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語言的“融情卡”、洋委員工作室、隔離“暖心包”……既嚴又暖,古北、碧雲、聯洋等國際化社區這樣防疫情輸入

中、英、日、韓不同語言版本的“融情卡”;包含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在內的暖心包;洋委員工作室、小語種志願者網上答疑……對於滬上的多個國際化社區而言,防範當下境外疫情的輸入風險,未嘗不是一場“大考”。而在對滬上古北、聯洋、碧雲等國際化社區採訪時,周到君也發現:在全力紮緊籬笆守好門、管好人的同時,這些社區也因地制宜地採取了很多暖心措施。

古北榮華居民區:中日韓英的“融情卡”

兩平方公里的居民區內,3.3萬常住人口中,境外人士有1.65萬人,並且來自全球約50個國家和地區,作為滬上首代國際化社區,“古北國際化社區”歷來受到境外人士的青睞。

除了小區管理的常態化管理措施,這兩天,陸續返回家中的境外人士都會拿到一張防疫“融情卡”,小卡片上簡潔明瞭地告知返滬居民要主動配合登記和自我健康管理,並註明了發熱門診的地址、長寧區疾控中心應急電話、“12345”市民熱線、上海市外事辦網站地址、屬地居委會和物業聯繫電話等聯繫方式。

四国语言的“融情卡”、洋委员工作室、隔离“暖心包”……既严又暖,古北、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这样防疫情输入

除了中文,“融情卡”被翻譯成了英、日、韓三種不同的語言版本。“作為防疫信息與政策的及時傳達渠道,翻譯必須要準確,這樣傳達才能到位。” 古北國際社區所在榮華居民區黨總支第一書記盛弘這樣告訴周到君。

盛弘說,措辭不但要達意而且力求精準——是融情卡翻譯的關鍵。社區工作者雖然有日韓等小語種的涉外社工,但為了避免不地道的表達,他們還是虛心向社區中的一批熱心的外籍志願者請教。比如平日積極參與社區事務的“洋議事員”戴維·波特,就主動擔任了“防控疫情告知書”的英文翻譯工作。

四国语言的“融情卡”、洋委员工作室、隔离“暖心包”……既严又暖,古北、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这样防疫情输入

來自日本的居民菅沼真理子回國期間得知中國疫情,回到上海後她帶著一包日本家庭常用的消毒藥片來到居委會,免費提供給社區使用。為了方便社區工作者正確使用,她還貼心地自制了中文版的使用說明。在翻譯日語告知書時,真理子則與盛弘多次開會討論,力求讓防疫舉措的表達更精準。

金橋碧雲國際社區:隔離“暖心包”

有“小小合國”之稱的碧雲國際社區是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社區配套功能最完善、綜合環境最具特色的綜合性國際社區之一。

四国语言的“融情卡”、洋委员工作室、隔离“暖心包”……既严又暖,古北、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这样防疫情输入

隨著境外疫情輸入性風險增大,社區黨委優化聯動機制,採用“流水線”工作程序快速處置,即居委提前溝通境外人員返滬行程信息,門崗即時報告境外重點地區人員抵達社區信息,由社區醫生、公安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的工作小組上門告知居家隔離等防控政策並送上“暖心包”(口罩1包、體溫計1根、消毒液1瓶、居家隔離注意事項1份、健康提示1份),同時由居委、志願者、物業共同保障好居家觀察中外居民的生活服務。

四国语言的“融情卡”、洋委员工作室、隔离“暖心包”……既严又暖,古北、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这样防疫情输入

在小區內,除了宣傳欄的全方位無遺漏宣傳外,還通過門崗向每家每戶發放多語種防疫提示卡;通過郵件向外籍家庭發送多語種居家防護科普連環畫;通過微信公眾號編髮多種語言版本的防疫電子手冊,讓外籍居民多途徑知曉疫情防護知識和相關政策,確保宣傳告知無盲區無死角。

四国语言的“融情卡”、洋委员工作室、隔离“暖心包”……既严又暖,古北、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这样防疫情输入

此外,社區黨委還廣泛招募外語志願者,幫助社區翻譯防疫宣傳資料,製作多語種口罩預約登記程序,視頻聯繫外籍居民傳遞溫暖、安撫情緒。安排涉外社工和外語志願者們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等向外籍居民推送涉疫信息、傳播正能量、澄清不實信息。

花木聯洋社區:工作日誌進行時

聯洋社區這個居住著5萬居民的大型社區,有8000多位洋居民,來自全世界各地。為防疫情輸入風險,其所在的花木街道成立了由花木派出所、浦東公安分局出入境辦、街道下沉社區聯絡員、社區工作人員組成的花木轄區境外人員排查隊。對花木167個小區開展為期兩週的全面上門排查,重點核查境外人員信息數據。確保“底數清、情況明、全覆蓋、無死角”。

四国语言的“融情卡”、洋委员工作室、隔离“暖心包”……既严又暖,古北、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这样防疫情输入

