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餘秀華是被詩化的普通農婦,那麼是什麼力量完成“指餘為詩”鬧劇的呢?動機呢?

學林金喜鵲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餘秀華作為一個殘疾人,能把她所思所想變為文字,可以說她是一位自強不息的人。她寫的這些東西,稱之為散文、隨筆、日記都行。雖然格調不高,但自已給自己看還是能自娛自樂的。“指餘為詩”,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編詩的想借此出名,落一個發現人才的美譽;二是餘秀華個人膨脹,在他人的吹捧下就不知天高地厚了;三是所謂“名人效應”作怪。她的家鄉想將其樹為“名人”,以提高地方的聲望。有人想坐轎,有人願抬轎,有人願當吹鼓手。由於這幾個方面的原因,“天才的”“腦癱詩人”也就出現了。


武漢零仃洋


餘秀華一個重度腦癱殘疾人,走路搖搖擺擺,說話面部猙獰,而且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村婦女,被當今社會妖化成詩人作家,不知她的腦殘是否會煥發新的智慧,與其他腦癱殘疾人不同?早在幾年前,餘秀華做詩:去睡男人,當時就懷疑,一個腦癱殘疾人有那個才能做詩嗎?但出於同情寬容,沒當一回事,心想餘秀華行騙也是

為了生存。而今天餘秀華自己暴露自己:殘疾人就是殘疾人,根本沒有本事寫詩寫小說。張口只會惡毒罵人,一看就是個沒教養的鄉村潑婦。指餘為詩這場鬧劇餘秀華背後有一群實力相當的團伙,因為既得利益把餘傻子支出來,為餘傻子代筆寫詩寫小說,竟然能欺騙善良的中國人,餘秀華居然紅了,而且紅得莫名其妙,寫的詩水平超出常人水平,這是餘秀華幕後操縱團伙沒有想到有如此好的結果。餘秀華飄了,好象她就是中國從古到今的著名女詩人,她幕後團伙也被突然得到的鉅額財富衝昏頭腦,支使餘秀華亂改唐詩,侮辱古詩詞,一下暴露了餘秀華和她幕後操縱者之惡毒,竟敢臨駕中國古文化之上。餘秀華團伙的醜惡行徑激怒了中國人熱愛中國古今文學赤誠之心,餘秀華和她背後的操縱團伙觸犯了做正派人的道德底線,恰恰也暴露了以餘秀華為首的團伙就是為了即得利益:名益和金錢。

餘秀華這個傀儡,相當可惡,偽裝詩人就要有詩人樣嘛,斯文一點嘛,滿口髒話亂罵人,前言不搭後語,也可能餘秀華偽裝時間久了,混淆了本來面目,迷糊了自己到底是腦癱殘疾人還是詩人!


蜀雲3蜀雲3


關於餘秀華,我感覺應該把詩歌和人分開來評論。

做為人,人人都有缺點,甚至個性缺陷。餘秀華並不例外。

她的確在性格上有孤僻、強悍、敏感、潑辣、過激等特點,在與人相處方面多有讓人難以容忍的缺點,這與她的成長經歷、生活環境以及個人遭遇有關。她在長期的心理壓抑中,被歧視以及傷害中成長起來,肯定會有某種與正常環境中長大的人不同之處,遇到一些對她有傷害,或者不夠尊重的言語時,她的反應過激,言辭過分敵對,這都是她的讓人不能理解之處,也是她的讓人難容的地方。

但如果我們從她的經歷和遭遇去理解的話,也是可以原諒的。成名之後,她從一個自小就封閉的心靈世界裡走出來,突然面對大眾,面對各種各樣的人,面對各種各樣的議論,甚至非議,肯定會適應不了,應對不來,難免做人方面有失當、不妥,所以我們還是要諒解她。當然,諒解不是縱容,不是說要縱容她繼續這樣下去,該批評,該指責的,還是應該批評她,指責她,以便她改正自己的缺點。

但是,對於她的詩歌,除了一些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情愛”與“睡詩”(其實她的那些“睡詩”,並不是一些讀者認為的就是色,或者淫穢,她有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以外,她的許多描寫生命,表達愛情,描寫鄉村場景的詩歌,的確是很好的詩歌。可惜罵她的人,並沒有讀過或者讀懂她的那些詩歌,只讀了她的那幾首出名的“睡詩”,便對她產生了誤解,開始對她有了先入為主的成見。

