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发展的瓶颈

第一,中国不是资本控制的国家,民企老板的社会地位相对西方国家低一些。

第二,中国人的传统是要将产业给自己的后代继承,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真正有这个才华继承企业管理权的极少,所以很多老板就缺乏把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

第三,中国的教育及社会舆论缺乏对社会责任观念的引导与宣传。老板都认为这企业是自己的,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想过将他办成百年企业,只想着怎么赚钱?没有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甚至想尽一切办法把企业的钱掏空,抽离到个人名下,转移到国外。毕竟像马云这样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的凤毛麟角。

第三,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家,大多是草莽出身,各方面的素养比较低,特别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偏低,很多都是刚好处在风口上发展起来的,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

第四,中国的创业环境,融资环境相对还不是很成熟。

第五,房价推高了所有人的生活成本,也推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经营越发困难。

第六,中国企业长期以来不重视研发,造成企业利润极低,没有核心技术,只会模仿,都是一窝蜂的照抄重复建设,各行各业竞争强烈,造成恶性循环,更没有钱,也不愿意投入钱研发。

第七,政府长期以来对民企都是散养,没有做好引导与扶持。

第八,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民企业搭了顺风车,过得顺风顺水,大多企业缺乏了前进的动力,稍有困难,不是想着迎难而上,而着想着抽离企业资金保个人,保企业可以破产,个人不能破产。

第九,国家针对企业及经营者建立的诚信体系及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对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进而影响对企业的支持与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