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常吃的茶籽油,為什麼現在都沒有了,茶籽油去哪了?

小唐話三農


不是沒有吧!在我們家鄉都特別多,我家裡每年都要榨幾百斤油,自己留點吃,其它的全部賣了!

話說回來,摘茶籽可是辛苦活,現在好多小年輕都不喜歡去摘!出太陽樹上都是灰,下雨又不願意去摘!山上有蟲子、雜草、荊棘等等東西,條件很複雜!好多人一上山被劃傷,身上起坨的多得很!

茶樹在山上,我家的,我和我老爸每年都要去砍兩次那些雜木荊棘什麼的!不砍的話,人都進不去!

原來茶油都不值錢,一二十塊錢一斤!這幾年茶油價格五六十!我家每年都要摘十幾天,我也不去上班,請假在家裡摘!就十幾天的時間,一家人可以掙一兩萬塊錢!

我家去年賣了兩百六十斤!今年賣了三百斤!說句實話,這油真的有點貴,一斤換菜籽油可以換五六斤!我們家每年自己留個四五十斤,其他的都賣了換菜籽油吃!

這個油不是少見了,而是太貴了!我們這裡現在油都沒有賣掉的人都有(他們沒有客戶去他家收油)!





常德農村小趙


在農村或者城市打工的農村人,有沒有發覺,以前在農村老家常吃的茶籽油,為什麼現在都沒有了,茶籽油去哪了?對於題主的提問,我個人認為茶籽油乃油中極品,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吃茶籽油不划算,茶油的用途廣泛,常被用作嬰兒護膚,祛斑美容等方面。

說到茶籽油,我得先說一下農村茶油的工藝,在我的老家湖北,就有大量種植油茶樹的,茶油樹週期比較長,幼苗到結果一般要5-6年,盛產需要10年以上,盛產茶籽採摘也比較麻煩,因我老家茶籽樹都生長在大山上,山林荊棘叢生,山路陡峭不平,根本沒法用機器採摘。而且有的茶樹比較高,需要人爬樹採摘(有的朋友就說啦,為什麼不用竹竿敲打呢,因地勢陡峭不平,打下來的茶果都滾掉了)。

人工一個一個採摘茶果後,用籮筐或者牛皮袋子,把採摘的茶果揹回家或者挑回家,非常辛苦,之後把這些採摘的茶果,集中放到家裡院子陽光充足的地方曬曬,經過太陽曬了幾天後,茶果就裂開了,茶果裡面就是壓榨茶油的茶籽啦,重複把茶果的茶籽與茶果殼挑選出來。

而後又得把茶籽曬乾打成粉,我們老家都是傳統工藝熱榨油,用家裡稻穀杆子把茶粉製作一個個大茶餅,再通過機器擠壓成我們可以食用的茶油。

茶籽樹週期長,茶籽採摘又純粹靠人工,茶籽油製作工藝又較複雜,本身在市場緊缺,而且價格昂貴,食用的話,很多人覺得有點浪費,一般都食用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以及葵花籽油,替代茶籽油。

茶籽油,因綠色無汙染,廣泛把茶油加工成純天然,無添加任何添加劑的嬰兒護膚品,祛斑美容產品的原料,這樣更大的發揮了茶籽油的用途。頭條朋友,你家的嬰兒有沒有使用茶油護膚呢,還有什麼地方會用到茶籽油呢?

綜上所述,茶籽油因市場的緊缺,製作工藝的複雜,茶油的一些功效,農村以前常吃的茶籽油,現在都被加工成產品流入市場,類似護膚品,保健品,美容美髮等等,這樣茶油的價值遠遠大於食用的價值。


閒談新三農


茶籽油,現在還是有的,只是比以前少多了。因為茶籽樹,有些地方全被砍掉了,拿來種桉樹和糖蔗了。



在我老家,以前有些嶺上有茶油樹,春天時茶油樹上有茶耳和茶苞,我們都圍著油茶樹找來吃,那味道清甜清甜的;春天和秋天它都開白色的花。



在我外公家的村背也有一大片的茶籽林,小時候從山路去外公家,看到那片茶籽林就知道外公家要到了,趕路的勁頭更積極了。外公那個村的茶籽林,當初也是他們找柴草做飯的來源,那個村裡的村民把野草枯枝都割得好乾淨,不像我老家的茶籽林野草雜樹叢生的。那時還跟舅舅去茶籽林找茶樹菌回來吃,那味道只有回憶了。



