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4歲,有時候一想到死我就會心悸,不知道同齡人是否會和我有同樣的感覺?

棉棉是隻喵m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怕死,是人之常情,到54歲這個年齡更怕死,應該是牽掛的東西太多。

一是牽掛父母。父母尚在,誰為老人養老送終。

中國人養兒防老,中國的孝文化是滲透在血液裡的。按照你的年齡,接受的傳統教育應該不少。

父母辛勤操勞,把我們撫養大,給我們成家。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作為一個人,更不能忘了自己的父母。

所以,你的恐懼是,害怕萬一自己哪一天突然走了,自己的父母咋辦,不能為老人養老送終是一大遺憾,你不想有這個遺憾。

二是牽掛子女。子女是你的血脈的延續,一定程度上也是你人生理想的延續。他們身上寄託著你的所有的希望。

因此,你整天滿腦子都是在考慮孩子的日子過的好不好,房子住得寬不寬敞,工作的順心不順心。

中國有句話叫“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子女,拼搏了幾十年,也許孩子還沒房子、還沒結婚、還沒找到稱心的工作,等等。你有很多的心思還沒了,所以,你害怕自己死去,不能給子女更多的幫助。

三是牽掛金錢。說這個話很多人可能不同意,但這是現實。人到了這個年齡,上有父母需要贍養,下有子女需要成家立業,哪一樣缺了錢都不行。

人到了這個年齡,慢慢各種疾病也就來了,就像一部機器,運轉了幾十年,磨損的差不多了,問題就來了。有了病,沒有錢,怎樣保障自己的健康。

有研究表明,50歲至60歲是健康的一個危險階段,許多大病會出現在這個年齡段。所以,害怕病,害怕死,是許多人在這個年齡階段的自然反應。

其實,以上三點是一種外在表現,其內因還是隨著年齡增大,人的氣血逐漸不足,心氣開始衰退,憂慮和悲傷自然就多起來了。

那麼,該如何來緩解、消除這種狀態呢?

一是要看開生死,保持一顆平常心。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事情,不必可以去想這些自己無法左右的事情。何況,現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都快接近八十了,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病得到有效治療。不要老是杞人憂天,老想著自己要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

二是要看淡名利,保持一顆快樂心。兒孫自有兒孫福,金錢都是身外之物,您不可能事事為子女考慮周全,安排到位。一個人的能力、錢財有限,要辦力所能及的事。需要兒女自己乾的事情,還是讓他們自己努力去辦吧。你自己要騰出精力,幹一些自己喜歡、開心的事,心情舒暢了,正能量就佔了上風。

三是要看重身體,保持一顆健康心。這個年齡,自己的身體慢慢開始走下坡路了,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更為重要。儘量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即可釋放壓力,又可強健體魄。身體好了,休息好了,胡思亂想的想法就少了。

總之,對現代人而言,54歲還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年齡,前面還有很多路要走,做到了以上三點,你想的都將會是生活中的陽光和希望。


一壺濁酒釣寒江


一切順其自然吧!

我奶奶去世的時候,我才十歲。奶奶的棺材停放在堂屋,我爸作為孝子,披麻戴孝守在棺材邊。有祭奠的親友來了,我爸就點燃了紙錢,燒起來,客人就一邊給奶奶磕頭,一邊號哭。受氣氛的感染,我也哭。奶奶出殯的那天,我跟在姑姑的旁邊,聽到姑姑說以後再也見不到我奶奶了,我一下子嚎啕起來。

奶奶被埋在了老祖冧裡。我在旁邊看著,又開始嚎啕大哭,你們不要再剷土了,我奶奶的眼會被迷住的。

後來,我想奶奶了,就問我媽,奶奶去了哪兒了?媽媽說,奶奶去天堂享福了。我說我也想去天堂,我要去找我奶奶。媽媽說,每個人都會去的。

漸漸長大了,知道了,死亡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看著年事已高的父母,我不是怕自己死,我是怕父母死。怕父母忽然有一天會離我而去。

誰能想到,間隔整整十年,我的父母竟相繼離我而去。

傷痛自是不必言說,卻也看淡了生死。

任天空雲捲雲舒,任庭前花開花落。一切順其自然吧!


淡眉1969


我從記事就有了。有一次父親從外地回來,跟母親講算命先生說72歲有一道坎兒,過不去就死了。我聽得半知半解,上學路上哭了一路。後來對於死的問題就很敏感,尤其是晚上一想到死就會有墜入黑洞的感覺,要大聲喊叫才能走出來。這麼多年一直這樣,結婚生子工作等等瑣事紛繁,想的就少了,但偶爾還會來。


葡萄酒小哥


做為同齡人說點看法。自從我母親心梗去世後突然明白人死的很快,忽然開始看淡生死,也突然覺得拼命去做某些事的不值得。而今兄弟幾個伺候年邁父親,他口齒不清腿腳不便每天服七八種藥物,一定有人想這樣活著有什麼意思,我有過擔心和恐慌,假如父親不在了,我們這個大家就沒了,維繫一大家子的就是這個老爺子。

父親有過幾次都的抱怨,說不清話沒人願意和他交流,特別重的一次是突然喘不上氣,趕上家裡沒人覺得自己要死了,過後還哭了一場。我常對父親表達一個意思,別想太多,過好每一天,儘量讓心情每天都愉快,從而也淡化對死亡的擔憂,我們還能怎麼做呢,做子女的不可能時刻陪著。我也常對兄弟說,儘可能盡力讓老人多活幾年,老人在是我們的福氣,雖然我們要面對老人可能癱瘓的艱難前景,父親有老年痴呆偏癱症狀。老人在,我們還是孩子。小時父母帶我們玩耍,父母老了我們該帶他們多出來轉轉,說到所謂的孝順,就是讓老人平和愉快地多活幾年。

