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條約背後的博弈,清朝為何放棄貝加爾湖?

在古代邊界問題一直都是受爭議的,很多時候沒有邊界。比如咱們看元朝或者明朝的地圖就會發現在東北方有很大的爭議,邊界不是很明確,到了康熙時期簽訂了第一個法律意義上的邊界條約,這個條約就是《尼布楚條約》

我記得我在學初中歷史的時候就有這麼一段,不過主要是寫清朝對於庫頁島和烏蘇里江流域的主權確定,但是卻很少提及清朝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蕭一山:“說者謂此約中國殆佔全勝,殊不知俄人以西伯利亞之佔領”。所以清朝並不是全勝的,清史稱之為最輝煌的勝利確實名不副實,不過雙方也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俄國想要的是通商,清朝想要邊界對於當時的兩國來說都可以接受。

尼布楚條約背後的博弈,清朝為何放棄貝加爾湖?

不過有一點還是有些疑問的,俄國遠征而來,必定勢單力孤,即使是現在的俄羅斯經濟中心也是在歐洲方面,而清朝方面要近一些,況且清朝本就是從東北起勢,為何放棄了在蒙古以北的西伯利亞呢?

其實這還是和清朝自身內憂有關,尼布楚條約簽訂的時間是1689年,清朝這個時候正是康熙年間,康熙還是很忙的啊。其實在尼布楚條約之前俄國人已經騷擾東北三十年了,只不過一直騰不出手,雖然南明完蛋了,但是國家統一還沒有真正的統一,又平定三藩,收了臺灣,才回頭收拾俄國人。

在剛開始談判的時候,索爾圖是獅子大開口的,畢竟有軍事後盾在,他提出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支脈等等流過的地方都是我國的疆土,要求以勒拿河為界,咱們看看地圖就知道了。

尼布楚條約背後的博弈,清朝為何放棄貝加爾湖?

反正我看著也覺得是獅子大開口,包括貝加爾湖在內的廣大俄羅斯東部地區他都要,其實我覺得索爾圖的底線肯定不是這些,畢竟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嘛,哪有一開始就把自己的底線說出來的。俄國人很是著急,不可能同意這樣的條件,索爾圖也不鬆口,反正你補給線比我長,俄國人遠道而來不多留幾天怎麼是待客之道呢?

結果沒過幾天就變成托爾圖慌了,準噶爾叛亂了。這就拖不起了,趕緊東北這邊完事去西北平亂才是正事,於是俄國又開始上綱上線了,這邊風光正美,多呆幾天也是好的,就當出來旅遊了。清朝打了很多年了,沒有能力兩線開戰,最後以額爾納河以及兩興安嶺為界,清朝提出劃分蒙古與西伯利亞的邊界要求被拒絕,俄國認為清朝和準噶爾的戰爭不一定誰勝誰負呢,或許過兩年蒙古就不屬於清朝了,俄國準備先看場好戲再打算,到時候搶點東西也不是不可能的。

尼布楚條約背後的博弈,清朝為何放棄貝加爾湖?

之後就是康熙三徵準噶爾,確立了清朝對蒙古的統治權,然後才又開始談判。其實準噶爾叛亂背後就有俄國支持,但是雙方都很默契的不說,這才確立了後來的邊界線,貝加爾湖都是屬於俄國西伯利亞的,準格爾被俄國放棄,其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交易我們就不知道了,反正準噶爾汗成了炮灰。

其實這個結果雙方都能接受,畢竟俄國在西伯利亞的影響比清朝強,貝爾加湖地區早就被俄國佔據,現在只不過是被清朝承認而已,清朝也沒有損失什麼,本來清朝對那塊就沒什麼太大興趣,也不是非要不可,清朝也不想再打仗了。就這樣貝爾加湖歸了俄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