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親征北漢,奮兩世之餘烈,能否畢其功於一役?

八千里路雲和月,自然少不了幷州。周世宗,宋太祖兩人無不期望攻克河東,繼而收復燕雲,從而御韃虜於長城之外!兩代帝王為此做了諸多努力,但最終都功虧一簣,抱憾而去!

燭影斧聲後,太祖去世,兄終弟及趙光義即位,年號太平興國。

太宗親征北漢,奮兩世之餘烈,能否畢其功於一役?

宋太宗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四月,平海軍節度使陳洪進獻漳、泉2州14縣地;五月,吳越又獻出所管13州、1軍共86縣之地。南方最後兩個割據政權的歸順,代表著南方已平定!

太宗親征北漢,奮兩世之餘烈,能否畢其功於一役?

不戰而降的吳越國

兩國的投降實為孱弱不自保的無奈之舉,早在宋君臣意料之中,對於太宗來說無甚功業可言。

在太宗看來,只有征服北漢,繼而恢復燕雲,才可以“為世宗、太祖刷恥” ,建立超越前人的功績,從而鞏固自己的王權!

那“周世宗及太祖皆親征不利”戰役有哪些了?

周世宗攻伐北漢

公元 954 年5月,周世宗乘高平之戰勝利進攻太原,但由於糧餉不繼,又加連日的陰雨天氣,士卒病疲,未能將其攻克。而在忻口阻擊遼軍的部隊又作戰不利,先鋒大將史彥超恃勇冒進,中了遼軍埋伏戰死,士氣大挫 。頓兵堅城下,久攻不克,側翼又有遼軍援兵的威脅。世宗審時度勢之下,六月,下詔班師。

太宗親征北漢,奮兩世之餘烈,能否畢其功於一役?

五代明君-周世宗

通過高平之戰,世宗總結了周軍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教訓,下詔開始整頓軍隊。他指出:“侍衛士兵,老少相半,強弱不分。”“況百戶農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眾,宜一一點選。精銳者為上軍,怯懦者任從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虛費。”

他命禁軍將領趙匡胤(後來的宋太祖)廣募天下壯士,“躬親試閱,選武藝超絕及有身首者,分署殿前諸班”,又裁汰老弱士卒,拔擢強壯者。通過整頓,節省了開支。更重要的是,後周的禁軍從而成為一支所向披靡的精銳之師,史稱“士卒精強,近代無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宋太祖三伐北漢


太宗親征北漢,奮兩世之餘烈,能否畢其功於一役?

宋太祖

(一)宋乾德元年(963年)七月,趙匡胤在平定荊湖後,就曾派安國節度使王全斌等進入北漢邊地。遼穆宗發騎兵6萬馳援,將宋軍擊退。

(二)宋開寶元年(968年)平定後蜀之後,北漢國主劉鈞剛死,人心未定,趙匡胤突然轉兵大舉進攻北漢。八月,宋太祖命各路兵馬分別自潞、晉二州進攻太原。十月,宋太祖遣使至太原勸降,劉繼元拒降。十一月,遼軍兵馬總管塔爾率大軍救援北漢,逼進太原。李繼勳等因久攻太原不下,遼軍又至,於是引兵南歸。

次年二月,宋太祖命曹彬、党進各領兵先赴太原,親自率大軍繼後,親征北漢。三月,宋太祖至太原,徵發當地民工數萬人,修築長牆包圍太原,並築長堤,引汾水灌城,多方進攻,長達三個多月,無法破城,當時天氣酷熱,又暴雨連連,宋軍很多人患上破腹病,苦不堪言,又聽到遼軍出兵救援北漢的消息後。宋軍倉皇退兵。

不過在此期間,宋太祖看局勢不利,於 969 年閏 5 月 ,徙太原民萬餘家于山東、河南,給粟。庚申,分命使者十七人,髮禁軍護送之,因屯於鎮、潞等州,用絳人薛化光之策也。

薛化光言:“凡伐木,先去枝葉,後取根柢。今河東外有契丹之助,內有人戶賦輸,竊恐歲月間未能下,宜於太原北石嶺山及河北界西山東靜陽村、樂平鎮、黃澤關、百井社各建城寨,扼契丹援兵; 起其部內人戶於西京、襄鄧唐汝州,給閒田使自耕種,絕其供饋。如此,不數年間,自可平定。”

太祖顯然採用了化光之策,將太原附近一萬多戶軍民遷移到內地,因此太原只剩下一座孤城了,當時北漢總共就三萬多戶,幾乎一半的人口被掠奪。用此絕戶之計,北漢被釜底抽薪,從此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局面更是雪上加霜,從此人力、財力、兵力幾陷枯竭,只能靠北遼的一些援助苟延殘喘!

