萬多件,人均2件;民事訴訟代理396.9萬多件,人均9件;行政訴訟代理16.5萬多件。全年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105.8萬多件。


從2017至2018年,民事訴訟代理佔比有所下降,2018年還增加了一項代理申訴事務,可見律師的業務範圍在不斷拓寬,並且律師對案件的選擇,從基礎性的民事訴訟案件向“高端業務”發展。


訴訟事務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案由有:合同、不當得利糾紛,侵權責任糾紛、婚姻家庭、繼承糾紛等,以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為主。


“數說”三年後的律師行業有多殘酷


可以看到,合同、不當得利糾紛案件數量一直居於首位,但每年增長量不大;婚姻家庭、繼承糾紛甚至有減少的趨勢,尤其是2017年達到近年最低值。由於律師人數非常可觀的漲幅,導致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業務的人均辦理案件數反而減少,尤其是民事訴訟代理從2017年人均12件減少到2018年的人均9件。


未來三年的趨勢預測


通過近幾年的數據來看,我們可以合理預測出未來幾年內,律師增長數和訴訟案件增長數的大致趨勢。


“數說”三年後的律師行業有多殘酷


可以看出,雖然律師數量和訴訟案件數量都呈增長的趨勢,但兩者的增長速度趨勢完全不同。


律師數量的增長速度是逐年上升的,照此趨勢,合理預計2022年,中國律師將達到62萬。相反,訴訟案件數的增長速度不斷放緩,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極大可能會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


如今看來,對大多數青年律師來說,開拓案源本來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更甚的是,在今後幾年,案件增長速度將遠遠跟不上律師增長的速度,律師的競技場,必然會越來越殘酷。


無論如何,即便大環境如此,也不必過於悲觀。有時間陷入焦慮中,還不如花精力去提高業務能力。


有本事的人,總能做到絕境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