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五六十年代的男女結婚後,儘管家庭貧寒、生活艱辛,但基本上都能相親相愛,走完一生?

踏雪無痕111688406


有一句大實話,是那個時候的俗語。叫做“鴿煲”,就是說結婚實際上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合起來用一個鍋做飯吃一起過日子。所以沒有說什麼愛情之類的。湊合著過吧。天天吵架家常便飯,打架哦也有。兩個人的工資個人用各人的。某次我住院,遇見一個某廠的工友也在住院,他的老婆偶爾來看看他。他老婆悄悄的問我老伴,你老公的住院費用是不是他一個人出的?,老伴告訴我我大吃一驚,竟然還有這樣的操作方式?

所以不要以為那個年代的人很老實,覺悟很高,個個都是先進分子。說一句那個年代半點不好的就是十惡不赦的階級敵人。什麼年代都有好運氣的和不好運氣的,你的性格,才能,修養決定了你就該過什麼樣的生活。不離婚只不過是考慮得太沉重而已。


籬中菊


相親相愛?你們想多了!不要以為兩口子幹仗是現在特有的現象,難道5,60年代的人就不吵架?你隨便去採訪個老太太,她都能說出一堆婆婆怎麼欺負她,丈夫怎麼冷落她的故事。

第一 那時候的社會輿論,離婚是很丟人的事。

不要說舊時候,就是我小時候,村裡誰離婚都是被瞧不起的事。哪個膽敢離婚,別人的指指點點都夠他難受的。

正經人家沒人把離婚娶年輕媳婦當做光彩的事到處炫耀,更沒人把掙錢換老婆當做終極奮鬥目標。

第二 5,60年代公職人員有作風問題會被辭退。

聽說過一個已婚的小學老師,搞大了別的姑娘的肚子被學校開除。

5,60年代的婚外情不多,即使有家裡老婆也隱忍著,一旦捅出來前途就完了。所以你們看到的只是表面和諧,回到家裡矛盾依然多。

第三 那時候小媳婦受婆婆氣被老公打,是正常現象。

我姥姥生我媽的時候,因為生了個女孩,我姥爺氣的3天吃不下飯。

後來我姥爺因為當過國民黨,那個時期怕捱整,瘋了幾年就沒了。我姥姥守寡她婆婆竟然說她和別人有染。因為這句話我姥姥一輩子沒改嫁來證明自己。

我姥姥剪頭髮,她婆婆也要反對。那時候的已婚婦女都要盤籫,剪短髮老人是不允許的。

小時候,村裡被老公打,被婆婆打的女人特別多。如果是現代社會早就離了,那時候都不敢。

第四 那時候都窮,孩子多孃家兄弟多,一個女人離婚後能投靠誰?

我媽那一輩,家家戶戶都有7 8個孩子。

姑娘嫁出去了,兒子還得娶媳婦。好多窮人家都沒足夠的房。

女人自己生5,6個孩子,離婚總得帶兩三個吧?她一個女人家的,離了婚住哪?孃家嗎?她媽她兄弟都不答應!

60年大家都聽說過吧?那時候人都吃不飽,想方設法刨草根刮樹皮,誰有功夫去想離婚的事?70年代就不說了,都忙著大鍊鋼鐵和開批鬥會,大家都很忙,沒時間離婚。

第五 那時候沒電視沒網,男人沒辦法聊騷!

50,60年代的男人女人都相對單純,沒有那麼多的誘惑。

他們沒看過a片,也沒聽說過啥叫性感,他們不知道原來有種美叫林青霞,也不知道有種風情叫聶小倩。

那個時代的男人,娶個村花就會沾沾自喜,根本不會追著別人老婆問“吃了沒?”也不會因為打遊戲或者看直播就大半夜的不睡覺。

男人們回家就是幫兒子修自行車,幫老婆換縫紉機皮帶。哪像現在的男人,沒事就網上勾搭這個勾搭那個的?當然女人也有,但是大部分女人有了孩子,還是不願意勾搭別人的。

現在的人離婚多,是因為滿足了溫飽,女人就會開始考慮婚姻質量。要不要在一個痛苦的婚姻裡憋屈的活著?

男人們要現實,特定的歷史環境會出現不同的價值觀。在那個缺衣少穿的年代裡,女人不一定好,只是她沒時間考慮自己的幸福。

現代社會基本沒文盲了,大家都有思想了。女人也開始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老公,要什麼樣的婚姻。

當女人拒絕在婚姻裡對公婆逆來順受,當女人開始拒絕喪偶式育兒,當女人開始拒絕免費的家庭勞動,要自食其力,憑什麼你們說她們退步呢?

  • 婚姻破裂,不再是女人單方面背鍋,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 婚姻裡的免費勞動,不再是女人單方面的付出,才叫做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就沒有人不勞而獲!這是進步!別再懷念5,60年代的婚姻,你扛不起那時候的餓,你也沒那時候的男人那把力氣,去割3畝地的麥子。

懷念,不如跟上時代,與時俱進!


米三袋


很多老年人在一起聊天都感慨,五六十年代生活清貧卻能充滿懷念,那麼是什麼吸引著這兩代人呢?
老式結婚照


1)住院,過去住院也要借錢,也要花好久才能還掉借款,有病人醫院先搶救,而現在呢?醫患關係緊張,進趟醫院全家經濟回到水平線以下。
那時的婚禮


2)上學,那時候老師和家長的關係更融洽,老師還家訪,學生家裡困難老師還拿錢資助,現在呢?老師和家長的關係緊張,還有位專家稱教育是拉動內需的一架馬車,試問:良心何在?教出來的問題學生,不管專業對口不對口,也不管有工作和前途否,只要交錢。
那時的學校

3)工廠和工人,過去叫有主人翁精神,單位有什麼都會互幫互助,那時候工人得到重視,有困難找組織,五一節時全廠開大會,掛大紅花,集體會餐其樂融融,現在缺人就招人,想裁人一句話,根本不把員工放在眼裡。


那時的街道

最後講男女結婚,那時都簡單,只要願意在一起過日子,窮點苦點都不是問題,那時孩子大人穿補丁衣服很正常,大家都這樣過的,現在講這硬件條件那個精神世界的,所以感情容易合拍,容易相處,不離不棄,不挑不怨,共同度過未來的人生歲月!
業餘生活也很豐富

總之是嚴進寬出,越幹越有奔頭,現在存錢攢錢根本趕不上經濟發展!


