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園林植物柳樹賞析:楊柳依依,報春來

楊柳非楊

《水滸傳》第七回是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魯智深為了收服一眾潑皮,顯現神力,倒拔垂楊柳,震驚眾人。初看水滸,尚處年幼,不禁被花和尚這一神力折服,同時亦被“楊柳”所困惑。

楊柳楊柳,難道不是楊還是柳?為什麼在《水滸傳》中,倒拔的垂楊柳只有一棵柳樹?

傳統園林植物柳樹賞析:楊柳依依,報春來

事實上,楊柳並不是楊樹和柳樹的並稱,柳樹被稱為楊柳,坊間關於楊柳之名的來源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隋煬帝於大業元年下令開挖濟渠和邗溝,並令人在岸邊廣植柳樹。種完柳樹後,隋煬帝為柳樹賜姓“楊”,而柳樹便被人們稱為楊柳。關於隋煬帝開通濟渠和邗溝,並在堤上種植柳樹的事情,史書確有記載,而為柳樹賜姓,其實為古代民間小說家所杜撰。

傳統園林植物柳樹賞析:楊柳依依,報春來

早於隋朝16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詩經·小雅·采薇》中就有關於楊柳的記載,其詩有云“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是現今發現最早有關“楊柳”一詞記載的古籍,因此隋煬帝為柳樹賜姓,柳樹從此得楊柳之名的說法,自然不攻自破。

其詩是為戍卒的返鄉詩,作者以戍卒的角度,描寫了從軍的艱辛和對家的思念。出征時,楊柳隨風依依飄蕩,回家路上,大雪紛紛漫天飛揚。楊柳對雨雪,微風對嚴寒,以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的話來說就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楊柳”一詞,自出現之始,便被代入傷感、憂愁之意。而此意向,亦被後世文人廣為傳唱,經久不衰。


植柳

我國有不少地域會以當地特色植物作為別稱或直接以植物命名,成都的溫江區古稱柳城,所處地界為歷史上的魚鳧故都,當時的魚鳧王在魚鳧境內廣泛種植柳樹,並將柳樹作為魚鳧古城的邊界。這是我國記載最早的種植柳樹的歷史,距今已過去了4000多年。

傳統園林植物柳樹賞析:楊柳依依,報春來

柳樹耐寒、耐澇、耐旱,喜溼、喜溫暖,其種類繁多,大多為楊柳目楊柳科,柳屬雙子葉植。生長勢於適應性強,可用扦插、播種的方式進行繁殖,繁殖成活率極高,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常用於園林觀賞、美化庭園。

傳統園林植物柳樹賞析:楊柳依依,報春來

扦插於早春植株萌芽前取15公分左右2~3年生健壯枝條作為插穗。插穗可先浸泡24小時候再做扦插。柳樹枝中富含水楊酸,有一定的殺菌抑菌效果,若將浸泡過柳枝呈淡色的水再作為天然的生根劑,浸泡其它花卉枝條,而後再做扦插繁育亦有不錯的效果。

傳統園林植物柳樹賞析:楊柳依依,報春來

扦插以直插的方式進行,插後充分澆水保溼,為確保植株養分供應充足,多餘芽點應及時抹除,柳樹生長髮根較為迅速,待新芽生長一段時日植株髮根後再追施腐熟稀釋液肥即可確保植株生長健壯。幼苗常見有象鼻蟲、蚜蟲、柳葉甲等蟲害,應及時防治。

傳統園林植物柳樹賞析:楊柳依依,報春來

陽春時節常見漫天飛舞的柳絮是不是非常浪漫?許多人誤以為是柳樹開花,其實不然,柳樹一般於每年2-3月份先開花,後出葉或花葉齊發,柔荑花序,雌雄花序,以蜜腺引誘昆蟲傳播花粉。我們常見的柳絮則是柳樹的種子,種子上附生的茸毛,飄飛如棉絮一般,故而得名。

播種繁殖

採用隨採隨播的方式進行,採播的種子成活後當年即可生長到1米左右左右,大量採播的植株幼苗,當年即可移栽,移栽最佳適期為冬季落葉後早春芽動前。

柳樹為我國的原生樹種,在距今11000至8500年之間,在青島膠州灣附近就有出現柳屬植物。柳樹的栽培歷史亦有2000多年曆史,可以說,柳樹並一直伴隨著中華民族的變遷,而後在中國文化中也佔有一席之地。


詠柳

縱觀古代詩詞歌賦,柳大多都代表著春天,只不過每一個詩人想要表達的內心想法有所不同。作詩作詞都是作者個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楊柳依依,它承載了中華植物文化中的一抹別樣春色。

蘇軾在《蝶戀花·春景》中說“花褪殘紅青杏小。……,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全詩讀下來像是一首傷春之詩,但其中卻飽含感情色彩。如果認為蘇軾在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是自己對春天離開的不捨,我覺得更像是表達對佳人的嚮往。總之,不管詞人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情感,柳綿是春天的化身,也可以是舊情的代表。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南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楊柳枝》”“詩魔”白居易描繪了嬌嫩美麗的楊柳被人棄置荒園無人欣賞的畫面。似說楊柳,實為暗諷當時 的政治腐敗、朋黨鬥爭激烈、擠兌優秀人才。在詩人眼中,楊柳成了被擠兌的懷才不遇之人。

傳統園林植物柳樹賞析:楊柳依依,報春來

柳”字諧音“留”,寓意留戀、挽留。古時候,人們分開之時,一方就會折下柳條贈予出行的人,依依楊柳,飄搖曼舞,讓分別的場景更顯悲傷。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不僅在分別的時候會讓人悲傷,還會讓人在聽見、看見的時候鼻頭一酸。

浪漫輝煌的中華文化,並不僅侷限於傷情別恨,“四明狂客”賀知章的《詠柳》就一改頹喪,“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他以這首簡潔明快的七言絕句,成為千古詠柳名篇,全詩毫無保留地讚美了柳樹,進而讚美了春天,以詠柳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在賀知章的眼中,柳樹就是春天創造力的象徵,是對生活美好的讚歎。

楊柳風吹百千載:還是二十四花信風中的一種,柳花是清明節三候的花信。

我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從小寒到穀雨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會有一種特殊的花綻放,而應花期而來的風被人們稱為花信風。宋代詩人志南還寫過一首七言絕句,其中就有提到楊柳風,“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雅樹

提到帶有柳字的成語,你可能會想到殘花敗柳、花街柳巷,這些成語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不好的東西。因為這個,故而很多人會覺得柳是傷風敗俗的植物。

其實不然,柳在古代文人的眼裡是清高的、高尚的,也曾一度受到古代文人雅士的喜愛。後來一些青樓知道這個,便在庭院內種植柳樹,這也成功吸引了許多人因柳而來。將柳樹成功“帶火”的是晚期過著隱居生活的陶淵明,他曾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講述著自己的生活,文中的“宅邊有五柳樹”也是他叫五柳先生的原因。世人敬重陶淵明的同時,也敬重柳樹的存在。

一座庭院種植一株楊柳,似有古風,又自帶清高。楊柳伴隨春風飄揚,亦不失安逸、閒適。倘若你有一處院落,是否會選擇楊柳作為庭前景緻呢?


傳統園林植物柳樹賞析:楊柳依依,報春來

文章均在今日頭條首發,歡迎喜歡盆景的盆友們留言分享您的經驗看法,集匠坊與您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