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有兩套及兩套以上房子的人,比沒有房子的人要多得多,請問你身邊的情況如何呢?

紅牌樓觀察


1.階層固化。

這個問題在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容易解決。

簡單的打破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造成……

不理解的話,想象一下:你用無數的努力、拼搏,無數的血與汗,換來的一些東西。然後這些東西被輕飄飄的剝奪的時候,你會怎麼樣?如果你周圍的人都是這個樣子,你還會努力嗎?

2.人口流動越差(包括地域流動和階層流動),社會就會越缺乏活力。

所以,固化與流動必須建立平衡。這個平衡既要讓人們相信努力是可以換來明天的,也要讓人們相信用努力換來的東西不會忽然間莫名其妙的消失。

可是上層空間有限或者說相對優勢人群肯定永遠是少數,怎麼辦?

過去幾十年是快速發展,所以在蛋糕飛速變大的時候,這不是問題,所有人都有機會用努力換明天。

以後呢?或者說,蛋糕的大小固定下來以後呢?

對於那些已經獲得極大份額(幾輩子吃穿不盡)的人而言,恐懼變成了主要問題,所以用(經濟)資源換(更加可靠的)資源、移民………等等

對於那些已經獲取一定份額的人而言,保護已有的、獲取更多的是主要問題。比如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一切等等。

對於沒有分到蛋糕或者分的很少的人而言,如何讓這些人相信憑藉自身的努力可以得到一部分份額,成為下一步經濟改革的關鍵。

可是哪兒還有蛋糕給他們分啊!

擠出?做大?恐怕都不行!

深水區啊!

我感覺:做大蛋糕是大勢,我們說了不算的。以後只能依靠合理的擠出機制:反腐、制度化規範化、遺產稅…………


掌心舞1


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往往就是窮的窮死,富的富的要死。

以我們科室為例:我們所在科室目前一共有十個人,連同部門總經理一共十一個(我們部門分為4個科室,在不同辦公區,部門老總坐鎮我們部門),十一個人的房產情況:

1、總經理:3套房子,六十幾萬炒股資金,別問我為什麼會知道?因為老總每年的年終總結及個人資產情況彙報(我們是國企,中層及以上的領導幹部要彙報個人資產情況),都是我幫忙整理羅列交給人力部的。

2、總經理助理:總經理助理的房產情況未知,就日常中聽說的最少有五套以上,總助是一個guan二代出身,屬於不缺錢的主。

3、兩個主管:有一個主管家庭負擔重,去年才剛買的第一套,另一個主管,今年剛新買的一套180平的(原來有舊的),所以最少也是兩套之上。

4、七個科員:我們七個普通的科員之中,結婚的三個女的中,兩個與她們老公名下各有一套房子,均在市區;一個在市區、縣城以及縣城下面的鄉鎮各有一套(她在市區工作,他老公在鄉鎮,老家在縣城)。未婚的四個中:一個富二代美女,全科室房產最多的一個人,有次大家一起吃飯聊到房子時,細數一下,她家有12套,完全可以靠收租生活的,上班完全是玩的,最厲害的是去年我們當地新開一個盤,她家一下子直接買了3套;另一單身女子,自己購買了一套房子按揭;我自己也是隻有一套房子按揭;最後還有一個男的目前未買房。

也就是有我們科室11個人中,目前擁有2套及以上房子的人最少有7個人,而只擁有1套房子的3個人,未買房的僅僅只有一個,所以真的是有兩套及兩套以上房子的人比沒有房子的人還多,也就是所謂的窮的窮死,富的富死,這個社會兩極分化真的是極其嚴重。


鯉行者


其實,現在的中國我們身邊有兩套及兩套以上房子的人,確實比沒有房子的人要多得多,或者說現在的中國基本上找不到根本沒有房子的人,為什麼呢?