黃蜂二師兄


我和老伴已過金婚,共度一生

首先,我倆有感情基礎。從小一起長大,前後院住著,彼此認識,對老伴也瞭解。她善良,孝順,勤勞,端莊秀麗。她三哥也是我最好的小學同學,把她介紹給我,我就很愛慕。她從小就羨慕解放軍,當時我是軍隊幹部,兩顆心彼此相愛。

其次,協手艱苦共建爰巢。我倆69年7月5日在部隊結婚,僅花16元舉辦了"隆重的婚禮"。婚房是借的,窗簾是借的,連被褥都是借的。住了不到二個月,妻子回農村老家。直到71年10月妻子抱著兒子隨軍,沒房住宿舍,冬季借取暖爐子做飯,夏季拾柴引火對付。72年10月轉業,分配到企業。沒房住,先是和三大姨子兩家7口人睡一鋪炕,姐倆懷有身孕,後又到二大姨家廚房寬不足三尺的小炕遷就。直到73年5月才分到一12平米土樓,總算有了自已安身之處,住了16年。艱苦的歲月,使兩顆心貼的更近了。

再次,取長補短,牽手到永遠。老伴性格溫和溫柔,我處事果斷,有時急躁。性格上的差異,年輕時吵過架,也有1~2次輕微的動手。過後承認錯誤,取得了諒解。性格上有互補性,也增強了粘合劑。老伴常說,家和萬事興。經過50餘年的風雨,彼此珍惜愛情。現在老了,也懂得關心照顧了,因此婚姻關係更加牢靠,毫不誇張地說,"一對鴛鴦棒打都不能散"。


用戶6096一帆風順


看事不能看錶象,以前我們村有一家,夫妻倆每天不是打架就是吵架,我小的時候在他家門口和他們兒子玩,他夫妻倆說兩句話就打起來了……他們也一直都沒有離婚!!他兒子跑到我媽那裡哭,說自己都快瘋了……你說這哪裡是夫妻恩愛,以前的人可能覺得離婚是家醜吧,怕別人笑話

還有一家是我鄰居,我小的時候印象中女方腿本來是好的,後來突然瘸了,我聽我媽他們說是男方故意打針打壞的,男方是醫生。他倆也老是打架……由於我後來去了外地,十幾年後回來發現那個女的腿又好了!他倆根本不存在夫妻恩愛,都是湊合過日子

其實很多例子證明,並不是那個年代的人夫妻恩愛,而是受大環境影響,很多女人會為了孩子而妥協,當然也怕別人笑話,畢竟那時候人的思想不像現在放的開


夢想是要有的5


我有一個朋友,結婚的時候辦結婚證的錢都沒有,還是他家弟弟養的鵝,弟弟把鵝買了一個,給50元錢給哥哥去辦理結婚證,現在人家車子房子都在城裡買上了,實際上現在多數的人,都是想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穫,還有的是不勞而獲,攀比心理嚴重,虛榮心無限,


糖果087


到今年我結婚已經48年了,小時候家庭貧寒,結婚後生活艱辛,幾十年相親相愛卻是不可能的。那時候的男人沒有娶不到媳婦的,就是個子矮的,長得醜的男人打光棍的也很少。

我是每天都不願意說話,老伴是見誰都能嘮一會兒,吃東西也吃不到一起,說話也說不到一起,但是也共同生活幾十年了,也不可能離婚了。

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我這個年齡那些個結婚又離婚的人,都不是普通的人,你看那些現在60多歲的電影明星,有錢人就是玩的花花。


劉井隆


你說的相親相愛。是你真正的不瞭解。五六十年代那時候還是很暴力的。也就是我父母那代人。他們經常發生口角,相互辱罵打鬥。那打起來都是很殘忍的。那時候人太多。容易和周圍的鄰居發生矛盾。經常都是今年這家打架,明天那家打架的。反正一個村上每天都有人打架吵架。所以所有的怒氣和不滿都沒有以離婚的形式發洩出來。都是通過打架吵架這種方式釋放出來了。並且由於那時候文化的限制,那時候就是說女人再嫁的話,名聲不好會影響很大的。所以那個年代的女人都特別能忍耐。有很多名存實亡的婚姻。還是可以堅持一輩子的。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不是所謂相親相愛 而是習慣了 麻木了 無所謂了

那個時代 對男女關係看的很緊 相親一次基本都會成功 然後就結婚

婚後就算打的雞飛狗跳 也不會離婚 那個時代男性家暴稀鬆平常 女方一般就是忍 一忍再忍 因為那個時代離婚是丟人的事情 尤其是女人 離婚更被外人看不起 閒言碎語能把人壓死

於是在漫長的婚姻生活中 女人早已經麻木了 開始給自己寬心 說男人就是湯 越熬越香 越老越知道體貼人 說著說著自己就信了 然後就真的覺得男人變好了


秋楓薇涼


當代信息交流發達

各種花花腸子的事不絕於耳

沒有定力失去原則

就易誤入歧途

誘惑成倍增長

而思想意識未見提升

故,壞了婚姻的好事不勝枚舉

#凌遠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