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娛樂圈小鮮肉拿高片酬的問題?

鳳少


回答這個問你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下什麼是“粉絲經濟”?在最近幾年,我們聽得最多的四個字,無疑就是“流量為王”,沒錯,在當下這個粉絲經濟時代下,誰擁有的流量,誰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那麼,小鮮肉明星們,之所以能拿到天價片酬,以及資源豐富的戲源,不是說他們擁有多麼驚豔的顏值,以及多麼精湛的演技。而是,在當下人人媒體的情況下,一件事發生了,一個明星崛起了,都會得到光速一般的傳播,所以,經紀人更懂得了營銷和包裝!

都說,現如今小鮮肉的崛起,導致眾多老戲骨無戲可拍,有的甚至為了接到戲,從原來的男主,甘心給小鮮肉們做配角。這裡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不是導演們無視老戲骨,而是被逼無奈。理由是小鮮肉們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只要隨便帶點營銷節奏,通過小鮮肉們的粉絲效應,就會得到廣泛的傳播,為此也相繼會在新劇開播時,減少大量的推廣費!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的粉絲,收看影視劇,都是直奔自己的偶像,只要自己的偶像出演一號劇主,不管票價多少,都會前去埋單。這也是為何導演們會首選當紅小鮮肉來出演自己的新劇!導演們也是在向流量低頭!

那麼,追根究底,是什麼導致小鮮肉們收穫天價片酬,以及獲得導演們的青睞呢?這個導火索的鍋,是由小鮮肉自己來背,還是由導演們來背呢?答案一定是由粉絲來背!

也不知道,現在的青少年一族是怎麼了,尤其是女粉,見到誘色可餐的帥哥,就連自己姓什麼都忘了。比如:去年崛起的小鮮肉明星,李現、肖戰、王一博。可以說,在他們沒有成名前,跟成名以後的片酬,是有著天差地別的,但他們三人,真的是僅靠《親愛的,熱愛的》、《陳情令》以及精湛的演技,又或者在影視圈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才促使他們的身價飛漲嗎?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以上這兩部劇,確實是他們崛起的支點,但就單單出產了一部收視率較高的電視劇,就可以跨越身價從100萬到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鴻溝嗎?可想而知,僅靠一部劇的大紅,是遠遠不夠。他們之所以能夠輕易跨越身價衝刺,正是由於粉絲的瘋狂,粉絲的追逐,使他們的地位和影響力,一夜之間地毯式暴增!

尤其是女粉的瘋狂,舉例:在王一博大紅不久,就有一場上海粉絲見面會,女粉們為了見到王一博的真容,整整席捲一棟樓,導致交通堵塞,且存在了較大的安全隱患,才不得已取消。如果不是這些瘋狂的舉動,和追星的行為,也不會促使王一博身價暴漲,片酬迅速跨越一個天際!

如果,粉絲們不那麼瘋狂,單單靠《陳情令》這部劇,是不能夠讓王一博和肖戰逆襲成天價片酬明星,所以該反省的不是導演,也不是這個社會和時代,而是一天到晚為了追星,可以放棄尊嚴,放棄正確社會價值觀的粉絲群體!


老肖娛樂


首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小編只是發表自己一些意見,比如:

當年的湖南衛視可謂風頭正盛,觀眾和收視率基本無人可撼動,當時有一部新劇叫《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到今天網絡上的口碑也非常之高,湖南臺臺長花大力氣大價錢在與各大衛視的競爭中買下首播權,把這劇作為當年的開年大戲,但收視率卻慘敗。後來湖南臺的熱播電視劇是什麼樣子,我們都看到了。

這就是人民的選擇,與大眾每個人都有關。

很多人說電視劇電影質量差,鮮肉沒演技但錢拿的是最多,投入資金很大部分都用於演員片酬,都是因為粉絲愛看,這小編不太認同。粉絲確實會支持自己的偶像,但作品質量差歸咎於粉絲群體,就是在推卸責任。為什麼各種作品都熱衷於請小鮮肉,片酬還給的高,是因為請他們參演作品能賺錢,從投資人角度肯定是賺錢為首要目地,而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不通過利用粉絲經濟,作品很難得到關注賺的到錢,再進一步說,就是除了粉絲之外的大眾其實不會支持所謂的好作品,都只是嘴上說說,並沒有什麼實際行動。

