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網課<br>怎麼教 怎麼學

中文網課<br>怎麼教 怎麼學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前,國內一些高校為來華留學生開設了線上中文課程,這種形式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新的嘗試。作為語言類教學課,中文課有其獨特的教學規律,如何將這種獨特性和線上教學結合在一起?老師如何完成“對著學生講課到對著攝像頭講課”的轉變?學生如何適應“和同學一起在教室上課到一個人對著電腦屏幕上課”的變化……這些都是開設中文網課需要面對的挑戰。聽聽幾位一線漢語教師及正在上中文網課的學生怎麼說。

中文網課會成未來教學方向嗎?

嶽巖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的學生目前分佈在世界各地,他們也為延期開學感到不安和焦慮。為了讓其在疫情期間不間斷漢語學習,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及漢語速成學院相關負責人提出除了已有的利用微信群線上教學模式以外,通過學院微信公眾號探索線上教學的新模式,即“速成連接世界——線上課堂”。

因是首次採用線上教學模式,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主任遲蘭英和漢語速成學院院長蘇英霞擔任線上課堂小組組長,我任副組長,並組織了一支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隊伍。

“線上課堂”分為漢語學習、強身健體、中國文化三大類,老師們從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興趣愛好和關注點出發編寫課文,也親自錄製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視頻。為了方便學生自學和檢驗學習效果,還給每課的課文和生詞錄製了音頻,設計了互動小測驗。“線上課堂”每週一、三、五按主題進行新課推送,第一期於2月7日推出。

中文網課既有優勢,也有短板。其優勢表現在幾個方面:疫情期間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不侷限於課堂人數,有更廣的學生群體聽課學習;學生的壓力較小,學習氛圍相對輕鬆;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實現碎片化、個性化的教與學;網課的教學資源豐富,媒體多樣,易於獲取、傳播、分享和保存,不需要像傳統課堂一樣記筆記;教師可以藉助線上通訊工具及時地將與教學有關的內容、資源、計劃、通知等告知學生,節省了信息流通的時間和成本。

中文網課的短板在於: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沒有傳統課堂頻繁,生生互動則更少。線下課堂師生、生生的近距離互動更多,互動情境也更真實,師生更容易產生共情;老師無法像課堂上一樣觀察並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對學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是直播課,面對全球學生,因時差問題,教學時間的統一存在困難;直播課對網絡狀況、電腦硬件、軟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上課人數過多,可能會出現延遲等技術問題,從而影響學生的課堂體驗。

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有其獨特性。首先,在主題、內容、形式、互動等方面有一定特殊性,特別需要師生面對面以及及時連續地互動和反饋。因為師生處在不同時空分離的環境下,線上教學在處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出現的問題時,相比課堂教學還是受限的。其次,中文教學除了導入、基本的展示以外,還要設計大量操練活動幫助學生熟悉、鞏固知識和技能,其中還要有教師的及時反饋、總結以及對學生的糾錯和指導,這是課堂教學的優勢,也是線上教學面對的挑戰。第三,中文作為表意文字,課堂上的板書也非常重要,會對學生起到示範作用。如果選擇的線上教學平臺可以展示老師的板書,會彌補這一不足。如果沒選擇這樣的平臺,就會喪失中文教學很重要的一環。第四,如果想讓線上教學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對漢語教師的網絡運用水平、課件製作能力、綜合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呈現的能力要求較高。

因此,對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來說,線下教學為主仍是目前趨勢,網絡課堂是線下課堂的有益補充。但是一對一、一對多的在線教育,無論是慕課還是微課,直播課還是錄播課,都滿足著不同群體的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就會逐漸成為趨勢。隨著教育技術的更新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和VR技術的發展使在線教育平臺更加人性化、真實化,更接近現實課堂,中文網課將會逐漸成為一個教學方向。因此,轉變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掌握更新的技術技能以適應新時代的中文網課應該是教師們要做好的準備。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助理)

國際中文教學業態會改變嗎?

