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流媒體活得好嗎?

價格

說了很多年的Cord-Cutting(去有線電視服務),實際上國內外都一樣,使用傳統電視機頂盒的用戶已經越來越少,這是因為傳統的有線電視服務跟不上需求,而且費用相對較高。

流媒體服務的優勢是他們離用戶很近,付費方式和流程簡單,服務原創而且靈活。

疫情下的流媒體活得好嗎?

Netflix為例子,在美國大約為13美金一個月,一年就是156美金。這當然比動輒40、50美金一個月的電視機頂盒便宜多了。Netflix的賬戶可是可以同時多人使用的,一家三口,平均下來的話,每個人每個月才4美金,一年下來平均每個人為52美金,約等於一個在加州最低薪水工作的人半天的工作收入。

相對其他形式的娛樂活動來說,這是一筆性價比極高的投入,這也就不難想象為什麼流媒體會如此火爆。

一般用戶來說,一家三口,完全可以訂閱2-3個流媒體服務,依然比當年的電視機頂盒服務要便宜,尤其是像迪士尼的流媒體套餐(Hulu,Disney+,ESPN+的打折套餐)。

在COVID-19疫情之下,有一件事情我感覺越來越明顯了,那就是新聞的網絡化越來越不可逆,而坐在電視機面前看直播是一件特別不符合現代生活節奏的事情。

那些被困在家裡的人,將不可避免地和流媒體打更多的交道。我們現在新買的電視基本上都擁有智能系統的植入了,國外做的最好的ROKU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那些不太習慣於開電視的人,通常也會用平板和電腦觀看流媒體內容。

國內的流媒體價格,用騰訊為例子來看,大約是一天一塊錢。雖然並沒有開發功能給多人使用,但實際上很多人也是共享使用的。這麼算下來,一家三口,一年一個人大約為100元人民幣,大約也相當於一個月薪7000的人半天的工作收入。

這麼說來,中美流媒體的收費其實是差不多的。

但不同的是,Netflix這樣的流媒體是不會額外收費的,但是中國的流媒體公司則會通常還有額外的收入,並且會向會員展示廣告。

騰訊視頻這類的國內流媒體公司有漲價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由於各類促銷和捆綁會員銷售的行為,這些漲價看起來並不明顯。另外以《慶餘年》為例子,騰訊還會對某些內容提前播放的情況進行額外增加收費,這和Netflix的免廣告、一次性放出所有的內容、不設分享賬戶限制等讓用戶佔便宜的手段完全不同。


疫情下的商業邏輯

疫情下的流媒體活得好嗎?

隨著全球各地都開始停工停學,儘量推進遠程辦公,流媒體的使用程度自然會呈現上升的趨勢,這與人們停留在室內的時間增加有巨大關係。

美國的流媒體應用的飽和程度已經很高,尤其是對Netflix這種流媒體先行者來說,Netflix在美國國內已經佔據了超過51%的流媒體市場份額。在美國國內,Netflix不太可能獲得更高程度的增長了,因為市場天花板已經被Netflix觸及。顯然這個生意模式很特別,因為僅靠美國市場Netflix根本無法獲得足夠的盈利來覆蓋所有的內容支出,它仍然需要不停地融資。

對於那些後起之秀們來說,他們需要獲得的是用戶的重疊訂閱。就是說一個家庭其實是很可能去訂閱多個流媒體服務的,這是因為單個服務並不貴,而且並不能滿足所有的觀影需求。

COVID-19並不會讓Netflix在北美市場獲得太多的增長了,即使人們願意待在室內使用Netflix。

疫情下的流媒體活得好嗎?

Netflix在全球範圍有1.48億註冊用戶(截止到去年三季度),這裡面大概有4-5%的用戶為免費期的用戶。其中有50%的用戶為35歲以上,50%為35歲以下的用戶,對年輕人的吸引是Netflix在海外市場增長的關鍵。

從用戶分佈和海外市場增長來說,疫情下的Netflix會收益是毋庸置疑的。這是因為各國都在推薦人們儘量待在室內,這無疑會增加Netflix的總播放時長。然而由於Netflix並不靠廣告或者流量增長來賺錢,所以這並不會帶來直接的好處。

但讓人們待在家裡無疑會極大地增加新用戶訂閱的可能性,尤其是那些還沒有註冊Netflix的年輕人。

Netflix這類的流媒體公司,在人們無法前往電影院的情況下,能極大滿足家庭需求,尤其是一家三口都被“禁足”在家的情況下,它能同時滿足一家三口不同人群的觀影需求。

中國的流媒體公司會有一些相同的地方。由於中國的流媒體公司基本上都是在國內為主要市場,而且版權購買也僅限於中國境內,流媒體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新的用戶付費訂閱。

但是中國的訂閱用戶很多都是屬於跟著內容走的類型。也就是說當某個平臺有熱門內容供應的時候,就會訂閱,如果熱門內容無法持續供應,就會考慮取消訂閱。再加上,雖然並沒有開發共用賬戶的功能,但是實際上很多時候中國的用戶也會共享同一個賬戶來降低家庭娛樂成本。

疫情下的流媒體活得好嗎?

用戶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依然還是跟著優質內容走的。疫情期間顯然全球的流媒體公司本質上都是收益的,但是更加根本的問題是在於用戶留存,誰能在疫情結束後依然把用戶留下來才是制勝的關鍵,而這一點還是要看誰能持續輸出優質的內容。


股票市場

全球股票市場都在下跌,然而大家要注意到的一點是,傳統的有線電視商早已下跌多年。現在能轉型的公司早已經自救轉型,而那些不能轉型的,不論是渠道商還是內容商都在儘量互相爭取利益,能活下去一天是一天。

疫情下的流媒體活得好嗎?

Netflix的股價是一路上漲,市場普遍認為疫情對Netflix是利好的,而且Netflix證明了自己在Disney+的影響下一樣可以繼續獲得增長,打消了市場之前的疑慮。

疫情下的流媒體活得好嗎?

很多人會很好奇,為什麼Roku反而出現了下跌?這大概和Roku的模式息息相關。首先Roku是基於硬件推出為主的,是一個預裝的系統,就好像Windows一樣。如果安裝Roku的硬件出貨量受到打擊(無論是生產端還是零售端),那麼Roku可能就會增長受阻。

再加上最近Roku的預期沒有達到華爾街的預期,所以Roku的下跌就正好裝上了疫情。另外,Roku向來是一個做空方盯上的公司,因為盈利模式稍微被市場認可,任何的預期miss或者營收miss都會造成做空方增多,股價大跌。

騰訊控股在疫情下表現也很好,但是由於騰訊視頻不是獨立的公司,所以暫時是看不出來的。不過大家可以參考愛奇藝的股價,實際上市場還是整體看好這個版塊的。

疫情下的流媒體活得好嗎?

疫情下的流媒體活得好嗎?

總結來說,疫情之下的流媒體都是在獲得“強制性”的流量入口。有的公司本身就做的很棒了,比如B站,比如Netflix,比如Disney+,比如Roku。但由於各自的商業邏輯和商業變現手段不同,都會有各自的問題。

相對來說,那些變現業務是純靠會員費的在此時此刻會更加平穩,而且內容強的公司在疫情過後客戶的留存率會非常高。

說到底,不管是不是疫情,有線電視的大潮都已經過去了。這些後起之秀,如果還是在做“舊內容”,是不太可能獲得新的用戶的。

最後活的好不好,得看內容做得好不好,是否跟得上科技的發展了。

真理之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