我們的娛樂大環境不是一天就成這樣的,也不是粉絲帶偏的,當然還有一些政策上的原因,我也不想展開談了,就只說粉絲相關的問題。

韓國的粉絲文化比我們久多了,在大眾中佔的比例也比我們高多了,很多做法包括對偶像的支持也比我們的粉絲厲害多了,但為什麼影視劇作品在高質量的同時鮮有偶像出現,就是因為他們大眾的參與度高並且大眾的要求很嚴苛。所以說不要推卸責任,不是因為粉絲盲目支持,而是我們沒有行動和努力。

小編記得有一個盤點歷年優秀電視劇歌曲的視頻中也有《大明王朝1566》,播放量彈幕量很高,視頻作者對這部劇也給出了相關點評,於是有人說,如果當年這部劇在央視播一定會大火。你看,這就是除了粉絲之外部分大眾的態度,他們其實對作品質量並不是真正的關心。


懂得停留


靠顏值拿高片酬,又才不配價和德不配位,不應該,不符合身份,應當減肥

為什麼這樣說,那些經歷演藝圈磨鍊多少年自己努力付出那麼多的人。我喜歡一些小鮮肉,但是並不代表我認可你能力,你付出多少拿多少片酬這才合理。有些人用自己身體冒生命危險的人。更應該拿高片酬,比如說胡歌

首先,無非就是顏值高些,

小鮮肉出道晚,沒有什麼經驗,在任何領域都需要一些有經驗豐富的人,只是看別人如何做,自己不親自動手試試,又怎能確定以及做的就很好,有時眼高手低就是剛出社會人的短板。他們只是給人好看而已。

第二,迎合了當代年輕人的口味

都說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卻非要靠能力吃飯,這說明顏值高確實很受人喜愛,現在這時代流行美人胚子和帥哥文化,劇本可以不好,只要有小鮮肉就有收視率。

第三,演技不行,又矯情

有些人能力沒有,替身幾十個。整個片子拍完就沒有看到真人,還以是不存在呢,最後殺青的時候來了。

還有些是懷著孕,一切都是替身在做,她的名字只是出現在字幕上,露個臉就行,一切都是替身做,這片酬高達上億,

有些摔倒了,碰了皮外傷,就到處和別人說敬業,敬業兩個字都感到羞愧用在她身上。

還有些人拍個戲幾十個人伺候,年紀輕輕又想拿錢,又不想出力,這就是小鮮肉。你憑什麼,除了好看,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做她的工作,

最後,老戲骨是靠實力吃飯,拿高片酬,理所當然

人民的名義裡面老戲骨的演技太好,雖然片酬不高,觀眾喜歡,這些老戲骨的敬業精神和那些小鮮肉的替身形成宣明對比,想吃這碗飯又不想付出努力,只是靠顏值,建議那些不敬業又想拿高片酬的可以適當減肥了。


喧囂和靜覓


這其實是小鮮肉背後的經紀公司和頂級製片公司博弈的結果。

市場決定一切,出得起高片酬的製片公司都是業內頂級,他們的員工都是精算師。當觀眾們還在品味正熱播的劇集時,他們早已做好了圖表,分析了數據,收益到達率是否完成等也不在話下。

小鮮肉是收視保證,可是他們大多對該拿多少片酬沒有概念,而他們背後的經紀公司卻是個中高手。剩下的就是經紀公司和製片公司的博弈了。

當影視業的大環境沒有改變,觀眾們的觀賞要求沒有提高到一定程度,這種小鮮肉拿高片酬的現象將長期存在。





松鼠鎂光燈


我是老叔,很高興回答這個這個問題。

首先很多人覺得他們不該拿這麼多,ok我也這麼覺得。

但是現在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有供需關係。

有需求就得有供給。影視作品綜藝節目需要流量,需要話題,這是一些所謂的‘老演員’或者有實力的演員所沒有的。小鮮肉有足夠的流量,有超群的粉絲,形成了所謂的粉絲經濟,這些粉絲也願意給他們買單,這是投資方夢寐以求的。畢竟他們投錢就是為了賺錢。雖然小鮮肉的要價很高,但是他們可以滿足,因為這些投資會帶來更大的收益。