孟德宏

2008年開始,北京外國語大學已建立起了以Blackboard、北外E課堂等為代表的線上教學技術服務體系。但是這些體系主要是面授課程的輔助,是為一些特殊學習對象和特殊課程內容提供服務的。大量的學習對象一起在網絡平臺上學習,此次是首次嘗試。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在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因為疫情,多數還未返校。那麼問題來了,3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同步課堂學習時的時差問題如何解決?那麼多門課程線上教學如何進行科學設置?傳統語言課教師線上教學的技術培訓如何在短時期完成?線上教學效果如何測評和檢驗……

從2月初,老師們就對上述問題展開了調研和討論,根據北京外國語大學本科留學生的特點,規劃了線上教學的指導原則。具體而言,關於教學的原則包括儘量使用本校的線上教學平臺,避免教學產品知識產權問題的發生;“錄播”與“直播”相結合,綜合利用各種線上教學所能採取的方式和手段;尊重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規律,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商定最終所選擇的教學平臺;對一線教師進行必要的校內使用平臺操作培訓等。

在具體操作環節上,為調動教師線上教學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和教學個性,鼓勵各任課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比如推薦老師使用學校在線教學平臺Blackboard完成教學任務和課程管理,但各位老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課程特點,以Blackboard平臺為基礎,選取自己熟悉的平臺開展線上教學活動。

從目前的授課效果看,線上中文教學面臨的挑戰有幾個方面:首先,線上教學對老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有一定的影響。由於來華留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指導,多數需要師生面對面完成,但畢業論文寫作與論文答辯時間緊、任務重,這就會導致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問題。其次,如何解決分佈在各個國家的學生的時差問題。第三,第二語言教學的原則與特點是“精講多練”。“多練”就需要教學具有一定的互動性和場景性,線上教學則無法實現。值得關注的是,對於學生真實學習狀態的客觀把握,也是授課教師面臨的一個挑戰。最後,在常規的中文教學課中,對教師的網絡技術應用和數字設備使用的要求並不高。但進入線上教學後,如何熟練運用網絡技術及設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對教學者來說,從對著一群學生講課到對著一個攝像頭講課,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但是,萬事開頭難,大家都在適應及摸索過程中。挑戰也是契機,也許國際中文教學的業態會由此發生改變。無論如何,對國際中文教學領域來說,都是有益的探索。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師)

線上中文教學之初體驗

趙豔

2020年2月3日,我進入了一個新的工作群——“學生支持方案制定小組”,入群就看到了《漢語速成學院特殊時期教學方案》以及各種教學資源的打包文件等。

經過商議,大家決定按照學生的水平進行分組教學,我和5位老師組成第三學習小組,主要負責對接中文中高等級水平學生的線上教學。我們這組的學生實際跨3個水平等級,學習需求多樣。老師也分屬不同教研室,有的老師只教過中文初級水平的學生,而且這種特殊教學任務大家都未接觸過。

“教什麼?怎麼教?”經過初步探討,決定使用《中國概況》的慕課,慕課參與者陳聞老師主動承擔第一次的主講任務,並提出採用騰訊會議的形式在線授課。2月4日,線上課堂先在老師們中間開展起來。大家加入了陳聞老師的騰訊會議“體驗 學習”。2月5日,線上課正式開講。漸漸地,一切進入軌道。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不懂就問,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課後也常在群裡開展教學討論,分享學生反饋信息,調整和改進教學方式,這樣一來,慢慢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考慮到學習群中的學生多、信息多,每天開課前15分鐘發佈群公告提示學生;考慮到每一講的內容信息量大,還有部分學生有時差問題不能同時參與線上課堂,主講老師課前課後都會發送預習複習材料並留下郵箱,以便學生可就指定學習內容與主講老師交流等。

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學組除使用慕課外,也鼓勵各位老師發揮學科優勢,比如關心社會問題的楊慧真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思考;關注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餘綺老師帶來的課程內容是“‘一帶一路’上的新老朋友”;專業為古代文學的刁文慧老師則帶學生體會《春夜喜雨》《早春》《江南春》等詩中的意境。

值得關注的是,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前者可以使用以一對多的講授方式,而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屬於後者。它特別強調,在瞭解基本語言知識之後,通過大量的練習實現知識的內化,而後轉化為自動地輸出,因此對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性、對群體學習的氛圍要求都很高。所以,比較起來,實際課堂教學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但網課是課堂教學很好的輔助形式。對中文網課的未來發展而言,最關鍵的是在內容上和形式上要創建優質精品課程,同時要考慮線上課程如何像線下課程那樣進行標準化、規範化的建設,比如可以設計訂製課程等。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