同時,每晚的排摸情況將第一時間與街道城運中心市民信息平臺對接,實時更新電子化疫情“房態圖”,讓“帶圖作戰”數據更清晰、施策更精準。

聯洋社區製作了多國語言宣傳橫幅、來滬人員登記牌,引導境外人士進入小區要登記;日本居民多的東城社區七居委招募了一支日語志願者隊伍,開展日語宣傳;欽洋社區藍天居委建立了疫情防控外語翻譯組,自3月2日開始招募涉外志願者以來,至今已有十多人應招上崗,除了常用的英語外,還招到了小語種阿拉伯語翻譯志願者;聯洋社區五居委建立了“境外返滬人員健康服務群”,每位境外返滬人員在小區門口登記時就被邀請掃碼入群,由涉外社工負責關心好群內信息互通工作,並每天關心好境外居家隔離跟蹤服務。

四国语言的“融情卡”、洋委员工作室、隔离“暖心包”……既严又暖,古北、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这样防疫情输入

對於所有涉外小區,所屬居委每日發佈防疫工作日誌,寫明小區防疫動態、工作重點外,還依法有據寫明對涉外入境人員的管控措施,提倡一視同仁、無差別、同標準,不放鬆也不加碼。

陸家嘴仁恆濱江居民區:洋委員工作室來助力

為做好“無差別、無國界”抗“疫”宣傳,陸家嘴街道與市外辦取得聯繫,協助將自主開發的“新冠疫情聯防聯控管理平臺”系統中文界面,翻譯成了英、日、韓、西四種外文界面,為社區的外籍居民來滬登記、申請口罩預約、體溫申報和參與志願服務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利。

仁恆濱江園作為街道內的一個國際化小區,現有居民1944戶,常住人口4391人,其中有來自美、意、日、韓等及港澳臺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員1559人。

四国语言的“融情卡”、洋委员工作室、隔离“暖心包”……既严又暖,古北、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这样防疫情输入

針對境外人士返滬人數逐步增加的情況,仁恆濱江園一方面通過社工、樓組全面排查,掛圖作戰,把握人員動態,另一方面依託“八方聯動工作室”聯勤聯動站,建立了派出所、居委會、物業、房屋中介共同參與的信息聯盟,通過實有人口信息、租賃信息等多方來源,及時掌握境外重點區域人員在滬、未返滬情況。

“洋委員工作室”,作為鼓勵小區內境外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重要制度設計,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定下了“首先表態,再說理由”“有口慎言,主持中立”“限時限次,公平高效”“多數通過,平局沒過”等12條較為齊全的議事規則,在外籍居民中頗有微信。

四国语言的“融情卡”、洋委员工作室、隔离“暖心包”……既严又暖,古北、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这样防疫情输入

此次疫情來襲,“洋委員工作室”主動作為,第一時間把防控新冠肺炎的告知書等資料翻譯成英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等多種版本,利用樓道公告欄、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線上線下結合的宣傳方式將防疫知識、信息傳達給中外居民們。

張江鎮:360度防疫提醒

在張江鎮陽光花城小區門口,兩側防疫執勤的保安“全副武裝”,保安室門口貼了大大的一張海報,用多國語言提示“來滬人員在此登記”,一旁貼著返滬人員登記二維碼,以及韓日意伊四國護照的樣本。旁邊的登記臺上,還擺放著四國語言的健康信息登記表、告知書。車道另一側,則拉著醒目的四國語言提示橫幅。可以說,防疫提醒做到了“360度無死角”。

四国语言的“融情卡”、洋委员工作室、隔离“暖心包”……既严又暖,古北、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这样防疫情输入

張江鎮防疫辦涉外小組辦公室內,工作人員正在複核從國外入境的名單。“我們首先在‘語言關’上做到信息暢通無阻。”張江鎮社區建設和服務辦主任、防疫辦副主任唐汁說,“除了準備好四國語言的健康信息登記表、告知書等資料外,還製作了四國護照樣本,在各小區門口張貼。”

四国语言的“融情卡”、洋委员工作室、隔离“暖心包”……既严又暖,古北、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这样防疫情输入

陽光花城某戶門外,涉外小組社工孫娜娜正用流利的韓語與韓國籍居民金先生“隔門對話”,瞭解他的行程信息,並告知14天居家隔離的相關注意事項。孫娜娜表示,此前她已經聯繫了4戶韓國返滬居民,除了通過微信和電話瞭解體溫等健康狀況,他們還會安排社工為外籍居民解決各類生活難題。

四国语言的“融情卡”、洋委员工作室、隔离“暖心包”……既严又暖,古北、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这样防疫情输入

目前,張江鎮防疫辦涉外小組有4名成員,如果社區居委有語言溝通上的困難,可以及時向他們求助。“我們還向全社會招募外語志願者”,涉外小組組長李春燕介紹,“今天就有志願者解決了1名意大利居民的問題。”

除了語言暢通,精準的信息排摸也非常重要。陽光花城1327戶住戶中,外籍住戶有近120戶。通過與公安等部門聯動、加強物業管理、小區門口二維碼掃描等各種形式,不漏掉1名返滬居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