霜降後茶籽果就可以摘回來曬,等到它裂開口就去剝,把皮和籽分開曬,皮曬乾可烤火~籽曬乾拿去榨油,茶麩還可以拿來洗衣服和洗頭髮。茶籽油拿來煮菜炸東西很好吃,在我們這裡,做扣肉就是喜歡拿茶籽油來炸五花肉“我家就是用茶籽油來炸的”。小時候還看到母親把臘肉泡在茶籽油裡,說這樣臘肉不會有哈喇味,煮的時候更好吃。



後來也許要搞“甜蜜產業”提倡村民種糖蔗,我們那個縣的大部分茶籽林被砍掉,種甘蔗了,後來又有人把茶籽林拿來種桉樹了……

找茶耳、茶苞,摘茶果,剝茶籽只有在回憶裡了。茶籽油也少了很多,價格就高了很多。所以現在只有在炸東西才用茶籽油。


小溪若嵐


茶籽油現在還是有,只不過量比較少而已。記得小時候,一到寒露就開山撿茶籽,每家的茶樹不多,老百姓一聲吆喝,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齊出動 ,不到一袋煙的功夫全摘完了!我印象中摘得最多的一年也只有不到80斤鮮果,但是不管怎樣每年都有幾斤茶油。後來一些年,農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家裡就剩老人和孩子,山上的 茶樹都荒了,滿山遍野雜草、荊棘叢生,年輕力壯的人都難竄得進去,就不用說老人孩子了,所以那點茶籽也沒人去摘了。這就是你說的怎麼沒有茶油的原因。但是隨著近幾年國家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人們提高了對油茶的認識,加上現在的人們普遍的追求健康環保營養的食品,老百姓又開始重視油茶生產了。現在我們當地有油茶樹的山上都被他們自己或請人把樹下的雜草、荊棘都砍得光溜溜的,油茶樹沒有別的植物跟它爭陽光和養分,也一年比一年長得好!油茶子的產量也一年比一年多了!


經愛


在某種程度上講,都被時代取締了,舊時農民無工可打,只守一畝三分地,把剩餘的勞力用在自己的油茶山上,每年對自己的茶山精心管理,修枝翻地,山上茶樹長勢喜人,年年都有好收成。哪時候的農民通過含幸茹苦在自家的茶山上耕芸,每年都能吃上正宗的無公害茶油。眼觀今日農村中的老茶山,山連山,片連片都已荒蕪,昔日的茶山變成了現在深山,再也看不到茶山的跡象,這就是茶籽油去哪了的真正原因。我是真正的農村人,一路走來看過做過,自己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如今想吃茶籽油,卻比登天難!


林林生態果園


以前農村常吃的茶籽油,為什麼現在都沒有了,茶籽油去哪了?

國內栽種油茶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油茶籽含油率一般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比例與橄欖油極為相似,素有“東方橄欖油”的稱號,美國衛生研究院營養合作委員會主席西莫奧普勒斯博士稱中國油茶籽油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


茶籽油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樹種,茶籽油是一種優質食用油,容易被人體消化利用,並且不會使人體血脂和膽固醇含量增高,尤其是茶籽油不含對人體肝臟能產生致毒作用的薺酸,也不容易受到致癌物質黃麴黴素的汙染,對人體健康具有多種保健作用。因此茶籽油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被人們公認為“保健油、益壽油、多維油和無公害油"。

長期以來,因油茶產業沒有受到重視、品種單一併且退化嚴重,管理粗放,許多老油茶園多呈野生或半野生狀態,南方地區種植油茶的地區耕地有限,有的地區油茶樹木被坎伐作農田種植糧食,現在大部分投產面積仍為20 世紀50 年代至70年代通過種子實生繁殖栽種的老油茶林。油茶生產經營粗放,生產力水平和經濟效益下降,過去油茶籽主要是群眾自種自收自食或出售油茶籽,隨著時間的推移,油茶作物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油茶種植面積和產量也逐步萎縮。現在茶籽油價格非常高,物以稀為貴,茶籽油產量少,供不應求,現在各個地區都在恢復茶籽樹的種植。


