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學生的“學校”

2個學生的“學校”

在宣州區溪口鎮的大山裡有兩個特殊的“學校”。

這兩所“學校”都只是教學點,每個教學點都只有一位老師和兩個學生。疫情期間,孩子們雖然都在家裡線上學習,但是老師們都放心不下,多次來到家裡幫助孩子們的學習。

這份滿滿的愛和牽掛,令人感動!

“我一共就兩個學生,一定要好好教”

“我們這個教學點就兩個孩子,他們住得又比較偏僻,所以我就多跑跑,多看看他們。”3月11日上午8點,宣州區溪口鎮華陽絲金希望教學點老師沈小平開始動身前往學生舒雲(化名)的家裡,去看看他的網課學習情況。從他家到舒雲需要驅車半個小時。

此刻舒雲正坐在自己的房間裡寫著作業,他看到老師到來後,把這兩天積攢的問題一一拿來向老師請教,沈老師耐心解答。

“沈老師很負責,開辦網課後,經常過來指導他。”舒雲奶奶告訴記者,舒雲自小父母離異,爸爸在村裡做點零工維持家計,她負責照看他。受疫情影響,這段時間舒雲一直呆在家裡。後來開始上網課,鄰居好心借網,沈老師又多次來家指導,這才讓舒雲奶奶放寬了心。

2个学生的“学校”

輔導好舒雲後,沈小平又去了另一個學生李健(化名)的家。據瞭解,李健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自上網課開始,就一直在網上很認真地跟著老師進行線上學習。看到沈老師來了,李健趕緊又來請教問題。

忙活了一上午,沈小平終於回到家中。據瞭解,沈小平已經在這裡教學30多年,溪口鎮華陽絲金希望教學點前身是華陽絲金希望小學,供原華陽鄉的孩子就讀,當時有15名老師,400多名學生。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等原因,學生漸漸減少,到目前這個教學點只剩下舒雲、李健兩個學生。

2个学生的“学校”

現在這兩個孩子的語文、數學、美術等科目全由沈小平一個人教學,用他的話就是從早教到晚。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沈小平一點也不喊累,他說:“讀書是大山裡的孩子最好的出路,我一定得好好教他們。”

“只要他們還是我的學生,我就天天去”

與此同時,宣州區溪口鎮呂輝村高峰教學點的汪韶華剛剛結束對楊欣(化名)的家訪。楊欣的奶奶告訴記者,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直是他們老兩口照顧她的生活。疫情期間要上網課,老人們也不懂。汪韶華特意上門指導他們,這才開了網課。“老師天天來,真的很負責。”楊欣奶奶說。

2个学生的“学校”

隨後,汪韶華又去到另一名學生汪智(化名)的家裡,汪智的爸爸正和他一起坐在電視機前,一起聽老師的網課。看到老師到來,汪智立馬拿來習題,向老師請教問題。“在家裡上網課就跟學校一樣,老師每天都會抽空過來教我。”汪智向記者說道。

家訪完這兩個孩子,已是下午一點鐘。汪韶華告訴記者,他從18歲開始從事教育工作,今年已經58歲了,再過兩年就要退休了。今年一月份,這個教學點附近發生落石,考慮到學生和老師的安全,主管部門所以決定拆除這個教學點。

等到疫情過後,就讓這兩個孩子轉到鎮上的中心小學去上學。他想趁著這段時間,多教一點。“只要他們還是我的學生一天,我就天天去。”汪韶華說道。

提醒!打開“宣城發佈”微信公眾號,回覆“口罩”兩個字,即可獲得口罩線上購買二維碼。

來源 | 全媒體記者 陳華易 文/圖

審核 | 唐燕群

本文版權為宣城日報社融媒體中心所有,

“微信公眾號:宣城發佈,ID:xuanchengfabu”

謝謝合作

☞全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部署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

☞這些坑千萬不能再掉了!我市發佈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2个学生的“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