有些人在城裡打工,城裡沒有房子,在農村是有房子的,你在這個城市沒有房子,在另外一個城市是有房子的,完全沒有房子的人不會超過3%,有多套房子的人太多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是城市發展的速度太快,大量過去城市周邊的農村都變成了城市,每個城市周邊過去的農民都變成了城裡人,而且還有多套房,這樣的情況在我國太普通。

其次,每個家庭都在買房,小孩長大了結婚都會買房,一個家庭變成了幾個家庭,家庭房子是越來越多。

其三,家庭改善住房,有了錢就買更好的房子,舊的房子並沒有賣,家庭房子也就增多了。

其四,到另外一個城市去工作,又在另外的一個城市買房子,過去的城市的房子還保留著,多個城市多套房的現象也很多。

所以,在中國有兩套房以上或多套房的人比沒有房的人確實多,這非常正常,現在隨便一箇中國人有幾套房是很普遍的。

你在現實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財富生活聯盟圈諮詢。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創業的難題,生活的難題,企業發展難題,產業升級的難題,資本運作的難題,理財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樓主鄭州,做房地產營銷類工作。大學在本省211大學學的新聞類專業,工作後覺得媒體工資太低太累就轉行去做了房地產。從一個策劃助理開始幹起。剛開始工資2500一個月,剛開始覺得大家都象我一樣窮。但是後來跟同事一塊散步回家發現他已經在西三環買過房子了。而且他告訴我跟我另一個女性同事也在管南片區買了品質樓盤的房子。他還告訴我說我們的直系領導,約35歲左右,女性,手裡有5套房子,其中一套在海南。而我們公司的總經理,大boss,38歲左右,男,手裡保守也有四五套,家裡是鄭州東邊郊縣的拆遷戶,家裡也分了兩套房,在市區也有投資的商鋪。公司有些做上總監或經理級別的人也都有一套甚至兩套的房產。剛開始真是覺得貧富差距好大呀。

樓主有一位表兄,目前跟我合租在一起,他做的室內設計,聽他說他老闆,約43左右,男,在鄭東新區(均價2萬2左右)就有三套房。聽說他看了房地產稅的新聞,最近正著急出售賣出一套呢。

樓主近期準備在鄭州南五環外買套零首付的小三方戶型,算了一下,月供3700左右,近期要把20多萬的首付付了,基本上月需3800左右,加一起就是7500左右每月需要還銀行,覺得壓力太大,沒有償還能力,無奈作罷。只能以後準備結婚的時候買些二手房。

其實吧,只要等我們工資月薪一萬以上,感覺買房是可以的,先找些首付分期的樓盤。一大學同學,月薪4500左右,女朋友月薪4000左右,兩家人一同付了首付,在南四環附近買了套房子,準備結婚了。

有時候確實是感覺很不可思議,壓力挺大的,但是奮鬥吧。畢竟身邊還是有很多人靠奮鬥買的房子。身邊那些有兩三套甚至四五套房產的人,每個月也揹負動輒高到一兩萬的月供,人家也是靠自己奮鬥買來的,也不是大風吹來的。總之,奮鬥吧,朋友!


羊羊羊視頻剪輯


我身邊的人,得分兩批。因為我是從一個小鎮出來到省會城市工作的人,我認識的人第一批是我老家的人,我老家的人在城裡面別說有兩三套房了,大部分,也就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無房的人,這些無房的人呢,有的留在小鎮結婚生子自己蓋房或者跟父母住老宅,有的出來城市裡面工作拼死拼活,能在城市裡面買房定居的也只有那麼幾個,很幸運我是其中有房的那一個,但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畢竟我們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未來的世界不知道會怎麼樣改變,況且我們小鎮是一個很大的鄉鎮,即使有很多老同學老朋友在小鎮定居了並不代表別人不富裕,可能人家過得比我們在城裡面還房貸的還要好呢。第二批認識的人就是我的同事,我的同事正好與之相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有房之人,畢竟我的同事大部分都是公務員,有好幾套房的也是大有人在。那我的同事呢肯定都是生活比較富裕的,談不上大手大腳但是肯定的比農村的人幸福吧!畢竟好幾套房子擺著呢!小孩上學也不用愁。反正各有各的幸福吧!


磚家卷卷


我有三套,辦公室和各科室人均兩套以上。現在都不缺房子,都住不了,別聽專家忽悠。鄉鎮駐地蓋的房子閒著60%,閒了七八年了,現在動員村裡搬遷,但工作難做,且換屆頻繁,新班子一下手搞形象工程,全部刷牆……三四線小城市也閒著30%以上。也就是剛畢業的到外地工作的能缺房。



雨曦頓悟


身邊的人擁有幾套房,是否比沒房的人多的多,這要看你和你身邊的人所處的社會層次。社會層次的錯位得出的結論則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結論。