餘秀華有著普通人沒有的對詩歌的良好感覺,她詩中的很多意象,是一般的詩人沒有的,寫不出來的。她有很多詩是直擊人心深處的痛點的,很多人會她的詩感動,被她的描述打動,也會為她的詩歌所呈現出來的美打動。她有三本詩集,銷量達到十餘萬冊,擁有廣泛的讀者群,吸納了眾多的“餘粉”,這是在目前詩歌創作十分不景氣的狀況下,很難得的,也很難見到的情景。

都知道中國詩歌自九十年代以來,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很多詩人都是自娛自樂,寫的詩根本沒有人讀。但是,自餘秀華的詩歌橫空出世以後,改變了詩歌界的狀況,詩歌重新走向了大眾,走向了讀者,甚至火了起來。這絕不是偶然現象,餘秀華擁有了數十萬喜歡她詩歌的讀者,讓很多人重新開始讀詩。有人說,是餘秀華挽救了詩歌,挽救了詩壇,這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題主說的餘秀華就是個“被詩化了的農婦”,說什麼“指餘為詩的鬧劇”,這話相當欠考慮,你沒有認真地讀過餘秀華的詩,相信你讀過了也沒有讀懂,所以才會說出這樣的話。希望你能認真地去讀一讀餘秀華的詩,認真去理解她的詩,要相信中國數百萬餘詩的讀者,數十萬花錢去買餘秀華詩集的讀者,不會都是白痴,都去花冤枉錢的。那些追餘詩的粉絲,也不是沒有思維,沒有認知的。

所以,你可以批評餘秀華的為人,批評她的性格,指責的她的行為,但請尊重她的詩歌,不要再信口開河,不負責任的評價。

另外,順便告知諸位,我也只是被她的詩歌打動,並不贊同她的很多不妥當的行為,我也同樣指責她的罵人或者怒懟讀者的行為。


作家鬼譚


《她寫的是詩嗎?》

她是誰?她寫的是詩嗎?為什麼能被很多人所喜歡?又被很多人所質疑?至今仍飽受爭議?

她叫餘秀華(下面就稱:餘老師),是靠個人努力寫作,一路確實不易走來的網紅名人,是一位身殘志堅從事文學創作的成功人士。有的網友不禁發問:你算哪根蔥?憑什麼要質疑餘老師?有什麼資格來評論餘老師?

列位且慢,聽我慢慢道來……

自餘老師來到《今日頭條》後,對餘老師展示過的每篇作品,我是看了又看,真的佩服。如果餘老師的頭銜是一個作家,她發過的作品是以文章的形式而出現,我會心生敬意,非常尊重!

可她是詩人,作品幾乎都是按現代詩的格式進行展示。

我很喜歡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簡直餘猶未盡,易記易背且朗朗上口。

可餘老師那首流傳甚廣的成名詩《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我讀了多遍,也難以找到,徐詩《再別康橋》的那種感覺。可以這樣說,餘老師創作的詩,巔覆了我對現代詩概念的認知!

當餘老師的詩第一次出現在頭條時,就有網友發聲問道:“這也是詩?”,餘老師也沒客氣:是不是詩不知道,反正你寫不出!

這裡我不由想起了歷史上“指鹿為馬”的典故來:秦朝末期,宦官趙高為測試朝中文武百官對自己的信任度,故意在朝堂上給秦二世胡亥進獻了一隻鹿並說成是馬,胡亥笑道:這明明是隻鹿,何來馬?這時朝中害怕趙高的大臣們說是馬,不怕趙高的大臣說是鹿。後來說鹿的大臣們遭到了趙高的迫害。這就是“指鹿為馬”成語的由來。

那麼餘老師寫的這些作品,到底是不是詩?我認為不叫詩。不叫詩叫什麼?有的詩友說叫雜文,有的文友說叫隨筆,有的網友認為是散文詩。我看乾脆統稱文章吧?既然餘老師寫的不是詩,那就不能稱其為詩人。

不是詩人?她是名人,是網紅,是一位很多人追捧很多人喜歡的公眾人物……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餘老師寫的不是詩,她也不是詩人。我不接受這樣的指責:你這是羨慕嫉妒恨!

