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 中國哈薩克人

如果覺得內容不錯請記得關注我喲

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 中國哈薩克人

當你以“去看那即將消失的風景”為由而去馬爾代夫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在我國的最西北,地球上最後最純正的遊牧民—哈薩克,他們的遊牧生活也即將消失,成為回憶,成為歷史。每年9月是哈薩克牧人秋季轉場之時,也是探訪這一最後遊牧人生活的最好的時機。


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 中國的哈薩克人


“新疆北部遊牧地區的哈薩克牧民大約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支純正的遊牧民族了,他們一年之中遷徙距離之長,搬遷次數之頻繁,令人驚歎。”——李娟《冬牧場》

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 中國哈薩克人

他們是草原上的雄鷹,自由翱翔於天地之間;他們是陸地深處的駿馬,悠遊馳騁於現代之外。他們的一生都在遊動,他們嚴守大自然的生存法則,與牲畜,與自然,與人,保持著親密的聯繫。他們的歌聲傳遍中亞草原,駿馬也走遍了歐亞大陸。他們就是中國的哈薩克,常年輾轉於新疆的阿勒泰、伊犁、昌吉、巴里坤一帶,他們是地球上最後最純正的遊牧民。


“世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薩克人,

世上搬家最勤的人是哈薩克人,

哈薩克人的歷史就是在遊牧中譜寫的,

哈薩克人的繁榮就是在遷居中誕生的,

哈薩克民族用自己的雙腿丈量著世界,

追隨著生命的綠色!”

——哈薩克著名詩人唐加勒克

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 中國哈薩克人


“轉場”是一種隨著季節變化,不斷將牲畜趕往草料豐富地區的循環輪牧方式。一般說來,轉場分別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進行;但在某些氣候和植被條件差異較大的地方,也有每年進行4次轉場的情況。阿勒泰地區從南至北,共有19條之多的古牧道。每年春夏秋冬,哈薩克牧民便趕著牛羊北上南下,週而復始,保留和積澱了較為原始和古樸的遊牧文化。


該地區多出大牧場,處於額爾齊斯河以北、喀拉額爾齊斯河以西的地區,春季,整個牧場的牲畜在這裡停留後北上夏牧場;秋季,從夏牧場下來的牲畜在這裡再次停留後,向南渡過額爾齊斯河轉入準噶爾盆地的冬窩子。


“夏牧場是羊夏天的家。冬窩子是冬天的窩。回到低窪的避風處,去年冬天吃禿的草,今年又長高了,草遠遠望見羊群回來,草被羊吃掉,就像羊被人吃掉一樣自然”——劉亮程《遊牧》

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 中國哈薩克人


恢弘壯麗秋之路 攝影師必獵素材


9月的新疆,總是格外恢弘壯麗,如果你來,滿眼都是金色的樺樹林、河流和草原。也正是此時,哈薩克人浩浩蕩蕩地從海拔較高的夏季牧場向秋季牧場遷徙,並最終 到達百公里外的越冬地,像他們這樣的傳統轉場生活已經延續了近3000年左右。秋季轉場,時間充裕,因而這些轉場隊伍普遍都走得十分緩慢。


這些隊伍中,走在最前面的大多是騎著駿馬負責領路的哈薩克主婦;然後是負責“運輸”被褥、日用品、食物和氈房的駱駝隊;最後才是被男人們驅趕著緩緩向前移動的牛群、羊群。在一聲又一聲駝鈴和吆喝聲中,轉場隊伍揚起漫天塵沙,陽光下,彷彿是一幅幅重彩的油畫,顯得又悲壯又美好。


牧場有30萬頭大小牲畜。牛羊僕僕而過,山間簡易道路上捲起了漫天塵土,整個場面像極了美國西部片中的場景。如今,這一獨特而又獨有的哈薩克牧民大遷徙受到了外界的關注和攝影者的親睞,如果你9月份來喀納斯,來可可托海,一定可以看到這樣的盛景。

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 中國哈薩克人

哈薩克牧民如何準備一次轉場?


早在出發前一個月,他們就開始“全家總動員”,進行轉場準備了。第一件事便是與親戚、鄰居商定好行程的時間、路線,並約定好途中的宿營地點,然後就得抓緊時間清點牲畜:除了將那些有殘疾的牛羊提前處理給收購商,防止它們在轉場途中夭折外,還要為剩下的牛羊洗一種專門預防牲畜疾病的“藥浴”。


忙完這些,還要對氈房的木棚進行修補,為坐騎釘上馬掌,整理鞍具,並將不便攜帶的大件物品打包藏到不易發覺的山洞裡或附近不轉場的親朋家中。而婦女們則主要負責在家裡修補圍氈,沖洗涼曬家中的花氈、衣物等等。並準備好路上所需的奶酪、寶爾沙克(一種油炸的食品)、風乾肉、衣物等必須的生活用品。


