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大師」阿德爾曼:注重球隊平衡體系的建設者

導讀:阿德爾曼像一個迷茫的哲學家,在NBA的世界裡找不到有關自己合理的解釋。他優秀、踏實、穩重而不極端,他是好人,一個好教練,他有過光輝的過去,卻也有難以逾越的瓶頸。也許,在他的世界裡總是缺少了某種成功必須的元素和運氣。這不是篇阿德爾曼個人的傳記。事實上在他個人的故事裡,可以看到許多人的影子:他們都盡了全力,但卻被信奉成功學的世界給無情貶低。

「戰術大師」阿德爾曼:注重球隊平衡體系的建設者

普利斯頓戰術

其實作為教練,阿德爾曼從來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身份證”。除了以訛傳訛的“普林斯頓”之外,事實上我們在阿德爾曼身上找不到任何諸如“拉里-布朗爛隊救世主”、“禪師傑克遜冠軍教育家”、“老尼爾森瘋人院院長”之類的標籤。縱觀其20年執教生涯,阿德爾曼開始執教時的四支球隊是三個完全不同的類型。

1986年處子秀中途接手的開拓者:25勝22負季後賽邊緣的中產階級

1995年的勇士、1998年的國王:30勝都拿不到的底層魚腩

2007年的休斯頓:52勝瓶頸期強隊

因材施教,點石成金。這種基於球員而非球隊的特性是不會只侷限在某一類球隊裡才能發揮作用的,所以阿德爾曼才能在三種完全不同的球隊裡完成了對自己品牌形象的樹立。這其中有三個人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特里波特——世界上從進攻第一轉型到傳球第一的控衛很多,但從傳球第一轉型到進攻第一的卻鳳毛麟角。90年代初開拓者的控衛特里-波特就完成了這樣從傳球苦力到傳球殺手的大轉變,並且如同發現生命真諦一般再也沒有回頭。從14+10到18+6,自從他認識了阿德爾曼以後,世界上少了一個白開水一樣的傳球工人,多了一個烈酒狂刀般的後現代控球后衛。

拉特里爾斯普雷維爾——1993-94賽季他在阿德爾曼的手下達到了巔峰場均24.3分4.6籃板6.3助攻入選聯盟第一陣容。這可是威猛如文斯·卡特和保羅皮爾斯也沒有染指過的榮譽。然後第二年,數據戰績雙跳水的狂人掐了阿德爾曼繼任者的脖子,可憐的卡列西莫差點當場休克。

布拉德·米勒—本來是為頂扛奧尼爾而存在的大沙袋,卻意外的在阿德爾曼手裡進化成了西部個頭最大同時也最細膩的前場控球中鋒,在罰球線前後他能玩出的花樣數量僅次於韋伯、迪瓦茨以及加內特,所以他成了當時僅有從東區到西區卻能進化為全明星的內線球員。

「戰術大師」阿德爾曼:注重球隊平衡體系的建設者


姚明說過,阿德爾曼是那種球員水平到一定程度之後想更進一步時的好教練。他的存在,就像是大學裡那些博學卻又寬容的老教授一樣—“小夥子們放手幹吧!"因此從某種角度來看,阿德爾曼是籃球場上的米盧蒂諾維奇,他讓周圍的人都熱愛籃球熱愛奔跑熱愛教練需要他們去熱愛的一切。甚至直到他們離開時都戀戀不捨。

2005年韋伯被國王交易時曾動情的說自己熱愛薩克拉門託,完全忘記了自己當初死都不想來的姿態。而阿泰斯特、鮑比-傑克遜、凱文-馬丁和布拉德-米勒這樣的舊部像蜜蜂圍著花兒一樣在國王分崩離析後追隨阿德爾曼,更是老帥帶給球隊的精神財富和凝聚力的體現,想讓阿德爾曼的球隊擺爛?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這也正是阿德爾曼每每只能被迫出走的原因之一。

繼任者

1996年、1997年,連續兩年金州勇士隊在選秀大會上顆粒無收,這一方面因為管理層無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阿德爾曼太過優秀了。本來勇士隊僱傭阿德爾曼的初衷只是讓其作為球隊的過渡教練安心重建,但兩個賽季下來阿德爾曼卻硬是讓勇士死撐了36和30個勝場。結果正負得負,勇士隊半死不活了好多年才緩過氣來。