老周說三農


在筆者家鄉,現在的主要食用油是豬油跟菜籽油,茶籽油,味道還是停留在小時候,每家每戶都會上山採摘油茶籽來榨油,而且是主要用油。那時,一年中除了過年,很少吃到肉,更不用說餵豬自家吃油了,而且地裡多是老水稻跟小麥、蕎麥等作物,主要為了解決溫飽,油菜都是90年代才開始種植。

油茶與油棕、油橄欖和椰子並稱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樹種,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芥酸、膽固醇等對人體有害物質。其脂肪酸含量、比例與橄欖油極為相似,素有“東方橄欖油”的稱號,甚至有些營養成分的指標還要高於橄欖油。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90年代開始家家戶戶餵豬殺年豬過年,一頭豬的油平常人家能吃半年,然後就是菜籽油,茶籽油開始慢慢的淡出人們的視線。

記得當年,山上到處是油茶樹,聽說也是栽植的,早在4,50年代就開始種植油茶解決生活用油,那時的山上,都已經開荒成梯土,栽的都是油茶樹,在筆者記憶中,山裡的油茶樹有碗口大小,每年油茶掛果挺多,還經常跟大人們上山採茶籽。想吃到油茶,可是辛苦活,爬樹採摘不說,揹回家後要曬一週左右,然後再分離,背到榨油作坊榨油。與油菜相比,油茶的出油率低很多,往往要採幾十揹簍才能夠一家人用油需求。

由於採茶籽榨油比較辛苦,後來大部分人家都開始種植油菜,相比採摘茶籽,收割油菜輕鬆很多,且出油率較高。隨著改革開放逐步深入農村,90年代末,農村開始出現外出務工,到2005年左右,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種地的少了,砍柴的人也少了,採油廠籽的更少了,原本是梯土的油茶樹山,也得到了修正,短短几年時間,油茶樹周邊的林木長起來,而且長勢較快,到如今,已經很少有人上山採油茶籽榨油了,而且由於周邊的松樹、杉樹等生長較快的樹木已經長到20公分左右的直徑,油茶樹掩映在了松樹林或杉樹林中,漸漸不再掛果。

油茶樹喜光,由於受到其他樹木的影響,油茶樹徒長不掛果,現在山裡油茶樹還很多,但是掛果的卻很少,記得小時候茶泡挺多的,現在由於山裡光照的原因,就連茶泡都很少了。

現在油茶市面上價格在80-120元一斤,原因跟油茶成材時間長且出油率低有關,很多人工種植油茶的,多數虧本,見效週期一般需5年左右,10年才到盛產期,同時由於知曉率及價格因素,真正吃油茶的還是很少,這也是油茶很難見到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毛哥家鄉有關油茶的分享,你們那裡有油茶樹嗎?友友們吃過茶籽油嗎?


下壩毛哥


茶子樹是一種非常優質的木本科油料作物,以前人工種植茶籽樹的不多,主要是依靠採摘山林之中的野生茶子,經過去殼壓榨獲得茶籽油。

以前的茶籽油是作為人們平時生活的食用油的一種補充,和老百姓種植油菜花壓榨菜籽油是同樣一種目的。因為在農村大多是吃動物脂肪油也就是豬油,不管是茶籽油還是菜籽油都是一種補充性油脂。

茶子樹主要是生活在中部和南部的省份山區,北方地區種植很少,所以即使在以前,茶籽油也僅僅是限於上述能夠種植的地區農村。我們小時候每年都要在秋天的時候上山撿茶籽,然後送到榨油作坊去榨油。但是那個時候即使撿100斤,茶籽也僅僅能榨出十七八斤油。但現在工藝改進,能夠榨出的油脂更多。

為什麼現在茶籽油不太多見,主要還是其他油脂相對比較便宜,老百姓更能承受得起。正常的去超市買一桶5升的食用調和油,也得幾十塊錢。而現在要想購買一斤正宗的山茶籽油,至少要七八十甚至上百。

這中間的價格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一般人捨不得吃也吃不起。現在農村地區有種植茶子樹的,即使壓出來的油也是通過各種渠道銷售出去來賺取收益,而不是留著自己吃。對於農民來說,他們也捨不得吃這麼貴的油。

跟過去相比,現在總體上油茶籽的產量和規模比原來大了許多,但是農民卻捨得再吃了,往往一斤茶籽油可以抵得上一桶食用油或者是幾斤豬油。茶籽油的產量上來了,也沒有消失,在農民手中沒有,但是在城市的超市中到處可見。這可能也是時代的一種變化吧。大家覺得呢?


