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石油大戰,重挫全球市場,幾大利益方左右競爭格局,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在上週末主動以“薄利多銷”打響原油價格戰的沙特阿拉伯正在讓緊張局勢升級。3月6日維也納召開的OPEC+會議,不僅是引發此輪風暴的“蝴蝶翅膀”,也是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的歐佩克(OPEC)與俄羅斯友情破裂的開始。

3月6日,維也納的談判大廳,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神色嚴肅,他帶著普京的指示在會議大廳如坐針氈。諾瓦克萬萬沒想到,三天後,坐在對面的沙特率先發動了石油價格戰爭,全球市場顫慄。沙俄石油大戰背後,幾大利益方左右著全球競爭格局,中國或成為最大贏家。

維也納歐佩克會議只有一個核心,那就是石油減產。諾瓦克在出席維也納會議之前,普京專門在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石油公司的高層交換了意見,給諾瓦克的交代就是:俄羅斯同意減產,但是減產指標讓沙特他們完成。

作為能源部長級會議,諾瓦克帶著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到了維也納,經過長時間的交鋒,維也納會議以談判失敗收場。

據俄羅斯政府網站發佈的消息,諾瓦克在3月9日俄總理主持召開的工作會議上說,俄羅斯石油市場擁有可靠的資源基礎和足夠的資金儲備,能夠應對可以預見的油價波動,並能保持在世界石油市場上的競爭性。

普京強硬背後,俄羅斯的經濟持續疲軟,2019年1.69萬億美金的GDP雖然比廣東的1.56萬億美金略高,可是1.3%增速遠遠低於廣東6.2%的增速。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占到財政預算收入的40%,減產會直接影響到俄羅斯的財政預算。

更要命的是,俄羅斯的股市遭遇2008年以後最嚴重的暴跌,從1月的1646點跌到1300點。俄羅斯的盧布、養老、商品進口成本等系列潛在風險增強。同樣財政收入幾乎全靠石油的沙特豈能背上減產重任,沙特率先發動油價戰爭,大幅降低對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市場的原油價格,還揚言增產,每天產油1000萬桶以上。

沙特的出手立即引發全球油價、股市雙殺。看著暴跌的盧布,普京政府下令30天內不進行外匯購買,俄羅斯被推向了衰退的懸崖上。

“石油大戰”終結美國牛市,沙俄相爭重挫全球市場。 翩翩飛起的“黑天鵝”,觸發美股歷史上第二次熔斷。美國東部時間3月9日,美國股市迎來黑暗一日:道指低開近2000點,標普500指數在開盤不到5分鐘跌幅就達到7%,觸發第一層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這是美國股市1987年引入熔斷機制以來的第二次,也是1997年熔斷機制調整後的第一次。

沙俄石油大戰,重挫全球市場,幾大利益方左右競爭格局,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沙俄石油戰爭難道真的就是因為在維也納吵了一架?這一切都只是表象。作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石油需求的直接減少,對拉低油價起了直接作用。從一月底疫情爆發,從湖北到多個省市的“封城”措施開始,新車銷售銳減90%以上,出行更是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大面積的停工停產,石油需求銳減。PMI榮枯線是50%,低於則代表衰退,可2月的PMI只有35%,環比降幅將近30%,經濟前景不佳,影響世界經濟增長信心。

除了中國,受美國對世界發起貿易戰影響,主要經濟體特別是石油進口國前景黯淡,疫情蔓延放大了恐慌情緒,最糟糕的是日本經濟衰退超乎想象

日本的問題到底有多糟糕呢?2019年的GDP增速只有0.7%,其中第四季度日本GDP下降6.3%,創下了5年以來的最大降幅。同期,日本和韓國打起貿易戰,中美韓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國,中美貿易摩擦,中國加大對東盟的出口,日本成了貿易戰最大的受傷國,對美出口減少1.4%,對中國出口減少7.6%,對韓減少12.9%。在東盟出口上更是嚴重萎縮,對泰國出口減少7.6%,對新加坡減少了14.9%。

