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一位醫務工作者的“塑”說和特別緻敬

甘肅一位醫務工作者的“塑”說和特別緻敬

新傳媒在線網訊(郭惠民)“中國脊樑鍾南山”、“人民英雄李蘭娟”、“敬佑生命”……一個個人物塑像、一組組醫護人員爭分奪秒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泥塑人物場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它的創作者趙鐵軍是甘肅醫學院附屬醫院(平涼市人民醫院)的一名醫務工作者,希望用泥塑傳播戰“疫”文化的正能量。

甘肅一位醫務工作者的“塑”說和特別緻敬

感動:“逆行者”的身影使他眼含熱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55歲的趙鐵軍每天和醫護人員並肩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從大年初二至今,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連續戰“疫”了36天,沒有請假退縮。他親身經歷見證了醫護人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工作精神,許多醫護人員紛紛向市醫院黨組織交上請戰書,使他深受感動。

作為甘肅醫學院附屬醫院的醫務工作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成千上萬的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一個個“逆行者”的身影時常讓趙鐵軍眼含熱淚。

抗擊新冠病毒肺炎期間,趙鐵軍白天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默默的奉獻著。晚上看電視新聞,“逆行者”一句句鏗鏘堅定的話語,一段段感人溫馨的視頻,匯聚成這個春天裡最動人心絃的戰歌。這些電視畫面、微信視頻,看得趙鐵軍淚水連連。

手機屏幕上,一批批馳援武漢的“逆行者”,在脫下防護面罩後的深深勒痕清晰可見,令人生疼生敬。禁不住一再淚水充盈。

採訪中,趙鐵軍多次提到人民日報微博評價鍾南山的話:“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憊,滿腔責任為國為民,的的確確令人肅然起敬。”這段話也讓他銘記在心裡。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無數白衣天使、防控人員、人民警察、社區幹部眾志成城,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夜以繼日地奮戰在防疫一線和群眾最需要的地方,他們的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特別是奮戰在戰“疫”一線的鐘南山、李蘭娟院士,不顧個人安危,救死扶傷、搶救了許多感染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生命,作為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我很敬佩他們。

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他們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

甘肅一位醫務工作者的“塑”說和特別緻敬

“塑”說:他用泥巴記錄戰“疫”故事

趙鐵軍說:“泥塑創作來源於現實生活,創作泥塑人物組合、塑像,向戰‘疫’英雄致敬,向醫護工作者‘塑’說,表達自己創作捏泥人的初心”。

“思考此次疫情,用一組組泥塑人物來表達心中的感受。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國家需要像鍾南山院士這樣的英雄,我們應當禮讚這樣的英雄,樹立這樣的英雄,追隨這樣的英雄。”趙鐵軍深有感觸地說道。刻畫出醫務人員的艱辛奉獻,留下白衣天使最美的容顏,最感人的身影,藝術性地再現這些普通人,普通卻又不平凡的艱辛與堅守”。

在工作之餘的晚間,趙鐵軍手拿泥巴反覆端詳、仔細揣摩人物形態特徵,全心投入,經過構思設計、捏塑、修改3個步驟,創作了人物組合泥塑《戰鬥,不下“疫”線》、《爭分奪秒》、《不曾遠去的英雄白求恩大夫》、向湖北武漢捐款的歌唱家韓紅女士等人物塑像。

這些作品中,既有為疫情奔忙的鐘院士,也有與病毒直面交鋒的一線人員……一幕幕、一件件,都構思巧妙,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既鼓舞了士氣,又宣傳了防疫知識。

抗擊疫情,每一個人都是親身經歷者,是參與者,也是堅守者。趙鐵軍一邊奔赴一線抗擊疫情,一邊用泥塑記錄戰“疫”故事,讓愛“塑”說。用雙眼透過疫情感受生命,記錄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值得銘記的時刻。用這種別樣的方式,為抗“疫”貢獻精神力量。

甘肅一位醫務工作者的“塑”說和特別緻敬

致敬:“我為人民英雄塑像”

“17年前的‘非典’,面對恐慌的群眾、甚至是醫護人員,鍾南山院士的一句“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 他以身作則和自己的同仁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這些話語讓我至今記憶猶新,趙鐵軍如是說。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鍾南山院士最先提出新冠病毒‘人傳人’。李蘭娟院士提出新冠病毒發源地湖北武漢要封城救治感染者要隔離治療。這些‘敢言敢醫’的正確論斷,搶救回了眾多感染患者的生命。我很敬仰鍾南山、李蘭娟院士”。趙鐵軍告訴記者。

作為一名泥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趙鐵軍決定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潛心創作,為人民英雄塑像。

有了這個想法,趙鐵軍每天晚上花兩個小時進行泥塑創作。精心為戰“疫”英雄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塑像。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創作,第一次所塑成的戰“疫”人物是:《中國脊樑》,年過八旬的鐘南山院士胸前戴著聽診器,他目光堅毅、自信、果敢、無畏,給人以希望。

“自己經常在電視、手機微信裡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身影出現在新聞報道中。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希望用自己的業餘愛好特長,創作泥塑作品,以藝戰“疫”,致敬醫護人員的同時給他們加油鼓勁”。趙鐵軍說。

甘肅一位醫務工作者的“塑”說和特別緻敬

第二次又創作成功了另一個版本的《人民英雄鍾南山》和李蘭娟院士兩尊人物塑像。作品凝固了鍾南山抿嘴含淚的那一刻,表情細膩,栩栩如生。趙鐵軍所塑的李蘭娟院士目光自信堅定,面容和藹可親,雖然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國之脊樑;做過高官,卻始終心繫蒼生。

醫治病,藝暖心。趙鐵軍用手中的泥巴創作人物塑像、謳歌戰“疫”英雄。先後創作了《致敬鍾南山,致敬中國脊樑》、《人民英雄李蘭娟》、《大愛.白衣天使》、《敬佑生命》等泥塑人物作品。希望以此向一線戰“疫”英雄頑強拼搏和忘我精神致敬。

目前,趙鐵軍已創作成了三組戰“疫”的人物組圖場景,6位戰“疫”人物泥塑作品。他說:“等到戰‘疫’過後,舉辦個人的泥塑作品展覽,把這些泥塑作品捐贈給甘肅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史館和平涼市文化館,讓更多的人知道抗擊疫情的故事,銘記這場沒有硝煙戰爭中的戰‘疫’英雄們”。

甘肅一位醫務工作者的“塑”說和特別緻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