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船政文化發祥地,絲綢之路門戶

福州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心,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別稱榕城,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綜合實力五十強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百強城市”等稱號。

中國最早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船政文化發祥地,絲綢之路門戶

福州有個地方叫 "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中國最早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船政文化發祥地,絲綢之路門戶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這是一整片的古民居,它從明朝開始初建,經過明清兩代數百年的歷史,大部分建築仍保存完好,街區裡面有許多名人故居,還有個民俗博物館。要了解一座城市並不一定要走遍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可以選擇一條老街,慢慢悠悠地行走其間,走過三坊七巷的同時,你也走近了福州。

中國最早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船政文化發祥地,絲綢之路門戶

來這裡,主要就是看這些建築物及名人故居。這裡的民居,門窗漏花皆採用鏤空精雕,有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臺階、門框、花座、柱杆隨處可見 。區域內,基本都是窄窄的小巷,白牆瓦屋、黃色木製的房屋。坊巷縱橫,石板鋪地,有的街巷彎曲,有的筆直,大同小異,每個坊巷口都有一個石刻的牌樓。從南后街的牌坊進入後,先看到的是楊橋路,它是七巷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路上有林覺民和冰心的故居,《我的故鄉》中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再繼續往前走是郎官巷,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坐落在此。除外,這裡還有個二梅書屋,也就是之前所說的民俗博物館。

中國最早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船政文化發祥地,絲綢之路門戶

然後是塔巷及黃巷,黃巷在塔巷之南,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有個叫小黃樓的小景,郭柏蔭故居(天開園紅木博物館)也在這裡。

中國最早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船政文化發祥地,絲綢之路門戶

衣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坊中16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衣錦坊水榭戲臺最具特色。

中國最早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船政文化發祥地,絲綢之路門戶

再繼續往前是安民巷,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駐閩辦事處設在其間。今此老宅列為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最早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船政文化發祥地,絲綢之路門戶

文儒坊是第二坊,清代的"民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在此。之後的宮巷裡的豪門住宅結構精巧,單是室內的木雕石刻構件就今人歎為觀止。再之後的光祿坊是三坊中的最後一坊,以光祿吟臺最為有名。

中國最早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船政文化發祥地,絲綢之路門戶

除了看景點,在這片古建築步行街上,也跳動著時代的脈搏。星巴客、麥當勞與老字號的"永和魚丸"、"福州軟糕店"並排而立。不妨在街上吃吃福州的特色小吃肉燕(又稱燕皮餛飩),又或者在魚丸店裡吃魚丸,魚肉做的皮、豬肉的餡,特別鮮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