因為無論是古詩還是新詩,都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如果把文字當成片片茶葉,把句子當成開水,那麼經過浸泡後,從杯裡徐徐上升的茶香,就是詩。

好詩不易遇見,尤其是膾炙人口的那種……(文/劉濤)





劉詩任


對於餘秀華,怎麼說呢?我突然想起當年魯迅先生評論國民黨政府的一句話,魯迅先生說,我們的國民政府是一個愛面子的政府,只可講政府的好,不允許講政府的壞。其實有時講他壞是為了他好,可我們這個政府不領情,回覆你的是一顆子彈。

我們的餘秀華多少也有點象當年的國民黨政府,只聽得好的,聽不得壞的。不管是誰,只要是說她的詩有毛病,有瑕疵。儘管這個人是出於善意,說出自己的觀點,與之磋商,希望她更上一層樓。而餘秀華的回答卻是,我的作品象不象詩,反正你寫不出!語氣得意又逼人。要麼就是,我的周圍人民教師很多,都是教我作詩做人的。指手畫腳云云。彷彿自己成了聖人,自己的詩也成了聖詩,凡夫俗子們只可敬畏,不可冒犯。大有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之態。但凡吹捧她詩作寫得好的,她就喜形於色,追捧者如果是女的,她就會說,妹妹我好愛你,對於男的,卻有過這樣的神回覆,可否搞一下,這個所謂搞一下,湖北湖南一些地方的方言,就是睡一下的意思,一個響噹噹的女詩人,就是這麼粗鄙。

縱觀餘秀華的詩,確實顯實出一些才氣,有些比興貼切,常人難以想象得出來,比如,稗子提心掉膽的春天,寫親情也很細膩動人,比如說那首寫母親的,但總的來說,她寫得好的詩並不很多,也就十來首。她寫詩的選材比較狹窄,最多的就是對自己的身世婚姻不滿,呻吟自嘆,格調低沉。我認為詩應該是時代的最強音,要更多地展現時代風貌,我最推崇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懷。我也喜歡那種物各有主,雖一毫而莫取的豁達。如果詩一味地沉迷於個人悲喜之中,這只是一種筆墨遊戲,沒有多大意義。記得上世紀三十年代,詩也出現過一次小高潮,湧現出什麼七月派,新月派等。有的人吟哦,我從咖啡館裡出來。低迷沉醉,我卻很喜歡我在地球邊上怒號,高昂大氣。餘秀華的詩只有一個小女子的自怨自嘆。看不到象李清照那樣的婉約可人,悠怨悲切。一句話她的詩就是一個人的小天地,沒有融入社會。

其實,一個人的作品有人指指點點,在中國的文學界很正常,從戰國時就諸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到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胡適,梁實秋,徐志摩等等一些文學大咖,還不是爭來鬥去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賈平凹的一部小說巜廢都》,爭議頗多,沸沸揚揚。結果還是被人接受,還譯成外文,多國出版,並在法國獲高等獎項。三毛都被賈平凹的文字所傾倒。零零年代,作家王朔向金庸無情地舉起了屠刀。結果是金庸的作品出了一版又一版,電視劇翻拍了又翻拍。所以說好東東是不怕被汙的。餘秀華何不象賈平凹,金庸那樣,多一點大度,少一點小氣,收斂一點粗鄙,多釋放一些文明不更好嗎?


用戶馬二可


關於餘秀華,我看過她的演講視頻,也看過她的一些作品,於散文來說文筆樸實流暢,還可以吧,於詩人就太過牽強!特別是她的那句:走遍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大意是這樣),我覺得庸俗粗痞,沒詩意!那是種歇斯底里的慾望,更是種沒有男人愛而撒潑的花痴!!她曾在她的作品評論裡粗暴大罵,是潑婦無疑!與詩人形像差異甚遠!至於她將自己殘疾和生活艱難都以弱者來博眼球,好像世人都對她不公,她憤怒,所以她說: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而我看到的餘大詩人只不過是普通的農婦,是殘疾人,能寫一般般的散文而已。詩人???或許在她讀多十年名著再苦耕筆作又或許有這個可能吧?


日冉海天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對於餘秀華,有些說法,感覺並非空穴來風,從盛傳被包裝,甚至被人炒作,在她的作品中,很多人認為不是完全出自其本人之手。餘秀華的作品,也是語不驚人誓不罷休,鬧出的笑話足夠使文學界蒙羞的。比如她的整批的淫詩,典型的有《哈欠》《色解唐詩》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 。

這個問題已經不是解釋的問題,餘秀華本人可以否認一些觀點。需要面對大眾表明她的“真實”。本號建議有二:1是發表聲明,說明哪一些是不實之詞。2接受檢驗,當臺賦詩,展現她自己認為的風采。或接受挑戰。