山九


以前農村常吃的茶籽油,為什麼現在都沒有了,茶籽油去哪了?

現在不是沒有了,而是太貴了,普通人家不會經常用茶籽油去烹飪菜餚。現在茶籽油一最低價可能要50多元一斤。而其它的植物油或豬油可能10幾塊一斤就可以買到。再者茶沒有精煉過的茶籽油有種特殊的氣味,很多人並不喜歡聞,也不是所有菜都適合用茶籽油去烹飪。

而以前為什麼農村會常吃茶籽油呢?

雖然我沒有過那些常吃茶籽油的年代,但聽父輩們說過以前的事,我想以前會常吃茶籽油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幾個;

其一,以前常見的動物豬油很稀缺,以前人們自己吃飽肚子都很不容易,根本沒有更多的食物去養豬。因此能吃上一次豬油炒得菜是難上加難。記得聽父親說過,那時候人們很缺油水,因此每個人的飯量都很了得。有時候沒有菜能用豬油拌飯吃都吃很多,而且是很好的待遇了。

其二, 也許會說有菜籽油,是的,那時候菜籽油人們基本上能自給自足。這也是分田到戶後。在農村集體制的年代,菜籽油是要上交給國家的。人們留下來的也並不是很充足。

其三,茶籽油因為結在樹上,長在山上。而且產量很低,在那些個年代裡人們並不是委重視它,由於沒有得到村上集體的重視,人們便可以自由的收集。然後榨出油來食用。

其實以前的農村也不是常吃茶籽油,只是在那些物質匱乏的年代裡,茶籽油是人們更容易得到的食用油而已。


紫竹農夫


您好,科學興農為你解答!

一斤六十塊錢的茶油,只有富豪能夠吃得起。這才是茶油沒有進入每家每戶的最重要的原因。而茶油為什麼這麼貴,產量為什麼少,我們今天一起來探討。

茶油的價格。

剛才我們說茶油六十塊錢是湖南永州地區的茶油價格,2015年的時候在江華濤圩一位朋友家裡購得。買了十幾斤,價格六十。而我國從長江流域到珠江流域,也就是廣東、廣西、湖南、江蘇等地都有種植,每個地方的茶油價格肯定會存在一些出入,但是一般情況下湖南和江西的茶油價格“成本”都在40元左右,安徽的可能會稍貴一點。

另外茶油不同的品質也市影響茶油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油茶樹分為深山野生油茶樹,還有大面積人工種植的油茶樹,兩者產量存在巨大差異,價格也自然不盡相同。傳統工藝壓榨出來的茶油水分少、出油率低,而機器壓出來茶油出油率較高,但是含有水分較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茶油的價格。

但是整體來說,茶油成本較高,經過包裝,走到市場價格,每斤都在50元以上,甚至有一些野生茶油每斤都在百元以上,這樣的價格,如果每天用來炒菜、調味,那便是土豪中的土豪了。

茶油的產量。

油茶樹種植一般三年就能夠掛果,但是前五年為了長樹,一般不能留果,在7年左右進入豐產期,如果油茶樹管理良好,每顆油茶樹在這個時間能夠產油茶果10公斤左右,曬乾之後產生油茶籽不到3公斤,每畝油茶樹可以種植90棵左右,因而每畝油茶樹每年能夠產生270公斤油茶籽,油茶籽全部榨成油,也就是每畝50公斤的產量。這還是在理想的狀態下的產量,如果遇到不利的天氣原因,產量會更低,平均也就是40公斤左右。換算成效益的話,收入2000多元,除去生產成本,還有7年的無果期,這兩千多元實在是不存在什麼效益。

在湖南農村當地,在山上以及其他地方捉來一些野味之後,用茶油進行烹飪,然後招待客人,味道鮮美無比。如果想食到地地道道的茶油,當真要費上一番功夫。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