就拿“中國有嘻哈”來舉例吧,真的會有那麼多觀眾願意看說唱嗎?並不是,而是吳亦凡帶來了足夠的話題度,很多觀眾被這種話題所吸引去看節目,再加上吳亦凡龐大的粉絲群,給節目造成了巨大的流量效應,並最終使節目獲得了空前的成功。這也是節目組安排初出茅廬的他跟很多說唱OG一起當評委的初衷。他們的投資也換來了鉅額回報。

綜上所述,正是市場供需帶來了鮮肉的鉅額酬勞。





老叔是怪獸


要探討小鮮肉的高片酬問題,首先我們要來說說何謂“小鮮肉”?

小:年齡小、資歷淺

鮮肉:顏值秀色可餐,身材惹人舔屏

總體而言,小鮮肉可謂是顏值高、身材好、年齡小的流量小生的統稱。那麼我們接下來再來討論一下什麼樣的人配擁有高片酬。

首先,演技好,一人千面,演一個角色像一個角色,在這裡,面癱演技、換臉替身這些是絕對的禁區;其次,觀眾緣好,簡言之就是觀眾愛看他,票房收視保證,這和演技好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是說觀眾緣好只是因為有流量,其中更大原因在於演技好。

那麼討論完這個問題,我們再回頭來看“小鮮肉”,小鮮肉一定意味著演技差嗎?非也。其實在娛樂圈,有不少又鮮演技有好的演員,比如劉昊然,年僅20出頭,還在科班就讀中,他的演技就相當出彩,演過的電視劇、電影作品無一撲街,另外,觀眾緣好,流量不低,年輕粉絲喜歡,上年紀的觀眾同樣愛看。

那麼以劉昊然為例的這樣的優質年輕演員,為何不配擁有高片酬?

其實這就跟我們企業裡任何崗位的員工都是一樣的,學歷高、工作表現佳、又討老闆喜歡的年輕員工,憑什麼不配擁有“高片酬”?而相反,即便是資歷很深,但工作不努力、混日子的老員工,自然也不應該擁有高收入,甚至這些人更將成為公司首批淘汰的人群。

因此,小鮮肉,與高片酬並不衝突,同樣小鮮肉也不應該成為“避而不談 人人喊打”的重點。擁有年齡優勢、高顏值的小生小花們,更應該抓住青春,努力打磨自己的演技,儘快成為既有流量,又有演技的實力派,這才是“小鮮肉”們的生存法則。


傳媒柯南


這次疫情,很多所謂的娛樂明星表現令人失望。當一位低保戶大爺把自己賣牛所得和畢生積累的一萬元捐給政府(主管部門已經上門退還並表示感謝),當屢被嘲笑的“大衣哥”竭盡所能捐款,很多所謂的娛樂圈明星大腕相形見絀。

有些甚至舉家躲到國外度假避嫌圖清淨,有些迫於網友壓力,不情不願,象徵性地“湊份子”敷衍輿情,這些都讓普通老百姓心寒。


朱玉卿


市場經濟的運作的結果。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目前的市場現狀。

01

流量為王

當前經濟形勢就是以流量為王,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流量來源於熱度和粉絲效應,通過不斷地運作使明星不斷增加自身熱度從而吸引粉絲進行消費,粉絲受眾群體越廣,消費能力就越強,可掙的錢就越多。比如目前大火的肖戰,王一博,李現等等明星。還有像薇婭,李佳琪,李子柒,辛巴等等網紅。這些人都是自帶流量的。

02

快餐經濟

目前社會的消費都是以“快餐”形式為主,掙快錢,熱錢,同時人們的消費觀念轉變也是非常快的,一旦出現一個人短期內爆紅,圈粉,那麼一定會發現很多代言,廣告,影視作品等等資源會被他吸引過來。目的就是利用這部分龐大的短期流量快速實現變現,俗稱,“割韭菜”。