我們這把年紀,唯一多考慮的就是別閒著,多做有益身心之事,少生氣不生氣,不爭不比不羨慕,至於將來會怎麼樣,別想太多。


行於心


死亡是人生的必徑之路,不是因為你懼怕就可以避免了的,我今年己71歲了,對死,我看的很開,人固有一死,就應坦然面對,儘可能地快樂生活每一天,我組建有一個旅遊群,平時有什麼好的旅遊行程,我們都三、五十人組團去玩,國內國外遊山玩水,大美河山伴隨我們幸福之晚年,活尋覓快樂,死坦然面對。


平凡的塔里木人


有時不由得會想到死,突然害怕,那種感覺說不上來。

有時候我就想人為什麼活著,活著為什麼,我為什麼。

我就會想身邊每個人,他們每天都在幹什麼,老人們大半輩子幹了什麼,老了都怎樣了,

我以前做夢,夢到我媽死了,我很怕很著急,會急醒嚇醒我,夢到我媽不會走路了,人也很著急,夢裡又看到她會走了,這種夢不只做一次,奇怪的是我媽70歲後,我年輕時反覆做的夢都應驗了,

我現在年紀也大了,就連身上的病都跟我媽一樣,而且這幾年我發現一個現象,我媽身體哪疼的時候我就哪疼,我要哪疼的時候她也疼,就連我們倆心情都一樣,我們並不住一塊,

也許這就是母女連心吧。

這些事我沒跟別人說過一


簡單的人D


我只是在小學的時候對死亡感到極其恐怖,有時做夢夢到自己死了,就驚醒了,然後想,人死了,從此沒有了,更是覺得難過,甚至覺得父母沒有生過自己還好,這樣就沒有對生的執著和對死的恐懼。隨著歲月的流逝,我經歷人間的諸多事情,酸甜苦辣都嘗過之後,我的心態改變了。順其自然吧,該來時來,該走時走,反正風景已經看透,不過,活著一天,就要爭取健健康康的,快快樂樂的。


天佑中國1


我已經60歲了,說心裡話,我當年參軍遇到中印邊境磨察不斷,依然奔赴前線的時候從來沒有害怕過,雖然最後沒有打起來,但是打與不打我都沒有任何恐懼感,至今老了也從不怕死,每天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安詳自然,該吃該喝一切照常,每天就那些飯食每天就那些活動,天天如此,死了活了又有啥區別。不驕不躁,即使死了又有什麼了不起的,偉大的人物說走就走了,我等草民死了何足掛齒?還有什麼放不下扔不掉的呢?死亡對於誰來說,那是無法預料的事情,愛來不來,為何要糾結它。


水清8677


今天植樹節,53歲的我清早起來就開始整理花花草草,換盆修枝清理枯葉,剛坐下來打開頭條就看見了這個問題,此題倒有些合我此時之心景,看著滿院滿樓頂葉茂花好的綠植,它們有些己經養了快三十年了,最近的也有十年了!看著從三樓(三樓就一間房,有個小院小花園,一年除了深冬其它季節都有花開)到二樓到一樓東西二層廂房,整潔有序一塵不染。再看看養了十幾年的兩隻龜龜(從五六釐米長到現在的近三十釐米),養了六七年的兩隻狗狗,兩隻貓貓!個個都膘肥體壯的可愛親人的樣子,我不怕死,畢竟是生理規律到一定年齡誰也逃不過!可如果我死了,孩子們忙也不喜歡!這些自己精心打理照顧的東西會怎樣呢?!真的有些擔心它們!有些無奈!所以我們返個年齡段的人要珍惜當下,多陪父母家人,積極樂觀調理好生活,實實在在過好後半生!











一介布衣55240428


貪生怕死,是自然界生物也是人類的本能使然,無可厚非。

小烏龜從沙灘裡破殼而出後,就拼命地向大海爬去,怕的是被其它動物吃掉,剛出生就知道怕死。

秦始皇怕死,又是練丹,又是派老徐帶著童男童女去求長生不老藥。連生不如死的乞丐和流浪漢,餐風露宿,也掙扎地要活下去。

生老病死,新陳代謝,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鐵定規律,誰也無力違抗,天皇老子也不行。

人,為什麼會怕死呢?除了與動物一樣出於本能外,最主要的還有對人生的不捨和留戀。比如,留戀青山綠水,留戀親人朋友,留戀人間所有的美好情景。。。當想到自己將永遠地離開這一切時,會有心悸甚至絕望的感覺。

如何克服這種貪生怕死的心理呢?

一,要領悟生命,坦然面對死亡。既然我們迴避不了死亡,那就應該面對死亡,順應死亡。

仰頭望望青山,低頭看看大地,千萬年來,有多少人生於此,葬於此?環視周圍,又有多少人或英年早逝,或壽終正寢?

每個人或早或晚都會離開這個世界的。怕是沒用的,重要的是調整好心態,坦然面對死亡。當然,中青年人,還是不要過早思慮死亡問題,那就成了庸人自擾,自找沒趣了,人沒死心卻死了。

二是要感悟人生,活在當下,享受生活,儘可能的少留遺憾,最高境界是活到生無可戀。

怕死,不是因為對青山綠水,對人世間美好事物的戀蠻不捨嗎?那麼就要在有生之年,儘可能去世界各地看看,也不枉來地球一回。

怕死,不是留戀親朋好友嗎?那麼就要盡孝於生你的人,安頓好你生的人。經常與朋友,發小,同學聚聚餐,旅旅遊,了結自己懷舊之情,豐富自已的情感生活。

這樣,當你面對死亡時,你就會坦然地對自己說:我享盡了人生美好,已了無牽掛,生無可戀。閉上眼睛,就像過去一樣睡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