同樣的例子出現在了火箭隊,西部第九這個世界上最悲劇的座位他們連坐了兩年。當2009年莫雷告訴阿德爾曼他打算以一個20勝的賽季為代價來追逐盧比奧時,阿德爾曼的表情彷彿是剛吞下了一個鼠標:“難道你是打算解僱我嗎?於是乎我們看到阿德爾曼的球隊經常如夸父逐日般做著不切實際的末路狂飆,無論目標是總冠軍還是季後賽。

「戰術大師」阿德爾曼:注重球隊平衡體系的建設者


每個賽季,阿德爾曼的球隊總在開季時打的像是要去爭取狀元,等12月1月緩過神來,2月3月路猛衝撞翻所有擋路者刷出類似22連勝之類匪夷思的戰績,然後悲憤的死在下一個門檻上,緊接著是無比尷尬的夏天和選秀。這就像錢鍾書所謂第種吃葡萄的方式一樣:阿德爾曼每次都挑著吃了最好的,結果後面只能越吃越爛。

其實阿德爾曼的行為模式可以從他的經歷中得到解釋,1975年作為球員退役後,阿德爾曼在俄勒岡州的社區學院做了六年的籃球教練,不可避免的感染了學院籃球裡那種改不掉的書卷氣。事實上,從皮蒂諾到卡利帕裡、再到履歷與阿德爾曼最接近的卡萊爾,這些學校背景裡出來的NBA教練在和波波維奇、傑克遜這種老兵油條嬉皮士們對決時往往少了一種成功所必須的賭棍氣質。所以當他們用做題的思維來面對NBA的話悲劇在所難免。

而唯一完成NCAA與NBA雙冠的拉里布朗其實則是個很不實誠的大狐狸。2005年身在底特律眼在克利夫蘭心在紐約的態度讓活塞大當家杜馬斯極為惱火,而他之後在尼克斯與托馬斯、馬布裡之間的鬧劇更是讓他的這種形象被曝光於天下。2006年布朗對著全世界的媒體咆哮說微笑刺客沒有給他帶來他想要的球員,此時身在紐約的杰倫羅斯卻對媒體表示:“瞎扯,所有的交易全都是他點頭的!

相比兩面三刀的布朗,阿德爾曼更多了一些隨性與淡然,而相比刻苦呆板的卡萊爾,他又多了一些智慧與才情。正是因此阿德爾曼所在的球隊才能往往不拘一格,中鋒控球后衛得分分衛搶籃板這樣興致而至的角色安排是他執教天分的最佳體現。他可以忍受球隊主將的怠惰悠閒甚至是醜聞,他也同樣可以忍受球隊長期處於一種穩定的健康狀態而不再去將他們進一步改善打磨到極致一這是阿德爾曼的傳統,每當球隊的體系搭建完畢之後,阿德爾曼便喜歡用一種優等生只列公式不屑計算的態度來處理球隊在比賽中遇到的具體情況。於是關鍵時刻的保守和反應遲鈍成了球迷們調侃他的一大原因,阿德爾“慢”由此得名。

「戰術大師」阿德爾曼:注重球隊平衡體系的建設者


同樣的問題也體現在了他最擅長的球員調教上,當曾單場爆砍112分的歐洲王彼得洛維奇來到波特蘭時,開拓者已經在阿德爾曼的打造下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打法。面對這個自己無法定義的天才,保守的阿德爾曼不願意為其修改自己已經搭建好的戰術體系。甚至面對球隊核心隊長德雷克斯勒善意的暗示都不為所動(“彼得洛維奇每天來球館最早,回去的最晚”)。當彼得洛維奇最終離開時,滑翔機無不惋惜的表示球隊損失了一位未來全明星,結果真的一語成讖一一也不知道是否是因為彼得洛維奇日後的優異表現與不幸去世讓阿德爾曼受到了觸動,後來他在國王隊非常重用彼得洛維奇曾經的國家隊隊友迪瓦茨和佩賈,可惜治標不治本一一傑拉德·華萊士成了阿德爾曼手下的第二個彼得洛維奇,直到他離開國王。

這便是阿德爾曼的軟肋,而最瞭解這種軟肋的人就是他的前隊友兼上司,同時也是他最好的朋友皮特里。2007年作為國王隊的總經理,他在球隊擠進季後賽被馬刺淘汰後立刻送別了老戰友,送別辭十分直接:“持續現狀是行不通的。”—是啊,既然船已經破了,重建一艘就好,阿德爾曼你又何必費時費力不知悔改的玩命修補呢?