03

熱度更迭快

最近十年我們會看到明顯明星紅的時間越來越短,可以說一波接一波,不像以前的明星可以紅十年二十年。比如老牌明星周杰倫,王力宏,成龍,甄子丹,周星馳等等可以說紅了幾十年。而現在從楊冪,趙麗穎到熱巴,從韓庚,吳亦凡到蔡徐坤,再到肖戰,王一波都是現象極的。可見明星的熱度這知名度週期在下降。

剛才我們分析了目前娛樂圈的經濟現狀,那麼我們現在來說說為什麼小鮮肉拿高片酬的問題。這是一個典型的市場經濟的產物。

小鮮肉作為當前極具流量和粉絲效應的經濟體,自然具備很強的吸粉能力和變現能力,那麼凡事小鮮肉接拍的電影或者電視劇,自然能夠成為當前關注的焦點。吸引投資或者廣告商的贊助,為影視作品帶來熱度,從而產生經濟效應。因此作為投資方想要利用小鮮肉掙錢自然要開高籌碼,這是市場經濟的運行法則。

所以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目前小鮮肉拿高片酬的問題,這就如一個哲學問題,萬物存在即合理。靠輿論是無法改變這一經濟現象,畢竟小鮮肉是投資方的搖錢樹。


老趙探劇


大家好!我是搞笑及顏值與一身的“貳丫來盤娛”,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何看待娛樂圈小鮮肉拿高片酬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看法都不一,因為看問題的角度和知識面不一樣,所以小編聊聊自己的看法,如有說的不到的地方,各位看官包含!


最近幾年小鮮肉這個詞可謂是氾濫全網,一時間成為網絡熱詞。平時網友大多數用它誇讚一個人或明星顏值比較高、身材好、年紀小同時能夠帶來巨大的流量!



最近,部分老戲骨包括娛樂圈一些知名人士都是在抨擊或炮轟小鮮肉的天價片酬,片場用替身,不背臺詞念阿拉伯數字123456789,一個人帶10個20個助理,就連喝水都有人端杯子,走路有人攙扶著,住酒店都是五星級的,一個人明星就佔了十幾間房子。


其實,慢慢的小鮮肉已經不是褒義詞了。當大家在談論聊天的時候,提到小鮮肉往往是暗示那些靠臉吃飯的“偽男”或“娘炮”,沒有真正的能力或者說是演技,很多負面新聞等。



我們作為看官或者網民,需要我們辯證的去看待問題,有些所謂的無演技的小鮮肉什麼不做拿天價片酬隨行幾十個助理,但是在這小鮮肉一眾裡也不乏一些努力上進片酬普通的。



作為90後的我印象中小鮮肉有哪些?

比如像彭于晏,歐豪,吳磊,白敬亭等,向他們面向公眾的都是積極向上的形象,對待工作非常刻苦認證,沒有所謂的天價片酬,平日也沒有所謂的負面新聞。無論是從他們的日常動態還是他們參演的影視,都展示出他們努力不驕不躁,面對花花世界能夠剋制自己,不斷努力提升打造自己!



最後小編認為,小鮮肉拿高片酬要客觀看待,如果他真的有這個能力而且演技和流量都很出眾,無可厚非。如果只是單純的流量沒有演技,那就辜負了他的粉絲和觀眾。就像張藝謀導演所說的,如果你覺得你值5000w一部戲,基礎的片酬我們給你,後期通過賣片分成不給你!我很贊成這種做法,也希望我們國內的電影也會像國外一樣進行劇本定製內容購銷制,而不是明星購銷制!


貳丫盤點娛


適當降低一點吧。

雖然明星這個行業有很多無奈,像是沒有太多的自由,出入任何地方總容易引起轟動,而且沒有太多的隱私,承認他們真的不容易,可以拿高薪,但不代表可以拿這麼高的片酬!

很多明星一期的通稿費,可能是很多老百姓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有些太過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