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听都没听过的保险公司,靠谱吗?

很多人都有品牌效应,这是人之常情。一般来说,越是大牌的东西越受欢迎,越受追捧。保险公司也不例外。我们知道平安,国寿,泰康,太平洋,相信他们的实力和售后,所以很多人说买保险只选大公司,这个是没有问题。只是,因为个别从业人员宣导的“公司没有知名度而不靠谱”才是真的不靠谱。因为保险公司实力是否雄厚,和我们消费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那些听都没有听过的保险公司到底安全吗,他们倒闭了怎么办呢?

——国家兜底!


那些听都没听过的保险公司,靠谱吗?

目前我国的寿险公司共有91家,对于大公司还小公司,我倒是更喜欢用成立早晚来区别。我们知道,我国的保险业是在90年代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之后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也纷纷成立,这些保险公司的股东有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如宇宙最强银行工商银行和世界最强保险公司法国安盛组成的工银安盛人寿,我国的高科技上市企业清华同方和至今有200多年历史的荷兰全球组成的同方全球人寿等等。这些公司在我国成立稍晚,目前在普通消费者群体中没有很大的知名度,但是并不代表公司的实力不雄厚。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条件是非常苛刻的,这也从根源上保证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那些听都没听过的保险公司,靠谱吗?

荷兰全球人寿总部

那些听都没听过的保险公司,靠谱吗?

清华同方总部

一、保险公司的成立

保险公司的主要股东必须有持续盈利的能力,且近三年没有违法违规行为,注册资金不得低于2亿实缴资金。当然不是什么公司都能成为保险公司的股东,需要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董事,监事和高管的企业,注册必须符合《保险法》和《公司法》章程。总而言之,保险公司的开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监督管理机构的审批。


二、保证金制度

保险公司注册成立后,要提取注册资金的20%作为保证金,存入国务院指定的银行,公司如果哪一天清算了,就用这笔保证金清偿债务。


三、准备金制度和偿付能力监管制度

准备金,就是保险公司把未来或许要承担责任的赔款提前做好准备的一笔钱。这笔钱从保费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用于确保公司的偿付能力。

这个偿付能力,银保监会每个季度都会审查一次。偿付能力=公司实际资本/发生百年一遇灾难时需要的最低资本。如果公司偿付能力低于150%,银保监会就会责令整改甚至接管。在我国,目前实行能够真实反映一家保险公司风险情况的偿二代监管机制,被全球保险行业认定比欧美国家更先进,是世界上安全性最高的,没有之一。


四、公积金制度

公积金是保险公司净利润的一部分。当公司产生利润,保险公司提取其中10%作为储备,用来弥补亏损。如果没有亏损就用来增强偿付能力,所以公积金的增加也意味着公司财产的增加。

五、资金运用监管制度

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后怎么运用,是由银保监会制定的。资金只能用于银行存款,投资不动产,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等国务院规定的形式。看得出来是一种相对安全,稳健的投资方式。

六、再保险制度

保险公司再找一家保险公司投保,就是再保险。保险公司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不能超过实有资本和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部分就要去办理再保险。

七、破产制度和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我们最关心的保险公司破产问题。很多从业人员口中的保险公司不能破产其实是不严谨的,权威的说法是,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我的理解是,保险公司是可以宣告破产的,只是要找好下家并交接完之后才能说拜拜。要把原先的保险合同及准备金一并转让,并且下家同意接手。如果没有合适的下家,银保监会亲自接管。

这时就涉及到了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国务院设保险保障基金。通俗来说,一家保险公司无力自救并且也没有公司接盘的情况下银保监会直接出手接管,这时候就会动用保险保障基金。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我们熟悉的安邦保险,安邦出现问题后因其规模太大没有接盘公司,于是银保监会直接砸608个亿接管。2019年6月25日,大家保险集团成立。这期间,客户的原有保单利益没有损失。


那些听都没听过的保险公司,靠谱吗?

看得出来,保险公司产生了最不好的结果,也是由国家直接接手,所以我国的保险其实是由国家信用背书。对于保险公司,可能更多的区别在于企业文化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喜好来进行选择。当然我们更可以把重点放在产品的选择上,选择一款满足自身切实需求的产品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