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血染的年代 槍火中的琴聲


電影與詩創作 2020-02-23

平原上的戰爭是一朵巨大的血色花,你不妨把臘月十五的雀莊一役想象成其中的花蕊。硝煙散盡馬革裹屍以後,戰爭雙方吸吮了足夠的血汁,那朵花就更加紅了,見過它的人對於戰爭從此有了一種熱烈而腥甜的回憶。—這是蘇童的《三盞燈》其中的一段話

歷史長河 滔滔不絕 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 我們無從去理解戰爭的殘酷

《鋼琴家》血染的年代 槍火中的琴聲

今天帶給大家的是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電影《鋼琴家》

主角史標曼是波蘭電臺的一名鋼琴家。 二戰爆發時期, 他們全家被趕進華沙的猶太區。 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與親友被納粹所殺,自己也在逃亡的路中受盡了屈辱與折磨 ,無時無刻不為自己的生命所擔心,最終在戰爭中那些善良的人們給予的幫助下迎來了俄軍對波蘭的解放。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 影片中處處透露著戰爭所帶來的殘忍與震撼

老人被從樓上扔下; 人們被要求賽跑然後被軍官射殺; 小孩鑽狗洞牟取食物; 為了活命人們卑賤的屈服在槍下 。 一名女人為了活命捂住自己孩子的嘴,讓嬰兒活活悶死 。一位紳士為了食物跪下去舔灑在地上的粥 。

《鋼琴家》血染的年代 槍火中的琴聲

曾經奼紫嫣紅 如今卻變成斷壁頹垣 戰爭 讓無數人失去了生命 失去了尊嚴 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當中的醜惡

在戰爭中,受欺凌的那一方沒有尊嚴,沒有人權,主角的逃亡之路坎坷不平。無數人死在這場戰爭中,曾經主角是貴族般的紳士,卻為了生存而苟延殘喘。

在血染的年代裡 槍火中也奏出了琴聲 絕望中迸發出了希望

主角的生存 ,全靠著亂世當中的那一抹善,主角靠著有一面之緣的軍官而沒有被擄去集中營,靠著演員夫妻的幫助住進了柏林牆的德國區。生在身不由己的年代裡,正是這些人的正義之舉帶給了主角黑暗中的一絲光亮。

《鋼琴家》血染的年代 槍火中的琴聲

在華沙深夜的廢墟里,一個衣著襤褸的亡命之徒,在德國納粹的陪伴下彈奏肖邦的敘事曲。主角遇到了善良的德國軍官,他迎來了俄國對波蘭的解放

《鋼琴家》血染的年代 槍火中的琴聲

戰爭是恐怖的,我們要永遠銘記住那段悲哀的歷史,戰爭沒有誰的對錯,有的只是生靈塗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珍惜和平的社會,奏出自己的琴聲。

《鋼琴家》血染的年代 槍火中的琴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