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味|蔥與姜:陪你上刀山 下火海

真味|蔥與姜:陪你上刀山 下火海


真味|蔥與姜:陪你上刀山 下火海


廚房間裡,蔥與姜是難兄難弟。油鍋,是你(姜)先跳下去?還是我(蔥)先去?上海人喜歡讓它們倆一起下去。

姜可以去腥味,把蔥在油裡面滾一下,瞬間能提升香味。所以,我們喜歡在食材進鍋之前,先讓它們倆去提升一下香味。

真味|蔥與姜:陪你上刀山 下火海

比如我們很喜歡吃的蔥油拌麵。就是靠蔥的香味,全素面,吃出了海鮮麵的味道。煮好面,熱油鍋下蔥,把蔥煎的成焦葉,淋在面上。根據不同人的口味,可以同時配醬油或者辣醬。超級美味。

真味|蔥與姜:陪你上刀山 下火海

在江浙這裡,我們多半見的是小蔥。有時候,家裡也會種一點蔥。燒菜時,摘一點撒進碗裡。而種蔥的盆盆罐罐,都是些差點要被扔掉的破舊容器。家裡的老人,總是可以變廢為寶,沒多久就會長出嫩蔥葉子。那細細的小蔥葉子,長在我的童年裡。回憶起來,也是一股清香。

現在菜市場還有一種大蔥。我們叫胡蔥。這類蔥,可以單獨成菜。比如,胡蔥炒肉絲。非常香。香味確實是一個引起好感的重要因素。

蔥白: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通達陽氣的功效。主要用於外感風寒,陰寒內盛,格陽於外,脈微,厥逆,腹瀉,外敷治療瘡癰疔毒。所以,小寶寶有外感,流清鼻涕,我們都會取三段蔥白煮水,讓寶寶喝下,略發發汗,孩子的外感就會隨之而去。

真味|蔥與姜:陪你上刀山 下火海

另,《本草綱目》對蔥的作用,也做了闡述:“蔥,所治之症,多屬太陰、陽明,皆取其發散通氣之功。通氣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氣者,血之帥也,氣通則血活矣。金瘡磕損,折傷血出,疼痛不止者,王嵺《百一方》用蔥白、砂糖等分研封之,雲痛立止,更無痕瘢也。蔥葉亦可用。又蔥管吹鹽入玉莖內,治小便不通及轉脬危急者。餘常用,治數人得驗。

真味|蔥與姜:陪你上刀山 下火海

姜,是另一個美好的食物。

冬吃蘿蔔,夏吃薑。小時候,奶奶總是泡一壺薑茶,放在四方桌上。茶壺旁準備好了茶杯,隨時倒一杯來喝。奶奶並不懂什麼中醫,想來也是代代相傳下來的飲食習慣。有很多東西都是傳承下來的。

姜,一般顏色是土黃色。作為中藥材角度來考量,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金匱要略》:半夏、生薑汁均善止嘔,合用益佳;並有開胃和中之功。用於胃氣不和,嘔噦不安。

真味|蔥與姜:陪你上刀山 下火海

傷寒論中113個方子,有59個方子,用到了姜。小小的一塊姜,用處很大。

現在姜的品類也很多。去菜市場買菜,有嫩姜,還有老薑。有時候還會聽到乾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嫩姜一般指新鮮的,一眼看上去,柔嫩,水分多。聞一下,辛辣味淡薄。嫩講的抗寒效果一般,一般都用於去腥味,開胃。自制醃製姜,就要選嫩姜。

真味|蔥與姜:陪你上刀山 下火海

小編還吃過一款紫蘇薑片,太美味了。感覺即是零食,又有藥用價值。

老薑,外表是土黃色,表皮粗糙,味道辛辣。老薑有很好的解表作用。若大人感染風寒,可以切兩片薄薄的薑片,煮水。我一般還會加點紅糖,趁熱喝下去。

再用中藥包泡泡腳,如果家裡沒有備藥包可以省略此環節,再練功一下,出點汗,外感即可乘夜而去。第二天,宛若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END

真味|蔥與姜:陪你上刀山 下火海


加入中醫學習

學一種受益終生的生活方式

(點擊)

▽▽▽

百草箱 國醫三年班 十班

學制三年,系統性地學習中醫理論,以四大經典為基礎,學習期間還將安排與課程相結合的健康養生營、草藥遊學、藥房體驗、臨床跟診實習等實踐內容。

所學內容迴歸經典,迴歸傳統中醫,理解並實踐中醫的系統觀與整體觀,為將來有臨床學習需求及深入學習中醫文化的學人打下堅實基礎。


真味|蔥與姜:陪你上刀山 下火海


真味|蔥與姜:陪你上刀山 下火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