到了事先選定的出發吉日,一大早,全家人便開始忙活著拆卸氈房,並逐一將已經分類打包好的家當通通捆綁到駱駝、馬、牛等大牲畜上——駱駝可是轉場中“最大的功臣”,所以哈薩克人在捆綁運輸物時,總是十分注意對它的保護。


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 中國哈薩克人

當氈房拆卸完畢,從領頭駝開始,人們先將駱駝依次排隊,接著便把兩根對摺的長繩從駱駝肚皮底下穿過,並在兩駝峰之間放置花氈作為搭背(起保護作用,避免將駱駝脊背磨破);最後才小心翼翼地將氈房格扇抬上駝身,用長繩捆好,又在格扇上放置其他大件物品……等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已經過了中午12點,一家人這才趕著牛群、羊群向遠方出發。


行進途中,一家子哈薩克牧民分工明確,女人們負責照看孩子和駱駝,男人們負責照看牛群、羊群,並時時留心將離隊的牛羊趕回隊伍中來。


直到黃昏來臨,人們才從駱駝身上卸下氈房和帳篷露營。這時候,如果有親戚、朋友也剛好因轉場停留在附近,那麼不用去請,他們就會主動趕來幫忙搭建氈房和帳篷。等到帳篷搭好,一家人又開始忙碌起來:女人們忙著準備晚飯,男人們再次清點自家的羊群、牛群,並仔細查看有沒有生病或者受傷的;孩子們則被派出去揀牛糞或樹枝回來作燃料。


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 中國哈薩克人

艱辛的冬季 危機四伏的轉場路

就這樣,轉場的隊伍走走停停,一路上有快樂也有危險。秋去冬來,天氣漸漸轉涼,到了10月份,新疆境內許多海拔較高的地方已經開始下雪了。為了在冬天到來之前抵達目的地,牧民們又開始計算行程,準備著向山下更暖和的“冬窩子”遷移。


按照歷來的轉場慣例,位於阿爾泰山的大多數哈薩克牧民,仍像過去一樣,將牲畜趕到額爾齊斯河河床沿岸,或者是轉移到奇台北塔山背風向陽的沙窩子去放牧。另外,還有少數人不畏艱險,帶著畜群長途跋涉,穿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進入天山北側的奇台阜康冬牧場。


“羊吃不到草,就用蹄子扒雪。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天氣裡,扒不了幾天,羊蹄子就潰爛了。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家的羊一隻接一隻倒下;而那些僥倖沒死的羊也好不到哪裡去,餓瘋了的羊群,不是啃主人晾在外面的衣服,就是啃氈房、啃塑料,最後甚至“啃無可啃”而終於啃起了自己身上的羊毛……那場面,真是慘不忍睹。”——王琛《最後的遊牧神話》

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 中國哈薩克人

除了大雪,轉場的牧民們還得繃緊神經迎接出現頻率更高的“風沙”。尤其是當轉場隊伍經過與牧場相鄰的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時,巨大的風沙會將去年的牧道痕跡颳得一乾二淨,很容易就迷了路。而且,經不住大風的吹刮,稍不留神,羊群就會亂了陣腳,被風颳出老遠……

  

當然,轉場路上,快樂的時候也很多。尤其是年輕人和小孩,一路上,他們或是騎馬或是騎狗,同伴之間相互比試、追逐,好不熱鬧。而對於那些經歷住考驗,最後順利抵達目的地的家庭來說,冰天雪地裡的一頂溫暖氈房,來年春天成倍增長的牲畜都是讓人覺得幸福的。


羊的一生牧人的一年 默默無聲的生活


真正的遊牧生活,沒有鄰居,沒有娛樂,沒有小賣部。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燒羊糞取暖,看過期已久的哈文報紙,亦或是看沒有幾個臺的電視,飲用融化了之後的冰水,講笑點極低的笑話,在零度以下的冰水裡洗衣服,翻過幾個山頭去找水或是拾柴火。食物除了肉和奶,蔬菜是兩三個月都見不到的奢侈品,水果更是想都不用想。移動中的遊牧民族常年缺乏維生素。


這樣的生活中,青春啊,財富啊,愛情啊,希望啊,一切都是默默無聲。

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 中國哈薩克人

然而,越是這樣艱苦的生活條件,和動盪的生活方式,越是練就出牧民樂天寬廣的性格和胸懷。或許,該是換個方式去生活的時候了。


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不少哈薩克人開始採用汽車、火車等方式來進行轉場。由於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讓牧民定居的政策,採用傳統方式轉場的牧民家庭已經越來越少了。對於這種鉅變,哈薩克人也顯得茫然。哈薩克人歷經千年的生活方式沒有了,那還叫哈薩克嗎?一個時代結束了,遊牧文明或許很快就會走向歷史。一年、兩年或者三五年後,我們就只能在書本里或是其他影像資料裡看到這種古老又淳樸的生活方式。


你經歷過轉場麼?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轉場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