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湖

-1-

太久沒有和自己對話。在應接不暇的狀態中,那種迫切的渴望也會被身心的疲憊一點點消磨殆盡。不禁會發出一聲聲感慨,猛然發現原來這就是生活,不知不覺間我們都已經步入了成年人的世界。


相信每一個成年人都曾鮮衣怒馬為少年,他們有夢想、還有遠方,面對生活,他們也曾奮力拼搏、自命不凡。


就像《小歡喜》裡黃磊飾演的角色所說的那樣:

“我從小就想當一個武俠,

仗劍走天涯。”


他覺得自己最起碼是個令狐沖或是楊過,再不濟也能當個張無忌、郭靖,幻想自己能在武林中掀起一番風雨、留下自己響亮的大俠之名。


可現實生活裡的“大俠”們卻活成了嶽不群。


-2-

剛剛從象牙塔過渡到社會當中的年輕人經歷著陣痛,三觀一次次的被摧毀,然後重塑,朋友圈裡還出現了“終於還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的字樣。


人到中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年近半百。。。。。。剛同生活交手的年輕人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無孔不入的急迫感和無力感。這些感覺可能更多還是來自於家庭,家中長輩的離去、父母的衰老和他們的期望,時常會從心底升出一種無力感,尤其是當現實掀開你無憂無慮的生活的屏障,頓覺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當你終於鼓起勇氣準備背水一戰放手一搏,父母從小至今的保護欲又似一記化骨綿掌,將所有的風險一一否定,你又屈服了。

-3-

邊吃飯邊刷著手機,這是我平日裡少有的感知除自己的世界之外的事情的時間。


有時候遇到一件事情或某個觀點時,一不小心就會在腦海裡和自己辯論起來,就像周伯通在被黃藥師關在桃花島的山洞中所創的左右手互搏一樣,辯得不可開交。


不論正方反方,辯論賽必有一方獲勝。但現實生活不是比賽,有時候真相也不一定就真實。就像馬克∙奧勒留的《沉思錄》中寫到的:


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觀點,不是事實。

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視角,不是真相。


《銀河補習班》裡的馬皓文負責設計動工的東沛大橋轟然倒塌,而他自己也因此入獄。時過境遷,馬皓文出獄後偶然間才得知當年事故的真相,原來是因為徒弟的偷工減料才導致了事情的發生,但他卻自始至終受到無知群眾的抨擊和責備。


不被世人承認的永遠成不了真相。


都說人言可畏,世人眼裡的你才是你,而我又是誰?

-4-

非常喜歡《陳情令》裡魏無羨的這幾句臺詞:


“你說你仰慕我,那為什麼你在仰慕我的時候,我沒有見過你,而我已人人喊打,你就跳出來搖旗吶喊,你的仰慕也太廉價了吧?你的憎惡與仰慕都如此的廉價,怎麼也好意思拿出來叫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湖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湖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湖


有許多人一定要站在某一方的對立面,才能確定自己的立場正確。許多新事物的出現往往就是被扼殺在群眾的口舌之下。這些新事物特立獨行、標新立異,一不小心便冒天下之大不韙,遂群起而攻之。在如此的圍剿之下,堅持自身的特點、開闢出一方天地,便是活;抵擋不住、唇槍舌劍之下,終歸化作塵土。

-5-

都說一定要趁學生時代要談一場戀愛,因為那是還不涉及到對物質的衡量和對現實的考量。後來的我們總是會想太多,畏手畏腳,終是丟了那一份赤子之心。


突然間記起了自己的網名——張揚&溫潤,現在倒不如將其改成溫潤&赤誠;原來的我希望自己能有年輕人該有的張揚和自信,同時能夠學著像一個成年人一樣溫潤如玉,現在的我希望自己能夠拋卻一副故作深沉的面孔,仍舊懷揣一個年輕人的赤誠之心。


現實即是現實,且讓我先做幾年大俠夢,萬一一不小心我就被載入史冊、流傳千古了呢。


Fake it until I become it.

江湖,我來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