一生之敵“禪師”菲爾·傑克遜。

在阿德爾曼的執教生涯裡,有一個名字是無法避開的,那就是“禪師”菲爾·傑克遜。

籠統的看,這兩人從球員生涯到教練時代都極其相像:場均7分左右的輪換球員、進入聯盟教練圈時助理教練的身份、從前任手中接過球隊的上位過程、再到將助理教練的籃球理論拿來發揚廣大開宗立派的戰術體系來源。可以說,當阿德爾曼愁眉苦臉站在鏡子前的時候,他甚至能在鏡像裡看到傑克遜眯著眼微笑的表情。

但傑克遜與阿德爾曼的成長軌跡在細節上完全不同

作為開拓者隊史上的第一任隊長,阿德爾曼職業生涯季後賽最多打到第二輪即被淘汰,總勝場不足傑克遜一半,常年在底層球隊打拼的過程和控球后衛的出身讓他更注重球隊的組建和球隊進攻體系的流暢,但傑克遜8年67場季後賽以及兩奪冠軍的經歷卻讓他站在了另一個高度。戰術?組合?見鬼去吧!讓球星賣命打球才是王道!

「戰術大師」阿德爾曼:注重球隊平衡體系的建設者

也正是這造就了兩人後來完全不同的教練風格——禪師三角進攻簡要的核心是要求球隊把球交給巨星併為其創造單打機會,而阿德爾曼的普林斯頓進攻體系則要求利用巨星的牽制力為所有球員創造機會輕鬆攻籃。在阿德爾曼的眼中,籃球的世界裡應該充滿了秩序、合理的流動與全隊參與的最基本籃球信條,每一次出手都應該儘可能的要成為一次easybasket。但在傑克遜的籃球理念中,籃球是野性碰撞的搏命遊戲,他最樂於看到自己手中的球員像角鬥士在競技場中一樣將對手的對位防守摧毀。所以當阿德爾曼遭遇傑克遜時,就像《黑天鵝》裡的妮娜遭遇莉莉一樣。只是阿德爾曼一直沒有學會那種總冠軍所必須的殘酷與偏執,而他自身的保守和固執則一次次的在他成功的前夜摧毀他看似完美的體系和賽季。事實上,在系列賽的對抗中,阿德爾曼從來沒有戰勝過傑克遜。而以下列舉的,只是這些系列賽中那些被人反覆提及的經典片段而已。

1992年總決賽第一場,針對喬丹遠投偏弱的痛腳,阿德爾曼佈置了收縮防守的策略,結果上半場阿德爾曼無助的看著喬丹在他自己不熟悉的三分線外6投6中束手無策,最終喬丹砍下39分射殺開拓者。比賽中喬丹對著阿德爾曼所做那個“略顯無奈”的聳肩動作成為季後賽經典。

1992年總決賽第六場,2-3落後的開拓者在生死戰第四節領先15分,阿德爾曼按部就班的撤下主力準備接受傑克遜的投降,結果卻被皮彭帶著一干替補奔襲至死。

2002年西部決賽第三場,前三節國王眾將集體爆發把湖人隊打得抬不起頭領先達到二十多分,於是阿德爾曼大手一揮,休息!結果第四節湖人用一千龍套外加OK組合在短短55秒內把分差從26分追到12國王險些翻船。

「戰術大師」阿德爾曼:注重球隊平衡體系的建設者


2002年西部決賽第四場,第一節裡阿德爾曼指揮國王用一個40-20的衝擊波把湖人的防守剁成了渣,有了第三場的教訓,阿德爾曼一絲不敢怠慢,於是讓主力繼續出戰,結果累趴下的國王先發在第二節被追了6分、第三節被追了7分、最後一節最後一秒前被追了5分—然後就是羅伯特霍利殺手記事薄上的又一成名之作。

「戰術大師」阿德爾曼:注重球隊平衡體系的建設者

3天后,第七場,第四節韋伯和迪瓦茨同時五次犯規,阿德爾曼冥思苦想後還是不敢放棄進攻端的流暢性,於是下令:韋伯換防奧尼爾、迪瓦茨換防霍利,結果是導致內線兩個位置同時宣告失守。加時賽最終敗走,湖人在總決賽上虐殺籃網後連續三年踩著國王的屍體完成三連冠。

