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項目觀摩側記】宋曉路:用“五步工作法”“產業革命八要素”做好壩區產業結構調整


【農業項目觀摩側記】宋曉路:用“五步工作法”“產業革命八要素”做好壩區產業結構調整


3月12日,安順市舉行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擴大)會議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推進會,安順市市長宋曉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貢橋、副市長王成剛帶領第二觀摩組先後走進平壩區青莊壩區、西秀區狗場屯壩區、紫雲自治縣幹水井壩區,現場觀摩壩區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

在平壩青莊壩區,觀摩組一路看,一路聽,一路問,一路議,認真聽取壩區在土地流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和蔬菜種植髮展情況,詳細瞭解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的打算。

宋曉路一路走一路問“流轉土地你們採取了哪些方式,是怎麼和老百姓做思想工作的?”

“春節復工復產以後,我們搶抓壩區建設,鄉鎮全體幹部全部下層一線,通過開院壩會、群眾會等形式,給老百姓算經濟賬、增收賬,給村民們做思想工作,最後在我們的積極動員下村民們紛紛統一流轉土地。”

“現在壩區都有哪些產業,以後有什麼規劃?”

“現在青莊壩區核心區規劃種植山藥1000餘畝,大蔥300畝,香蔥500畝,香芋南瓜650畝,冬瓜850畝,其他季節蔬菜1200餘畝,共計4500畝。通過合理安排規劃,壩區實現天天有蔬菜,四季有瓜果。”

看著眼前的壩區,觀摩人員不時提問,平壩區工作人員認真回答。

青莊大壩位於平壩區樂平鎮,覆蓋樂平、鳳凰、青莊、大屯、小屯、塘約、新光7個村,壩區面積7034.48畝,涉及農戶數5247戶20403人。

【農業項目觀摩側記】宋曉路:用“五步工作法”“產業革命八要素”做好壩區產業結構調整


聽了介紹後宋曉路說“青莊壩區通過一個月的時間流轉土地、建設壩區,工作做得非常不錯,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是土地流轉,三變改革是基礎,只有把三變做好了,八要素才能落地。環顧安順的樣板壩區,土地流轉必須先行,現在我們安順的131塊壩區都有縣級領導在掛壩長,今天大家來看平壩的點,希望大家多學習,回去結合自己的實際抓好落實。”

在西秀區大西橋鎮狗場屯壩區,觀摩人員詳細詢問壩區土地流轉、產業發展、和農戶帶動情況建設情況。

【農業項目觀摩側記】宋曉路:用“五步工作法”“產業革命八要素”做好壩區產業結構調整


狗場屯壩區自2013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為省級農業園區來,連續5年獲評省級重點園區。目前種植大蔥5112畝、山藥6590畝、白菜416畝,優質油菜13844畝,其他作物1230畝。壩區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反包自種,訂單種植等方式,採取“公司+基地+科研院所+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模式,由公司或合作社統一管理、使用和耕種,在進一步推進壩區建設規模化、組織化和市場化的同時,一方面最大化增加農戶土地收益增值,同時,通過組織用工,確保當地農戶就近就業增收,實現了農戶變股東、農民變工人的轉變。

宋曉路看了西秀區大西橋鎮狗場屯壩區時強調“安順全市131個大壩,佔地55萬畝,西秀區佔30萬畝,平壩11萬畝,所以我們壩區的工作重心主要在西秀和平壩,西秀和平壩應該做示範、做龍頭、做樣板。一種是縣統籌的農投公司或者引進的龍頭企業統一流轉,按照三變改革和八要素來統一進行;第二種方式就是統一規劃,統一規劃以後就像當年種烤煙一樣,老百姓有選擇權,就是你只要按照我的統一規劃區種植,你可以不流轉土地,我給你提供技術、提供苗、提供市場,你種好交給合作社。作為安順全市來講,最好是各縣區以縣級農業公司為平臺,烤煙模式是最快最好推薦產業結構調整的,它和八要素、三變是一脈相承的,都是“龍頭公司+合作社+農戶”,鄉鎮企業單打獨鬥,抗風險的能力低,有可能一壓就跨了,如果是縣級公司,抗風險、籌集資金的能力就很強了,這樣市場風險的壓力就小一點。”。

【農業項目觀摩側記】宋曉路:用“五步工作法”“產業革命八要素”做好壩區產業結構調整


在紫雲自治縣白石巖鄉幹水井壩區,觀摩組成員邊看、邊問、邊聽、邊想。

幹水井壩區耕地面積778.47畝,涉及幸福園村、幹水井村2個行政村5個村民組,是2019年省級達標壩區。近年來,幹水井壩區通過流轉土地,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銷售的方式,冬春種甘藍,夏秋種紅芯紅薯,真正讓壩區傳統農業實現現代化、規模化、產業化,打造出一產“接二連三”的完整產業鏈,2019年綜合畝均產值達9099.52元。

安順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貢橋來到紫雲自治縣白石巖鄉幹水井壩區時強調,“我們今天看了三個點,這三個點都各有特色,在產業、規模、模式上都做得都很不錯。首先,三個地方的土地流轉比例都是100%,當地政府統一流轉土地,統一規劃產業發展;其次在資金上,三個壩區通過縣級平臺或者鎮級平臺統一籌措資金,解決資金難題;最後在產業選擇上,這三個點產業相對集中,主要圍繞1-2個產業來發展,坡上種水果,壩區種蔬菜,讓壩區發揮了真正的作用。”

【農業項目觀摩側記】宋曉路:用“五步工作法”“產業革命八要素”做好壩區產業結構調整


安順市副市長王成剛觀摩時表示“安順作為黔中腹地,農業基礎好,農業歷史久,農業發展至關重要,發展農業能夠推動我們安順的發展。經過一天的觀摩,我們對壩區農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有了新的認識,對我們壩區的標準化、產業化、規模化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下一步,我們會在安順各縣區加大壩區結構調整和建設,打造出更多在規模、產量上更具影響力的壩區。”

 觀摩後談感想收穫

【農業項目觀摩側記】宋曉路:用“五步工作法”“產業革命八要素”做好壩區產業結構調整


安順市扶貧辦主任賈正寧

“現在我們全市的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就在紫雲,剛才聽了紫雲同志的介紹,我想他是幾個方面,一個是緊緊的把土地捏在政府的手裡,以後你才有主動權,無論是走規劃化也好,走市場也好,你才有主動權;第二個主動權是,你才能讓老百姓統一到政府主導的方向上面來,確實解決了一家一戶的“小、閃、亂”,把扶貧資金用完後,煙消雲散的狀態。在組織有序方面,不僅僅是圍繞我們“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讓我們在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同時,推進整個產業的發展。第三就是我們幹部職工這塊竭盡全力的下層,讓我們的幹部職工帶起老百姓幹,改變整個精神狀態,改變思想散的狀態,把老百姓的技術、意識、思想狀態徹底改變。”

【農業項目觀摩側記】宋曉路:用“五步工作法”“產業革命八要素”做好壩區產業結構調整


關嶺縣縣長韋朝虎

“今天看了三個點,看後感受非常深。一個是產業結構調整,以前我們之所以效益不好,是因為過去我們沒有形成規模化。今天看了平壩、西秀區、紫雲三個點,模式都一樣,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把我們的規模化突出,在通過統一銷售把價格和利潤提高。關嶺現在有11個壩區,總共2.2萬畝,現在我們成立了縣級農業公司,借鑑兄弟縣區的經驗,把壩區流轉到農業公司來,由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把資源全部聚齊起來,發揮土地的規模效益。”。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胡麗華 胡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