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趕集修理機器很多年輕人沒有見過,老年人當年結婚算是一大件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高軍校,今年41歲,是七零後的尾巴,我會一門獨特的手藝,說獨特其實也不獨特,主要是現在沒有人幹了,顯得我的手藝獨特了,相信30歲以上年齡的人都認識這個機器吧?我就是鼓搗這個機器的,我是一個修縫紉機的技師。

這裡是晉南中條山下的一個鄉村集市上,我巡迴在全地區的十三個縣市的集市上擺攤設點修理縫紉機,現在城裡人用縫紉機的基本上沒有了,農村使用的也已經不多了,在每一個縣的大一點的臨近的鄉鎮上巡迴,一個縣停留一個月左右。

臨近過年,集市上人山人海,今天這已經是我修的第六個了,現在正修的是上一個集的時候約好的,在縣城西半線已經有一星期了,附近得到消息的村民都把縫紉機帶過來修理,今天忙的飯都沒有顧上吃。

我20年前在運城的縫紉機門市部當學徒工,那會的縫紉機供不應求,有壞的都是拿到店裡修理,先開始跟著師傅學習,學了二年後自己可以上手獨立操作了,後來慢慢的做衣服的人越來越少了,縫紉機的銷量一直下降。

普通家用縫紉機銷量下降後,我又開始學習工業縫紉機修理,給工業縫紉機廠搞售後服務,再後來南方的服裝廠越來越多,人家的成衣款式好價格還便宜,本地的服裝廠競爭不過好多都破產關門了,剩下很少一部分也用不了那麼多修理工。

修縫紉機又髒又累,利潤還薄,好多工友紛紛轉行做生意或者幹別的去了,只有我自己堅持了下來,自己在運城開了個縫紉機修理部,用自己的手藝養活一家人,平時有人送到店裡修理我就在店裡修。

後來城裡人用縫紉機的人越來越少,我就讓媳婦在家守店,我開車到底下的縣市農村集市上巡迴修理縫紉機,農村用縫紉機的人還是多,畢竟家裡縫縫補補的少不了縫紉機。

這位大哥的縫紉機已經壞了好幾個月了,本來準備拿到運城去修的,上一集他來的有點晚遇到我時候回去再取時間來不及了,就和他約好這一集給他修理。

大哥姓熊,今年54歲,旁邊是他的老伴姓許,今年51歲,這太縫紉機是當年他們結婚的時候,許大嫂孃家的陪嫁,對他們來說這臺縫紉機不僅是居家過日子離不了的,而且還有紀念意義。

許大嫂聽說我在集市上修縫紉機,就趕快讓熊大哥騎摩托帶上縫紉機趕過來修理,農村人離不了它,誰家都有個縫縫補補的營生,許大嫂他們巷裡就剩她一家還有縫紉機了,三十年前結婚的時候算是一大件,還記得當時是180塊錢。

許大嫂的縫紉機有幾個零件壞了,需要更換,這對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天天和縫紉機打交道,一看一擺弄就知道啥毛病,三下五除二,不到半小時就給她修理好了,你看看這麼厚的帆布照樣能縫補。

許大嫂的縫紉機連配件帶修理費一共200元,我給她們留了名片,經我修理的縫紉機保修30年,只要不換配件,下次來免費清理、免費維護保養、免費加潤滑油。

縫紉機在農村使用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在用,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會用縫紉機的,我還帶來了一些小零件,比如縫紉機皮帶,老鄉買回去自己就可以更換,現在縫紉機少了,配件都沒有賣的了,我的都是廠家直接發貨的。

我唯一遺憾的就是,修縫紉機的手藝到我老了就傳不下去,孩子對這一行不感興趣,年輕人不願意學,嫌修縫紉機髒累還掙不了幾個錢,現在縫紉機雖然用的少了,可是農村很多人家還離不了它。有願意學的年輕人可以聯繫我,我可以免費教他,只是希望這門手藝能傳下去,不要在我手裡斷了。【黃河灣原創作品】瞭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黃河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