算上2009年火箭負於湖人,0-5,禪師傑克遜完爆阿德爾曼,當同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時恐怕連阿德爾曼的擁躉也必須承認這不僅僅是運氣的問題了。

阿德爾曼是一個好教練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僱用他前,火箭的數據分析大師莫雷說:“裡克曾經五次率隊成就聯盟最強防守,四次達到聯盟最強進攻的地位。他能夠處理好麻煩球員,他是個注重平衡的教練。”

隨性與淡然

那阿德爾曼是一個成功的教練嗎?每個人心裡有每個人不同的標準。

他始終是一個太喜歡玩公式的工程師,所以我們無法不去佩服他在搭建球隊時的靈感和想象力。2007年季後賽裡威爾斯+阿泰斯特主打低位這樣逆行經脈的天才創意就是他執教生涯最光輝的寫照。而當他來到火箭隊的時候,他也將自己的這種才華發揮到了一個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2007-08賽季,斯科拉遲遲不能融入球隊,邁克·詹姆斯地位幾乎邊緣化,阿德爾曼用范甘迪時代炒剩下的菜迅速做成了桌酒席。短暫的將姚明放在高位的實驗後,他做出調整,讓NBA第一的低位霸王重新回到他熟悉的地方。接著是將姚麥連線拆解,讓其成為球場左右兩側兩個不同的戰術發起點各自覆蓋對手的防區一一這讓范甘迪時代困擾火箭的進攻滯澀問題瞬間解決。

而在防守端他沒有范甘迪的那種偏執的理想主義,既然防不出去,那姚明就乾脆留在內線好了,火箭的防守不再變得張牙舞爪,反而開始像牛皮糖一樣粘牙。於是在他手上姚明達到了職業生涯裡最高效的狀態。

然而就在火箭的體系一步步完善時,姚麥的傷病卻毀掉了這一切。不過,對於阿德爾曼來說這事實上並不是壞事,他可以繼續停留在一個建設者的角度來為火箭隊出謀劃策,而這也正是他最擅長也最喜歡做的。2009年西部第二輪火箭對湖入的系列賽是阿德爾曼作為傑克遜對手發揮最好的一次,當姚明傷退火箭隊怪招頻出,最終竟然以3-4的比分惜敗。可以說阿德爾曼在火箭隊中的個人聲望與價值都達到了最高峰。

「戰術大師」阿德爾曼:注重球隊平衡體系的建設者

在隨後的兩年裡,火箭隊一直處在一種搖搖欲墜的狀態,但阿德爾曼卻總是能神奇的將火箭扶上正軌。無論是對於蘭德里、巴丁格等新秀的提拔,還是對於海耶斯等舊將的開發,他都做到了前任范甘迪無法達到的程度。可以說他是火箭隊在核心傷退,全隊薪金總額經常不到對手一半前提下能打出過半勝率的唯一理由。當然,也正是這樣,火箭隊錯過了迅速重建的契機,一直在忙於搭建體系的阿德爾曼也沒有時機來暴露自己在體系完成後的固步自封和固執己見。因此我們也可以說,火箭隊的四年時光是阿德爾曼個人特色體現最鮮明、執教優勢發揮最明顯的四年。

但作為一個主教練,阿德爾曼最大的錯誤是沒有做到和管理層統一步調,他太在意自己的勝率就像天鵝愛惜自己的羽毛。在離開火箭隊之前,火箭隊內部曾表示阿德爾曼經常對莫雷提供的球員數據分析不屑一顧,所以那兩個賽季,我們也經常看到類似喬丹·希爾突然被冷凍、寧可簽約麥克-哈里斯也不給泰倫斯·威廉姆斯上場機會的事情發生。

「戰術大師」阿德爾曼:注重球隊平衡體系的建設者


終於在那一年春天,阿德爾曼與火箭隊的緣分走到盡頭。阿德爾曼來之前,火箭隊是一座高聳入雲但結構失衡的大廈。儘管阿德爾曼的到來沒能阻擋大廈崩塌的必然過程(甚至他對姚明的使用加速了這種過程),但是他努力的維護和小規模重組給火箭隊殘破的地基裡留下了不少好材料。他沒能如人們想象的帶給火箭總冠軍,但卻也沒有讓支持他的人們失望。

阿德爾曼就是這樣的一個教練,努力、優秀、永遠固執的堅守自己對於勝利的底線,一個激進的改革家建設者,一個保守的維穩派掌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