以我自己為例,我身邊的同學,朋友,基本上是銀行和公務員中高層管理人員和經商人員,他們對於貸款買房和長期投資買房的比例非常高。

以公務員為例,一個副處和正科級公務員,可能現金存款差不多60-70萬(他老婆炒股資金就有50萬,和他的分開自行管理),手頭擁有三套投資性住房,市值在120-150萬(是否還完房貸不清楚)。這個同學的老婆是當地大學的英語老師。公務員月收入在6000左右,他老婆收入在6500左右。

而以銀行櫃檯主管的同學為例,他擁有四套投資性住房,單套房價在100-120萬左右,17年還投資了一套78平的“公寓”。每月的租金收入在5-6000元。而他老婆長期不上班,他的月收入在5000不到,完全靠收租開支和滾動投資。

而一個朋友是當地最大的酒店老闆,總有四五個酒店,其主要是靠關係獲得法院拍賣的“不良資產“房產,然後通過理順和辦理完產權關係後持有或者出售,而法院拍賣的不良資產往往期價格只有市值的30-50%;據我所知,在當地擁有十幾套房產,且在廈門擁有四五套房產,在外省擁有幾套(具體不詳,只是在平日交往時聽到其電話溝通產權關係得知)。

而偶爾往來的初中同學中,多數都在當地國企做一線工人,和基層管理,他們則多數只擁有一套自住房,極個別的擁有兩套房。

從上述的身邊朋友來看,儘管月收入水平在我所處四線城市屬於中高等收入,但是他們總體的資產普遍在500萬以上。屬於四線城市的富餘階層。主要是各自資源和條件不同,以及主要是長期投資住房獲取鉅額利潤。需要說明的是,我所處的四線城市的房價水平,近幾年以來持續上漲,從10年的5000-6500每平,漲到目前的7500-8500每平。而新區和新盤(高端)的目前均價普遍在1.4萬以上,學區房從5000漲到目前的最高1.65萬水平(七年左右時間,周邊城市的學區房均價都在2萬左右)。


屠龍刀fei0598


地方上基本上一家兩套房普遍,我老公在部隊時有一套房74平米,到地方說部隊有房就算有房,地方未分。我在單位集資一套房。現在部隊說有集資房把老公的那套上交,這邊集資房是部隊營區內不賣。仍是公寓房,合著我們都已退休,屬無房戶。


奧媛


我是70後的。關於有房子這個話題,我認識的所有人中有交集的。只有一個人沒有房子,現在還租房子住外。其餘的最少都有兩套房子(一套老家,一套外面),有的甚至有五六套房子。沒有房子的這個是我初中同學,我們那年代兄弟姐妹特多,大多數人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初中畢業後,很多同學都不讀書了,選擇北上廣打工去了。只有少數人繼續讀高中和中專的。能讀大學的也只有三五個人。我初中畢業後去省城讀書和工作了,三十多年來跟初中同學幾乎沒有聯繫過,這幾年有微信了,一個拉一個建立了個初中微信群,畢竟小學初中同學都是家裡附近的人,可以說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雖然久不聯繫了,但相互之間還是大摡記得有這麼一個同學的。前年同學聚會時,聽說這個沒有房子的同學,是當時初中畢業後所有同學中最有錢的,原因是他有個爺爺在香港,八十年代探親回家,也許感覺虧欠愧疚老家的髮妻,所以就給每個兒孫每人20萬元作為補償。那時的萬元戶都可以說是有錢的富翁了,20萬元絕對是相當於現在的土豪一樣。聽本地同學說,他有錢後整天花天酒地的,尾巴翹上天了,年輕時無所事事,現在小孩讀大學沒錢了,香港爺爺又過逝了,沒有依靠了,老了才出來打工過日子。其他的堂兄弟買房的買房,投資的投資,現在日子過得很瀟灑。唯獨他貧困潦倒。唉!這人呀!要是不懂得珍惜擁有。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的人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有機會也不懂得把握。真的別羨慕嫉妒恨有錢人,很多有錢人的財富也不是天上降下來的。我認識的大多數人有房有車的人,都是靠自己努力拼搏節省得來的,幸福生活確實來之不易。只能說且行且珍惜吧!


知足常樂5371157501766


座標山東菏澤,我部門35個人,只有7個人在市區一套房,其餘都是2套以上,單位是一個一般加工銷售企業,這裡棚改,只2017和2018就蓋了24萬套房子,僅那兩年蓋的房子72萬人居住沒問題(3人一套),2019年的再建房也不少,而這個地方的常駐人口恰恰僅有72萬人,這裡的房子價格倒是不低,就是沒有成交量,只有做房地產生意的幾個人為了數據好看,來回交易著別停了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