我們希望,為了文學的健康發展,為了平息爭議,餘秀華應該站出來消除大家的疑慮。

否則,這場爭論怎麼會停止呢?文友的呼聲也不能說不正當呀。對於餘秀華的作品,任何讀者都是有權評價的,因為你發表出來就是讓人看的。


問香號


餘秀華是詩歌界的大衣哥

餘秀華可以說是詩歌界的大衣哥,沉重的生活壓力,與自己身體的殘疾,加上缺少關愛的現實。讓她心靈上升了一個高度。

指責她詩歌不是詩歌的是誰?無非就那些光環遍身,卻寫不出一首包含生活與泥土氣息的詩歌。農民為啥就不能成為詩歌家?誰規定的,詩歌也好,唱歌也好,觀眾是誰?大家喜歡就是好作品。有靈魂的作品就不由人不喜歡。她的詩歌傳播很廣,感人肺腑。

一個可憐的殘疾農婦,有誰會炒作她,誰出錢呢?不用大腦想想,她的詩歌不優秀,怎麼會流傳出來,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她的詩歌就是生活重壓之下的反抗與呼籲。很多景象就是大多數人想說或者想呼喊的!

這就是她出名的原因。

現在的詩歌家,有幾個還有生活經歷?閉門造車,無病呻吟,不知道詩歌要表達什麼?離開生活,一切藝術都會死的。

學會欣賞她的時歌。好的生活很難產生好的藝術。


易林堂


注了文字的基本功,悟了詩中的真味趣韻,抒了心中的日月感懷,成了詩詞文章,那麼,就不應該去探究岀生來歷。難道持證的磚家,就是這個時代詩詞文章的代言人,風向標。沒有了家國的情懷,沒有了山川自然的美麗,沒有了人性初本的真愛,有談論詩歌創作的勇氣嗎?


來自高原的詩


說餘秀華是被詩化的普通農婦是有道理的,餘秀華寫過很多詩是客觀事實,而且有些詩寫得也挺好。這些情況是不是就可以形成一種力量完成“指餘為詩”鬧劇的呢?不可以,把餘秀華跟詩捆綁在一起,或者說是把詩跟餘秀華捆綁在一起的正是這個網紅噴薄而出的自媒體時代。

在自媒體時代,有兩種人可以脫穎而出,即領域最高端的和最低端的都能吸引到粉絲,取得流量。這就是短視頻上常看到的現象,要麼美得流鼻血,要麼醜得撒狗血。而夾在中間的那些美醜適當的一般人就無法脫穎而出。

如果回到餘秀華現象,單論餘秀華的詩歌整體水平就是夾在中間的一般水平,雖然餘秀華出道時寫了“穿過大半個中國來睡你”確實起到了譁眾取寵的作用,但從詩的角度看,那首詩怎麼也列入不到兩端,從詩歌文本的本體來說,那實屬一般中的一般。

那麼餘秀華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她不幸的身世,和她訴求內容的巨大反差。餘秀華成功地逆襲了網紅的身份毋庸置疑,變現帶來的生活改變也令她本人十分酸爽。各大娛樂節目也紛紛瞄準了她,好多與演講、朗誦有關的節目也下狠心去找她,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餘秀華現象在這個移動互聯網的自媒體時代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不能把她跟詩捆綁在一起。有人說她的詩集和海子的詩集迄今為止是中國最好賣的詩集,說她對中國詩壇產生了最深刻的影響。這樣說就不對了,餘秀華的詩和海子的詩沒有可比性,我這樣說是從詩歌的審美角度。在今天的中國,沒有哪個真正的詩人是可以靠詩歌吃飯的,詩是語言集大成者,天天寫詩,天天寫愛情詩,天天寫一些和自身反差極大的愛情詩都是非常可疑的事情。真正懂得詩歌審美的真正閱讀者都知道這件事。

所以,一個被詩化的農婦能在這個自媒體時代變現賺點生活的資本,無論是不是真正的懂得詩歌審美,我們都為餘秀華高興,畢竟一個殘疾人生活難度比正常人大很多,我也覺得她應該抓住這個好機會,多積累一些財富,為她將來真正的文學創作做好鋪墊。

那些幫助她完成“指餘為詩”鬧劇的人們也是在做非常正常的事情,他們真正關注的也是流量和熱點,大家必定都要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分一杯羹,餘秀華無疑是最好素材。

但是,詩和網紅是不沾邊的事情,真正的好詩可以不火,甚至可以不被人所知,真正的好詩人都像水融化在水裡一樣,在各行各業時隱時現。還是想說,大家愛讀詩,愛寫詩都是好事,但是閱讀詩歌和寫作詩歌都是需要學習和再教育的,真正會讀詩了,才能靠自身的素質判斷出一首詩審美體驗的高下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