除了日本,出口30%依賴中國的韓國,2019年對中國出口下降超過30%,對美出口下降超過20%,整體出口創下10年來的最大降幅10.3%。疫情更是讓韓國和日本經濟雪上加霜。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重要的石油進口國的日本,以及重要經濟體的韓國的經濟衰退,對國際油價和歐美日股市可謂雙重打擊。

除了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全球的經濟到底會有多糟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3月4日發表文章表示,新冠肺炎蔓延,預計全球經濟增長率低於2019年的2.9%。IMF在1月的預計是3.3%。很顯然IMF的預測將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更是將預期從之前的2.9%下調到2.4%。

OECD還警告如果新冠肺炎出現更持久的集中爆發,在整個亞太地區、歐洲和北美廣泛傳播,世界經濟前景將進一步黯淡,全球長期經濟增長預期可能會進一步降至1.5%。如此一來,全球的供應鏈以及商品生產的重創將為全球經濟蒙上陰影。

沙俄石油大戰,重挫全球市場,幾大利益方左右競爭格局,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沙俄大戰的背後,美國無疑成為關注的焦點。2020年以來的油價波動已經打擊了美國的石油公司,而這些公司應對油價波動的方法,只有不斷突破上限的增產:美國石油產量在3月第一週的產量為再創紀錄的1310萬桶/日,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415萬桶/日。

美國經濟持續增長了10年,一直走強的股市令特朗普驕傲無比。這10年,美國股市沒有經歷過像樣的調整,風險已經不言而喻。即便美聯儲宣佈降息50個基點,還是出現大幅下跌,股市直接暴跌會讓特朗普異常尷尬,那麼油價大幅下跌成了股市調整的最好藉口。為啥?從美國長期國債跟短期債券收益率曲線倒掛看得出,投資者在拋售短債購買30年的長期國債,他們對美國一兩年經濟不看好的預期越來越嚴重。

特朗普不能直接給美聯儲下令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增長,只能隔空喊話。美聯儲決定利率主要看物價水平,由於石油價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價高低,特朗普一直希望壓低國際油價水平。即便沙特出現多起國際事件,特朗普依然同沙特王室保持良好關係,根源還是想借此壓低油價。更為重要的是美國頁岩氣技術的成熟,讓美國從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變成能源輸出國,成為油價暴跌的另一根源。

沙俄石油戰爭背後,中國的咳嗽讓世界顫抖,美國的特朗普因素成為左右的天平。在這一場全球利益博弈的格局之下,石油價格戰爭的持續會將俄羅斯等國家拖入衰退的泥潭。可最終如何收場呢?妥協將是石油輸出國們走向多贏拯救自己的唯一選擇。疫情控制後產業鏈的復甦會增加多石油消費的需求,原油的暴跌為美聯儲的進一步降息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從歷次石油價格戰爭來看,那些用油體量大的石油進口國家將會獲益。首先,國際油價下跌造就原油進口的最好時點,是增加原油戰略儲備的好時機。其次,油價下跌對國內耗油量大的工業、交通運輸、農業等多個產業直接降低成本。最後,油價下跌有利於消費者消費支出,刺激經濟增長。

有觀點認為,中國作為最大石油進口國,油價大跌後,中國不但節省鉅額外匯開支,更重要是降低經濟運行成本,又有助化解通脹壓力,刺激疫後經濟增長。在商業合作中,中國話語權有所增加,可以藉此機會拓展與俄羅斯、中亞與東南亞國家等石油出口國的談判與合作,加快推進與各國油氣運輸管道的建設,開闢多元化的石油進口通道。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資本市場有超過40萬億的新基建項目,大量的結構性機會將成為全球資本最安全的避風港。

當然,無論是輸家還是贏家,都是單純從經濟角度出發,經濟從來都跟政治互相影響,變數非常多。比如,油價下滑恐會導致地緣政局不穩,甚至醞釀其它方面的不穩定因素,屆時沒有人會是贏家。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經濟大國,考慮的因素會更多。面對沙俄的石油之戰,也許,老百姓會說:他們那都是“鐵柺李過獨木橋,夠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