(三)公元 975年平定南唐後,次年宋太祖決定再伐北漢,並準備收復燕雲。976年八月派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党進、宣徽北院使潘美等分率五路軍馬雲集太原城下,與北漢軍和來援的遼軍展開激戰。不料,這時宋太祖趙匡胤死去,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因國喪之故,遂於十二月召回北伐之師。

兩代帝王的努力為後繼者太宗奠定了再次伐漢的堅實基礎。周世宗的“強軍”打造了一支勁旅,這些被宋朝完整地繼承下來;宋太祖的絕戶政策,打斷了北漢的脊樑,既無戰略縱深,又無人力財賦的北漢,僅靠山西的表裡山河的形勝之地也只能是待宰的羔羊!

太宗攻克北漢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正月,太宗親率大軍徵北漢。調發的部隊約在10萬以上!

太宗親征北漢,奮兩世之餘烈,能否畢其功於一役?

宋滅北漢

太宗命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制置使,統領河陽節度使崔彥進、彰德節度使李漢瓊、桂州觀察使曹翰、彰信節度使劉遇等,進圍太原。

命雲州觀察使郭進為石嶺關都部署;扼守石嶺關(今山西陌曲東北關城);命孟玄喆為鎮州駐泊兵馬都鈐轄,守鎮州,分別待擊從北、東兩面救援北漢之遼軍。

命河北轉運使侯陟、陝西北路轉運使雷德驤分掌太原東、西路轉運事。同時遣將分兵攻隆(今山西祁縣東南)、盂(治今山西盂縣)、汾(治隰城,今山西汾陽)、沁(治今山西沁源)、嵐(治宜芳,今山西嵐縣北之嵐城)等州,割裂北漢軍,以孤立太原。

二月十五日,太宗從東京(今河南開封)出發,主力經鎮州、承天寨(今山西娘子關)分兵西進,直趨太原。

北漢主劉繼元聞訊,急遣使赴遼求援。遼景宗耶律賢即命南府宰相耶律沙為都統,冀王耶律敵烈為監軍,偕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率兵馳援。又命左千牛衛大將軍韓悖、大同軍節度使耶律善補以本路兵南下增援。

三月十六日,遼東路援軍日夜兼程至石嶺關,被阻於大澗,當時,宋郭進部在此已養精蓄銳,等候多時。

耶律敵烈輕視宋軍,不待後軍至,即領前鋒軍渡澗,末及過半,郭進率騎兵半渡而擊,斬殺耶律敵烈等五將,殲萬餘人。及耶律斜軫率後軍至,萬矢齊發,救耶律沙脫身,領餘眾倉皇退走。不久之後,遼北路援軍亦被宋軍擊退。

宋軍圍城打援獲勝,隨即乘勢攻取外圍。

至四月,宋軍相繼攻克盂縣、隆州、嵐州等地,又破北漢鷹揚軍及岢嵐軍,使太原陷於孤立。北漢主驚懼萬分,再次遣使赴遼,被宋軍俘殺;潛師出擊,亦被宋軍擊敗,於是只能固守孤城,不敢再次出戰。

四月二十二日,宋太宗至太原後,集重兵四面圍城。太原自此已是孤城。

二十四日凌晨,太宗親臨城西督戰,數十萬將士以弓弩輪番向城內發射矢石。五月初一,攻破城西南護圍羊馬城,北漢宣徽使範超、馬步軍都指揮使郭萬超等先後出降。

劉繼元在外無援軍,內無兵力抵抗的困境中,終於初六投降,北漢亡。宋太宗命劉保勳主持太原政務,封劉繼元為右上將軍、彭城郡公。不久,太原這座雄城也被強拆掉,因為太原城池異常堅固,又易守難攻,在五代時屢屢反抗朝廷中樞,太宗唯恐以後歷史重演!

太宗親征北漢,奮兩世之餘烈,能否畢其功於一役?

太原古城遺址

此戰,宋太宗採取圍城打援,擊退遼援軍,繼分割孤立太原,最後集兵破城,一舉攻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基本實現了北宋的統一大業。

結語

北漢以其彈丸四戰之地,三萬戶人口,力抗中原王朝三十年,雖然有遼國的援助加成,其自身的韌性和血性也是令人歎服!趙光義在攻克北漢後,立馬將目光投向了燕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