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唆麻,是蜜糖?是毒藥?


《美麗新世界》:唆麻,是蜜糖?是毒藥?

疫情階段公司組織了讀書計劃,第一本共讀書籍為《美麗新世界》。這是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寫於1931年的反烏托邦批判小說,與喬治·奧威爾的《1984》、尤⾦·扎⽶亞⾦的《我們》並列為世界著名“反烏托邦三部曲”。

《美麗新世界》描繪了一個距今約500年的未來社會,這個社會科技高度發達,人們衣食無憂,沒有疾病、衰老、貧窮,但也沒有家庭、藝術、宗教,更沒有獨立思想和個體自由。作為美麗新世界裡讓人們沉醉在“幸福”奴役中的工具之一,就是“唆麻”。

《美麗新世界》:唆麻,是蜜糖?是毒藥?



一、唆麻是蜜糖嗎?

“你需要來一克唆麻。”

在書中,這種名為“唆麻”的精神藥物累計出現了 110次,它“擁有基督教和酒精的所有好處,卻沒有它們的任何缺點”;美味的唆麻,“半克就是半個假日,一克就是一個週末,兩克就是一次輝煌的東方旅遊,三克就是一次月球上昏昏沉沉的永恆。”

《美麗新世界》:唆麻,是蜜糖?是毒藥?

不管是上層社會的阿爾法、貝塔精英群體,還是下層伽馬、德爾塔、埃普西隆體力勞動群體,都嚴重依賴於唆麻——

空虛、無聊時,吃半克唆麻,因為唆麻讓人快樂,讓人飄飄欲仙;

沮喪、痛苦時,吃一克唆麻,因為“一克唆麻解千愁”、“吃唆麻好過受折磨”。

對於生活在美麗新世界的人們來說,唆麻,不僅是一種致幻劑,也是一種鎮靜劑,能給人塑造幸福感,釋放緊張和壓力



二、唆麻是毒藥嗎?

“那是伐害靈魂和肉體的毒藥。”

當人們從唆麻的美麗幻想世界中回來時,“他們會發現自己已經度過了空隙,每天腳踏實地工作和消遣,一部感官電影緊接著另一部感官電影,和一個又一個豐滿的女孩子交往,打一圈又一圈的電磁高爾夫……”

是的,靠吸食唆麻的人們,的確獲得了幸福,沒有難過,沒有病痛,不會害怕死亡,但也沒有思考,沒有懷疑,沒有信仰。對他們來說,只有重複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工作、娛樂;娛樂、工作

《美麗新世界》:唆麻,是蜜糖?是毒藥?

唆麻還能讓人變得更加聽話、順從,甚至麻痺。“集體、身份、穩定”,每個人生下來就滿足於自己的階層,即使是最底層的埃普西隆也從來不會懷疑,堅信自己的階層是最好的。人們失去了個體自由意識,而唆麻成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政府宣傳的有力武器之一。“它總是能平息你的憤怒,讓你與敵人和解,讓你能平靜地忍受”。

所以,唆麻到底是什麼?

於個體,是一種和解的理由,是追求虛假幸福的權力;

於統治者,是一種集權武器,是柔性統治手段的象徵。




三、唆麻離我們很遠嗎?

唆麻,是蜜糖,更是毒藥。唆麻離我們很遠嗎?赫胥黎的預言的“美麗新世界”會到來嗎?

批評家尼爾·波茲曼說,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在美國,奧威爾的預言似乎和我們無關,而赫胥黎的預言卻正在實現。目前,公共領域的內容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而人類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願,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美麗新世界》:唆麻,是蜜糖?是毒藥?

娛樂至死?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Believe it or not,我們無法恰如其分地描述這個世界, 但我們身邊確實充斥著大量的垃圾信息,很多人沉溺於網絡遊戲無法自拔,很多人每天追肥皂劇無所事事,更有人痴迷網絡直播被詐騙……

我們也確實漸漸愛上了科技帶來的變化:手機的便攜性讓人們隨時隨地的社交,大數據讓人們更敏捷的找到信息,人工智能更快速的響應人們方方面面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人們把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多層面連接上數字網絡,成為科技“大數據”的樣本,並訴諸演算法與人工智能來做決定時,個體信息是否會有不良應用的潛在危險?個人隱私是否將受到侵犯?

就在前天,Keras的主要作者、谷歌研究員François Chollet發表一系列推文,警告說,Facebook的問題不僅僅是隱私洩露或缺乏信任,而是由AI驅動的Facebook很快就會成為“極權主義的圓形監獄”。如果真如推文所述,人類社會又是否將從智慧型手機、智慧型家庭、智慧型城市,滑向以國家為主角所運作的全面“智慧型獨裁”?

《美麗新世界》:唆麻,是蜜糖?是毒藥?



四、我們如何做呢?

美麗新世界從不用暴力和恐嚇,只用“唆嘛”和幸福管理人民,讓人民臣服。

如果我們正處於或正可能走向“美麗新世界”,該怎麼辦呢?

“野人”約翰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我不要舒適。我要上帝,我要詩歌,我要真正的危險,我要自由,我要美好,我要罪惡。

保持愛好,保持信仰,保持追求,保持獨立。

最重要的,思考和質疑是我們的權力,請不要放棄它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