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啥意思,有道理嗎?老農:經驗之談

生活在農村,眼下,進入到了臘月間,也到了一年中最為熱鬧的時刻!隨著,春節假期的臨近,春運的開啟,也預示著將有30億人次的“大遷徙”就要到來,對於農民來說,結束了一年在外打工的漂泊,終於迎來了團聚的時刻,自然歡喜!不過,還是要提醒咱外出的鄉親,不管路程多遠,不管何種方式返鄉,心中牢記安全回家才是父母最為期盼的,而非賺了多少錢,帶了多少的年貨!

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啥意思,有道理嗎?老農:經驗之談

返鄉村民的增多,農村的熱鬧場景再現,闊別家鄉多日,自然少不了串門,談談外界的變化,訴說一年的辛酸!當然,也會聊起家鄉事,對於村裡的長者來說,“三句不離老俗話”,對於今冬的冷暖他們會說“冬至臨月尾,大寒正二月”!當然,有句俗話“生不睡柳,死不睡楊”,倘若沒有老人的指點,估計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這究竟有啥講究呢?

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啥意思,有道理嗎?老農:經驗之談

在老人看來,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其實是一種約定成俗的說法!這裡的楊柳是指用楊樹或柳樹以材質製作的物件!柳樹生長緩慢,木質也比較細密,在農村,有很多的傢俱都是用柳木製作的,在古代有“南竹北柳”的說法,不過,這些傢俱很多都是板凳、桌椅為主,很少會用其製作床鋪,這又是為啥呢?

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啥意思,有道理嗎?老農:經驗之談

其實,柳樹拋開其他的因素,是可以用於製作床鋪的,不過,由於在民間文化中,對於柳木來說,將其定格在了喪葬儀式中,比如說“哀杖”,孝子手持的短木,用白紙纏繞,基本上都是柳木!因此,柳木的使用也逐步地受到了限制,也就有了“柳不上堂”,“生不睡柳”的習俗!自然,也就很少有人會將柳木作為房梁或用柳木來製作床鋪了!

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啥意思,有道理嗎?老農:經驗之談

而俗語“死不睡楊”,就比較好理解了!楊樹作為一種經濟性的林木,生長週期短,成材快,經濟價格比較高!不過,這也造就了楊木的質地鬆軟,易腐蝕的特點!在農村,俗語中有“前不栽桑,後不插柳,當院不栽鬼拍手”,而“鬼拍手”指的就是楊木!另外,自古以來,對於喪葬習俗來說,人們都希望入土為安,並且,古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楊木質地鬆軟易腐爛,容易出現蟲蟻,因此,對於棺木來說,很多都是用多年成材的柏樹或者其他硬質木材製作為主,很少會使用楊木,這也是“死不睡楊”的說法!

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啥意思,有道理嗎?老農:經驗之談

不過,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文化不斷的進步,對於俗語也有了新的看法,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火葬”逐步的取代“土葬”,混凝土建築逐漸替代木結構的建築,對於這句俗語也就沒啥意義了!不過,這畢竟是一種歷史的“遺產”,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感謝大家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