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珠小傳:中國試管嬰兒之母,每年帶來20萬寶寶的“送子觀音”

張麗珠小傳:中國試管嬰兒之母,每年帶來20萬寶寶的“送子觀音”

張麗珠小傳:中國試管嬰兒之母,每年帶來20萬寶寶的“送子觀音”

1921年1月15日,張麗珠出生於上海,祖籍雲南大理,白族。她系出名門,父親張耀曾是北洋政府的司法總長,老同盟會會員,是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1913年《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的主要起草人。

1937年(16歲),張麗珠中學畢業,恰逢抗日戰爭爆發,她報考南京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嚮往"航空救國"。後來南京失守,學校遷走,她不得不放棄。

張麗珠小傳:中國試管嬰兒之母,每年帶來20萬寶寶的“送子觀音”

1938年(17歲),父親突然因病去世,張麗珠倍感醫學的重要,轉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專心學醫。1944年(23歲),張麗珠以當年最優秀畢業生,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

隨後,張麗珠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進修婦產科內分泌學和局部解剖學,後又在霍普金斯大學學習婦科病理和婦科手術。1950年(29歲),張麗珠獲得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文憑。

張麗珠小傳:中國試管嬰兒之母,每年帶來20萬寶寶的“送子觀音”

1951年(30歲),張麗珠毅然回國,擔任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副教授。經人介紹,31歲的“老姑娘”張麗珠與化學家唐有祺喜結良緣。1952年,她調入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北大醫院)婦產科。

1958年(37歲),張麗珠參加北京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現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創建,擔任婦產科主任。

張麗珠小傳:中國試管嬰兒之母,每年帶來20萬寶寶的“送子觀音”

1978年7月,世界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喜訊傳來。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很清楚,這項技術將為無數家庭帶來希望。1984年,在經費短缺、設備條件極其匱乏的條件下,她頂著剛剛實行計劃生育的壓力,毅然決定開展這項尚存非議的研究。

1986年,甘肅禮縣的鄭桂珍結婚20多年,不能生育。將近40歲的她,無意中從廣播裡聽說北京在進行試管嬰兒的實驗。她彷彿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拉著老公一起千里迢迢來到北京,找到張麗珠,表示願意接受試管嬰兒的實驗。

當時,試管嬰兒技術剛起步,國內外專家在廣州和上海進行了十餘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張麗珠對大量病例的進行分析後,結合鄭桂珍的實際情況,決定開腹取卵。

張麗珠小傳:中國試管嬰兒之母,每年帶來20萬寶寶的“送子觀音”

在給鄭桂珍開腹治病的同時,進行取卵,然後馬上讓卵子體外受精。第二天,精子卵子成功結合,形成胚胎。胚胎在營養液中養一天後,再植回母體。當時沒有保溫箱,科研人員用保溫瓶裝著幾管剛吸出來的卵泡液,來回小跑穿過操場,送到實驗室。

實驗很成功,鄭桂珍懷孕了。1988年3月10日(67歲),在北醫三院的手術室裡,通過剖腹產誕生了我國首例試管嬰兒。鄭桂珍喜笑顏開,取名為鄭萌珠。

張麗珠被譽為“神州試管嬰兒之母”。

張麗珠小傳:中國試管嬰兒之母,每年帶來20萬寶寶的“送子觀音”

(鄭桂珍與試管嬰兒鄭萌珠)

隨後,1992年6月,張麗珠培育出我國首例贈卵試管嬰兒。1995年2月,培育出我國首例凍融胚胎試管嬰兒。 1996年9月,培育出我國首例代孕母親試管嬰兒。 1998年,成功獲得單精子卵漿內注射試管嬰兒。

我國每年誕生的試管嬰兒有20萬。張麗珠為無數家庭帶去希望,成為了人們心中的“送子觀音”。2016年9月2日,95歲的張麗珠去世。

2019年,第一個試管嬰兒24歲的鄭萌珠在她誕生的北醫三院,又誕生了一個健康的孩子。生命,綿延不息……

張麗珠小傳:中國試管嬰兒之母,每年帶來20萬寶寶的“送子觀音”

(張麗珠與中國第一個試管嬰兒鄭萌珠)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68篇作品,營員“長大不成人”的第29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